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吉林省長春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吉林省長春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2025·長春) 右圖文物曾深埋于二里頭村的泥土中。對其研究,有助于了解( ?。?br/>A.遠古的人類活動 B.夏朝的文明進程
C.商朝的鑄造技術 D.西周的等級制度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曾深埋于二里頭村的泥土中”“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和結合所學可知,考古學者在洛陽平原發據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鑲嵌綠松石的銅牌的出土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B項符合題意;
A:遠古人類活動主要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狩獵、采集、簡單群居等,題干未體現遠古的人類活動,A項不符合題意;
C:鑲嵌綠松石的銅牌的出土于二里頭遺址,與商朝的鑄造技術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西周等級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等,題干未體現西周的等級制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二里頭遺址,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025·長春)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币韵麓胧┡c材料相符的是( ?。?br/>A.減輕賦稅 B.鹽鐵專賣 C.尊崇儒術 D.北擊匈奴
【答案】A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和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期經濟蕭條,人口銳減的景象,為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人們致力農業生產,輕徭薄賦,A項符合題意;
B:漢武帝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實行鹽鐵專賣,B項不符合題意;
C: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C項不符合題意;
D:北擊匈奴是對外軍事策略,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休養生息政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2025·長春) “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反映了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 ?。?br/>A.民族交融 B.經濟發展 C.農業落后 D.百姓困苦
【答案】B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孫吳開發江東、東晉荊揚晏安,宋(南朝)一歲或捻,則數郡忘饑”和結合所學可知,到南朝時,由于大量人口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和經濟發展,B項符合題意;
A:題干所述內容都是關于江南地區的發展狀況,未體現民族交融,A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地廣野豐”“數郡忘饑”表明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農業先進,“農業落后”表述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所述內容都是關于江南地區的發展狀況,未體現百姓困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江南地區的開發,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2025·長春) “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成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材料意在表明,大運河的開通(  )
A.加重人民負擔 B.促進中外交往
C.加強南北交流 D.導致隋朝滅亡
【答案】C
【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成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和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統治,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鑿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C項符合題意;
A:加重人民負擔是大運河的消極影響,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中外交往,B項不符合題意;
D:暴政導致隋朝滅亡,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2025·長春) 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北宋政府( ?。?br/>A.廢除丞相制度 B.擴大節度使權力
C.創立行省制度 D.推行王安石變法
【答案】D
【知識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北宋政府”可知,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推行了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變法措施,增加國家賦稅收入,D項符合題意;
A:明代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直接向皇帝負責,強化皇權,A項不符合題意;
B:;北宋為加強中央集權,通過“杯酒釋兵權”等削弱節度使權力,防止地方割據,不是擴大節度使權力,B項不符合題意;
C:元朝的行省制度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王安石變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2025·長春)據《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城“萬物所聚,諸行百市”,“大小鋪席,連門俱是”。這直接反映了當時( ?。?br/>A.商業貿易繁榮 B.文學形式多樣
C.水陸交通發達 D.政治局勢穩定
【答案】A
【知識點】宋代的經濟發展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萬物所聚,諸行百市”“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可知,題干體現了臨安城商品匯聚、商鋪林立的景象,反映了當時商業貿易繁榮,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文學形式多樣,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水陸交通發達,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政治局勢穩定,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宋朝經濟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2025·長春)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為此,他們主張(  )
A.扶清滅洋 B.尊孔復古 C.實業救國 D.民主與科學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和結合所學可知,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D項符合題意;
A:扶清滅洋是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的口號,A項不符合題意;
B:尊孔復古是袁世凱復辟帝制時保守派的主張,B項不符合題意;
C:“實業救國”是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的主要途徑,屬于經濟救國策略,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2025·長春) 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br/>A.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
C.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
D.它具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運動,是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評價,屬于歷史評價,D項符合題意;
A:“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是五四運動的具體過程,屬于歷史事實,A項不符合題意;
B:“6月,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是五四運動的具體過程,屬于歷史事實,B項不符合題意;
C:“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是五四運動的結果,屬于歷史事實,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2025·長春) 右圖是某一歷史事件形勢圖的局部展示。該事件是( ?。?br/>A.廣州起義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
【答案】B
【知識點】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汀泗橋、賀勝橋戰役”和結合所學可知,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為北伐軍的主力先鋒,葉挺率領的獨立團所向披靡,屢破強敵,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并一鼓作氣將國民革命軍的旗幟插上武昌城頭,吳佩孚主力被基本消滅,B項符合題意;
A:1911年4月黃興發動廣州起義,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苦戰一晝夜,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C: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與題干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秋收起義是在湘贛邊界等地發動的起義,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2025·長春) “以主力打到外線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實現此目標的軍事行動是( ?。?br/>A.青化砭戰役 B.遼沈戰役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淮海戰役
