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寬城滿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6.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名家輩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與俱高的藝術境界”“天真狂放的藝術個性”三個特征的唐代詩人是七年級歷史試題A.駱賓王B.杜甫C.白居易D.李白 .物理學科中的“鐘擺理論”是指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有規律注意事項:1.本試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80分鐘地擺動。小李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借用“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的相應位置。擺理論”繪制了下邊示意圖來歸納中國古代文官與3.所有答案均在答題卡上作答,在本試卷或草稿紙上作答無效。答題前,請武將的權力轉換。據此可知,當鐘擺搖擺至中心值仔細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按照“注意事項”的規定答題。右側時,形象地展現了學校4.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非選擇A.東漢外戚宦官專權或將文官題時,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B.隋唐三省六部制度5.閉卷考試,考生須獨立作答,不得討論,不得傳抄C.北宋崇文抑武方針裝6.考試結束時,請將答題卡交回。D.明朝廢除丞相制度8.北宋與遼、西夏并立,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如在榷場(邊境貿易場姓名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所),官府和商人進行交易,且貿易量很大。這表明,榷場的存在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A.使民族間長期爭戰不休B.完全消除了民族間隔閡1.隋唐時期,位于淮水沿岸的泗州、楚州(如圖)C.促進了民族交流與融合D.消除了民族間經濟差距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日益繁華,成為重要的商業城9.某校歷史社團編排了一部舞臺劇,根據劇本篇目推斷該刷劇名為市。這些城市的發展得益于考場第一場備戰第二場獻糧第三場哪城大捷第四場陰謀第五場班師A,政治中心確立詞第六場刑訊第七場莫須有第八場風波亭第九場刺秦檜第十場祭/廟B.大運河的修建C.市舶司的設置A.《剛正不阿一寇準》B.《精忠報國一一岳飛》D.白銀普遍流通C.《金戈鐵馬一一辛棄疾》D.《碧血丹心一文天祥》號2.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是一大10.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遼宋夏金元時期最考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顯著的階段特征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材料中的“制度”A.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A.以門第為主要參考標準B.維護了國家統C.統一多民族封建國的建立和鞏固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線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削弱了皇帝權11.城市的空間分布反映了社會經濟格局的變遷。圖1-圖3為中國從秦漢至兩宋時3.唐太宗曾對大臣說:“天下百姓之事眾多,必須經百官商量,由宰相籌劃,確定期主要城市分布簡圖,下圖反映了座位號穩妥后方可實行,不能由一次獨斷。”據此可知,唐太宗意在A.減少決策失誤B.增強幸相議政職能C.提高政府效率D.緩和君相之間矛盾4.“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這是杜甫《垂老別》中的詩句。該詩創作于唐朝由盛轉衰的動亂時代,請問這場動亂是A.大澤鄉起義B.黃巾起義C.安史之亂D.李自成起義5.在西藏地區,流傳著一首詩歌:“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試卷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由此可見,唐蕃和親圖1圖2圖3A.穩定了西北地區邊疆局勢B.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A.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B.中國古代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C.使西藏正式接受中央管轄D.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貢獻C.中國各民族不斷地融合與發展D.中國古代疆域面積的不斷擴大七年級歷史期末試題第1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期末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