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七年級歷史 上冊·統編版2024學習目標1.通過研讀史料,了解漢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方面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措施和作用。(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通過識讀西漢形勢圖,結合西漢形勢圖,認識漢武帝時期疆域拓展的時空背景,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時空觀念、家國情懷)3.通過學習,認識到大一統措施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利于加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家國情懷)一、削弱地方勢力Q材料反映西漢初期中央面臨什么問題?哪位皇帝嘗試解決這個問題?1.背景【相關史事】西漢建立后,漢高祖繼續實行郡縣制,為鞏固統治,又分封了一些諸侯王,實行郡國并行制度。這些諸侯王封地廣大,在封地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稅,鑄造錢幣,還擁有兵權,勢力強大。諸侯王(地方)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相關史事】漢景帝接受晁錯建議,下令削奪王國的部分封地,劃歸中央管轄。公元前154年,吳王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舉兵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朝廷出兵平叛,經過數月的戰爭,叛亂被平定。景帝借機收回諸侯王的部分權力,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漢景帝Q到漢武帝即位時期,這個問題出現了什么新發展?1.背景材料一:孝王(漢武帝叔叔梁王劉武)得賜天子旌旗,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于天子。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材料二: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司馬遷《史記.平準書》①諸侯王勢力②地方豪強勢力這兩股勢力成為危及國家統一的離心力量。假如你是漢武帝的得力助手,你會向他提出什么建議?一、削弱地方勢力Q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削弱諸侯王勢力?2.措施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弱矣。 ——主父偃目的建議者內容結果加強中央集權主父偃下詔諸侯王可將封地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劃歸臨近的郡管轄。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措施①: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完成表格填寫。一、削弱地方勢力Q漢武帝還采取哪些方式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2.措施②以各種理由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zhòu酎金奪爵Q結合課文,找出漢武帝削弱地方豪強勢力的措施。①將地方豪強遷往京師一帶。②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出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視地方官吏、豪強及子弟的不法行為。)漢武帝時劃分的13個州部示意圖③形成察舉制,選拔優秀人才。一、削弱地方勢力Q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漢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作用。3.作用諸侯王勢力地方豪強勢力推恩令、削爵奪地除國作用: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從政治上鞏固了大一統局面。遷往京師、刺史制度一、削弱地方勢力【知識拓展】漢武帝確立漢文帝:西漢初期,漢文帝采用由各地推薦人才的方法選官,但沒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漢武帝:漢武帝在位時期,將這種新的選官方法加以完善,形成察舉制各郡國每年按照人口比例向朝廷推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皇帝也下詔讓公卿大臣舉薦人才,經過考察,授予官職。通過察舉制,西漢王朝選拔了一批優秀的人才。經濟加強經濟管控貳二、加強經濟管控Q漢武帝加強對農業、手工業的管控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1.農業、手工業農業:注重發展農業生產、重視興修水利。(六輔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新型播種工具耬車的發明、大大加快了播種速度。手工業:紡織、冶煉、制陶、釀造等手工業進一步發展。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耬車:漢朝出現的播種工具二、加強經濟管控Q根據材料,說出西漢初期商業上面臨哪些問題?2.商業材料一 吳以諸侯即山鑄錢,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漢書 食貨志》材料二:富商大賈,冶鑄鬻(yù)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幫助)公家(國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淮書》①背景: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也大都掌握在豪強手中,社會上出現許多富商大賈。私人鑄幣鹽鐵私營富商大賈假如你是漢武帝的得力助手,你會向他提出什么建議?朕該怎么辦?二、加強經濟管控Q面對商業上的問題,漢武帝采取哪些措施解決?產生怎樣的影響?2.商業問題 ②措施 ③影響私人鑄幣鹽鐵私營 富商大賈 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賣酒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和酒的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征收車船稅。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大大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五銖錢是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重量為五銖(約3.33克),故名五銖錢。歷代繼續沿用五銖錢,從漢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銖錢流行了七百多年。三、尊崇儒術Q結合課文回答,漢初奉行什么政策?導致什么后果?1.背景1.背景:西漢初年,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導致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相對松弛,社會上各種學說流行,人們的思想不統一。施行仁政以德治國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嚴刑峻法以法治國朕該怎么辦?假如你是漢武帝的得力助手,你會向他提出什么建議?最后漢武帝接受了誰的建議?董仲舒三、尊崇儒術Q說說董仲舒建議的內容。你認為漢武帝為什么會接受他的建議 2.措施【材料研讀】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3.目的:為了穩固統治2.措施①: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三、尊崇儒術Q結合圖片,說一說漢武帝還采取了什么措施 這些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漢代畫像磚《講經圖》2.措施②: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府機構。儒家經典4.影響對當時: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對后世: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四、北擊匈奴漢初形勢圖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92年,漢惠帝劉盈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76年,漢文帝劉恒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74年,漢文帝劉恒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62年,漢文帝劉恒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61年,漢文帝劉恒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56年,漢景帝劉啟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55年,漢景帝劉啟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前152年,漢景帝劉啟封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Q材料反映出西漢初期中央面臨什么問題?1.背景①秦末漢初,漠北的匈奴,在冒頓單于的率領下,統一漠北地區,并不斷南下襲擾。②漢初,國力疲弱,不得不和匈奴實行“和親”。四、北擊匈奴Q面對匈奴南下,你認為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理由是什么?2.措施繼續和親反擊匈奴因為經過“文景之治”,西漢強盛起來。Q完成表格填寫。3.著名戰役漠北戰役 時間大將結果作用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獲全勝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西漢控制陰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并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霍去?。汉訓|平陽人,衛青的外甥。他英勇善戰,前后六次出擊匈奴,取得輝煌戰績。漢武帝想給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br/>衛青:河東平陽人,出身卑微,由于其姐姐受寵于漢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立下赫赫戰功,曾七次北擊匈奴。他愛惜部下,雖有大功卻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衛青墓霍去病墓舅甥關系死后常伴武帝旁帝國雙壁安西漢4.著名人物四、北擊匈奴項目 困局 措施 影響政治經濟 思想 軍事 ①實施推恩令(主父偃)②借口削爵奪地除國③建立刺史制度①統一鑄造五銖錢②鹽鐵酒官營、專賣③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征收車船稅諸侯強大豪強橫行富商大賈控制經濟①尊崇儒術(董仲舒)②在長安興辦太學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在漠北戰役中大獲全勝。思想混亂威脅統治漢武帝從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匈奴南下襲擾大漢歸納總結大一統的鞏固歷史解析:“大一統”不是地域上的“大統一”,是指中央加強對國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漢文帝漢景帝漢高祖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政治經濟思想軍事建立大一統王朝大一統大一統王朝的鞏固尊崇儒術興辦太學課堂小結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酒官營、專賣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征收車船稅“推恩令”;削爵、奪地、除國;郡國豪強遷往京師;刺史制度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軍事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漠北戰役)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1.【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面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齊桓公任用管仲,主持國政B.漢武帝是具有雄韜偉略的封建帝王C.公元前 202年,劉邦建立西漢D.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B情境練習2.【家國情懷】圖1和圖2主人都立下赫赫戰功。他們死后,都陪葬在漢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榮。他們的“赫赫戰功”是( )A.平定“七國之亂”B.鎮壓農民起義C.率軍擊敗匈奴D.打壓地方豪強C圖1 衛青墓圖2 霍去病墓情境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