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評估年級:初二 科目:歷史 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70分第一部分選擇題(23小題,每題2分,共46分)1. 某學者認為:“鴉片戰爭的發生固然是由于綜合因素導致,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經濟上的原因,在于茶葉、在于白銀、在于鴉片等等……”該學者認為鴉片戰爭爆發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 B. 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C. 英國為了維護民主制度 D. 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 《南京條約》簽訂后,廣州的富商和勞工因個人利益遭到嚴重打擊,十分仇視外國人。當時廣州富商仇視外國人的直接原因,與《南京條約》條款關系最密切的一項是( )A. 巨額賠款 B. 割讓領土 C. 五口通商 D. 協定關稅3. 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對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最準確的是( )A. 英國是該事件的唯一主犯 B. 沙俄直接參與并獲巨額賠款C. 其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和權益 D. 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4.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美三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規定:“向來洋藥(鴉片)……等物,例皆不準通商,現定稍寬其禁……洋藥準其進口,議定每百斤納稅銀三十兩,唯該商止準在口銷賣,一經離口,即屬中國貨物?!币陨弦幎ㄊ骨逭? )A. 被迫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 B. 開始大量進口外國藥品C. 采取禁止鴉片貿易的措施 D. 對所有進口貨物征重稅5. 1853年英國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條約》抄送給太平天國政府。太平天國的領袖們不僅沒有承認《南京條約》,并明確宣布不許再賣鴉片。這反映了:( )A. 太平天國具有反侵略的抗爭精神 B. 《南京條約》是第一個不平等條約C. 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封建進步性 D. 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6. 雖然這個農民平均主義的方案飽蘸著濃厚的空想和時代條件帶給它的落后色彩,但它反映了農民千百年以來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反對封建地主所有制是它的主流和本質。這個“方案”是( ?。?br/>A. 《天朝田畝制度》 B. 《中國土地法大綱》C. 《資政新篇》 D.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7. 李鴻章曾闡述興辦某一近代企業的意圖:“分運來年江、浙漕糧,已備官船造成雇領張本”,事實上該企業興辦后也達到了預期,“就中國洋面運中國官糧,外人斷不敢欺侮……海運費大減而運極速?!边@一企業是( )A. 福州船政局 B. 輪船招商局 C. 江南制造總局 D. 湖北織布局8. 比較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根據下表可得出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共同之處是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李鴻章 張之洞 康有為 梁啟超自強 求富 維新 變法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建立新式海陸軍。 允許官民上書言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訓練新式軍隊。A. 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B. 都追求政治民主化C. 都采取學西方的措施 D. 都實現了富國強兵9. 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興辦19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和近40個近代民用工業企業,至1894年,洋務企業總資本達26344萬元,占當時近代企業資本總額的45.22%。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籌建新式海軍,到80年代,初步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根據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 洋務運動為中國工業近代化奠基 B. 洋務運動是一次成功的自救運動C. 洋務運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傳播 D. 洋務派建立的海軍有力地保護了海疆10. 為了限制李鴻章的權力,甲午戰爭中山東巡撫李秉衡以各種奇葩的借口不發援軍,以至于山東劉公島海軍基地成為一座孤島,在經歷了悲壯的抵抗后,最終陷落。這從側面揭示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 )A. 前線將領貪生怕死 B.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C. 日本政治制度先進 D. 日本侵華準備充分11.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億兩,清政府只得向外國銀行借款來賠償。為了借款,清政府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以海關關稅為擔保,償期36年;俄國借此插足中國海關行政管理;法國取得了在云南的通商貿易權、鐵路修筑權等。材料表明《馬關條約》的簽訂( )A. 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B. 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C. 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拉開了中國近代史序幕12. 甲午戰敗的刺激,使第一批13人的留學生去了日本,后來人數猛增到8000到10000人。這些年輕的留學生放下了看不起日本的身段,要去看看日本是怎樣自強的,日本是怎樣學習西方的,中國可以從中學到什么。這反映了甲午戰爭A. 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 促進了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C. 推動中國政治近代化發展 D. 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3. “甲午戰爭,我們被日本一舉打敗,這個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國的士大夫,以高級官僚和士大夫為代表的中國社會精英階層,一邊在應付來自外來的挑戰,另一邊也逐漸緩慢地開始反思?!?9世紀末,這種“反思”演化成的實際行動是( )A. 洋務運動 B. 百日維新 C. 武昌起義 D. 新文化運動14. 康有為四次上述內容節選,如下表??涤袨樯蠒墓餐穆暿牵? )時間 名稱 主張1895年4月 《上清帝第二書》 遷都、練兵,變通新法,拒外夷,保疆土……1895年5月 《上清帝第三書》 乞及時變法,富國養民……同下情而圖自強,而保疆土。1895年6月 《上清帝第四書》 為變通善后,講求體要,乞速行乾斷,以圖自強。1897年12月 《上清帝第五書》 及時發憤,革舊圖新,以少(稍)存國祚。A.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設備 B. 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C. 變法自強,以救亡圖存 D. 學習西方天賦人權思想15. 從表的信息中可以提煉的學習主題是( )事件 影響太平天國運動 打擊了清王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洋務運動 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維新變法運動 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客觀上打亂了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步驟A.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B. 列強對中國的一系列侵略C. 晚清時期面臨的內憂外患 D. 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16. “賠償白銀四億五,海關稅務作擔保。