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
聽古代rap,品東漢興衰
第三單元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秦
漢
期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時
王莽篡漢
建立新朝
公元前
140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
漢武帝
登基
西漢
建立
文景
之治
西漢后期的皇帝或為幼主,或為昏君,導致外戚勢力坐大,朝政越來越腐敗。
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或淪為奴婢,或流亡他鄉(xiāng),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農(nóng)商失業(yè),食貨皆廢……
——《漢書·食貨志下》
(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新朝
1.背景
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
王莽篡漢
建立新朝
公元前
140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
漢武帝
登基
西漢
建立
文景
之治
劉秀建立
東漢
公元25年
2.東漢建立
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
朝代卡片
創(chuàng) 建 者
朝代
時間 斷限
都城
漢光武帝
劉秀
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洛陽
禍拏(ná)(禍患)未解,兵連不息,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以致“匹夫僮婦,咸懷怨怒。
——范曄:《后漢書 馮衍列傳》
注:馮衍與劉秀同時代
【地圖對比】兩漢指的是西漢和東漢,我們應如何區(qū)分?
3.漢光武帝的中興舉措
——④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⑥允許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
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實,皆下獄死。
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
詔益州民自八年以來被略為奴婢者,皆一切免為庶(民)
三十稅一
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見徒免為庶人
——①釋放奴婢
——②將荒地和山林給農(nóng)民耕種,減免田租
——③減輕刑罰,赦免囚犯
——⑤加強對官員的監(jiān)督,懲處貪官
(劉秀)使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令南單于徙居西河美稷
影響1:增加了勞動力,減輕人民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
影響2:加強中央集權,澄清吏治,鞏固統(tǒng)治。
影響3:緩和民族矛盾。
結合P73-74,歸納光武帝為鞏固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
統(tǒng)治措施 影響
①下令 ,禁止殘害奴婢; ②將荒地和山林給予農(nóng)民耕種,并減輕 ; ③減輕 ,赦免囚犯;
④ ,裁減官員, 加強對官吏的 ,懲處貪官污吏;
⑤允許北方各族 ,緩和民族矛盾。
釋放奴婢
田租
刑罰
合并郡縣
監(jiān)督
內(nèi)遷
加強中央集權,
澄清吏治,鞏固統(tǒng)治。
增加了勞動力,
減輕人民負擔,
緩和了階級矛盾。
有利于民族交融。
4.光武中興局面形成
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
東漢初期,人口和墾田的數(shù)目增加,出現(xiàn)了“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rěn,指莊稼成熟),百姓殷富,粟斛(hú,容量單位)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相關史事
(1)農(nóng)業(yè):
二牛一人一犁法,提高耕作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黃河,使被淹沒的土地變成了良田。
東漢集市畫像磚
東漢漁獵收獲畫像磚
看一看:圖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一、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
(2)手工業(yè):冶鐵、制瓷等手工業(yè)發(fā)展較快。
當時發(fā)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提高了冶煉質(zhì)量。
青瓷燒制技術走向成熟,已出現(xiàn)質(zhì)量較高的瓷器。
4.光武中興局面形成
時期 西漢初年 東漢初年
統(tǒng)治者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 光武帝
背景 戰(zhàn)亂之后社會經(jīng)濟凋敝 戰(zhàn)亂之后社會經(jīng)濟凋敝
主要 措施
聯(lián)系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出現(xiàn),概括古代治(盛)世局面出現(xiàn)有哪些共同原因?
士兵還鄉(xiāng)務農(nóng)
釋放奴婢為平民
輕徭薄賦
廢除一些嚴刑峻法
勤儉治國
釋放奴婢,減輕農(nóng)民負擔
減輕刑罰
合并郡縣,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
允許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
1、開明的君主(品德修養(yǎng):勤儉、納諫等)
2、知人善用
3、統(tǒng)治者善于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4、相應的制度保障;
5、實施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住宅和防御設施緊密結合,地方豪強力量不斷增強。透露東漢階級對立和社會動亂的情形。
中興局面隱藏危機……
東漢宅院畫像磚(摹本)
鶴舞
主客
仆役
算一算,這些東漢皇帝即位時的平均年齡是多少?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zhì)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
即位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去世年齡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
呈現(xiàn)什么特點?