【答案】C
【知識點】挺進大別山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以主力打到外線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和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7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了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C項符合題意;
A:1947年青化砭戰役是西北野戰部隊撤出延安后的首戰勝利,打擊了胡宗南部的進攻氣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斗志,屬于戰略防御階段,A項不符合題意;
B:1948年9至11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率先發起了遼沈戰役,沈陽解放,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B項不符合題意;
D:1948年11至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春鹨鄣膭倮夥帕碎L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戰役奠定了基礎,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千里躍進大別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2025·長春)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取得這一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br/>A.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 B.國際組織的幫助
C.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 D.國際形勢的推動
【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和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動群眾、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是新中國成立的的根本原因,A項符合題意;
B:國際組織的幫助屬于外部原因,B項不符合題意;
C: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不是根本原因,C項不符合題意;
D:國際形勢的推動不是根本原因,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2025·長春) “一五”計劃是新中國成立后編制的第一個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在它實施期間( ?。?br/>A.武漢鋼鐵基地建成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投產
C.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D.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
【答案】B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就有克拉瑪依油田,武漢長江大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屬于“一五”計劃重點工業項目,B項符合題意;
A:1958年武漢鋼鐵基地建成,而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A項不符合題意;
C: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C項不符合題意;
D:2021年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2025·長春)下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br/>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我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項符合題意;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A項不符合題意;
B: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D: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2025·長春) 大慶石油工人憑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干勁,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他們鑄就了(  )
A.紅船精神 B.長征精神 C.雷鋒精神 D.鐵人精神
【答案】D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大慶石油工人”和結合所學可知,1960年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當井噴的險情發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的艱苦創業的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D項符合題意;
A: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創建初期,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充分展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A項不符合題意;
B: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主要體現在不怕艱難險阻、英勇頑強等,B項不符合題意;
C:雷鋒精神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為核心,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鐵人精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2025·長春) 右圖所示的外交成就( ?。?br/>A.推動了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促進了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C.彰顯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D.得益于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答案】C
【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聯大討論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時支持中國的票數增長示意圖”可知,從1950年的60個聯合國成員有10個支持中國,到1971年132個聯合國成員中有76個支持中國,票數的增長反映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等,國際影響力擴大,國際地位提高,越來越多國家認可中國,C項符合題意;
A: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建立外交關系,A項不符合題意;
B:1955年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和分歧,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B項不符合題意;
D: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2025·長春) “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的會議是( ?。?br/>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答案】D
【知識點】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D項符合題意;
A: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A項不符合題意;
B: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B項不符合題意;
C: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二十大,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7.(2025·長春) 右圖展現的學習主題是(  )
A.民族團結 B.兩岸關系 C.國防建設 D.祖國統一
【答案】D
【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和結合所學可知,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制度;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是維護祖國統一的政治基礎;進入新時代,中央政府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制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圖片都體現維護統一的決心,D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民族團結,A項不符合題意;
B:兩岸關系只體現了“一國兩制”、“九二共識”,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國防建設,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祖國統一,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8.(2025·長春) “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這表述的是西歐大學興起的( ?。?br/>A.背景 B.過程 C.影響 D.特點
【答案】A
