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質量評價(二)
(考試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分數:________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簡二次根式的為(C)
A. B. C. D.
2.若是關于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ax+y=1的解,則a的值是(C)
A.-3 B.2 C.-2 D.3
3.如圖是一所學校的平面示意圖,若用(3,2)表示教學樓,(4,0)表示旗桿,則實驗樓的位置可表示成(D)
A.(1,-2) B.(-2,1)
C.(-3,2) D.(2,-3)
4.某超市對牛奶銷量進行市場占有情況的調查后,最應該關注的是已售出牛奶品牌的(C)
A.中位數 B.平均數 C.眾數 D.方差
5.如圖,有兩棵樹,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兩樹相距8m,一只小鳥從一棵樹的樹梢飛到另一棵樹的樹梢,則它至少要飛行(D)
A.7 m B.8 m C.9 m D.10 m
6.有兩個直角三角形紙板,一個含45°角,另一個含30°角,如圖所示疊放,使BC∥DE,則∠BAD的度數為(C)
A.60° B.45° C.30° D.15°
7.對于命題“若x2=25,則x=5”,小江舉了一個反例來說明它是假命題,則小江選擇的x值是(D)
A.25 B.5 C.10 D.-5
8.已知關于x,y的方程組的解為則直線l1:y=3x-1與直線l2:y=mx+n的交點P的坐標為(C)
A.(2,1) B.(-2,1) C.(1,2) D.(1,-2)
9.如圖,在Rt△ABC中,∠ACB=90°,點P在BC邊上,連接AP,將△APB沿AP折疊,點B恰好與AC延長線上的點Q重合。若AC=3,CQ=2,則CP的長為(B)
A.1 B. C.2 D.
10.某生物小組觀察一植物的生長狀況,得到植物高度y(單位:cm)與觀察時間x(單位:天)的關系,并畫出如圖所示的圖象(AC是線段,射線CD平行于x軸),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B)
A.從開始觀察時起,50天后該植物停止長高
B.該植物最高為15 cm
C.AC所在直線的函數表達式為y=x+6
D.第40天該植物的高度為14 cm
二、填空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1.-64的立方根是-4。
1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最優方法是代入的方法。(選填“代入”或“加減”)
13.已知一次函數y=(k-2)x+k2的圖象與y軸交于點(0,4),則常數k的值為-2。
14.如圖,點O為凸透鏡的光心,點F為凸透鏡的焦點,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過焦點F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BS′平行于主光軸OA。發光點S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所成的像為S′,已知∠AOS′=36°,∠OSF=26°,則∠SBS′=118°。
15.如圖,點A(1,0)第一次跳動至點A1(-1,1),第二次跳動至點A2(2,1),第三次跳動至點A3(-2,2),第四次跳動至點A4(3,2),…,依此規律跳動下去,點A第2 025次跳動至點A2 025的坐標是(-1 013,1 013)。
三、解答題(共9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6.(8分)(1)下列各數中:①-;②;③-;④。
無理數有:(選填序號);
(2)計算:×+(-)。
解:(2)原式=2-=。
17.(6分)已知點P(2a-3,a+6),若點P在第二象限,且它到x軸、y軸的距離相等,求a2 025+。
解:∵點P在第二象限,且它到x軸、y軸的距離相等,
∴2a-3=-(a+6),解得a=-1。
∴a2 025+=(-1)2 025+=-1+(-1)=-2。
18.(8分)解下列方程組:
(1) (2)
19.(8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位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作出△ABC關于x軸對稱的△A′B′C′;
(2)求△ABC的面積。
解:(1)如圖,△A′B′C′即為所作。
(2)S△ABC=3×3-×1×2-
×2×3-×1×3=3.5。
20.(8分)某城市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收費,每戶每月用水量如果未超過15 t,按每噸2元收費。如果超過15 t,未超過的部分仍按每噸2元收費,超過部分按每噸2.6元收費。設某戶每月用水量為x t,應收水費為y元。
(1)分別寫出當每月用水量未超過15 t和超過15 t時,y與x之間的函數表達式;
(2)若該城市某用戶5月份和6月份共用水50 t,且5月份的用水量不足15 t,兩個月一共交水費113.8元,則該用戶5月份和6月份分別用水多少噸?
