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汴河懷古何出此言?隋滅統朝一亡與隋滅統朝一亡與隋滅統朝一亡與叁貳壹肆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千古功業——科舉制的創立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壹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隋文帝楊堅1.結合教材概括隋朝建立的過程,將內容填寫完整。建立時間建立過程建立者都城統一581年楊堅代周稱帝隋文帝楊堅大興(今西安)589隋滅陳朝統一全國壹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2.結合教材提取材料信息,概括隋朝統一的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 交流和發展。統一是歷史大勢材料一意義:壹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措施: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開皇之治”墾田人口糧倉隋朝初期1900多萬頃3000多萬人長安太倉隋朝盛世5500多萬頃4600多萬人洛陽含嘉倉隋朝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成為國力強盛的王朝。3.閱讀課本,說一說隋文帝采用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有什么影響?含嘉倉是隋唐時最大的國家糧倉,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位于東都洛陽的含嘉城內,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其中考古重點發掘的160號糧窖,保存有約50萬斤炭化谷粒。關中地區遇到災荒缺糧時,朝廷就從中及時調撥,穩定市場。材料二政治編訂戶籍,核實戶口, 減輕百姓賦役負擔,統一幣制和度量衡經濟加強中央集權,修訂和減省刑律,簡化機構,提高行政效率。影響: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比至(文帝)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文獻通考》隋滅統朝一亡與叁貳壹肆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千古功業——科舉制的創立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貳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貳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1.結合教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隋朝時期,首都關中地區糧食供給不足,南方經濟地位日益突出。隋必須把南方的經濟力量與北方政治軍事重心聯系起來,使南北成為統一的整體。——袁剛《隋煬帝傳》 概括運河開通的目的。 完善運河基本信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全國統治時間 605年(隋煬帝時期)一個中心 洛陽兩個端點 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運河 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大水系 海河、黃河、淮水、長江、錢塘江貳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2.大運河開通的影響 材料三作者對大運河開通的看法一樣嗎?材料三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唐】皮日休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唐】李敬方贊美批評材料四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運,其為力也博哉。 ——《通典·食貨七》大運河使繼隋而興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經濟文化聯系進一步密切而愈趨穩固,從而也加強了全國的統一。 ——《中國古代史》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城皋,北至河陽,相望于道。——《資治通鑒·隋紀四》 結合材料四作者對兩人的不同看法做出解釋。積極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消極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劇了社會矛盾,為隋朝的滅亡埋下伏筆。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隋滅統朝一亡與叁貳壹肆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千古功業——科舉制的創立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叁千古功業——科舉制的創立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更迭。夏商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軍功爵制九品中正制察舉、征辟制世官制家世軍功孝廉家世品行才能血緣世家大族壟斷官員選拔權,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難以選拔出真正的人才。針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朝做出了哪些應對?隋文帝楊堅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依才能取士。隋煬帝楊廣設置進士科,標志著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創立。演變趨勢 選拔標準 門第→才能選拔方式 地方評議→考試選拔形式 漸公平、公正、公開、制度化叁千古功業——科舉制的創立2.科舉制創立的意義。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積極作用。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續了約 1300年。意義:材料五科舉考試完全由中央政府來掌握,一變過去世家大族所操縱的九品官人之法,中央政府通過科舉考試,從全國各地挑選出愿意為它服務的人才……加強了全國政權的統一和集中。——王仲犖《隋唐五代史》材料六創立科舉制,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士敞開了入仕的大門,使封建政府可以從社會各階層吸納大量優秀人才進入各個管理部門。——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隋滅統朝一亡與叁貳壹肆千古文帝——隋朝的統一千古功業——大運河的開通千古功業——科舉制的創立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肆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1.隋朝的殘暴統治隋煬帝即位后,“地廣三代,威振八纮,單于頓顙,越裳重譯” ,隋朝的國力、武功達到極盛。他修建東都,開鑿運河,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都有深遠的意義。在政治改革方面,也曾有一定的建樹。但是,煬帝剛愎自用,不恤下情,他即位后推行的一系列暴政,使得社會矛盾迅速發展和激化。——《中國古代史》第5版 朱紹侯等主編 想一想為什么鼎盛的隋朝這么快就滅亡了?材料七“發丁男百余萬筑長城”征兵林邑營建東都“每月役了二百萬人”“發淮南民十余萬開邗溝”一巡江都“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605年612-614年607年608年“發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三征高麗,民夫“死者相枕,臭穢盈路”二巡江都611年617年三巡江都暴政主要表現在賦役嚴重、刑罰殘酷兩方面肆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1.隋朝的殘暴統治隋煬帝即位后,“地廣三代,威振八纮,單于頓顙,越裳重譯” ,隋朝的國力、武功達到極盛。他修建東都,開鑿運河,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都有深遠的意義。在政治改革方面,也曾有一定的建樹。但是,煬帝剛愎自用,不恤下情,他即位后推行的一系列暴政,使得社會矛盾迅速發展和激化。——《中國古代史》第5版 朱紹侯等主編 想一想為什么鼎盛的隋朝這么快就滅亡了?材料七暴政主要表現在賦役嚴重、刑罰殘酷兩方面為了嚴防和鎮壓人民的反抗,隋煬帝置常規法典于不顧,大肆濫刑酷罰。他規定凡是反抗朝命者“罪無輕重,不待聞奏,皆斬”。后又規定反抗者籍沒全家。楊玄感起兵后,又定誅九族之法,“其尤重者,行裂、梟首之刑,或磔而射之”,開皇時期所廢除的酷刑又恢復了。——《中國古代史》第5版 朱紹侯等主編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棄于匡床,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 ——《舊唐書·李密傳》社會矛盾農民起義暴政肆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2.隋末農民起義在起義軍和反隋勢 力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瀕臨崩潰。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隋朝滅亡根本原因:隋朝暴政直接原因:隋末農民起義得民心者得天下肆千古一嘆——隋朝的滅亡思考:你認為隋煬帝是一個怎樣的君王?罪在當代 功在千秋功:過: 開創科舉制,打破了魏晉以來士族門閥對官場的壟斷,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的選官體系。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至今仍在發揮作用,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民不聊生。奢靡腐化,統治殘暴。隋煬帝楊廣功:過: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統一全國605年隋煬帝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制618年隋煬帝死隋朝滅亡隋滅統朝一亡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