【知識點】西歐大學的興起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和結合所學可知,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復興和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為西歐文化教育事業注入了活力,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日益繁榮,一些大學校建立起來。題干體現了西歐大學興起的背景,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過程,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影響,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特點,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的大學興起,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2025·長春) 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是( ?。?br/>A.《荷馬史詩》 B.《擲鐵餅者》
C.《天方夜譚》 D.《十二銅表法》
【答案】C
【知識點】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和結合所學可知,《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屬于阿拉伯封建時代的文明成果,C項符合題意;
A:《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文學作品,記錄的是古希臘的神話、英雄傳說等,A項不符合題意;
B:《擲鐵餅者》是古希臘雕塑,體現古希臘的藝術風格,B項不符合題意;
D:《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成文法,打破了貴族壟斷法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2025·長春)“發動政變—頒布法典—建立帝國—遠征俄國—流放孤島”,與此相符的歷史人物是( ?。?br/>A.華盛頓 B.彼得一世 C.拿破侖 D.明治天皇
【答案】C
【知識點】拿破侖與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以解除雅各賓派過激主義威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借口,發動兵變,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侖法典》,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大敗而歸,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1815年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拿破侖率領法軍與英國、普魯士聯軍展開激戰,法軍慘敗,從此,拿破侖退位結束其政治生涯,被流放孤島(圣赫勒拿島)。題干描述的是拿破侖,C項符合題意;
A: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領導人,是美國開國元勛,A項不符合題意;
B:彼得一世是俄國沙皇,B項不符合題意;
D:1868年明治天皇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拿破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2025·長春)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漸暴露,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痹谶@種背景下(  )
A.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B.啟蒙運動產生
C.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D.馬克思主義誕生
【答案】D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意義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漸暴露,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為世界無產階級提供了最銳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從此國際工人運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D項符合題意;
A: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A項不符合題意;
B: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此時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尚未暴露,B項不符合題意;
C:資產階級革命旨在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政權,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2025·長春) “會議剛結束,德國的復仇主義者便喊出了‘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边@一“會議”指( ?。?br/>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波茨坦會議
【答案】A
【知識點】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和結合所學可知,一戰結束后,1919年帝國主義在巴黎召開了和會,會上簽訂《凡爾賽和約》,和約的主要內容是對德國進行了嚴厲制裁,如領土割讓、軍事限制、巨額賠款等,這引發了德國國內的強烈不滿,為復仇主義埋下了隱患,A項符合題意;
B: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主要是為了調整帝國主義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關系,解決的是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B項不符合題意;
C:1945年雅爾塔會議主要是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規劃戰后世界秩序等,C項不符合題意;
D:1945年波茨坦會議著重討論戰后對德國的處置、日本的投降等問題,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巴黎和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2025·長春) 羅斯福新政與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似之處是( ?。?br/>A.都加強了國家干預 B.都促進了經濟恢復
C.都改變了社會性質 D.都根除了經濟危機
【答案】B
【知識點】蘇維埃政府的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1933年美國為應對此次危機實行了羅斯福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扭轉經濟形勢,美國經濟開始緩慢的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21年新經濟政策中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兩者都促進了經濟恢復,B項符合題意;
A:新經濟政策減少國家控制,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干預,A項不符合題意;
C: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沒有改變社會性質,C項不符合題意;
D: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無法根除經濟危機,“根除了經濟危機”說法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與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同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2025·長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崩潰”。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br/>A.印度民族大起義 B.卡德納斯改革
C.埃及華夫脫運動 D.納米比亞獨立
【答案】D
【知識點】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和結合所學可知,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D項符合題意;
A: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屬于二戰前,A項不符合題意;
B:934—1940年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領導埃及華夫脫運動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屬于二戰前,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納米比亞獨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5.(2025·長春) 近年來,美國奉行單邊主義,頻繁挑起貿易摩擦,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這反映出( ?。?br/>A.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 B.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C.社會信息化加速推進 D.文化多樣化遭到破壞
【答案】A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美國奉行單邊主義,頻繁挑起貿易摩擦,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和結合所學可知,美國采取單邊主義、挑起貿易摩擦,屬于設置貿易壁壘的行為,直接阻礙了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導致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A項符合題意;
B:“世界多極化”涉及國際政治格局,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社會信息化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C項不符合題意;
D:文化多樣化遭到破壞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35分。
26.(2025·長春)對時間的認知體現了人類發展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古代先民通過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圓缺變化、草木一枯一榮等自然現象,確定了“日”“月”“年”這些時間單位。而日晷(guǐ)、漏壺和沙漏等計時裝置的發明,則滿足了人們對更小時間單位的需求。
——摘編自吳國盛《時間的觀念》
材料二
