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導入新課出路在何方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 1927年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茫,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革命失敗前途未卜從這首詞中,你能感受到毛澤東當時怎樣的心情?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第21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1.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2.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意義;3.認識紅軍長征的意義。課標要求課時預覽 時空坐標南昌起義兩次危機局面:數字識記1927、8、119311927、8、71927、4兩次武裝起義:第21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1928193519341927、10秋收起義三次重大會議:一條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國民革命失敗后1936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危機局面1937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寧漢合流”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張學良改旗易幟井岡山會師八七會議古田會議遵義會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紅軍長征開始遵義會議紅軍長征順利結束發起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政 治 方 面國家統一軍閥依然林立(1930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政 治 方 面名為訓政實為專制中國國民黨實施總理三民主義,依照建國大綱之訓政時期,訓練國民使用政權,至憲政開始完成全民政治。……確定國民政府實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治權。——1928年《訓政綱領》1929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三大”規定國民黨對中華民國之政權治權獨負全責。——王檜林《中國現代史》軍政→訓政→憲政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經 濟 方 面“黃金十年”官僚資本膨脹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民 生 方 面“平均地權”沒有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兩面性“耕者有其田”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實踐1927.8.1 南昌起義①1927.8.1南昌起義②1927.8.7八七會議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8.7 八七會議總結了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重要思想。以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唐都是拿槍桿子起家的,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毛澤東《在中央緊急會議上的發言》1927.8.7歷史解釋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新道路歷史解釋有了軍隊1、實踐1927.9 秋收起義①1927.8.1南昌起義③1927.9秋收起義②1927.8.7八七會議由于敵強我弱,起義軍在進攻長沙途中受挫;毛澤東主持召開會議,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1927.9月底 三灣改編④1927.9月底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⑤1927.10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10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4 井岡山會師大革命失敗之后,共產黨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過程中,共產黨人又得到了農村。這種得與失,在一開始的時候并不是自覺選擇的結果。執著于城市,在那個時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面前只有一個榜樣。那就是已經成功的俄國革命,而俄國革命正是從城市開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 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跟,養精蓄銳,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毛澤東對起義軍的講話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的重大意義。——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革命重心的轉移:由城市中心論到農村包圍城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俄為師到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①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②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③中國革命走上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歷史解釋基于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敵強我弱農村的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 城市中心武裝暴動照搬十月革命經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隊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工農紅軍第四軍。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新道路1929.12 古田會議1、實踐1929.12 古田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確立人民軍隊建設基本原則。規定紅軍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中國共產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1930 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1931.1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民主專政政權,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權歷史解釋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新道路2、理論工農武裝割據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戰略陣地形式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心內容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根據地為戰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的一種斗爭形式。