大沽炮臺被拆除,京山鐵路洋兵駐。東交民巷建使館,日后不許把帝反?!痹娋浞从沉耍? )A. 列強獲得了中國的海關稅收權 B. 外國公使開始大規模進駐北京C. 列強實現了對中國的軍事占領 D. 清朝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17. 孫中山的革命理念,若單純在于驅逐滿人,未必能超越太平天國。他的民權思想,能與黃宗羲等人的反思相應,民生的主張也與中國傳統思想的平均主義相應。民族主義的訴求,則觸動當時全民悲憤的心弦,成為國民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原因。表明"孫中山的革命理念"是A. 發展革命組織 B. 傳播革命思想 C. 三民主義思想 D. 推翻滿清王朝18. 從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延續與變遷中,你能感受到的近代史特點是( )A. 專制統治腐朽 B. 外國列強的入侵C. 民主革命艱巨 D. 救亡圖存的奮斗19. 武昌起義爆發后,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10月13日《申報》有如下報道:“……昨晚得武昌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張彪傷。"12和13兩日《泰晤士報》均在顯要位置開辟專欄報道中國的革命,相關報道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叛亂”。下列有關解讀中,正確的是A. 兩報均大量報道起義情況,反映其對中國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B. 兩報均較早給予了關注和報道,說明武昌起義的國內外影響大C. 《申報》報道起義較為客觀,說明當時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泰晤士報》多稱起義為“叛亂”,體現英政府的殖民主義立場20.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受到各界群眾熱烈歡迎,記者紛紛詢問他帶回了多少錢,孫中山答道:“沒有一分錢,我帶回的只有革命精神!”下列史實與孫中山“革命精神”有關的是( )①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②成立第一個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迫使宣統帝下詔退位,結束了清朝260多年的統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1. 日記一定程度上見證了作者本人對歷史的記憶。 下面是民國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則日記,據此可知此日( )十三日 禮拜一 今日稱元旦 晴 風 今日為西歷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號。飯后出城,見寒溪學堂貼 有新聯,彩旗飄飄是為新歷元旦。路人觀者嘆息,謂隨洋人過年,行洋禮矣。A.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B. 北洋軍閥統治被推翻C.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D. 清朝皇帝宣布退位22. 辛亥革命后,有些地方人士談到孫中山是新皇帝,他們不了解“總統”這個專門名詞,認為它只不過是更高頭銜的一個委婉的說法,甚至視共和與帝制無甚區別,且時以帝制之觀念解釋共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 封建帝制尚未廢除C. 民主憲法尚未制定 D. 資產階級力量弱小23. “專制帝國,一變而為共和民國,至此而女子之氣,為之一吐,于是有所謂女子北伐隊,女子敢死隊,有所謂女子同盟會,女子參政團,女子自由黨。”以上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 促進婦女的覺醒 B. 真正實現了民主 C. 實現了男女完全平等 D. 推翻了封建統治第二部分非選擇題(2大題,共24分)2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庚子之辱】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甲午之痛】及甲午敗于日本,各國租港灣之事,相逼而來,瓜分中國之說,騰沸于全球。于是國人大嘩,志士奮起,痛論變法之不可緩。帝亦知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摘編自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2)“甲午敗于日本”與“各國租港灣之事”“變法”之間有什么聯系?【辛丑之殤】1902年,《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說過:“我們在‘暴亂’(指義和團運動)中并無所失。而事實上我們的威信大增,我們敢肯定地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陳旭麓引[澳]駱惠敏編《清末民初政情內幕》(上)(3)你贊同莫理循的觀點嗎?請舉史實進行論證。【戊戌之變】康有為批評了慘淡經營三十余年的洋務運動……“購船置械”“設郵使,開礦務”等,雖有圖強的意愿,然而觸及的僅僅是局部的東西,這種只是“小變”。他認為“日本改定國憲,變法之全體也”,乃是鑿破封建政治體制,才是“全變”。認為“今變行新法,固為治強之計”。——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4)分析康有為認為洋務運動是“小變”的原因,并概括其“治強”的具體主張。25. 西方列強侵華給中國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鎖,與此同時,也為時人提供了開眼看世界的機會,一部分人開始向西方尋求救國之道。閱讀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紀初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歷史事件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1905年 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1907年 徐錫麟發動安慶起義:孫中山、黃興領導廣西起義1911年 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據章開沅、朱英主編《中國近現代史》(1)面對民族危機時,中國積極向西方學習。請列舉兩例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史實及影響。(2)閱讀以上材料,因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評估年級:初二 科目:歷史 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70分第一部分選擇題(23小題,每題2分,共46分)【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A【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A【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C【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D【17題答案】【答案】C【18題答案】【答案】C【19題答案】【答案】B【20題答案】【答案】A【21題答案】【答案】C【22題答案】【答案】A【23題答案】【答案】A第二部分非選擇題(2大題,共24分)【24題答案】【答案】(1)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甲午戰敗后中國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激發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他們進行“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3)贊同。史實:①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4)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主張:實行變法,改變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25題答案】【答案】(1)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觀點:民族危機推動中國人探索救國之路。論述:《辛丑條約》簽訂后,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孫中山順應了時代潮流,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面偉大旗幟,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大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