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 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
寒露到霜降,種麥日夜忙。 麥到谷雨谷到秋,過了霜降刨甘薯。
——摘自張聞玉《古代天文歷法講座》等
材料三 為了管理時間,人們有意識地發明了公元紀年、干支紀年和帝王年號等紀年方法……在史學研究中,人們往往要把問題放到歷史發展的時間脈絡中去考察其前因后果。
——摘編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
材料四 進入工業時代后,時間被賦予新的價值。幾乎所有的技術發明都與獲取或節約時間有關,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克服“慢”,提高速度。
——摘編自吳國盛《時間的觀念》
材料五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某些時間往往蘊含特殊意義。
材料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f子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勘葋?br/>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珴蓶|
(1)依據材料一,歸納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
(2)依據材料二,分析歷法與農業的關系,并結合所學列舉兩國歷法成果(各一例)。
(3)依據材料三,以“開元盛世”為例,指出其表述中所用的紀年方法,并結合所學運用劃線部分提示的方法,分析這一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
(4)結合所學,選擇兩例技術發明論證材料四的觀點。
(5)從材料五中任選兩部作品,結合史實說明其時間蘊含的“特殊意義”。
(6) 閱讀材料六,談談你獲得的啟示。
【答案】(1)觀察自然現象;發明計時裝置
(2)歷法指導農業生產;農業的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太陽歷;《大明歷》
(3)帝王年號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任用賢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
(5)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6)珍惜時間
【知識點】“開元盛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古代先民通過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圓缺變化、草木一枯一榮等自然現象”可知, 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是觀察自然現象;根據材料一“而日晷、漏壺和沙漏等計時裝置的發明”可知,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是發明計時裝置。
(2)根據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可知,歷法源于農業生產實踐,歷法又指導農業生產,助力安排農事活動,農業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根據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可知,古埃及制定了太陽歷。根據材料二“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可知,創制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
(3)根據材料三“人們有意識地發明了公元紀年、干支紀年和帝王年號等紀年方法”和結合所學可知,“開元”是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開元盛世”的紀年方法是帝王年號。結合所學可知,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推行一系列改革。
(4)根據所學可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根據材料五“1640年英國革命史”和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根據材料五“1917年”“列寧的對手是如何喪失人民支持的”和結合所學可知,1917年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根據材料五“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和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6)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要珍惜時間等。
故答案為:
(1)方式:觀察自然現象;發明計時裝置。
(2)關系:歷法指導農業生產;農業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成果:太陽歷;《大明歷》。
(3)紀年方法:帝王年號。原因: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任用賢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舉例: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意義: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6)啟示:珍惜時間等。
【點評】本題以六則材料為依托,考查人們確定時間單位方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紀年方法、開元盛世,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27.(2025·長春) 故宮是中華文明的標識性符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歷史變遷的見證】
時間 見證的歷史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逼近皇宮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清廷尋求自救
1898年 戊戌變法,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入侵皇宮
20世紀初 辛亥革命,宣統帝下詔退位
1937年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故宮文物被迫再次轉移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華北日軍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
【現代中國的名片】
材料 從紫禁城到故宮,從皇家宮殿到公共文化空間。每年超千萬的游客穿流其中,多維的國際合作匯聚于此,186萬余件藏品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它帶著五千余年的文明積淀、六百余年的歷史風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
——據張程《故宮傳》等
(1)【智慧凝結的建筑】
結合所學,在“▲”處填寫一條恰當信息。從紫禁城的名字和位置中,分析明清政治的特點 (一點即可)。
(2) 選擇表格中相互關聯的三例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所學擬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3) 結合材料,請你談談今天的故宮所展現的中國形象,并為故宮“走向世界”提出一條建議。
【答案】(1)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皇權至上
(2)示例:
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
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3)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
【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明朝的建筑與文學——明長城和北京城、小說和戲劇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420年”“紫禁城”和結合所學可知,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發展起來的,1420年基本建成。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資料卡中的內容是紫禁城,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根據材料一“位于北京城中心、南北中軸線上”“紫微星高居天中,眾星環繞,取‘紫’;皇帝的居所,官民不得無故進入,是謂‘禁’”可知,紫禁城的地理位置和名稱上都是體現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選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自擬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結合所學展開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3)根據材料三“多維的國際合作匯聚于此,186萬余件藏品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它帶著五千余年的文明積淀、六百余年的歷史風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可知,故宮展現了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中國形象。本小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
故答案為:
(1)地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特點:皇權至上。
(2)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3)中國形象: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建議: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
【點評】本題為歷史小論文試題,題干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
力要求較高,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邏輯思維能力,解題要注意理解題意,做到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解題時要開放思維。
1 / 1吉林省長春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2025·長春) 右圖文物曾深埋于二里頭村的泥土中。對其研究,有助于了解(  )
A.遠古的人類活動 B.夏朝的文明進程