解:(1)y與x之間的函數表達式為y=
(2)設用戶5月份用水a t,6月份用水(50-a) t,a<15,依題意得
2a+2.6(50-a)-9=113.8,解得a=12,
∴50-a=38,
∴用戶5月份用水12 t,6月份用水38 t。
21.(9分)某校舉行演講比賽,10位評委對一名選手的評分數據如下:
8.0,7.7,8.1,8.2,7.6,7.8,7.9,8.7,8.8,7.5。
(1)根據以上數據,估計該選手得分的樣本數據的第75百分位數;
(2)該選手的最終得分為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求剩下8個評分數據的平均數和方差。
解:(1)該選手評分的樣本數據的第75百分位數為8.2。
(2)平均數為8,方差為0.105。
22.(10分)如圖,在Rt△ABC中,∠ACB=90°,∠A=40°,延長AB至點D,∠CBD的平分線BE交AC的延長線于點E,F為AC延長線上的一點,連接DF。
(1)求∠CBE的度數;
解:∵∠ACB=90°,∠A=40°,
∴∠ABC=50°,
∴∠CBD=180°-∠ABC=130°。
∵BE是∠CBD的平分線,
∴∠CBE=∠CBD=65°。
(2)若∠F=25°,求證:BE∥DF。
證明:∵∠ACB=90°,∠CBE=65°,
∴∠CEB=90°-∠CBE=25°。
∵∠F=25°,∴∠CEB=∠F=25°,∴BE∥DF。
23.(10分)如圖,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線DE分別交AB,BC于點D,E,且BD2-DA2=AC2。
(1)試說明∠A=90°;
(2)若AB=8,AD∶BD=3∶5,求AC的長。
解:(1)連接CD,∵BC的垂直平分線DE分別交AB,BC于點D,E,∴CD=DB,
∵BD2-DA2=AC2,∴CD2-DA2=AC2,
∴△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90°。
(2)∵AB=8,AD∶BD=3∶5,∴AD=3,BD=5,∴DC=5,
∴AC2=CD2-AD2=16,∴AC=4。
24.(11分)如圖,直線y=x-4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B,E,直線y=-x-2與y軸交于點C,且兩直線的交點為D。
(1)求點D的坐標;
(2)設點P(t,0),且t>3,若△BDP和△CEP的面積相等,求t的值;
(3)在(2)的條件下,以CP為一腰作等腰三角形CPQ,且點Q在坐標軸上,請直接寫出點Q的坐標。
解:(1)D。
(2)易得C(0,-2),E(0,-4),B(3,0)。
∵P(t,0),且t>3,∴BP=t-3,CE=2。
∴S△CEP=CE·OP=×2t=t。
由(1)知,D。
∴S△BDP=BP·|yD|=(t-3)×=t-4。
∵△BDP和△CEP的面積相等,∴t=t-4,解得t=12。
(3)點Q的坐標為(-12,0),(12+2,0),(12-2,0),
(0,-2+2),(0,-2-2)或(0,2)。
25.(12分)小明在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對三角形進一步開展探究活動:
(1)【問題情境】如圖①,已知∠BAC,∠B,∠C是△ABC的三個內角。求證:∠BAC+∠B+∠C=180°,小明過點A作DE∥BC,請完善小明的證明過程;
(2)【嘗試運用】如圖②,在(1)的條件下,分別作∠EAC和∠ABC的平分線AF和BF,若∠BAC=80°,求∠AFB的度數;
(3)【拓展探索】如圖③,在圖①的基礎上,分別作∠EAC和∠ABC的四等分線AF和BF,即∠FAC=∠EAC,∠ABF=∠ABC,若∠AFB=90°,求∠BAC的度數。
(1)證明:過點A作DE∥BC,
∵DE∥BC,∴∠CAE=∠C,∠DAB=∠B,
∵∠DAB+∠BAC+∠CAE=180°,
∴∠BAC+∠B+∠C=180°。
(2)解:∵∠BAC=80°,∴∠ABC+∠C=100°,
∵DE∥BC,∴∠CAE=∠C,∴∠CAE+∠ABC=100°,
∵AF和BF分別是∠EAC和∠ABC的平分線,
∴∠ABF=∠ABC,∠CAF=∠CAE,
∴∠ABF+∠CAF=(∠ABC+∠CAE)=50°,
∴∠ABF+∠BAF=∠ABF+∠BAC+∠CAF=130°,
∴∠AFB=180°-∠ABF-∠BAF=50°。
(3)解:設∠BAC=α,則∠ABC+∠C=180°-α,
∵DE∥BC,∴∠CAE=∠C,∴∠ABC+∠EAC=180°-α,
∵∠FAC=∠EAC,∠ABF=∠ABC,
∴∠ABF+∠FAC=(180°-α),
∵∠AFB=90°,
∴∠ABF+∠BAF=∠ABF+∠CAF+∠BAC=90°,
∴(180°-α)+α=90°,解得α=60°,
∴∠BAC=60°。八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質量評價(二)
(考試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分數:________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簡二次根式的為( )
