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海省西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在人類歷史不同時期,各大洲勞動人民創造了多彩的地域文化。以下屬于美洲的文明成果是( )A.《十二銅表法》 B.楔形文字泥板 C.阿茲特克太陽歷石 D.記載金字塔建造的莎草紙2.美索不達米亞本身不產金屬,也無任何金屬礦石,但在那里發現了大量年代在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的金屬武器。這說明這一時期,美索不達米亞地區( )A.農業生產有了剩余產品 B.金屬冶煉技術世界領先C.處于西亞商業貿易中心 D.存在著一定的武裝沖突3.歐洲白銀產量在16世紀中期達到年產6.5萬公斤的高峰后便逐年下降。16世紀以來,歐洲金銀的主要來源逐漸轉向海外的西非、莫桑比克、巴西、墨西哥等地。1493—1800年,世界白銀產量的85%和黃金產量的70%來自拉丁美洲。歐洲金銀來源和產量的這種變化是( )A.歐洲國家海外殖民的結果 B.金銀開采技術進步的結果C.非洲美洲經濟發展的結果 D.歐洲金銀礦產枯竭的結果4.意大利的達官貴人和普通市民面對中世紀經院哲學和禁欲主義的禁錮,看到教會及其神職人員的腐化和虛偽,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新的世俗思想文化。隨著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批學者攜帶翻譯成阿拉伯文或拉丁文的古希臘典籍流亡意大利,“給驚訝的西方展示了一個新世界”(恩格斯語)。當時“新的世俗思想文化”和“新世界”指的是( )A.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 B.人文主義的思想觀念C.路德的《95條論綱》 D.理性主義和科學思想5.馬克思不僅把1640年和1789年革命看作是英國和法國的革命,而且“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在更大很多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馬克思肯定了英法革命從根本上適應了( )A.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政治制度的民眾需要B.建立資本主義分權共和政治制度的民心所向C.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挑戰封建專制的政治需求D.破除封建專制阻礙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6.英國煤鐵資源數量多、品位高、開采成本低;山勢平緩,不乏廣闊平原;河流雖短,但能通航,能修筑運河;海岸線長達上萬公里,海岸線曲折,適宜建港口;潮汐落差大,有利于船舶出入;英倫三島處在當時世界航運中心——大西洋航線的十字路口。這些為英國( )A.率先開辟新航路創造了自然條件 B.大規模圈地運動創造了地理優勢C.開展工業革命提供了較優越條件 D.開展早期海外殖民提供了大便利7.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缎浴飞羁唐饰隽速Y本貪婪的本性,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和自由的虛偽,同時描繪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藍圖,還指出了無產階級“解放自己”的前提是“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由此可見,《共產黨宣言》中的這些觀點和歷史判斷是基于( )A.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B.工業革命暴露的資本主義制度弊端C.1848年歐洲革命工人登上歷史舞臺 D.工業革命帶來的嚴重環境污染問題8.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明治維新,三者都( )A.掃清了本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一些障礙 B.徹底解放了本國的農奴、黑奴和賤民C.都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社會理想 D.都留下大量封建殘余和軍國主義色彩9.在搶奪殖民地過程中,列強沖突加劇。為協調瓜分殖民地中存在的矛盾,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就相關問題達成協議。這次會議確定了列強( )A.瓜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版圖 B.在20世紀通過殖民稱霸世界的新秩序C.可以秘而不宣“有效占領”任何殖民地 D.以“地圖上作業”的方式劃定勢力范圍10.20世紀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留下了永遠無法褪去的文明傷疤和心靈創傷。兩次世界大戰( )A.都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爭 B.戰火都是從歐洲首先燃起的C.都帶來了世界性的巨大災難 D.都是德意奧和英法俄的對決11.美國記者約翰·里德在其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中有這樣的論述:“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號召他們起來摧毀舊制度,然后同他們一道,在舊制度的廢墟上建構起新制度的框架?!奔s翰·里德道出了俄國十月革命以及后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功的( )A.階級和民意基礎 B.制度和組織基礎C.生產和經濟基礎 D.思想和文化基礎12.下圖是出生于新西蘭的英國政治漫畫家大衛·洛創作于1947年6月的漫畫《來自德里的黑馬》(漫畫中的“蒙巴頓”是英國在印度的最后一位總督),該漫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A.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 B.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自治領分治C.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為共和國 D.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的兩國方案13.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提出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系”的設想,意圖加強與印度、日本、朝鮮和中南半島國家的聯系。