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沙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沙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

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為符合題意的答案。答案填入表格中,否則不給分
1.(2025七下·長沙期末)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其確立的標志是(  )
A.開考依才取士 B.設置進士科
C.創立殿試 D.開創武舉
【答案】B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隋朝隋文帝時期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制度對中國影響深遠,B項正確;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選官,是科舉制的開端,非“確立”的標志,排除A項;
武則天時期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使科舉制得以發展,排除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對科舉制度發展演變歷史的準確識記。
2.(2025七下·長沙期末)松贊干布因娶文成公主更仰慕華風,派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并聘請唐朝文士為他掌管表疏,還向唐朝請求給予蠶種及制造酒、碾礎、紙墨的工匠,均獲許可。材料表明(  )
A.唐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 B.吐蕃政權實現了封建漢化
C.唐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D.西藏已納入中央統一管轄
【答案】A
【知識點】盛唐民族交往與交融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向唐朝請求給予蠶種及制造酒、碾硙、紙墨的工匠”反映了吐蕃學習漢族文化,說明唐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A項正確;
吐蕃學習漢文化有利于吐蕃漢化,實現了封建漢化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項;
材料強調唐與土吐蕃的關系,而非與西域的關系,排除C項;
西藏設立宣政院,標志西藏已納入中央統一管轄,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徐璈緊扣材料,得出吐蕃學生漢族文化,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3.(2025七下·長沙期末)“他不畏艱險,歷經磨難,到達天竺;學成后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材料評述的是(  )
A.張騫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耶律阿保機學習漢族文化
【答案】B
【知識點】盛唐開放的社會風氣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天竺”“長安”“中國佛教”可判斷出應該是玄奘西行,唐貞觀年間,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玄遍游各地,研習佛法,他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寫成《大唐西域記》歷史、風土人情介紹到中國,特別是研究印度歷史地理的珍貴文獻,B項正確;
西漢武帝時,為發展與西域各國友好關系,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域和內地之間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排除A項;
鑒真東渡,到達的是日本,而非“天竺”,排除B項;
契丹族的杰出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他建立契丹政權,后來改國號為遼,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徐璈緊扣材料“天竺”“長安”“中國佛教”,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4.(2025七下·長沙期末)海上絲綢之路在宋代非常繁榮,北宋政府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設置了(  )
A.草市 B.市舶司 C.宣政院 D.廣州十三行
【答案】B
【知識點】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依據“北宋政府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及所學可知,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B項正確;
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發展,草市在鄉村及城郊逐漸興起,尤其在坊市制松動的中唐后,成為重要交易場所,排除A項;
宣政院是元朝時期管理西藏的機構,排除C項;
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徐璈緊扣材料“北宋”“加強海外貿易管理”,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5.(2025七下·長沙期末)“蘇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南北朝時期 B.唐朝時期 C.南宋時期 D.明朝時期
【答案】C
【知識點】宋代的經濟發展
【解析】【分析】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蘇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南宋時期,故選項C符合題意;
A.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B.唐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D.明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注意準確記憶。
6.(2025七下·長沙期末)《夢溪筆談》記錄“其法用膠混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與上述材料相關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紙術 B.轉輪排字法 C.雕版印刷術 D.活字印刷術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影響
【解析】【分析】題干中“其法用膠混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描述的是單個字模的制作和使用,據此可判斷出該科技成就為活字印刷術,為北宋畢昇所發明,D項正確;
造紙術的核心為紙張的制作技術,與刻字、活字無關,排除A項;
轉輪存放排字法是活字印刷中排版階段的工具,但題干強調的是活字制作,非排版工具,排除B項;
雕版印刷書是在整塊木板上刻滿內容,非單個字模,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抓住題干中“每字為一印”,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7.(2025七下·長沙期末)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下列活動屬于他功績的是(  )
A.建立契丹政權 B.建立西夏政權
C.建立女真政權 D.建立蒙古政權
【答案】D
【知識點】蒙古族的興起與蒙古滅夏金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鐵木真率部多次征討,逐一打敗了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D項正確;
建立契丹政權的是耶律阿保機,建立西夏政權的是黨項族的元昊,建立女真政權的是完顏阿骨打,排除AB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 ”,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8.(2025七下·長沙期末)合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次在合灣地區設置行政機關——澎湖巡檢司是哪一個朝代(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C
【知識點】元朝的疆域及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第一次在合灣地區設置行政機關——澎湖巡檢司 ”可知,在東南地區,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C項正確;