C.商朝的鑄造技術 D.西周的等級制度
2.(2025·長春)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以下措施與材料相符的是(  )
A.減輕賦稅 B.鹽鐵專賣 C.尊崇儒術 D.北擊匈奴
3.(2025·長春) “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反映了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  )
A.民族交融 B.經濟發展 C.農業落后 D.百姓困苦
4.(2025·長春) “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成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辈牧弦庠诒砻?,大運河的開通( ?。?br/>A.加重人民負擔 B.促進中外交往
C.加強南北交流 D.導致隋朝滅亡
5.(2025·長春) 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北宋政府(  )
A.廢除丞相制度 B.擴大節度使權力
C.創立行省制度 D.推行王安石變法
6.(2025·長春)據《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城“萬物所聚,諸行百市”,“大小鋪席,連門俱是”。這直接反映了當時( ?。?br/>A.商業貿易繁榮 B.文學形式多樣
C.水陸交通發達 D.政治局勢穩定
7.(2025·長春)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為此,他們主張( ?。?br/>A.扶清滅洋 B.尊孔復古 C.實業救國 D.民主與科學
8.(2025·長春) 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
C.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
D.它具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9.(2025·長春) 右圖是某一歷史事件形勢圖的局部展示。該事件是( ?。?br/>A.廣州起義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
10.(2025·長春) “以主力打到外線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實現此目標的軍事行動是( ?。?br/>A.青化砭戰役 B.遼沈戰役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淮海戰役
11.(2025·長春)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取得這一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 B.國際組織的幫助
C.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 D.國際形勢的推動
12.(2025·長春) “一五”計劃是新中國成立后編制的第一個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在它實施期間( ?。?br/>A.武漢鋼鐵基地建成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投產
C.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D.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
13.(2025·長春)下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br/>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
14.(2025·長春) 大慶石油工人憑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干勁,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他們鑄就了( ?。?br/>A.紅船精神 B.長征精神 C.雷鋒精神 D.鐵人精神
15.(2025·長春) 右圖所示的外交成就( ?。?br/>A.推動了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促進了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C.彰顯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D.得益于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16.(2025·長春) “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的會議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7.(2025·長春) 右圖展現的學習主題是( ?。?br/>A.民族團結 B.兩岸關系 C.國防建設 D.祖國統一
18.(2025·長春) “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這表述的是西歐大學興起的(  )
A.背景 B.過程 C.影響 D.特點
19.(2025·長春) 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是(  )
A.《荷馬史詩》 B.《擲鐵餅者》
C.《天方夜譚》 D.《十二銅表法》
20.(2025·長春)“發動政變—頒布法典—建立帝國—遠征俄國—流放孤島”,與此相符的歷史人物是( ?。?br/>A.華盛頓 B.彼得一世 C.拿破侖 D.明治天皇
21.(2025·長春)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漸暴露,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在這種背景下(  )
A.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B.啟蒙運動產生
C.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D.馬克思主義誕生
22.(2025·長春) “會議剛結束,德國的復仇主義者便喊出了‘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這一“會議”指( ?。?br/>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波茨坦會議
23.(2025·長春) 羅斯福新政與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似之處是(  )
A.都加強了國家干預 B.都促進了經濟恢復
C.都改變了社會性質 D.都根除了經濟危機
24.(2025·長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崩潰”。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義 B.卡德納斯改革
C.埃及華夫脫運動 D.納米比亞獨立
25.(2025·長春) 近年來,美國奉行單邊主義,頻繁挑起貿易摩擦,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這反映出(  )
A.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 B.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C.社會信息化加速推進 D.文化多樣化遭到破壞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35分。
26.(2025·長春)對時間的認知體現了人類發展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古代先民通過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圓缺變化、草木一枯一榮等自然現象,確定了“日”“月”“年”這些時間單位。而日晷(guǐ)、漏壺和沙漏等計時裝置的發明,則滿足了人們對更小時間單位的需求。
——摘編自吳國盛《時間的觀念》
材料二
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 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
寒露到霜降,種麥日夜忙。 麥到谷雨谷到秋,過了霜降刨甘薯。
——摘自張聞玉《古代天文歷法講座》等
材料三 為了管理時間,人們有意識地發明了公元紀年、干支紀年和帝王年號等紀年方法……在史學研究中,人們往往要把問題放到歷史發展的時間脈絡中去考察其前因后果。
——摘編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
材料四 進入工業時代后,時間被賦予新的價值。幾乎所有的技術發明都與獲取或節約時間有關,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克服“慢”,提高速度。
——摘編自吳國盛《時間的觀念》
材料五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某些時間往往蘊含特殊意義。
材料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f子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勘葋?br/>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珴蓶|
(1)依據材料一,歸納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
(2)依據材料二,分析歷法與農業的關系,并結合所學列舉兩國歷法成果(各一例)。
(3)依據材料三,以“開元盛世”為例,指出其表述中所用的紀年方法,并結合所學運用劃線部分提示的方法,分析這一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
(4)結合所學,選擇兩例技術發明論證材料四的觀點。
(5)從材料五中任選兩部作品,結合史實說明其時間蘊含的“特殊意義”。
(6) 閱讀材料六,談談你獲得的啟示。
27.(2025·長春) 故宮是中華文明的標識性符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歷史變遷的見證】
時間 見證的歷史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逼近皇宮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清廷尋求自救
1898年 戊戌變法,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入侵皇宮
20世紀初 辛亥革命,宣統帝下詔退位
1937年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故宮文物被迫再次轉移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華北日軍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
【現代中國的名片】
材料 從紫禁城到故宮,從皇家宮殿到公共文化空間。每年超千萬的游客穿流其中,多維的國際合作匯聚于此,186萬余件藏品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它帶著五千余年的文明積淀、六百余年的歷史風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
