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卷歷 史第I卷(選擇題共26分)第I卷共13小題,每題2分,共2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按要求填涂在答題紙上。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對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勝利,而且對全體愛好和平的人類來說也是最偉大的勝利。”材料旨在說明新中國的成立A.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C.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D.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2.“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材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A.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 B.推動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建設C.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 D.粉碎了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3.1951年5月3日,《人民日報》刊文寫道:“剛分到田地的農民晚上興奮得連睡覺都睡不一好,半夜要起來好幾次,出門去看看他新分得的插著小紅旗的田。”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 B.“大躍進”運動C.開國大典 D.人民公社化運動4.下面是1956年底國家建設情況統計圖,從中可以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我國已完成和未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手工業者比例A.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B.民主政治建設取得成效C.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國民經濟得到恢復發展5.下面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1956-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變化表,表中數據說明時間(年)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1030.7 1071.4 1312.3 1447.5 1470.1 1232.3 1162.2 1248.3 1469.9 1734A.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B.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C.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D.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6.右圖為1964年創作的宣傳畫,畫中一位女拖拉機手,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該作品旨在A.宣揚一五計劃推動農業機械化B.表明婦女成為工業建設主力軍C.倡導積極樂觀奮斗的社會風尚D.展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果7.1979年,《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撥亂反正工作圓滿完成 B.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C.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D.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8.1987年,“國營工業企業中,已實行廠長負責制的企業占68%;大中型國營工業企業中,實行了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占82%。”材料體現的是A.通過公私合營改造工商業 B.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展開 D.分田包干到戶的實行9.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發展才是硬道理”。由此可見,鄧小平南方談話A.使鄧小平理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B.推動了國民經濟協調發展C.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0.“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下面示意圖反映的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全面依法治國C.全面從嚴治黨 D.全面深化改革11.在我國航空母艦發展的歷程中,遼寧艦是前蘇聯“瓦良格號”船體改建而來,山東艦解決了自主建造的問題,而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彈射型航母。這反映了我國A.交通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B.陸軍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C.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 D.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推進12.“它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展活動,擴大對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經過實踐檢驗,它不僅成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漸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材料評述的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D.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13.當今社會,手機、即時通訊和電子郵件的普遍使用,使人與人之間距離“越來越近”;“云課堂”“掌上博物館”的有益探索,讓學習隨時隨地都能發生。此現象的出現直接得益于A.交通工具革新 B.信息技術發展C.教育水平提升 D.生活質量改善第II卷(非選擇題 共24分)答案請按要求寫在答題紙上。14.(12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循序漸進完善民主政治,因時而變促進經濟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 圖2 圖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 第一次會議紀念郵票 七十周年紀念郵票(1)根據材料一中的三枚郵票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建國初期確立的三種新型民主政治制度,并選擇其中一項制度,說明其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5分)材料二圖4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 圖5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2)仔細研讀以上兩幅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在下列橫線上填寫合適的內容。(7分)·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建設成就主要集中在① 和② 兩個部門。·1957年,③ 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個重要舉措是④ 。·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推動南通經濟騰飛的主要政策因素是⑤ 。·從本小題的探究活動中我們獲得的感悟是⑥ 。15.(12分)科技進步催生強大國力,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復興,外交發展顯示東方智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科技進步篇】“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詞人物1 隱姓埋名28年,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扎根大漠戈壁,帶領團隊艱苦攻關······讓中華民族挺直了脊梁。人物2 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人物3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1)根據頒獎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位科學家的主要貢獻。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5分)【祖國統一篇】1997 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 1997 快些到吧,讓我站在紅磡體育館。 1997 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場。 1997 快點兒到吧,八佰伴衣服究竟怎么樣? 民謠歌手艾敬的歌曲《我的1997》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詩歌《望大陸》(2)這兩首詩(歌)表達了什么共同心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香港回歸是哪一構想的首次成功實踐?(3分)【外交發展篇】1949-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建交國家數量柱狀圖(3)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柱狀圖中新中國建交最高峰時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影響國家外交發展的主要因素。(4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卷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選擇題 共26分)1—5 DAACA 6—10 CBCDB 11—13 DAB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24分)14.(12分)(1)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或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分)作用:(三項制度任選一個說明, 2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利于團結各黨派參加國家建設;有利于維護政治穩定與和諧;有利于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提高決策科學性;有利于發揮各黨派的監督功能,促進政府改進工作;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答出其中一點,2分,或言之有理即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答出其中一點,2分,或言之有理即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或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答出其中一點,2分,或言之有理即可)(2)① 重工業(或工業);②交通運輸業(交通運輸建設);(①和②的順序可以顛倒);③武漢長江大橋; ④建立經濟特區(或建立特區);⑤南通成為沿海開放城市(或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或長江三角洲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以上①-⑤點每個1分)⑥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答出其中一點,2分,或與材料有一定關聯,言之有理即可)15.(12分)(1)貢獻:鄧稼先:研制原子彈(或氫彈);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屠呦呦:發現青蒿素。(3分,答出關鍵詞即可,不要求寫出科學家名字)精神: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淡泊名利;百折不撓;關注民生等。(答出任意兩點,2分)(2)共同心愿:渴望早日和親人團聚,實現祖國統一。(任答一點,2分)構想:一國兩制。(1分)(3)外交成就: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恢復邦交;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答出其中任意兩點,2分)因素:綜合國力(經濟軍事實力、科技水平)、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國際形勢等。(答出任意一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