唐朝、宋朝并未設立機構管轄臺灣,排除AB項;
明朝初期,保留了元朝設立的澎湖巡檢司,但明朝并非“第一次”,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 第一次在合灣地區設置行政機關——澎湖巡檢司 ”,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9.(2025七下·長沙期末)“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件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習總書記這段話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由“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件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及所學可知,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可知,習總書記話中提到的航海家是鄭和,C項正確;
唐朝時期,鑒真東渡日本,戚繼光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鞏固了祖國的海防,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排除AB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 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10.(2025七下·長沙期末)下表中,明初到明末人口達到一億的外部因素是(  )
朝代 公元(年) 人口數
隋 609 約四千六百萬
宋 1110 約四千七百萬
明初 1368 約五千六百萬
明末 1602 約一億
A.引進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 B.明朝實行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
C.周邊國人口大量涌入中國 D.明朝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答案】A
【知識點】明朝的經濟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明初到明末人口達到一億 ”“外部因素”及所學可知,明朝時期,玉米、甘薯是新航路開辟后從美洲傳入中國的高產作物。這些作物傳入后,因適應性強、產量高,大幅提升了糧食供應能力,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美洲作物引進”是來自中國外部(美洲)的影響,屬于外部因素,A項正確;
“明朝實行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是明朝內部制定的政策,屬于內部因素,不符合“外部”要求,排除B項;
明朝時期并無“周邊國人口大量涌入中國”的史實支撐,且該表述與歷史背景不符,排除C項;
“明朝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是明朝內部的社會狀態描述,屬于內部因素,不符合“外部”要求,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抓住表格中明朝人口增加的外部因素,聯系時代背景分析,對比備選項判斷出正確答案。
11.(2025七下·長沙期末)下面是中國古代某一地區行政機構演變示意圖。這一地區是(  )
A.新疆 B.云南 C.西藏 D.蒙古
【答案】A
【知識點】清朝對西北疆域的管轄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在西域(今新疆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管理今新疆地區,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新疆的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管轄,故材料反映的是新疆地區,A符合題意;其它三項與材料無關,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古代對新疆地區的管理,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12.(2025七下·長沙期末)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國文學藝術逐漸從少數文人士大夫開始向普通大眾普及,通俗程度越來越高,表現方式越來越自由。這一變化出現的原因是(  )
A.封建制度衰落 B.適應市民階層的需求
C.統治者的推崇 D.文化專制政策的松動
【答案】B
【知識點】唐朝的文學藝術——唐詩、書法、繪畫;宋元時期的文化——宋詞、元曲、資治通鑒;清朝的文學藝術——紅樓夢、昆曲、京劇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國文學藝術逐漸從少數文人士大夫開始向普通大眾普及,通俗程度越來越高,表現方式越來越自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主要原因是城市發展與市民階層的擴大,隨著商業城鎮的發展,原本代表上層文化的表達形式如賦、詩等越來越簡單和直白,被詞、小說等更適應市民階層需求的文學形式所替代。這一趨勢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逐漸平民化的發展趨勢,也反映了城市經濟尤其是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繁榮,以及隨之興起的市民階層文化訴求在文學中逐漸得以體現 ,因此“適應市民階層的需求”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題干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形式演變與市民階層相關,與封建制度無直接關系,排除A;
明清時期,小說作為白話文學形式,在民間流行,統治者并未普遍推崇,排除C;
明清時期厲行文化專制政策,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清朝文學藝術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文學藝術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13題10分,14、15、16題均為14分,共52分)
13.(2025七下·長沙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隋朝統一全國后,隋煬帝征調300萬民工,用6年的時間鑿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間建成了一條運輸通道。運河沿岸經濟繁榮,揚州、淮安成為大都市。
——摘編自陳國慶《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研究》
(1)根據材料,簡述隋朝大運河的中心點。
(2)小明認為,大運河的開通,鞏固了隋朝的統治。你同意他的觀點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1)洛陽
(2)【示例】
判斷:同意。
理由: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因此,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鞏固隋朝的統治。
【示例二】
判斷:不同意。
理由:隋煬帝花了6年的時間,征調300萬民工,鑿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也是帝王役使民力的歷史見證(或是隋朝暴政的體現),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同時隋朝也為開通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政府財力。因此,大運河的開通,加選了隋朝的滅亡。
【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
【解析】【分析】(1)解題時依據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北抵涿郡、南達余杭,以洛陽為中心。
(2)本題為開放性題目,應結合文字材料和所學知識對大運河的影響進行分析,要學會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看待大運河的影響,同時要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因此可采納“同意”,然后理由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因此,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鞏固隋朝的統治。