《土地革命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1930.11928.111928.10提出工農武裝割據(1)含義歷史解釋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新道路2、理論1931年土地革命路線 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武裝斗爭 武裝反抗到紅軍粉碎國民黨四次圍剿。根據地建設 經濟建設:發展生產,粉碎了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鞏固了紅色政權。政權建設: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2)表現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有稱國共十年對峙時期(3)原因國情:中國是半殖半封社會, 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城市工人階級力量較小,反動派勢力強大。農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農民眾多、自然經濟占有絕對優勢,利于軍事割據。(4)意義打破了俄國革命模式,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歷史解釋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新道路1. 紅軍長征的原因毛澤東談到了“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造成的危害:“政治上既犯錯誤,軍事上勢必犯錯誤。沒有好久,洋教條來了。他們是主張打大城市的,還有什么御敵于國門……結果就把根據地送掉。”——劉統《長征:歷盡艱辛的求生之路》蔣介石以及他的帝國主義軍事顧問等,經過歷次“圍剿”失敗之后,知道用“長驅直入”的戰略戰術同我們在蘇區內作戰,是極端不利的。因此五次“圍剿”中,采取了持久戰與堡壘主義的戰略戰術,企圖逐漸消耗我們的有生力量與物質資財,緊縮我們的蘇區,最后尋求我主力決戰,以達到消天我們的目的。——張聞天《張聞天選集》思考:紅軍被迫長征的原因?三、紅軍長征2. 倉皇突圍路迷茫“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魚” ,湘江戰役慘!危急關頭,靠邊站的毛澤東建議轉戰貴州,贏得了轉機。三、紅軍長征3. 遵義會議挽救黨糾正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 (政)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軍)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組)開始確立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領導地位;危急關頭挽救了黨、紅軍、中國革命; 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標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憶秦娥 婁山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三、紅軍長征4. 長征精神永輝煌七律* 長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清平樂* 六盤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三、紅軍長征4.長征精神永輝煌紅軍長征途中,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紅軍只休息了44天,爬過 5條終年積雪的山脈,渡過24條河流,經過11個省。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時86000人,到陜北是僅剩6500人。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許多種子,在11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毛澤東《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革命愛國主義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共產主義信仰精神;勇于戰斗、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敢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獨立自主、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遺產,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力量,是震撼人類的寶貴財富!三、紅軍長征走自己的路-國共十年對峙的探索一條中特革命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一次艱苦卓絕遠征:震撼世界的萬里長征。兩個政權十年對峙:國民黨帝官封反動政權有亮點不改黑暗本質;共產黨紅色蘇維埃人民政權放光芒可惜存在時間短。兩次生死攸關轉折:大革命失敗后召開八七會議走向農村;反圍剿失利被迫長征召開遵義會議從幼稚走向成熟。三次重要武裝起義:南昌起義第一槍、秋收起義轉方向、廣州起義城失敗。工農割據三個內容:在中共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中共革命的四大轉折:從城市到農村標志是井岡;從南方到北方標志是長征戰略轉移;從幼稚到成熟是從八七會議到工農割據再到遵義會議;從反蔣到抗日是八一宣言到西安事變。西柏坡紅色之旅*南昌起義第一槍;*八七會議指方向.*秋收受挫轉井岡;*割據星火播四方;*瑞金紅權創輝煌;*左傾錯誤禍近光.*遵義生死撥航向;*長征精神永發揚!南昌八七井岡山瑞金遵義吳起會寧三、紅軍長征走自己的路—國共十年的探索蔣走舊路本課小結國黨統治工農割據毛探新路重生血路紅軍長征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寧漢合流二期北伐對日妥協民資三發專制統治半殖半封質未變經濟外交有改善形式統一改訂新約官僚資本對內圍剿紅軍對日不抵抗政策帝官封反動政權南昌起義第一槍八七會議指方向秋收起義上井岡井岡星火樹榜樣工農割據傳四方瑞金紅權放光芒土地革命參軍忙工農紅色政權蔣重兵圍剿王左傾冒險倉促突圍路迷茫遵義會議挽救黨赤水金沙出奇兵古田會議黨指槍雪山草地紅軍強三軍會師鑄輝煌長征精神世界揚革命四大轉移城市到農村南方到北方幼稚到成熟反蔣到抗日1、有學者認為,1927年后的幾年間,中國人都心甘情愿地盡一己之綿力投入國家建設,并不是由于當時政府有系統、有計劃的規劃,而是由于他們寄希望于一個新政府能夠執行美好的愿景。當時,中國人盡心力投入建設的主要原因是( )A.國民革命迅猛發展B.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C.農民運動蓬勃興起D.民族資產階級實業救國熱潮的推動課堂練習B2、1936年,國民政府棉紗進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進口下降至20%,麥粉進口下降至15%。同年鋼鐵、機器進口各約增加20%。下列選項與材料所述現象相關的是( )A.北洋軍閥政府的倡導B.辛亥革命的促進C.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D.一戰爆發的影響課堂練習C3、某歷史探究小組擬給下面圖1、圖2提煉一個共同的主題,最恰當的是( )A.“將革命進行到底”B.“學習蘇聯老大哥”C.“走適合自己的路”D.“發展才是硬道理”課堂練習C4、1927年7月24日,周恩來等人在武漢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在南昌舉行起義,并根據共產國際代表加侖的提議,規定起義后部隊的行動方向:立即南下,占領廣東,取得海口,以取得國際援助,再舉行第二次北伐。這表明當時中國共產黨( )A.積極探索革命救國新道路B.確定了武裝反抗的總方針C.認識到武裝力量的重要性D.指揮權交由共產國際掌握課堂練習C5、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告》中指出:“我全國主力紅軍的會合與(已)進入抗日前進陣地”,“即刻就要進入……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階段”。這表明,紅軍長征的勝利( )A.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B.促使了革命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C.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D.推動了革命戰爭向民族戰爭的轉變課堂練習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