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同步課件(共38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同步課件(共38張PPT)

資源簡介

(共38張PPT)
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查理曼大帝加冕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 了解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中世紀封建專制,近代英美法國等主要政體形成的條件,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時空觀念】 認識西方政治體制的產生和演變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史料實證】 探究中世紀時期法國和英國等國君主制形成的原因,了解近代西方國家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產生的背景、特點及局限,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歷史解釋】 認識到西方政體政體產生、發展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形態、階級力量變化、民族傳統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 讓學生認識政治體制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傳統,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時代擔當精神。
古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中古西歐封建制度
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直接民主制
寡頭制
帝 制
封君封臣制
英國議會君主制
法國等級君主制
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美國聯邦制共和制
法國議會制共和制
時空坐標
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臘的政治制度
類型 各自特點 相同點
公民大會擁有最高的權力
貴族議會掌權,公民權較少 少數貴族掌權,公民權較少 君主個人掌權,公民權很少 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權力 貴族制
民主制
君主制
寡頭制
僭主制
城邦公民或多或少
享有政治權利
(一)古希臘的政治制度
(1)時間:公元前8-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
(2)特點:城邦的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1、城邦國家的形成
農業生產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商業貿易
民主政治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社會穩定安土重遷
自由流動
公平交易
雅典民主制產生的條件:
①(地理)
②(經濟)
③(政治)
④(文化)
⑤(其他)
雅典民主制產生的條件:
①(地理)多山多島的地理環境;
②(經濟)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發達;
③(政治)小國寡民的城邦體制、貴族制取代君主制;
④(文化)人文主義思想的盛行;
⑤(其他)仁人志士的努力。
BC6世紀初
梭倫改革
奠定基礎
BC6世紀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
BC5世紀
伯里克利時期
黃金時代
BC8世紀
貴族制取代君主制,準備條件
可見,雅典民主制是雅典的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歷經曲折、不斷創新的產物。
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
機構 產生方式或資格 主要職責 性質或地位
公民 大會
議事會
官員
陪審 法庭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
從公民中抽簽產生
由選舉產生,大多一年一任
抽簽產生
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
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
主要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
在任職時需要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和審判
審理大小案件(陪審員達6000人)
各機構的成員
日常司法機關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1)積極: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2)局限性:
①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婦女、外邦人和奴隸沒有民主權,民主范圍十分有限。
②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
③抽簽選舉、輪番而治,可能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雅典民主制的核心內容是全體公民直接參與城邦國家公共事務管理,實行“多數決定”原則。.......然而,這一原則也存在缺陷,如果運用不當則可能與民主精神、民主原則和民主理想相背離。......可能出現因多數人認識的局限、偏誤和沖動而造成對真理探求的壓制和扼殺,甚至出現無可挽回的悲劇。如雅典當時就發生了希臘最杰出的哲學家、法學家蘇格拉,被公眾法庭強加蠱惑人心的罪名,以多數人決定的方式判處死刑的冤案。
——于幼軍《求索民主政治——玉淵潭書房札記》
人民主權;輪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公民意識
特點
機構構成:國王、公民大會、長老會議和監察官
機構 產生方式 或資格 主要職責
公民 大會
國王
長老會議
監察官
寡頭政治是一種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權利有效地掌握在一小撮特權階級手上。
全體公民參加
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
世襲
壟斷軍事統帥權力
議員僅30人,且終身任職
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
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權力,但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能連任,因而不利于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3、斯巴達的寡頭政治
實際最高權力機關
羅馬
人口:5500萬-1.2億
國土:590多萬平方公里,橫跨歐、亞、非三大洲
羅馬的的擴張:
 羅馬人是好戰的,喜歡用自己的金戈鐵馬在千里征程激起滾滾塵?!鞣苏麄€地中海,成了地中海上的大霸主。建立了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水兼四海的超級大帝國。
前8世紀
前6世紀末
前27年
共和國時期
帝 國 時 期
395年
476年
1453年
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
城邦時期
君主制
貴族共和制
帝制(元首制 君主制)
前27年 屋大維
實質: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
影響:“羅馬和平”
3世紀
戴克里先
古羅馬的政制------從共和國到帝國
執政官(行政)
元老院(終身)
公民大會(最高)