還可以采納“不同意”,理由為:隋煬帝花了6年的時間,征調300萬民工,鑿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也是帝王役使民力的歷史見證,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同時隋朝也為開通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政府財力。因此,大運河的開通,加速了朝的滅亡。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及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一是需要對大運河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二是需要對大運河修建的辯證分析。
14.(2025七下·長沙期末)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具有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盛唐氣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政治之盛
材料一 (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豐收),流散者成歸多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貴糧,取給于道路。
——摘編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唐· 杜甫《憶昔》
經濟之盛
材料三
文化之盛
材料四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疆城遼闊,對外交流頻繁。絲綢之路的暢通,讓異城文化與唐朝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為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文人墨客們或歌頌壯麗山河,或描繪邊疆風光,或抒發報國之志,或傾訴人生感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描繪了唐朝不同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它們分別被稱為什么名稱?
(2)唐朝時期,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的名稱。它們有什么共同作用?
(3)“唐詩宋詞元曲”,唐朝時期的詩歌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其中有“詩仙”“詩圣”美譽的詩人分別是誰?
【答案】(1)材料一:貞觀之治:材料二:開元盛世
(2)農具:曲轅犁;簡車。共同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3)“詩仙”:李白. “詩圣”:杜甫
【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
【解析】【分析】(1)解題時,材料一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材料二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庫充盈,人口數量增長明顯,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出現了開元盛世局面;
(2)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農具分別是曲轅型和筒車。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曲轅犁、簡車等重要的生產工具得以發明和推廣,有效提高了糧食畝產量。
(3)解題時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盛唐時期的李白有“詩仙”的美譽“詩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被譽為“詩圣”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他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詩史”之稱。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理解的能力,解題時需要唐朝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關史實的準確識記。
15.(2025七下·長沙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司馬光《涑水記聞》
材料三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戰爭頻繁,屢戰不勝,和遼、西夏、金議和。這使得宋和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友好交往。
——虞云國《細說宋史》
(1)材料二趙普認為五代更替頻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條宋太祖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地方上實行的具體措施。
材料二 下表是某中學七年級歷史學習小組圍繞“民族政權并立”為主題進行探究學習。
政權 民族 與中原王朝關系
遼 契丹 宋真宗時,北宋打敗遼雙方簽訂①
北宋 漢族
② 黨項 宋夏和議
金 ③ ④在邸城大敗金軍后來南宋與金達成和議
南宋 漢族
(2)在①②③④處填上相應內容,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
(3)根據材料三,概括宋朝民族關系呈現出的特點。
【答案】(1)方鎮太重,君弱臣強。派文臣擔任地方知州,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力,并設通判監督知州
(2)①澶淵之盟②西夏③女真 ④岳飛
(3)有戰有和,以和為主流
【知識點】遼與北宋的和戰;西夏與北宋的關系;金滅遼及北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二“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可知趙普認為五代更替頻繁的主要原因是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結合所學知識,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避免藩鎮割據的弊端重演,派文臣擔任各地長官知州,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力,并設通判監督知州。
(2)依據材料一表格和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宋真宗時期與遼簽訂澶淵之盟,維持了雙方相對長期和平的局面;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政權,與北宋并立;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金建立后先后滅亡遼和北宋,南宋建立后抗金名將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后來南宋與金達成和議,形成對峙局面。因此 ①澶淵之盟②西夏③女真 ④岳飛 。
(3)依據材料三“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戰爭頻繁,屢戰不勝,和遼、西夏、金議和。這使得宋和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友好交往”可知,宋代民族關系的基本特點是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有戰有和,但是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運用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結合宋朝的民族發展關系史實,按照題目要求分析歸納即可。
16.(2025七下·長沙期末)明清時期,統治者都采取了鞏固統治的措施。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勤奏,處以重刑。
——《明太祖實錄》
材料二:“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是明朝內廷的審查機構。特務統治是明朝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突出表現。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見下圖。(軍機處外景)
材料四:大臣胡中藻寫的詩中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殺,友人也受到牽連。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與明朝實行的哪些措施有關?