同年7至8月,尼克松出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南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與蘇聯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系的建議唱反調。這反映出美蘇( )A.冷戰重心開始轉移至亞洲 B.競相主導亞洲區域一體化C.在竭力爭奪第三世界國家 D.圍繞亞洲和中國進行博弈14.二戰后,由國家利益沖突和意識形態對立引發的美蘇“冷戰”,在兩次柏林危機、“北約”與“華約”對峙、古巴導彈危機、阿富汗危機中險些擦槍走火變成熱戰,但卻在1985年以后走向緩和與對話,直至“冷戰”結束和兩極格局崩潰。發生這種變化的最終關鍵性因素是( )A.中美關系中蘇關系都從對立走向正常 B.美歐蘇中日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牽制C.蘇聯妥協退讓前提下的美蘇關系緩和 D.以萬隆會議為基礎形成的不結盟運動1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或主動或被動地通過制定經濟發展計劃、調節公共事業投入、調整就業和收入、改革福利保障、調控信貸利稅杠桿、推進黑人和婦女權利,來緩解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穩定,維護資產階級統治。這些做法( )A.只是統治方法手段的調整 B.消除了資本主義固有弊端C.改變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 D.解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16.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兩次任期中挑起的全球貿易戰,破壞了公平競爭的世界貿易環境。美國通過背后拱火、間接參與、暗中支持或有意偏袒挑起地區沖突的事例也不勝枚舉,近五年來就有:三年多的俄(俄羅斯)烏(烏克蘭)沖突、再次爆發近兩年的巴(巴勒斯坦)以(以色列)大規模沖突、2025年6月中旬爆發的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沖突。由此可見,美國( )A.是維持世界秩序的穩定器 B.具有濃厚的霸權主義色彩C.欲借歐盟和北約推行霸權 D.超級大國的地位不可撼動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們居住的位于費西斯河(黑海最東部的一條河)與赫丘利柱石(直布羅陀海峽兩邊聳立的海岬)之間的區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們沿著大海生活,就像螞蟻或青蛙圍繞著一個池塘……——摘自[古希臘]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材料二 閱讀“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采自現行統編《中外歷史綱要(下)》教材(1)閱讀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古希臘有著怎樣獨特的地理環境?(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希臘殖民擴張的特點。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隨著哥倫布遠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這些遠離歐洲人的水域到16世紀成了歐洲人從事殖民和貿易活動的舞臺。中國和歐洲是新的世界貿易的兩個終端,由這個時代兩條最主要的商業航線——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著。繞好望角而來的葡萄牙人在16世紀初到達中國,西方國家與中國貿易多經好望角跨越印度洋從西而來。經南美跨越太平洋而來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在中國、東南亞國家和阿拉伯人一直維護的海上絲綢之路——印度洋、太平洋絲綢之路站穩了腳根。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來往于墨西哥與菲律賓馬尼拉之間。西班牙從美洲掠奪到大量白銀,用來交換中國豐富的商品,絲綢、瓷器、茶葉等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方。太平洋絲綢之路的貿易利潤驚人,但卻逐步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自由貿易的世界大潮的沖擊下,以壟斷為特色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地位急劇下降。材料二 明清之際300年,正是新的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之時,明清兩朝繼續推行朝貢貿易政策。明朝規定海外貢使來華的貿易活動必須在政府的控制下進行,不允許私自交易。清廷在1757年將過去對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為一口通商。這種朝貢貿易關系從16世紀開始不斷受到西方殖民勢力及其海上貿易的擠壓。明中后期開海貿易后,中國商人出海貿易面臨著與西方殖民商人的競爭。明清政府對出海貿易的中國商民規定種種限制,使中國商民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當中國商民在海外遭受迫害和屠殺時,明清政府漠不關心。這嚴重助長了西方殖民者的氣焰,無異于把世界市場的主動權拱手交給了西方殖民勢力。(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航路開辟后“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格局的變化。(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明清政府對新興海上貿易的態度及所造成的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國年鑒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布羅代爾認為,在10—100年發生的人口消長、物價升降、生產增減、工資變化等起伏興衰的社會現象,比政治革命、和平條約這些重大事件重要得多。他把前者稱為“中時段”,而后者是“短時段”。至于“長時段”,他指的是人與其周圍環境的關系,這是一部“幾乎靜止不動的歷史”,主要用于同一時期不同地區歷史的橫向比較。恩格斯說過,歷史的最后動力,“不是短暫的爆發和轉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歷史變遷的行動”。