A. B. C. D.
2.若是關于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ax+y=1的解,則a的值是( )
A.-3 B.2 C.-2 D.3
3.如圖是一所學校的平面示意圖,若用(3,2)表示教學樓,(4,0)表示旗桿,則實驗樓的位置可表示成( )
A.(1,-2) B.(-2,1)
C.(-3,2) D.(2,-3)
4.某超市對牛奶銷量進行市場占有情況的調查后,最應該關注的是已售出牛奶品牌的( )
A.中位數 B.平均數 C.眾數 D.方差
5.如圖,有兩棵樹,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兩樹相距8m,一只小鳥從一棵樹的樹梢飛到另一棵樹的樹梢,則它至少要飛行( )
A.7 m B.8 m C.9 m D.10 m
6.有兩個直角三角形紙板,一個含45°角,另一個含30°角,如圖所示疊放,使BC∥DE,則∠BAD的度數為( )
A.60° B.45° C.30° D.15°
7.對于命題“若x2=25,則x=5”,小江舉了一個反例來說明它是假命題,則小江選擇的x值是( )
A.25 B.5 C.10 D.-5
8.已知關于x,y的方程組的解為則直線l1:y=3x-1與直線l2:y=mx+n的交點P的坐標為( )
A.(2,1) B.(-2,1) C.(1,2) D.(1,-2)
9.如圖,在Rt△ABC中,∠ACB=90°,點P在BC邊上,連接AP,將△APB沿AP折疊,點B恰好與AC延長線上的點Q重合。若AC=3,CQ=2,則CP的長為( )
A.1 B. C.2 D.
10.某生物小組觀察一植物的生長狀況,得到植物高度y(單位:cm)與觀察時間x(單位:天)的關系,并畫出如圖所示的圖象(AC是線段,射線CD平行于x軸),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從開始觀察時起,50天后該植物停止長高
B.該植物最高為15 cm
C.AC所在直線的函數表達式為y=x+6
D.第40天該植物的高度為14 cm
二、填空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1.-64的立方根是 。
1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最優方法是 的方法。(選填“代入”或“加減”)
13.已知一次函數y=(k-2)x+k2的圖象與y軸交于點(0,4),則常數k的值為 。
14.如圖,點O為凸透鏡的光心,點F為凸透鏡的焦點,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過焦點F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BS′平行于主光軸OA。發光點S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所成的像為S′,已知∠AOS′=36°,∠OSF=26°,則∠SBS′= 。
15.如圖,點A(1,0)第一次跳動至點A1(-1,1),第二次跳動至點A2(2,1),第三次跳動至點A3(-2,2),第四次跳動至點A4(3,2),…,依此規律跳動下去,點A第2 025次跳動至點A2 025的坐標是 。
三、解答題(共9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6.(8分)(1)下列各數中:①-;②;③-;④。
無理數有:(選填序號);
(2)計算:×+(-)。
17.(6分)已知點P(2a-3,a+6),若點P在第二象限,且它到x軸、y軸的距離相等,求a2 025+。
18.(8分)解下列方程組:
(1) (2)
19.(8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位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作出△ABC關于x軸對稱的△A′B′C′;
(2)求△ABC的面積。
20.(8分)某城市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收費,每戶每月用水量如果未超過15 t,按每噸2元收費。如果超過15 t,未超過的部分仍按每噸2元收費,超過部分按每噸2.6元收費。設某戶每月用水量為x t,應收水費為y元。
(1)分別寫出當每月用水量未超過15 t和超過15 t時,y與x之間的函數表達式;
(2)若該城市某用戶5月份和6月份共用水50 t,且5月份的用水量不足15 t,兩個月一共交水費113.8元,則該用戶5月份和6月份分別用水多少噸?
21.(9分)某校舉行演講比賽,10位評委對一名選手的評分數據如下:
8.0,7.7,8.1,8.2,7.6,7.8,7.9,8.7,8.8,7.5。
(1)根據以上數據,估計該選手得分的樣本數據的第75百分位數;
(2)該選手的最終得分為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求剩下8個評分數據的平均數和方差。
22.(10分)如圖,在Rt△ABC中,∠ACB=90°,∠A=40°,延長AB至點D,∠CBD的平分線BE交AC的延長線于點E,F為AC延長線上的一點,連接DF。
(1)求∠CBE的度數;
(2)若∠F=25°,求證:BE∥DF。
23.(10分)如圖,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線DE分別交AB,BC于點D,E,且BD2-DA2=AC2。
(1)試說明∠A=90°;
(2)若AB=8,AD∶BD=3∶5,求AC的長。
24.(11分)如圖,直線y=x-4分別與x軸、y軸交于點B,E,直線y=-x-2與y軸交于點C,且兩直線的交點為D。
(1)求點D的坐標;
(2)設點P(t,0),且t>3,若△BDP和△CEP的面積相等,求t的值;
(3)在(2)的條件下,以CP為一腰作等腰三角形CPQ,且點Q在坐標軸上,請直接寫出點Q的坐標。
25.(12分)小明在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對三角形進一步開展探究活動:
(1)【問題情境】如圖①,已知∠BAC,∠B,∠C是△ABC的三個內角。求證:∠BAC+∠B+∠C=180°,小明過點A作DE∥BC,請完善小明的證明過程;
(2)【嘗試運用】如圖②,在(1)的條件下,分別作∠EAC和∠ABC的平分線AF和BF,若∠BAC=80°,求∠AFB的度數;
(3)【拓展探索】如圖③,在圖①的基礎上,分別作∠EAC和∠ABC的四等分線AF和BF,即∠FAC=∠EAC,∠ABF=∠ABC,若∠AFB=90°,求∠BAC的度數。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