(2)材料三中的軍機處設立于何時?軍機大臣的主要職能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清朝統治者實行了哪一項措施?這一措施對社會發展有什么不利影響?
(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
【答案】(1)措施: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廠衛制度。
(2)時間:清朝雍正年間。主要職能: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3)措施:推行文宇獄,不利影響:禁銦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4)共同主題:君主專制強化。
【知識點】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及清朝的疆域;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解析】【分析】(1)措施:根據材料“并不許立丞相”及所學可知,明太祖時期廢除丞相制度;根據材料“‘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是明朝內廷的查機構”得出設立廠衛制度。
(2)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可知,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軍機處職能是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3)第一小問根據材料“胡中藻被殺,友人也受到牽連。”結合所學可知,清朝統治者推行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4)解題時根據上述材料,廢除丞相、廠衛制度設立、軍機處和文字獄等,表明君主專制強化。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結合軍機處、文字獄等內容去分析歸納。
1 / 1湖南省長沙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為符合題意的答案。答案填入表格中,否則不給分
1.(2025七下·長沙期末)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其確立的標志是(  )
A.開考依才取士 B.設置進士科
C.創立殿試 D.開創武舉
2.(2025七下·長沙期末)松贊干布因娶文成公主更仰慕華風,派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并聘請唐朝文士為他掌管表疏,還向唐朝請求給予蠶種及制造酒、碾礎、紙墨的工匠,均獲許可。材料表明(  )
A.唐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 B.吐蕃政權實現了封建漢化
C.唐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D.西藏已納入中央統一管轄
3.(2025七下·長沙期末)“他不畏艱險,歷經磨難,到達天竺;學成后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材料評述的是(  )
A.張騫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耶律阿保機學習漢族文化
4.(2025七下·長沙期末)海上絲綢之路在宋代非常繁榮,北宋政府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設置了(  )
A.草市 B.市舶司 C.宣政院 D.廣州十三行
5.(2025七下·長沙期末)“蘇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南北朝時期 B.唐朝時期 C.南宋時期 D.明朝時期
6.(2025七下·長沙期末)《夢溪筆談》記錄“其法用膠混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與上述材料相關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紙術 B.轉輪排字法 C.雕版印刷術 D.活字印刷術
7.(2025七下·長沙期末)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下列活動屬于他功績的是(  )
A.建立契丹政權 B.建立西夏政權
C.建立女真政權 D.建立蒙古政權
8.(2025七下·長沙期末)合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次在合灣地區設置行政機關——澎湖巡檢司是哪一個朝代(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2025七下·長沙期末)“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件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習總書記這段話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 B.