——據張程《故宮傳》等
(1)【智慧凝結的建筑】
結合所學,在“▲”處填寫一條恰當信息。從紫禁城的名字和位置中,分析明清政治的特點 (一點即可)。
(2) 選擇表格中相互關聯的三例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所學擬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3) 結合材料,請你談談今天的故宮所展現的中國形象,并為故宮“走向世界”提出一條建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曾深埋于二里頭村的泥土中”“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和結合所學可知,考古學者在洛陽平原發據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鑲嵌綠松石的銅牌的出土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進程,B項符合題意;
A:遠古人類活動主要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狩獵、采集、簡單群居等,題干未體現遠古的人類活動,A項不符合題意;
C:鑲嵌綠松石的銅牌的出土于二里頭遺址,與商朝的鑄造技術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西周等級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等,題干未體現西周的等級制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二里頭遺址,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答案】A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和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期經濟蕭條,人口銳減的景象,為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人們致力農業生產,輕徭薄賦,A項符合題意;
B:漢武帝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實行鹽鐵專賣,B項不符合題意;
C: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C項不符合題意;
D:北擊匈奴是對外軍事策略,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休養生息政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B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孫吳開發江東、東晉荊揚晏安,宋(南朝)一歲或捻,則數郡忘饑”和結合所學可知,到南朝時,由于大量人口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和經濟發展,B項符合題意;
A:題干所述內容都是關于江南地區的發展狀況,未體現民族交融,A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地廣野豐”“數郡忘饑”表明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農業先進,“農業落后”表述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所述內容都是關于江南地區的發展狀況,未體現百姓困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江南地區的開發,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C
【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成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和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統治,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鑿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C項符合題意;
A:加重人民負擔是大運河的消極影響,A項不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中外交往,B項不符合題意;
D:暴政導致隋朝滅亡,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答案】D
【知識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北宋政府”可知,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推行了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變法措施,增加國家賦稅收入,D項符合題意;
A:明代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直接向皇帝負責,強化皇權,A項不符合題意;
B:;北宋為加強中央集權,通過“杯酒釋兵權”等削弱節度使權力,防止地方割據,不是擴大節度使權力,B項不符合題意;
C:元朝的行省制度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王安石變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A
【知識點】宋代的經濟發展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萬物所聚,諸行百市”“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可知,題干體現了臨安城商品匯聚、商鋪林立的景象,反映了當時商業貿易繁榮,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文學形式多樣,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水陸交通發達,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政治局勢穩定,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宋朝經濟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和結合所學可知,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D項符合題意;
A:扶清滅洋是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的口號,A項不符合題意;
B:尊孔復古是袁世凱復辟帝制時保守派的主張,B項不符合題意;
C:“實業救國”是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的主要途徑,屬于經濟救國策略,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運動,是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評價,屬于歷史評價,D項符合題意;
A:“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是五四運動的具體過程,屬于歷史事實,A項不符合題意;
B:“6月,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是五四運動的具體過程,屬于歷史事實,B項不符合題意;
C:“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是五四運動的結果,屬于歷史事實,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答案】B
【知識點】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汀泗橋、賀勝橋戰役”和結合所學可知,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為北伐軍的主力先鋒,葉挺率領的獨立團所向披靡,屢破強敵,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并一鼓作氣將國民革命軍的旗幟插上武昌城頭,吳佩孚主力被基本消滅,B項符合題意;
A:1911年4月黃興發動廣州起義,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苦戰一晝夜,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與題干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C: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與題干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秋收起義是在湘贛邊界等地發動的起義,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答案】C
【知識點】挺進大別山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以主力打到外線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和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7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了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C項符合題意;
A:1947年青化砭戰役是西北野戰部隊撤出延安后的首戰勝利,打擊了胡宗南部的進攻氣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斗志,屬于戰略防御階段,A項不符合題意;
B:1948年9至11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率先發起了遼沈戰役,沈陽解放,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B項不符合題意;
D:1948年11至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春鹨鄣膭倮夥帕碎L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戰役奠定了基礎,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千里躍進大別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和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發動群眾、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是新中國成立的的根本原因,A項符合題意;
B:國際組織的幫助屬于外部原因,B項不符合題意;
C: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不是根本原因,C項不符合題意;