(難發揮作用)
國家機構
主要 機構 權力
政治體制
政治制度 特征
執政官等高級官員、元老院和公民大會
①執政官有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
③公民大會有權立法、宣戰、媾和和談判,是羅馬最高權力機關,但公民大會的召開和表決都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④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當選。
共和政體
具有濃厚的寡頭政治特征
1、羅馬共和國
(二)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約公元前500年,羅馬......開始成為獨立城邦。最初國王擁有帝權,......后來,君主政體被廢除,貴族成為社會統治者。從前由國王掌握的帝權這時轉到兩名執政官手中;執政官由選舉產生,任期一年,總是由貴族擔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機關,也是貴族團體,甚至在接納若干平民后其性質仍然不變。
——斯塔夫里拉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政體建立
主要機構權力
政治體制
政治制度特征
古羅馬的元首制,Principate源自于Princeps--直譯為第一公民。由這位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在羅馬史的劃分上,羅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7年,終止于公元287年。
公元前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
皇帝(元首)掌控羅馬國家的權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
君主政治——元首制
君主集權,實行獨裁統治
2、羅馬帝國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許多王國。
羅馬帝國分裂
法蘭克國王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龐大帝國
帝國一分為三,形成法、德、意三國的雛形
▲查理大帝
政教合作: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丕平獻土")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歐早期的封建制度特征
(2)世俗王權與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立
(1)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征。
以土地為紐帶;等級森嚴;雙向權利義務
政教沖突:在走向統一國家的過程中,王權與教會多次發生沖突。(卡諾莎之辱)
丕平獻土
查理曼大帝加冕
卡諾莎之辱
君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農民
給予土地和保護
給予土地和保護
提供農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軍隊
效忠和服兵役
服勞役和耕種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代表
法國: 等級君主制
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國王與貴族、教會、市民通過三級會議相互合作,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
時間:
背景:
措施及結果:
意義:
14世紀初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與教皇對抗。
召開三級會議。三級會議支持國王,反對教皇,確立了國王有權征稅的原則。
三級會議是指法國中世紀的等級代表會議。參加者有第一等級教士,第二等級貴族,第三等級主要由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和農民組成。三個等級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決權。通常是國家遇到困難時,國王為尋求援助而召集會議,因此會議是不定期的。
王權和三級代表制的結合在法國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個奇跡。它既強調了王權在決斷國家事務上的專斷性,又凸顯了三級會議限制國王活動的能力。在此之前,王權式微,大領主掌握著自己領地的權力,封建割據嚴重,國王無力控制政治局勢。在此之后,國王權力大大加強,專制主義成分強化。
——《西方政治制度史》(何平立主編)
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阿維農之囚
1294年,專橫頑固的教權至上論者,卜尼法斯八世任羅馬教皇。為了支付戰爭費用,腓力四世向素來享有免稅特權的法國神職人員征稅,這直接觸犯了卜尼法斯八世的利益。面對王權的嚴重威脅,卜尼法斯八世宣稱人欲得救,必須服從羅馬教皇,并開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召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貴族、教士和市民三個等級的會議,巧妙地利用小貴族和市民的反教會情緒,壓制教士服從國王,并派出軍隊強制羅馬教皇遷至法國阿維農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卜尼法斯八世死后,腓力又操縱一個法國主教當選教皇,并將羅馬教廷遷至法國南部小城阿維農,扣押教皇作為人質達70年之久,史稱"阿維農之囚",期間大部分紅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國人。從此,羅馬教廷凌駕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腓力四世
卜尼法斯八世
趣味歷史
(1)背景:13世紀初,英王約翰內外政策失敗,遭到貴族、騎士和市民反對,他們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
(2)內容:肯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與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權,并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
(3)評價:憲章主要是封建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變廣大農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即被約翰王撕毀,失去效力。因為它有著限制王權的作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大憲章被利用作為爭取權利的法律依據,并被確定為英國憲法性文件之一。
◎ 約翰簽署《大憲章》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代表
英國:議會君主制
材料一:(39)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同級貴族之依法栽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剽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
(40)除戰時予敵對之國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舊時之公正習慣,皆可免除苛捐雜稅,安全經由水路與陸路,出入英格蘭……
——《大憲章》
材料二:在這種普遍的混亂狀態中,王權是進步的因素,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王權在混亂中代表著秩序,代表著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與分裂成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對抗。