C. D.
10.(2025七下·長沙期末)下表中,明初到明末人口達到一億的外部因素是(  )
朝代 公元(年) 人口數
隋 609 約四千六百萬
宋 1110 約四千七百萬
明初 1368 約五千六百萬
明末 1602 約一億
A.引進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 B.明朝實行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
C.周邊國人口大量涌入中國 D.明朝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11.(2025七下·長沙期末)下面是中國古代某一地區行政機構演變示意圖。這一地區是(  )
A.新疆 B.云南 C.西藏 D.蒙古
12.(2025七下·長沙期末)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國文學藝術逐漸從少數文人士大夫開始向普通大眾普及,通俗程度越來越高,表現方式越來越自由。這一變化出現的原因是(  )
A.封建制度衰落 B.適應市民階層的需求
C.統治者的推崇 D.文化專制政策的松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13題10分,14、15、16題均為14分,共52分)
13.(2025七下·長沙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隋朝統一全國后,隋煬帝征調300萬民工,用6年的時間鑿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間建成了一條運輸通道。運河沿岸經濟繁榮,揚州、淮安成為大都市。
——摘編自陳國慶《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研究》
(1)根據材料,簡述隋朝大運河的中心點。
(2)小明認為,大運河的開通,鞏固了隋朝的統治。你同意他的觀點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
14.(2025七下·長沙期末)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具有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盛唐氣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政治之盛
材料一 (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豐收),流散者成歸多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貴糧,取給于道路。
——摘編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唐· 杜甫《憶昔》
經濟之盛
材料三
文化之盛
材料四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疆城遼闊,對外交流頻繁。絲綢之路的暢通,讓異城文化與唐朝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為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文人墨客們或歌頌壯麗山河,或描繪邊疆風光,或抒發報國之志,或傾訴人生感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描繪了唐朝不同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它們分別被稱為什么名稱?
(2)唐朝時期,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的名稱。它們有什么共同作用?
(3)“唐詩宋詞元曲”,唐朝時期的詩歌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其中有“詩仙”“詩圣”美譽的詩人分別是誰?
15.(2025七下·長沙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司馬光《涑水記聞》
材料三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戰爭頻繁,屢戰不勝,和遼、西夏、金議和。這使得宋和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友好交往。
——虞云國《細說宋史》
(1)材料二趙普認為五代更替頻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條宋太祖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地方上實行的具體措施。
材料二 下表是某中學七年級歷史學習小組圍繞“民族政權并立”為主題進行探究學習。
政權 民族 與中原王朝關系
遼 契丹 宋真宗時,北宋打敗遼雙方簽訂①
北宋 漢族
② 黨項 宋夏和議
金 ③ ④在邸城大敗金軍后來南宋與金達成和議
南宋 漢族
(2)在①②③④處填上相應內容,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
(3)根據材料三,概括宋朝民族關系呈現出的特點。
16.(2025七下·長沙期末)明清時期,統治者都采取了鞏固統治的措施。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勤奏,處以重刑。
——《明太祖實錄》
材料二:“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是明朝內廷的審查機構。特務統治是明朝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突出表現。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見下圖。(軍機處外景)
材料四:大臣胡中藻寫的詩中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殺,友人也受到牽連。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與明朝實行的哪些措施有關?
(2)材料三中的軍機處設立于何時?軍機大臣的主要職能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清朝統治者實行了哪一項措施?這一措施對社會發展有什么不利影響?
(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隋朝隋文帝時期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制度對中國影響深遠,B項正確;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選官,是科舉制的開端,非“確立”的標志,排除A項;
武則天時期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使科舉制得以發展,排除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對科舉制度發展演變歷史的準確識記。
2.【答案】A
【知識點】盛唐民族交往與交融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信息“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向唐朝請求給予蠶種及制造酒、碾硙、紙墨的工匠”反映了吐蕃學習漢族文化,說明唐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A項正確;
吐蕃學習漢文化有利于吐蕃漢化,實現了封建漢化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項;
材料強調唐與土吐蕃的關系,而非與西域的關系,排除C項;
西藏設立宣政院,標志西藏已納入中央統一管轄,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徐璈緊扣材料,得出吐蕃學生漢族文化,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3.【答案】B
【知識點】盛唐開放的社會風氣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天竺”“長安”“中國佛教”可判斷出應該是玄奘西行,唐貞觀年間,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玄遍游各地,研習佛法,他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寫成《大唐西域記》歷史、風土人情介紹到中國,特別是研究印度歷史地理的珍貴文獻,B項正確;
西漢武帝時,為發展與西域各國友好關系,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域和內地之間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排除A項;
鑒真東渡,到達的是日本,而非“天竺”,排除B項;