D:國際形勢的推動不是根本原因,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B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就有克拉瑪依油田,武漢長江大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屬于“一五”計劃重點工業項目,B項符合題意;
A:1958年武漢鋼鐵基地建成,而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A項不符合題意;
C: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C項不符合題意;
D:2021年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C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我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項符合題意;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A項不符合題意;
B: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D: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答案】D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大慶石油工人”和結合所學可知,1960年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當井噴的險情發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的艱苦創業的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D項符合題意;
A: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創建初期,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充分展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A項不符合題意;
B: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主要體現在不怕艱難險阻、英勇頑強等,B項不符合題意;
C:雷鋒精神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為核心,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鐵人精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答案】C
【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聯大討論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時支持中國的票數增長示意圖”可知,從1950年的60個聯合國成員有10個支持中國,到1971年132個聯合國成員中有76個支持中國,票數的增長反映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等,國際影響力擴大,國際地位提高,越來越多國家認可中國,C項符合題意;
A: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建立外交關系,A項不符合題意;
B:1955年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和分歧,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B項不符合題意;
D: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珼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答案】D
【知識點】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D項符合題意;
A: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A項不符合題意;
B: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B項不符合題意;
C: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二十大,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7.【答案】D
【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和結合所學可知,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制度;1992年?;鶗c海協會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是維護祖國統一的政治基礎;進入新時代,中央政府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制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圖片都體現維護統一的決心,D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民族團結,A項不符合題意;
B:兩岸關系只體現了“一國兩制”、“九二共識”,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國防建設,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祖國統一,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8.【答案】A
【知識點】西歐大學的興起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和結合所學可知,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復興和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為西歐文化教育事業注入了活力,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日益繁榮,一些大學校建立起來。題干體現了西歐大學興起的背景,A項符合題意;
B:題干未體現過程,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影響,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特點,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的大學興起,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答案】C
【知識點】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和結合所學可知,《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屬于阿拉伯封建時代的文明成果,C項符合題意;
A:《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文學作品,記錄的是古希臘的神話、英雄傳說等,A項不符合題意;
B:《擲鐵餅者》是古希臘雕塑,體現古希臘的藝術風格,B項不符合題意;
D:《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成文法,打破了貴族壟斷法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答案】C
【知識點】拿破侖與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以解除雅各賓派過激主義威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借口,發動兵變,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侖法典》,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大敗而歸,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1815年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拿破侖率領法軍與英國、普魯士聯軍展開激戰,法軍慘敗,從此,拿破侖退位結束其政治生涯,被流放孤島(圣赫勒拿島)。題干描述的是拿破侖,C項符合題意;
A: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領導人,是美國開國元勛,A項不符合題意;
B:彼得一世是俄國沙皇,B項不符合題意;
D:1868年明治天皇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拿破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答案】D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意義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漸暴露,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為世界無產階級提供了最銳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從此國際工人運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D項符合題意;
A: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A項不符合題意;
B: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此時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尚未暴露,B項不符合題意;
C:資產階級革命旨在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政權,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誕生,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答案】A
【知識點】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和結合所學可知,一戰結束后,1919年帝國主義在巴黎召開了和會,會上簽訂《凡爾賽和約》,和約的主要內容是對德國進行了嚴厲制裁,如領土割讓、軍事限制、巨額賠款等,這引發了德國國內的強烈不滿,為復仇主義埋下了隱患,A項符合題意;
B: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主要是為了調整帝國主義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關系,解決的是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B項不符合題意;
C:1945年雅爾塔會議主要是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規劃戰后世界秩序等,C項不符合題意;
D:1945年波茨坦會議著重討論戰后對德國的處置、日本的投降等問題,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巴黎和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答案】B