因此,把1500年作為中世紀與近代的分界線,反映的就不是某一個重大事件的歷史后果,而著眼于1500年前后長達100年間一個“中時段”的歷史總趨勢:歐洲從中世紀“黑暗”向近代文明社會的轉變。歐洲歷史在這一時段里的飛躍,體現了歷史發展過程中階段性與連續性的辯證統一。——摘編自張躍發、景曉強編著《近代文明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某個長時段(數百年及上千年)或中時段(一二百年),就世界歷史發展變化擬定一個論題,進行闡釋。(要求:論題前須注明是長時段還是中時段,論題中要顯示所選時段的大概時間范圍,論題要緊扣材料、觀點明確;論述須緊扣論題、史論結合、邏輯清晰)三、綜合題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國美洲殖民地既沒有參與16、17世紀歐洲大陸各國的混戰,也不覺得那與自己有什么關系。這些競爭給美洲殖民地帶去的只有難以承擔的賦稅?!皟H納稅,卻得不到任何好處,這是最嚴厲的苛政”——這是當時各個殖民地人民的普遍的心聲。從英國殖民體系中獨立出去——這絕不是北美英國殖民地人民在剛與母國產生糾紛時就已經抱有的想法。普通平民只是希望自己在生活中不用負擔太多的稅收和被過度打擾?!瓌倓傞_始戰爭時,北美殖民者并沒有徹底獨立的想法,所有持這一觀點的人都被視為懷有極端民主主義的激進派??墒牵@些激進派的觀點卻讓許多穩健而富有的上層殖民者感到振聾發聵,階級特權和榮華富貴都在吸引著他們。材料二 1776年,大陸會議毅然宣布獨立。托馬斯·杰斐遜起草了《獨立宣言》,這份幾經修改的文書最后成為美國立國的標志。后來修改的部分中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杰斐遜痛斥蓄奴行為之惡劣,認為英國政府不應該干涉美國廢除奴隸制的計劃,這一節后來被刪去;二是“我們必須忘掉以前我們對英國的愛戴……我們自己就可以稱為一個自由而偉大的民族”,被刪掉了。1782年,英國簽署了承認美國獨立的草約。第二年4月,雙方宣布停戰,那時距離列克星敦的槍聲已經過去了8年?!磁殉晒σ院?,美洲殖民地的人民開始隱約認識到了自己否定強權政治的人生觀。對這種人生觀最好的表達就是華盛頓“避免卷入復雜的(歐洲大陸)斗爭”的訓誡。從那時起,剛剛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獲得了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且把自己和歐洲的外交沖突完全隔絕開來。材料三 17世紀英國著名的作家洛克在《政府論》里首先提出了近代民主思想。洛克的父親是克倫威爾麾下的士兵,他成長于共和時代,曾就讀于牛津大學,他的著作將英國共和時代卓越的政治思想介紹給了美法兩國的革命運動。這一時期有一些美洲殖民者開始否認君權神授和議會擁有最高權力,宣傳“眾生平等”?!?776年初,一位能言善辯的英國人托馬斯·潘恩在費城出版了《常識》,給當時的輿論造成巨大影響。以現代的評判標準看,這本小冊子非常華而不實,滿篇都是“被屠殺者的鮮血啼哭號叫著:現在到了獨立的時候了……”可是它在當時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由它,北美人民意識到了獨立的重要性。(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北美殖民地人民和北美殖民者兩方面分析北美殖民地發起獨立戰爭的初始目的。(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抱持的心態變化。(3)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三中你能就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得出怎樣的認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B D C B A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D C A B17.(1)多山、環海、少平原、多港灣。(2)以移民方式擴展,向地中海、黑海周邊殖民;殖民范圍東起黑海東岸、西至西班牙,建立眾多城邦國家。18.(1)地區性貿易發展為世界性貿易;歐洲開始主導世界貿易格局;中國喪失世界貿易主動權;阿拉伯商人喪失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優勢(2)繼續推行朝貢貿易;限制西方人來華貿易;限制中國人出海貿易;不保護中國商民的海外商貿活動。19.時段:中時段:1500年前后長達100年間論點:新航路開辟推動歐洲從中世紀“黑暗”向近代文明社會轉變論述:15、16世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伴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成長,歐洲大航海時代在多種因素作用下開啟了,新航路的開辟,人類社會發生深刻變化。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世界各地人口的遷移和物種的大交流,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西歐國家通過開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奪,獲得大量資源,形成資本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歐洲商人活躍在世界各地,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給歐洲資產階級提供了新的活動場所,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展,歐洲出現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使歐洲商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新興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資本主義發展和歐洲社會轉型,人類開始進入大變革時代。綜上所述,新航路開辟在人類歷史逐步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歐洲社會產生重要影響,是世界歷史形成的重要環節。20.(1)擺脫英國強加的沉重賦稅與過度壓迫,追求更寬松、自主的生活與經濟環境,保障自身基本權益;希望改變被過度盤剝與管控的局面,慢慢發展為追求完全獨立。(2)初期對英國更多是不滿與抱怨,中期矛盾激化與獨立意識覺醒,后期轉向維護自身獨立、自主決定發展與外交。(3)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為北美殖民地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進步人士的輿論宣傳與小冊子傳播在喚醒殖民地人民獨立意識上作用巨大;英國長期對北美殖民地實行高壓經濟政策,嚴重阻礙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