——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
英國《大憲章》評價:
(1)積極意義:限制了王權,確立了“王在法下”的歷史傳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大憲章》被用作為爭取權利的法律依據,并被確定為英國憲法性文件之一。
(2)局限性:它主要是封建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變廣大農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就被約翰王撕毀,失去了效力?!洞髴椪隆肥怯鲝埖胤椒謾嗟馁F族同中央王權斗爭的產物。在西歐封建社會,王權代表著秩序,代表著歷史的進步,而《大憲章》卻把封建特權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在當時具有倒退的性質。
大憲章的利弊得失
發展:議會權力加強
13世紀中后期,英國多次召開議會,議會權利逐漸加強。
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
上院主要由貴族和高級教士組成,又稱貴族院,具有司法權
下院主要由騎士、市民和新貴族組成,又稱平民院,具有立法權和財政權
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以向國王請愿的方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
確立了“王在議會”的歷史傳統
英國:議會君主制
2.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代表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神圣羅馬帝國:
選帝侯制度
(1)開端:962年,德意志國王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國逐漸演變為神圣羅馬帝國。
(2)形成:1125年,部分德意志諸侯選舉薩克森公爵羅退爾為“羅馬人民的國王“,羅退爾承認他們的選舉權。此后國王由諸侯選舉成為制度。
神圣羅馬帝國國徽
(3)確立: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發布“黃金詔書”,確認由選帝侯選舉“羅馬人的國王”的合法性。
(4)終結:1806年神圣羅馬帝國被拿破侖要求解散,選帝侯變成榮譽稱號。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2.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代表
由于三國歷史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等級君主制、議會君主制、選帝侯制,對近代西歐各國政治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國王與教會
對抗
確立和強化國王的權力
等級君主制
法國
英國
貴族、騎士和平民反抗國王
議會君主制
國王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
德國
選帝侯制度
國王權力受到德意志各諸侯制約
為換取各封建諸侯對國王帝位的支持
同一個西歐,不同的制度
制度:
背景:
特點:
同:民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發展。
但都發展不充分。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資產階級代議制
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公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代表機關,間接參政議政,討論決定國家大事,行使國家權力的一種民主制度和組織形式。
君主立憲制: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國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須執行資產階級的意志,屬資產階級民主制政體類型。
聯邦制:是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聯邦由幾個成員國(如共和國或邦、州等)聯合組成統一國家的政治體制。聯邦政府行使國家的外交、軍事、財政等主要權力。聯邦成員國(州)擁有一定權力,其權限劃分由聯邦憲法規定。
共和制:即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權組織形式,與“君主制”相對。
概念辨析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聯邦共和制、法國議會共和制
16-18世紀,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確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19-20世紀,經過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和成熟。
1、概況:
◎攻占巴士底獄(法國)
◎處死查理一世(英國)
◎獨立戰爭(美國)
確立:
成熟:
代表:
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是如何確立和成熟的?其代表是什么?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1)建立過程:
2、英國:君主立憲制
奠基
確立
發展
完善
17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英國的法律由議會制定,國王無權廢止;議會定期召開;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和招募常備軍
18世紀,逐漸形成內閣制度。國王的權力限于任命議會多數派領袖出任首相,并批準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內閣實際掌握政府權力,國王統而不治。
立法權從國王到議會
行政權從國王到內閣
19世紀,英國經過三次議會改革,基本實現成年男性的普選權。
民主權力由貴族到工業資產階級并下移的公民
歸納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發展的過程,并分析其權力的三次轉移
國王(國家元首)
下議院(平民院)
(權力中心)立法權
內閣(首相)行政權
上議院(貴族院)
形式上任命
授權組閣
選民選舉
任命世襲
對議會負責
議會有權監督政府行政
司 法 獨 立
(司法權)
2、英國:君主立憲制
議 會
(2)運行方式:
(3)特點
①國王統而不治,議會權力至上;
②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掌握立法權;
③內閣對議會負責,掌握行政權;
④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的混合體;
⑤權力制衡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結合英國君主立憲制的運行方式,分析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3.美國:聯邦制共和國
聯邦政府對外代表國家主權,擁有憲法明確規定的權力;各州擁有一定的自治權。
(1)背景: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建立。
(2)確立:
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確立了聯邦共和制
①聯邦制:
②三權分立:
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
美國聯邦共和制的原則:
(1)聯邦制原則: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
(2)分權制衡原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衡。
(3)人民主權原則:國家元首、議員由民選產生。
美國聯邦制共和制確立的標志和內容是什么?體現了哪些原則?