特點:即位年齡較小,在位時間較短
9.5歲
皇帝 即位年齡 去世年齡
殤帝 1 2 鄧太后臨朝
鄧摯(鄧太后兄)執(zhí)政
安帝 13 31
順帝 11 30 閻太后臨朝
閻顯(閻太后兄)執(zhí)政
沖帝 2 3 梁太后臨朝
梁冀(梁太后兄)執(zhí)政
質(zhì)帝 8 9
桓帝 15 36
靈帝 12 34 竇太后臨朝
竇武(竇太后父)執(zhí)政
外戚專權
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
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在位二十余年……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 ——《后漢書·梁冀傳》
“跋扈將軍”梁冀
公元144年,順帝死后只有兩歲的沖帝即位,太后兄大將軍(外戚)梁冀掌權。一年后沖帝死,梁冀主謀選立八歲的質(zhì)帝。質(zhì)帝少而聰慧,當著群臣說了一句“跋扈將軍”,就被梁冀毒死了。此后梁冀專權二十多年。公元159年,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合謀發(fā)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
皇帝 即位年齡 去世年齡
殤帝 1 2 鄧太后臨朝 鄧摯(鄧太后兄)執(zhí)政
安帝 13 31 江京、李閏等
順帝 11 30 閻太后臨朝 閻顯(閻太后兄)執(zhí)政 孫程
沖帝 2 3 梁太后臨朝 梁冀(梁太后兄)執(zhí)政
質(zhì)帝 8 9
桓帝 15 36 “五侯”: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
靈帝 12 34 竇太后臨朝 竇武(竇太后父)執(zhí)政 曹節(jié)、張讓、趙忠等,“十常侍”
外戚專權
手握王爵……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寵三族,直情忤意則參夷五宗。
——《后漢書·宦者列傳》
宦官專權
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
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專權
皇帝長大
誅殺外戚
宦官得寵
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示意圖
母后臨朝
君權旁落
依靠宦官
奪回君權
把持朝政
影響: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已,導致政治腐朽不堪。他們竭力搜刮民財,導致民生困苦,社會混亂。
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
二、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
2.豪強大族勢力膨脹
表現(xiàn):他們極力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國莊,擁有巨額財富,役使大量農(nóng)民;
還擁有私人武裝,操控地方政權,為害一方。
有的豪強長期擔任朝廷中的要職,世代為官。
東漢綠釉陶水亭
張弩控弦的武士
守衛(wèi)——私人武裝
有人揚袖起舞,旁有一人撫琴及三人拍手伴歌
——娛樂生活
閱讀教材75頁第二段,分析豪強勢力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有何特點?
政治上——地方政權
經(jīng)濟上——兼并土地
軍事上——私人武裝
曾幫助劉秀建立東漢政權的豪強大族,此時勢力不斷壯大。
豪強大族勢力的膨脹,是東漢晚期出現(xiàn)割據(jù)局面的重要因素。
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發(fā)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太平御覽》
(延熹九年)正月,比歲不登,民多饑窮,又有水旱疾疫之困。
(延熹九年)三月,司康、豫州饑死者什四五。
(熹平二年)正月,大疫。
(熹平四年)四月,郡國七大水。
(熹平六年)四月,大旱,七州蝗。
——《后漢書·孝桓帝紀》 《后漢書·孝靈帝紀》
政治統(tǒng)治腐敗
自然災害頻繁
人民苦難深重
三、黃巾起義
1.背景
領導人:
時間:
口號:
特點:
影響:
結果:
創(chuàng)立太平道的張角
184年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有組織、有準備、宗教形式
被鎮(zhèn)壓而失敗。
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使其名存實亡。
三、黃巾起義
2.概況
沒有推翻東漢統(tǒng)治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國。東漢滅亡。
東漢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改刺史為州牧。
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統(tǒng)治,地方州郡亂作一團。
州牧割據(jù),加速東漢王朝瓦解
王莽篡漢
建立新朝
公元9年
劉秀建立
東漢
公元25年
亂
衰
興
“光武中興”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黃巾起義
豪強大族勢力膨脹
東漢中后期
新
東漢(洛陽)
公元
184年
公元
220年
課堂小結
東漢的興衰
東漢建立和
光武中興
建立:
措施:
結果:
公元____年,光武帝_____以______為都城建東漢
釋放奴婢;減輕農(nóng)民的負擔;減輕刑法
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jiān)督,懲處貪官污吏
允許北方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緩和民族矛盾
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社會出現(xiàn)比較安定的局面,史稱“ ”
公元______年,創(chuàng)立太平道的______領導____________
東漢中后期的社會狀況
25
劉秀
光武中興
張角
184
黃巾起義
洛陽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課堂小結
農(nóng)業(yè):二牛一人一犁法、治理黃河
冶鐵業(yè):發(fā)明水排冶鐵
制瓷業(yè):瓷器燒制技術發(fā)展
東漢衰亡
豪強大族勢力膨脹
特點:
影響:
結果:
有組織、有準備、宗教形式
被鎮(zhèn)壓而失敗
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