契丹族的杰出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他建立契丹政權,后來改國號為遼,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徐璈緊扣材料“天竺”“長安”“中國佛教”,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4.【答案】B
【知識點】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依據“北宋政府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及所學可知,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B項正確;
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發展,草市在鄉村及城郊逐漸興起,尤其在坊市制松動的中唐后,成為重要交易場所,排除A項;
宣政院是元朝時期管理西藏的機構,排除C項;
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徐璈緊扣材料“北宋”“加強海外貿易管理”,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5.【答案】C
【知識點】宋代的經濟發展
【解析】【分析】C.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蘇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南宋時期,故選項C符合題意;
A.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B.唐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D.明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注意準確記憶。
6.【答案】D
【知識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影響
【解析】【分析】題干中“其法用膠混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描述的是單個字模的制作和使用,據此可判斷出該科技成就為活字印刷術,為北宋畢昇所發明,D項正確;
造紙術的核心為紙張的制作技術,與刻字、活字無關,排除A項;
轉輪存放排字法是活字印刷中排版階段的工具,但題干強調的是活字制作,非排版工具,排除B項;
雕版印刷書是在整塊木板上刻滿內容,非單個字模,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抓住題干中“每字為一印”,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7.【答案】D
【知識點】蒙古族的興起與蒙古滅夏金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鐵木真率部多次征討,逐一打敗了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D項正確;
建立契丹政權的是耶律阿保機,建立西夏政權的是黨項族的元昊,建立女真政權的是完顏阿骨打,排除AB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 ”,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8.【答案】C
【知識點】元朝的疆域及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第一次在合灣地區設置行政機關——澎湖巡檢司 ”可知,在東南地區,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C項正確;
唐朝、宋朝并未設立機構管轄臺灣,排除AB項;
明朝初期,保留了元朝設立的澎湖巡檢司,但明朝并非“第一次”,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 第一次在合灣地區設置行政機關——澎湖巡檢司 ”,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9.【答案】C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由“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件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及所學可知,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可知,習總書記話中提到的航海家是鄭和,C項正確;
唐朝時期,鑒真東渡日本,戚繼光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鞏固了祖國的海防,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排除AB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緊扣“ 15世紀初,一位航海家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然后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10.【答案】A
【知識點】明朝的經濟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明初到明末人口達到一億 ”“外部因素”及所學可知,明朝時期,玉米、甘薯是新航路開辟后從美洲傳入中國的高產作物。這些作物傳入后,因適應性強、產量高,大幅提升了糧食供應能力,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美洲作物引進”是來自中國外部(美洲)的影響,屬于外部因素,A項正確;
“明朝實行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是明朝內部制定的政策,屬于內部因素,不符合“外部”要求,排除B項;
明朝時期并無“周邊國人口大量涌入中國”的史實支撐,且該表述與歷史背景不符,排除C項;
“明朝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是明朝內部的社會狀態描述,屬于內部因素,不符合“外部”要求,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需要抓住表格中明朝人口增加的外部因素,聯系時代背景分析,對比備選項判斷出正確答案。
11.【答案】A
【知識點】清朝對西北疆域的管轄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在西域(今新疆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管理今新疆地區,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新疆的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管轄,故材料反映的是新疆地區,A符合題意;其它三項與材料無關,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古代對新疆地區的管理,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落實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12.【答案】B
【知識點】唐朝的文學藝術——唐詩、書法、繪畫;宋元時期的文化——宋詞、元曲、資治通鑒;清朝的文學藝術——紅樓夢、昆曲、京劇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國文學藝術逐漸從少數文人士大夫開始向普通大眾普及,通俗程度越來越高,表現方式越來越自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主要原因是城市發展與市民階層的擴大,隨著商業城鎮的發展,原本代表上層文化的表達形式如賦、詩等越來越簡單和直白,被詞、小說等更適應市民階層需求的文學形式所替代。這一趨勢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逐漸平民化的發展趨勢,也反映了城市經濟尤其是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繁榮,以及隨之興起的市民階層文化訴求在文學中逐漸得以體現 ,因此“適應市民階層的需求”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題干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形式演變與市民階層相關,與封建制度無直接關系,排除A;
明清時期,小說作為白話文學形式,在民間流行,統治者并未普遍推崇,排除C;
明清時期厲行文化專制政策,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清朝文學藝術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文學藝術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1)洛陽
(2)【示例】
判斷:同意。
