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一、歷史是什么?歷,過也,傳也。秝(lì)止從又持中,中,正也。——(漢)許慎《說文解字》歷史學:對過去發生的事的理解和敘述,即對往事的理解與敘述。(主觀的,相對的)歷史,過去發生的事,即往事。(客觀的,絕對的)歷史≠歷史學一、歷史是什么?高一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基礎高二、三選擇性必修課程模塊一:國際制度與社會治理模塊二:經濟與社會生活模塊三:文化交流與傳播遞進、拓展史學入門 、史料研讀發展選修課程一、歷史是什么?所學歷史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美】卡爾·貝克爾為什么學歷史?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2019.01.02,習總書記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二、為何學歷史?個人:修養、氣質;明智、做人等民族:文化、精神、凝聚力、地位等國家:借鑒、資政、教化、前途等學業:會考、高考基本要求陳寅恪:如無史,何所鑒戒?何所取法?華夏民族無從因襲,將不復存在矣。在現在學習歷史有什么作用?二、為何學歷史?“3+1+2”中的“1”:“3”:數學、語文、英語—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1”:歷史、物理(2選1)—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2”:政治、地理、生物、化學(4選2)—等級分計入高考成績應試之需二、為何學歷史?1.高初中歷史的區別初中 高中課標要求 1.3 秦漢時期:通過了解秦朝統一、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I.3 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與鞏固: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和漢朝削藩、開疆拓土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三、歷史怎么學?初中 高中課標要求 1.3 秦漢時期:通過了解秦朝統一、陳勝和吳廣等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張騫通西域,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I.3 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與鞏固: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和漢朝削藩、開疆拓土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教材編寫 初中教材編寫敘述詳細具體、故事性強 側重是什么(時間、事件、人物等) “了解/知道”“初步認識” 高中教材編寫注重概括性與分析性,概念多是什么(特點)、為什么(原因)怎么樣(影響、評價)、古今中外關聯(世界視野)“分析”“認識”“理解”“探討”偏重記憶式學習偏重探究式學習1.高初中歷史的區別三、歷史怎么學?(2023-山東菏澤·3) “中國的文化就陸地情況來看,它越過亞洲中部,打開了通往印度、西域的道路”。為此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A.張騫鑒真 B.張騫玄奘C.鑒真鄭和 D.玄奘鄭和(2023-山東濟南·2)《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講到:“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張騫通西域 B.班超經營西域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2021年重慶卷·2)下圖是分別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國出土的羅馬攪胎玻璃瓶,有學者指出它們是羅烏工匠制作的。這可用于佐證( )埃及出土的羅馬攪胎 大月氏王陵出土的羅馬攪胎 洛陽東漢墓出土的羅馬攪胎玻璃瓶(公元1世紀) 玻璃瓶(公元30年) 玻璃瓶(公元2世紀)A.大月氏成為絲綢之路的中心B.絲綢之路促進中西文化交流C.羅馬攪胎玻璃瓶技術沿絲綢之路東傳D.東漢與羅馬帝國建立了官方直接往來偏重基礎知識考察“了解/知道”偏重思維能力考察運用·探究1.高初中歷史的區別歷史是一門思考的學問,不是一門記憶的學問。何兆武(1921—2021)歷史學家、翻譯家 ,清華大學教授三、歷史怎么學?2.具體學習要求課前預習從宏觀到微觀宏觀/整體:把握課標要求、框架結構(各級標題),明確所學微觀/局部:泛讀了解基本史實,精讀捕捉核心概念、思考問題嘗試解答、提出疑問課堂聽講有針對性聽理清基本史實積極思考探討動腦聽懂分析(原因、評價等)落實重點筆記(規范、清晰、區分)課后復習整理復盤知識系統化,整理思維導圖復盤思維過程及時追問解決重點記憶背誦三、歷史怎么學?3.視野拓寬建議觀看歷史類經典紀錄片閱讀歷史書籍/通史類查詢網絡資料(辨別)打卡博物館旅游參觀歷史遺跡關注現實思考判斷三、歷史怎么學?希望歷史帶給我們的:是抽絲剝繭尋真相并偶有所得的成就快樂是閱盡千帆后對古人和往事的理解之同情是體察世界著眼過去展望未來的現實關懷更是思想自由不“人云亦云”的批判精神歷史是有厚度的,歷史也是有溫度的。歷史思維歷史態度歷史視角歷史精神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銷魂。【法】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