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歷史學科限時作業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15小題,共 30分。1.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某展覽分為 “ 一河千載通南” “ 貨通南北利四方” 等幾個部分。據此判斷,該展 覽的主題是( )A. 舟楫千里一一大運河文化展 B. 天府之國一一都江堰文化展C. 千秋功業一一明長城文化展 D. 交通大國一一宋航海文化展2. 唐三彩是盛唐氣象的一個縮影,它延續了秦漢以來彩塑的寫實風格,又創造性地運用了低溫鉛釉的絢麗、 斑斕色彩和略帶夸張的手法。這折射出唐朝注重( )A. 傳承與創新 B. 交流與傳播C. 改進與推廣 D. 開放與互鑒3. 唐朝的 “ 廣州通海夷道” 從廣州起航,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途經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 界上最長的國際航線。這條航線的出現( )A. 得益于指南針獲得廣泛應用 B. 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C. 表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 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4. 唐初,法律規定工商業者免除交納稅收,只交納按資產規定的戶稅,同時嚴禁官員兼職經營商業;唐高 祖詔令 “ 食祿之家,不得與下人爭利” 。這些措施A. 遏制了官員貪腐行為 B. 摒棄了重農抑商政策C 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D. 有利于唐朝商業發展5. 文物承載著歷史的信息。下列文物可以反映出唐朝( )A. 對外政策開放 B. 政治制度完善C. 南北交流加強 D. 民族關系和睦6. 唐末黃巢起義后,藩鎮割據才普遍出現,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后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 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 五代 材料反映了( )第 1頁/共 10頁A. 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 藩鎮割據形成于唐朝滅亡后C. 五代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D. 五代十國時期各地戰亂不已7. 依靠可信史料認識歷史是學習歷史應具備 重要能力之一。研究 “ 唐代歷史” 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A. 書籍《隋唐英雄傳》 B. 電視劇《大唐飛歌》C. 唐墓葬出土黑人俑 D. 司馬遷《史記》8. “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權” ,“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地方設置轉運使, 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強思想控制 B. 強化中央集權 C. 有利于人才選拔 D. 促進經濟繁榮9. 唐朝作為一個積極的文化傳播者,將自身的先進文化輻射到周邊國家,同時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優秀文 化,對世界文明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能夠證明此特點的史實是( )A. 張騫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 鑒真東渡 玄奘西行C.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10. 宋朝時北方在治理黃、漳等河的同時,還在幾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 “ 淤田” ,使貧瘠的土壤變成了 良田。這一景象是王安石變法哪一措施實施的結果( )A. 募役法 B. 農田水利法 C. 方田均稅法 D. 保甲法11. 名篇佳作展現著中國文化的底蘊,表達著文人不朽的風骨。下面作品共同的主旨是( )滿江紅 · 怒發沖冠 【南宋】岳飛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A. 歌頌傳統文化 B. 表達愛國情懷 C. 歌頌繁華盛世 D. 促進民族交融12. 文旅融合喚醒城市記憶。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喚醒南宋都城記憶的是( )A. 秦俑故鄉,絲路源頭 B. 繁華汴水,精彩開封C. 六朝古都,金陵風韻 D. 千古宋城,夢回臨安13. 下面是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部分),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是( )第 2頁/共 10頁A. 契丹族 B. 黨項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14. “ 元朝在距行省較遠的區域設置了宣慰司都元帥府;根據吐蕃宗教盛行的特點,元朝對吐蕃采取政教合 一的政策;對畏兀兒采取冊封、聯姻等籠絡措施” 。材料反映元朝邊疆治理的智慧是( )A. 因地制宜 B. 軍事征服 C. 訂立盟約 D. 和親聯姻15.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618 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軍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B. 武則天統治時期,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C. 宋朝科舉制的發展,造就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D.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后,建立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4小題,共 40分。16.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輝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詩詞品讀 · 精粹】古詩一 : 憶昔開元全盛 日, 小邑猶藏萬家 室。 稻米流脂粟米 白, 公私倉廩俱豐 實。 ——杜甫《憶昔》 古詩二: 萬國盡征戍, 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別》( 1 )古詩一反映 是哪一盛世局面?古詩二描寫的景象是哪一歷史事件造成的慘狀?這兩首古詩作者的詩 被后人稱譽為什么?【科技創新 · 閃耀】第 3頁/共 10頁( 2 )請分別寫出圖 1、圖 2、圖 3 勞動工具的名稱。概括三種勞動工具的共同作用。 【政治舉措 · 智慧】材料一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來。——杜牧《及第后寄長安故人》材料二 宋初“ 始置諸州通判 ” ,“ 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 州)通簽書施行?!?br/>——《宋史 · 職官志》( 3 )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哪一制度?