理由: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因此,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鞏固隋朝的統治。
【示例二】
判斷:不同意。
理由:隋煬帝花了6年的時間,征調300萬民工,鑿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也是帝王役使民力的歷史見證(或是隋朝暴政的體現),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同時隋朝也為開通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政府財力。因此,大運河的開通,加選了隋朝的滅亡。
【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
【解析】【分析】(1)解題時依據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北抵涿郡、南達余杭,以洛陽為中心。
(2)本題為開放性題目,應結合文字材料和所學知識對大運河的影響進行分析,要學會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看待大運河的影響,同時要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因此可采納“同意”,然后理由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因此,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鞏固隋朝的統治。
還可以采納“不同意”,理由為:隋煬帝花了6年的時間,征調300萬民工,鑿通了2500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也是帝王役使民力的歷史見證,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同時隋朝也為開通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政府財力。因此,大運河的開通,加速了朝的滅亡。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及運用已學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時一是需要對大運河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二是需要對大運河修建的辯證分析。
14.【答案】(1)材料一:貞觀之治:材料二:開元盛世
(2)農具:曲轅犁;簡車。共同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3)“詩仙”:李白. “詩圣”:杜甫
【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
【解析】【分析】(1)解題時,材料一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材料二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庫充盈,人口數量增長明顯,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出現了開元盛世局面;
(2)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農具分別是曲轅型和筒車。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曲轅犁、簡車等重要的生產工具得以發明和推廣,有效提高了糧食畝產量。
(3)解題時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盛唐時期的李白有“詩仙”的美譽“詩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被譽為“詩圣”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他的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詩史”之稱。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與理解的能力,解題時需要唐朝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關史實的準確識記。
15.【答案】(1)方鎮太重,君弱臣強。派文臣擔任地方知州,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力,并設通判監督知州
(2)①澶淵之盟②西夏③女真 ④岳飛
(3)有戰有和,以和為主流
【知識點】遼與北宋的和戰;西夏與北宋的關系;金滅遼及北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二“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可知趙普認為五代更替頻繁的主要原因是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結合所學知識,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避免藩鎮割據的弊端重演,派文臣擔任各地長官知州,剝奪節度使的行政權力,并設通判監督知州。
(2)依據材料一表格和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宋真宗時期與遼簽訂澶淵之盟,維持了雙方相對長期和平的局面;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政權,與北宋并立;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金建立后先后滅亡遼和北宋,南宋建立后抗金名將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后來南宋與金達成和議,形成對峙局面。因此 ①澶淵之盟②西夏③女真 ④岳飛 。
(3)依據材料三“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戰爭頻繁,屢戰不勝,和遼、西夏、金議和。這使得宋和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友好交往”可知,宋代民族關系的基本特點是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有戰有和,但是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運用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結合宋朝的民族發展關系史實,按照題目要求分析歸納即可。
16.【答案】(1)措施: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廠衛制度。
(2)時間:清朝雍正年間。主要職能: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3)措施:推行文宇獄,不利影響:禁銦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4)共同主題:君主專制強化。
【知識點】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及清朝的疆域;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解析】【分析】(1)措施:根據材料“并不許立丞相”及所學可知,明太祖時期廢除丞相制度;根據材料“‘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是明朝內廷的查機構”得出設立廠衛制度。
(2)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可知,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軍機處職能是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3)第一小問根據材料“胡中藻被殺,友人也受到牽連。”結合所學可知,清朝統治者推行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4)解題時根據上述材料,廢除丞相、廠衛制度設立、軍機處和文字獄等,表明君主專制強化。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結合軍機處、文字獄等內容去分析歸納。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绥棱县| 玛曲县| 乌苏市| 泰州市| 内丘县| 嘉义县| 通山县| 甘德县| 清丰县| 本溪市| 嘉禾县| 呈贡县| 汉中市| 高清| 三河市| 宝山区| 调兵山市| 汝阳县| 昌宁县| 贵港市| 江永县| 镇远县| 万宁市| 营口市| 灵武市| 江永县| 泗洪县| 左云县| 筠连县| 绥芬河市| 康乐县| 台州市| 景东| 定兴县| 芮城县| 边坝县| 正阳县| 鄄城县| 南康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