【知識點】蘇維埃政府的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1933年美國為應對此次危機實行了羅斯福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扭轉經濟形勢,美國經濟開始緩慢的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21年新經濟政策中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兩者都促進了經濟恢復,B項符合題意;
A:新經濟政策減少國家控制,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干預,A項不符合題意;
C: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沒有改變社會性質,C項不符合題意;
D: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無法根除經濟危機,“根除了經濟危機”說法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與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同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答案】D
【知識點】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和結合所學可知,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D項符合題意;
A: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屬于二戰前,A項不符合題意;
B:934—1940年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領導埃及華夫脫運動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屬于二戰前,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納米比亞獨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5.【答案】A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與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美國奉行單邊主義,頻繁挑起貿易摩擦,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和結合所學可知,美國采取單邊主義、挑起貿易摩擦,屬于設置貿易壁壘的行為,直接阻礙了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導致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A項符合題意;
B:“世界多極化”涉及國際政治格局,與題干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社會信息化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C項不符合題意;
D:文化多樣化遭到破壞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6.【答案】(1)觀察自然現象;發明計時裝置
(2)歷法指導農業生產;農業的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太陽歷;《大明歷》
(3)帝王年號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任用賢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
(5)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6)珍惜時間
【知識點】“開元盛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古代先民通過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圓缺變化、草木一枯一榮等自然現象”可知, 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是觀察自然現象;根據材料一“而日晷、漏壺和沙漏等計時裝置的發明”可知,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是發明計時裝置。
(2)根據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可知,歷法源于農業生產實踐,歷法又指導農業生產,助力安排農事活動,農業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根據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可知,古埃及制定了太陽歷。根據材料二“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可知,創制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
(3)根據材料三“人們有意識地發明了公元紀年、干支紀年和帝王年號等紀年方法”和結合所學可知,“開元”是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開元盛世”的紀年方法是帝王年號。結合所學可知,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推行一系列改革。
(4)根據所學可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根據材料五“1640年英國革命史”和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根據材料五“1917年”“列寧的對手是如何喪失人民支持的”和結合所學可知,1917年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根據材料五“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和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6)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們要珍惜時間等。
故答案為:
(1)方式:觀察自然現象;發明計時裝置。
(2)關系:歷法指導農業生產;農業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成果:太陽歷;《大明歷》。
(3)紀年方法:帝王年號。原因: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任用賢臣,推行一系列改革。
(4)舉例: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
(5)意義: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6)啟示:珍惜時間等。
【點評】本題以六則材料為依托,考查人們確定時間單位方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紀年方法、開元盛世,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27.【答案】(1)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皇權至上
(2)示例:
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
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3)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
【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明朝的建筑與文學——明長城和北京城、小說和戲劇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420年”“紫禁城”和結合所學可知,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發展起來的,1420年基本建成。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資料卡中的內容是紫禁城,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根據材料一“位于北京城中心、南北中軸線上”“紫微星高居天中,眾星環繞,取‘紫’;皇帝的居所,官民不得無故進入,是謂‘禁’”可知,紫禁城的地理位置和名稱上都是體現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選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自擬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結合所學展開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3)根據材料三“多維的國際合作匯聚于此,186萬余件藏品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它帶著五千余年的文明積淀、六百余年的歷史風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可知,故宮展現了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中國形象。本小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
故答案為:
(1)地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特點:皇權至上。
(2)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3)中國形象: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建議: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
【點評】本題為歷史小論文試題,題干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
力要求較高,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邏輯思維能力,解題要注意理解題意,做到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解題時要開放思維。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长葛市| 合山市| 汝州市| 高平市| 肥东县| 报价| 句容市| 衡东县| 鹤山市| 阿勒泰市| 山阳县| 彭阳县| 汉中市| 托克托县| 禹州市| 顺义区| 岐山县| 康马县| 泰和县| 通道| 五华县| 怀柔区| 武宁县| 开阳县| 阜宁县| 榆林市| 嘉兴市| 雅安市| 乌什县| 鸡泽县| 洪江市| 河西区| 西城区| 额济纳旗| 永宁县| 日土县| 深圳市| 介休市| 吴川市|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