4、法國:議會制共和制
(2)確立標志:
(1)曲折發展:
1792年,法國首次建立共和國;1870年,法國建立第三共和國。
1875年憲法,確立了共和制。規定法國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立法權由兩院行使??偨y任期七年,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特點:
①實行分權制衡;
②權力中心在議會,立法權控制行政權;
③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法國共和之路艱難原因:
①經濟:封建小農經濟比較發達,資本主義發展緩慢,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較弱;
②政治:法國封建勢力強大;
③外因:歐洲其他國家的干涉。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法國共和制確立標志和內容是什么?共和之路艱難的原因是什么?法國共和制具有什么特點?
綜合歸納:英、美、法政治制度
比較項 英國 美國 法國
政治體制
確立標志
元首產生
元首任期 4年,可連選兩屆 7年,可連選連任
元首實權
政府首腦
權力中心
行政權屬
首腦與議會的關系
立法權屬
相同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總統制共和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王 世襲產生
1689年《權利法案》
終身
“統而不治”無實權
首相
議會
內閣
內閣由議會中多數席位政黨組建,以首相為首,對議會負責
議會,實際由內閣操作
總統 選舉產生
有實權
總統
總統
總統
總統與內閣不對議會負責,總統與議會相會制約
國會
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國王 選舉產生
有實權
內閣總理
議會
總統,但須內閣部長副署
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
議會
1)都實行代議制;2)都實行分權制衡;3)立法權都在議會手中;4)都適應資本主義發展需要;5)都是以法律形式確立的政體
確立原則: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1787年憲法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從封建專制到代議制民主
5、對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評價
進步性:1)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部分實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想。
2)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局限性:1)英國婦女長期沒有選舉權,美國憲法一度承認了黑人奴隸制的合法地位。
2)資本主義制度仍然是一種剝削制度
材料一“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br/>——《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材料二 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國)全國選民人數從1831 年的48.8 萬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萬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約2% 增加到3.3%。
——王覺非主編《近代英國史》
材料三 杰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遷中約減少了1/3 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
結合材料并依據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認識。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
古希臘羅馬
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歐
的封建制度
西方資本主義
政治制度的
產生與發展
古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從羅馬貴族共和國到羅馬元首帝國
古希臘城邦國家的發展
雅典:古希臘民主政治的代表
斯巴達:古希臘寡頭政治的代表
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
中古西歐封建制度的特征
中古西歐政治制度的代表
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征
王權和教權長期并立
法國:等級君主制
英國:議會君主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
美國:總統制共和制
法國:議會制共和制
課堂小結:
確立原則: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認識:從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A【詳解】由材料“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可知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庇西特拉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民主體制,推動社會的發展,故選A項;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在梭倫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確立,排除B項;克里斯提尼改革設立五百人議事會,排除C項;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排除D項。
1.(2023全國乙卷)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治權。他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治時期為“盛世”。該“盛世”的出現,得益于( ?。?br/>A.梭倫改革的制度基礎 B.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C.五百人議事會的產生 D.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
對點訓練
