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爹考答案參考答案暑假作業(一)一、1.D2.B3.C4.B5.C6.D7.B二、1.北平中南海懷仁堂。2.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平,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五星紅旗為國旗等。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緬懷。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飽受外來侵略奴役的歷史和內外戰亂頻繁、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從此結束,一個真正具有獨立主權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長期執政的黨。新中國的建設從此揭開新篇章。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暑假作業(二)】、1.B2.B3.D4.A5.D6.D7.D8.C9.D10.B二、1.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2.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彭德懷。3.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不斷增強綜合國力;走科技強軍之路,不斷壯大國防力量:繼承和發揚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的光榮傳統等。(言之有理即可)暑假作業(三)-、1.B2.C3.B4.D5.B6.D7.B8.B9.B二、1.情況:過去是地主、富農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少地或無地,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生活,農民盼望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現在:農民分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獲得了極大提高。變化: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或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共性:都是土地私有制。2.農民分到了土地,免除了地租,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3.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經濟上、政治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暑假作業(四)】、1.B2.D3.C4.C5.A6.A7.B8.A9.C10.A二、1.1953一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2.略41年月暑假作業(八)溫故知新一、選擇題1.“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歌詞中所頌揚的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國家領導人分別是(A.毛澤東、周恩來B.毛澤東、鄧小平C.鄧小平、江澤民D.江澤民、胡錦濤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有關其產生的積極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消滅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②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③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④農民獲得了土地的所有權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一行來到安徽鳳陽小崗村,下麥田、進農家。他感慨地說:“小崗夢也是廣大農民的夢。”1978年,小崗村村民的夢想是(A.建成小崗經濟特區B.中央進行經濟救濟C.實行分田包干到戶D.建立農村鄉鎮企業4.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改革不但是一場破除舊體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項建設新經濟體系的宏大工程。這個體系主要是由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和主要通過市場進行調節的宏觀管理體系三者組成。下列與“新經濟體系”內涵相近的是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B.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C.對外開放基本國策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5.鄧小平說:“農村改革有兩個省帶頭,一個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鄉;一個是安徽省,我們就是根據這兩個省積累的經驗,制定了關于改革的方針政策。”材料中所說的農村改革是指A.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生產合作社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實現土地歸農民所有5¥暑假作業天天練八年級歷史誦用版6.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說中描述的“攏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別是指()A.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g知難而進二、非選擇題材料一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一人民公社化時期流行于農村的順口溜材料二“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千,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割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我們的小孩活到十八歲。”—一全國第一份分田到戶協議書(節選)》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安徽鳳陽農民請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當時農村怎樣的生產狀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協議書出現在什么時間和什么地點?對參與其中的農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農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受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歷史通用版PDF文件_5-44_15-16.pdf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