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1.西域概念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陽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和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為西域。從古詩中感受西域的環境是怎樣的?西域環境:荒涼、惡劣、險阻一、張騫通西域2.通西域的原因(1)西域小國林立,受匈奴控制和奴役。材料一: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后稍分至五十余……西域諸國大率土著(定居),有城郭田畜,與匈奴、烏孫異俗,故皆役屬匈奴(服屬匈奴而為其役)。匈奴西邊日逐王置僮仆都尉(官名),使領西域,常居焉耆(國名)、危須(國名)、尉黎(國名)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漢書·西域傳》(2)大月氏被匈奴向西驅趕。材料二:漢文帝后元初年,昆莫(烏孫王太子)與匈奴連兵,攻打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大月氏戰敗,其王被殺,部眾遠徙大夏。烏孫遂留居伊犁河流域,后成為西域最強國。老上單于以大月氏王之頭骨做了飲器——陳顯泗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閱讀材料,分析西域的形勢。材料三:匈奴壤界獸圈,孤弱無與,此困亡之時也。遼遠不遂(征服),使得復喘息,休養士馬,負紿(欺負)西域。西域迫近胡寇,沮心內解,必為巨患?!?br/>—— 《鹽鐵論·擊之》(3)匈奴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漢朝十分被動。蔥嶺南山昆侖山山山前138年前126年匈奴漢西長安隴西敦煌陽關樓蘭鄯善若羌臨洮西安西北于闐和田南莎車疏勒喀什龜茲羅布泊西北天大宛塔什干東南玉門關藍氏城巴爾赫番兜城達姆甘海里河水水江烏孫康居安息西域張騫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線河西走廊大月氏大月氏咸海張騫通西域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線圖目的:聯合大月氏打匈奴結果:未實現預定目的作用:增進中原和西域的聯系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張騫給漢武帝的匯報中說: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蒲陶酒。多善馬。——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3.過程張騫(?—前114年),西漢著名探險家、外交家。出使西域前是個郎官,守衛皇宮。蔥嶺南山昆侖山山山匈奴前119年漢西長安隴西敦煌陽關樓蘭鄯善若羌臨洮西安西北于闐和田南莎車疏勒喀什龜茲羅布泊西北天大宛塔什干東南玉門關藍氏城巴爾赫番兜城達姆甘海里河水水江烏孫康居安息西域張騫第二次通西域往返路線河西走廊大月氏大月氏咸海張騫通西域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線圖目的:聯合烏孫打匈奴結果:未實現預定目的(漢武帝)拜騫為中郎將,將(jiàng率領)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赍(jī帶著)金幣帛(bó絲織品)直(值)數千巨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使,使遺(wèi)之他旁國……騫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 、于窴(tián闐) 、扜鰛(yū wēn)及諸旁國?!妒酚洝ご笸鹆袀鳌?br/>作用:增進中原和西域的聯系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思考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材料:“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br/>——《漢書·張騫傳》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有了第一次官方的友好往來,所以稱之為“鑿空”。古代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稱為“鑿空”。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4.意義前138年,率100余人出發被扣10余年,持漢節不失繼續西行歷盡艱險再次被扣留前126年回到長安,隨行者僅剩1人。結合教材及P79“學史崇德”,說說張騫在出使西域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我們應學習張騫的什么精神?不屈不撓,勇于探索,不畏艱難, 牢記使命,不失漢節。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于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一書中。在這條交通路線進行的貿易物品中,絲綢是中國輸出的貨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因此,李希霍芬將這條發端于中國的陸上交通線稱之為“絲綢之路”。李?;舴?br/>貿易的主要產品是絲綢。在漢朝,絲綢與錢幣、糧食一樣可以用作支付軍餉。從某種意義上講,絲綢是一種最值得信賴的貨幣。——彼得 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俄羅斯出土絲綢衣二、絲綢之路1.陸上絲綢之路想一想:長安的商人想去古羅馬,沿著絲綢之路,會經過哪些地區?2.海上絲綢之路東南沿海航線一:山東沿岸—黃?!r、日本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山東沿岸黃海朝鮮日本航線二:東南沿海—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3.東西交流想一想:漢朝沿絲綢之路西傳之物有哪些?傳入中原的物品有哪些?西漢鎏金銅馬東漢錦襪銅馬四腿直立,體態矯健,以大宛產的汗血馬為參照精制而成。錦襪出土于新疆,用絳、白、寶藍、淺駝、淺橙五種顏色的絲線織成,上面有隸書“延 年益壽大宜子孫”字樣的吉祥語。西域與中原的密切往來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的繁榮與興盛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4.評價(1)時間:(2)機構所在地:(3)最高長官:(4)職權: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1.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時空觀念讀圖,聯系課文知識,介紹西域范圍設置的行政機構?烏壘城今新疆輪臺三、漢朝對西域的管理(5)管轄范圍:(6)意義: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巴爾喀什湖為漢代以來古代中國西北邊境的天然分割線,中國古稱夷播海,歷朝歷代中國西北民族活動的地方,曾是中國與俄國的界湖。2.班超經營西域(東漢)甘英出使大秦,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班超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背景:123年,東漢政府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西漢末期國力下降,失去對西域地區的管控。東漢時期,班超、甘英等人再次出使西域,重建與西域的聯系。過程:投筆從戎相關史事班超年少時,曾為官府抄寫文書以維持生計。但他總想在戰場上報效國家。有一天,他抄寫文書時,慨然扔下手中的筆,感嘆地說:“大丈夫沒有其他的志略,也應當效法張騫等人在邊疆立功,怎能一輩子和筆硯打交道呢 ”他毅然參了軍。這就是“投筆從戎”的故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漢書·班超傳》有理想,有抱負,機智果斷,英勇。漢朝持續多年堅持有效管理西域有何作用?有什么啟示?作用: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啟示: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3.評價西域的地理概念絲綢之路漢朝對西域的管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漢:設置西域都護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張騫通西域東漢:班超經營西域奠定基礎提供保障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一帶一路 :合 作 共 贏傳承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課堂小結“讓我們謹記人民期盼,勇扛歷史重擔,把準時代脈搏,繼往開來、勇毅前行,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迎接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一帶一路絲路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有利于促進中國與沿線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 )A. 張騫出使西域B. 設置南???br/>C. 霍去病北擊匈奴D. 設置西域都護府D課堂練習2. 公元前138年,張騫辭別漢武帝,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A.開辟絲綢之路B.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C.加強中外交往D.發展與西域的友好關系B3. 漢武帝遣使臣率滿載珍珠、絲綢、黃金等物品的浩大遠洋船隊,從原嶺南的徐聞、合浦,穿越南海,經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換回琉璃、琥珀等奇珍異寶。這主要得益于 ( )A.南方經濟地位的提升B.嶺南耕作技術的發展C.政治軍事控制的加強D.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D4. 絲綢之路開通以后,中國運往西方的技術和物產包括鑄鐵、鑿井、絲織和造紙等技術,以及絲綢、茶葉等物產。西方經此輸入中國的物產包括玻璃、良種馬、香料、葡萄等。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 中國對外來商品沒有要求B. 西方在交往中占主導地位C. 物質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D. 中國在交往中占主導地位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