2.D【詳解】據材料可知,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元首顧問議事會討論,羅馬帝國的重大議題不是由屋大維獨裁決定,延續了共和時代的政治傳統,故選D項;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逐漸實行獨裁統治,排除A項;元首顧問議事會是寡頭政治的繼續存在的表現,排除B項;元首顧問議事會有利于元首優化決策,提高效率,強化元首的權力,排除C項。
2.(2023·湖南卷)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成員包括執政官、行政長官等官員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這個議事會討論。這一機構的設立(  )
A.推動了民主進程 B.顛覆了寡頭統治
C.削弱了元首權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
3.(2023·廣東高考卷)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憲章規定了國王對教會財產及諸侯領地所擁有的權利,特別是載明了國王所不能做或決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確規定封建關系的法律文件。該文件(  )
3.B【詳解】據材料“特別是載明了國王所不能做或決意不去做的事”可知加冕憲章明確規定了王權與貴族之間的權限關系,對王權的權力范圍進行了明確界定,體現了有限王權的觀念,故選B項;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漸確立的時間是在光榮革命之后,當時的英國依然處于封建專制時代,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加冕憲章實際上對王權、教會和貴族的權限進行了清晰的界定,有利于規范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客觀上有利于緩和王權與教會的矛盾,排除C項;加冕憲章只能一定程度上減輕王權對市民階層利益的侵犯,但是無法保證貴族和教會對市民階層利益的侵犯,排除D項。
A.明確了君主立憲制的原則 B.體現了王權有限的觀
C.激化了王權與教會的矛盾 D.維護了市民階層的利益
4、(2023全國乙卷)1661年,英國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陸軍隊以及所有軍事要塞和駐地的唯一最高的統轄權、指揮權和部署權,歷來屬于國王陛下,這是不容置疑的。議會兩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應要求這種權力。這說明明當時英國( )
A.國王處于“統而不治”地位 B.國王力圖鞏固統治權力
C.強化王權以對抗“無敵艦隊” D.君主立憲政體已經確立
4.B【詳解】根據材料“166年,英國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陸軍隊以及所有軍事要塞和駐地的唯一最高的統轄權、指揮權和部署權,歷來屬于國王陛下,這是不容置的。議會兩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應要求這種權力?!碑a并結合所學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復辟斯圖亞特王朝,再度開始了君主威統治,可知國王力圖鞏固統治權力,B項正確;18世紀中后期,隨著責責任內閣制的不斷完善,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項;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排除C項;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排除D項。故選B項。
5.C【詳解】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英國自由黨和保守黨爭奪議會多數席位,勝出后成為執政黨,黨的領袖成為首相,首相、內閣大臣與大多數議員屬同一黨派,所以內閣的議案通過率高,少數以修正案的形式推出,故選C項;內閣掌握行政權,政府議案仍需議會通過或修正,不能僅從“有人戲稱”得出內閣逐漸走向集權,排除A項;內閣是英國最高行政機構,議會掌握立法權,權限分明,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英國政治運行規則有所變化,英國議會仍然權力至上,排除D項。
5.(2023·湖南卷)19世紀后期以來,英國內閣的決策權日益增強,議會對政府的議案很難加以否決或修改。據統計,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內,議會只通過了九次針對政府議案的修正案。有人戲稱,議會成了內閣的御用議事會。這一現象反映了( ?。?br/>A.內閣逐漸走向集權 B.內閣議會權限不明
C.政黨政治漸趨成熟 D.議會體制受到損害
6、(2022湖南卷 )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
6.C【解析】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是基于美國是在各州聯合斗爭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取得成功的條件下建立的,而在德困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則是基于德國統一和確立起德意志帝國是通過普魯士領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的,當然普魯士就擁有了與其他各邦國不同的地位和權力,所以上述兩國的不同是根植于建國路徑的不同,故選 C 項;美國 1787 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都是當時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意愿。而不是人民的意愿,所以上述現象不是人民的自愿選擇,排除A項:各州(邦)實力是有不同,是實力再弱也不愿意讓渡自己的權力給其他的州(邦),所以B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B項:美國和德意志帝國在頒布憲法時都處于本國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不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了題干中現象的不同,排除 D 項。
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宕昌县| 吴江市| 南郑县| 呼图壁县| 三台县| 大埔县| 景东| 交城县| 满洲里市| 化州市| 三明市| 苏州市| 肃南| 曲阜市| 霞浦县| 多伦县| 清新县| 潜山县| 龙海市| 罗定市| 灵丘县| 高密市| 剑阁县| 灵台县| 张家川| 赤城县| 乡宁县| 海兴县| 承德县| 松桃| 札达县| 古丈县| 宁化县| 张北县| 苍梧县| 泽库县| 汉沽区| 北宁市| 武义县|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