該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 權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7. 某校七年級( 1 )班的同學們以 “ 民族關系發展” 為主題進行學習,請你參與完成。 版塊一 和同為一家材料一 唐太宗曾說:“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br/>版塊二 文物見交流 材料二第 4頁/共 10頁版塊三 握手定和約 材料三( 1 )圖 1 是唐朝哪位畫家的作品?該作品反映了唐朝與哪一少數民族的關系?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實行怎 樣的民族政策?( 2 )材料二圖 2 的婦女穿緊身胡服,反映出唐朝社會風氣具有怎樣的特點?圖 3 和圖 4 兩枚貨幣的外形與 文字均和漢族相似,據此分析促使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發展壯大的共同因素。( 3 )請將材料三① 、② 、③處內容補充完整。18. 中學歷史課程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目標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間軸學史】【看地圖學史】第 5頁/共 10頁讀史料學史】材料一 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宋朝諺語材料二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中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 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宋真宗《勵學篇》( 1 )“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時間軸中哪兩個朝代結束了長期分裂完成了統 一 ?從兩個王朝 中任選其一 ,說明其統一的歷史意義。( 2 )圖 1到圖3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 3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宋朝統治者實行的什么方針?( 4 )宋朝統治者實行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這一政策實行有何影響?( 5 )宋朝科舉考試的人數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這產生了什么作用?19. 某班同學以 “ 探尋文明 · 見證發展” 為主題開展項目學習。下面是各小組承擔的學習任務,請你參與完 成。任務一【整理圖片】第 6頁/共 10頁任務二【論證觀點】( 1 )類型一 :圖片中能夠體現唐朝農業發展的是: 。(填寫圖片序號)類型二:圖片中能夠體現宋朝手工業水平的是: 。(填寫圖片序號)類型三:圖片中能夠體現宋朝商業活動的是: 、 。(填寫圖片序號)( 2 )請你從上面的四位歷史人物中任選兩位,論證 “ 杰出歷史人物推動社會的發展” 這一觀點。(要求: 運用史實,論證觀點,條理清楚)第 7頁/共 10頁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歷史學科限時作業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15小題,共 30分。【 1 題答案】 【答案】A【 2 題答案】 【答案】A【 3 題答案】 【答案】D【4 題答案】 【答案】D【 5 題答案】 【答案】A【 6 題答案】 【答案】C【7 題答案】 【答案】C【 8 題答案】 【答案】B【 9 題答案】 【答案】B【 10 題答案】 【答案】B【 11 題答案】 【答案】B【 12 題答案】 【答案】D【 13 題答案】 【答案】D【 14 題答案】第 8頁/共 10頁【答案】A【 15 題答案】 【答案】C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4小題,共 40分。【 16 題答案】【答案】( 1 )盛世局面:開元盛世; 事件:安史之亂;譽為:“詩史”。 ( 2 )名稱:曲轅犁、筒車、秧馬; 作用: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3 )制度:科舉制;標志:隋煬帝設立進士科; 措施:設置通判。【 17 題答案】【答案】( 1 )畫家:閻立本; 少數民族:吐蕃;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2 )特點:開放;共同因素:學習中原王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3 )①澶淵之盟; ②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 ③錢物,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 18 題答案】【答案】( 1 )朝代:隋朝;元朝;意義:元朝:元朝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 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 )趨勢:由分裂走向統 一。( 3 )方針:重文輕武政策。( 4 )目的:為防止武將出現專橫跋扈的情況等。影響:有利于政權的穩定和社會安定(扭轉了尚武輕文的 風氣,杜絕了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但是也削弱了軍備。( 5 )原因:宋朝重視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作用: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全國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等。【 19 題答案】【答案】( 1 ) ①. 2 ②. 4 ③. 5 ④. 6·第 9頁/共 10頁( 2 )選擇隋文帝和唐太宗論述:581 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 589 年,隋文帝滅掉陳 朝, 統一全國。隋的統一 ,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隋統一后,隋 文帝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 王朝,開創了開皇之治的局面。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 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 200 多次。廣納賢才,知人善任。任用著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用人唯賢是出現 “ 貞觀之治” 的重要原因。為達成這一治世局面,他采取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包 括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 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 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 “ 貞觀之治” 。綜上,杰出歷史人物對社會的 進步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第 10頁/共 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