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7.1.4 隨機事件的運算第七章 概率1.通過具體的實例理解交事件(或積事件)、并事件(或和事件)、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概念.2.能結合實例進行隨機事件的交、并運算.在試驗中,一些隨機事件往往存在一定的聯系,給定兩個隨機事件,它們可能具有相同的樣本點,也可能沒有,也可能它們的樣本點加起來就是整個樣本空間,不同的情況下,兩個隨機事件就具有不同的關系.問題1:在試驗E“拋擲一枚骰子,觀察骰子擲出的點數”中,它的樣本空間Ω={1,2,3,4,5,6}.設事件A表示“擲出的點數為偶數”,事件B表示“擲出的點數大于4”,事件C表示“擲出的點數為6”,則C與事件A,B有何關系?在試驗中,事件A,B都發生,則擲出的點數既是偶數又大于4,因此事件C發生;反之,若在一次試驗中事件C發生,因為6是偶數又大于4,所以事件A,B都發生.A={2,4,6},B={5,6},C={6}A∩B={6}=C由事件A與B都發生所構成的事件,稱為事件A與B的交事件(或積事件),記作A∩B(或AB).事件A∩B是由事件A和B所共有的樣本點構成的集合.事件A與B的交事件可用Venn圖(如下圖)表示:ABA∩B概念生成問題2:在試驗E“拋擲一枚骰子,觀察骰子擲出的點數”中,設事件A表示“擲出的點:數為偶數”,事件B表示“擲出的點數大于4”,事件C表示“擲出的點數為2,4,5,6其中之一”,則事件C與事件A,B有何關系?若事件A,B至少有一個發生,則擲出的點數要么是偶數,要么大于4,因此事件C發生;反之,若事件C發生,則事件A,B至少有一個發生.A={2,4,6},B={5,6},C={2,4,5,6}A∪B={2,4,5,6}=C概念生成一般地,由事件A,B至少有一個發生(即A發生,或B發生,或A,B都發生)所構成的事件,稱為事件A,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記作A∪B(或A+B),事件A,B的并事件是由事件A或B所包含的樣本點構成的集合.事件A,B的并事件可用Venn圖表示:A∪BBA例1 擲一枚均勻骰子,下列事件:A表示“出現奇數點”,B表示“出現偶數點”,C表示“點數小于3”,D表示“點數大于2”,E表示“點數是3的倍數”.求:(1)A∩B,B∩C;(2)A∪B,B∪C;(3)BDE.解:試驗的樣本空間為Ω={1,2,3,4,5,6},A={1,3,5},B={2,4,6},C={1,2},D={3,4,5,6},E={3,6}.(1)A∩B= ,B∩C={2}.(2)A∪B={1,2,3,4,5,6},B∪C={1,2,4,6}.(3)BDE={6}.問題3:在試驗E“拋擲一枚骰子,觀察骰子擲出的點數”中,設事件A表示“擲出的點數為偶數”,事件B表示“擲出的點數為5”.則事件A與B能否同時發生?若事件A發生,則擲出的點數必為2,4,6之ー,事件B不發生;反之,若事件B發生,則擲出的點數為5,事件A不發生.因此,事件A,B不能同時發生.事件A,B不能同時發生,則它們沒有公共的樣本點,即它們的交集是空集.A={2,4,6},B={5,6},C={6}A∩B= 事件A與B不能同時發生概念生成一般地,不能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A與B(A∩B= )稱為互斥事件.即A,B同時發生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可用Venn圖表示:ABΩA∩B= ,此時A,B必有一個發生,但不可能同時發生,因此它們是互斥事件.A∪B={1,2,3,4,5,6}=Ω思考:拋擲一枚骰子,A=“擲出的點數為偶數”={2,4,6},B=“擲出的點數為奇數”={1,3,5},求A∩B,A∪B,此時A,B是什么關系 概念生成給定事件A,A不發生記為事件B.每次試驗要么A發生,要么A不發生(即B發生),故事件A與B不可能同時發生,即A∪B=Ω,A∩B= .若A∩B= ,且A∪B=Ω,則稱事件A與B互為對立事件.事件A的對立事件記作.對立事件可用Venn圖表示:AΩ討論: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有什么關系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互斥事件嗎 對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對立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互斥事件.例2 某小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從中任選2名同學參加演講比賽,判斷下列每對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斷它們是不是對立事件.(1)“恰有1名男生”與“恰有2名男生”;(2)“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男生”;(3)“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女生”;(4)“至少有1名男生”與“至少有1名女生”.解:從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選2人有三種結果:2名男生,2名女生,1男1女.(1)“恰有1名男生”指1男1女,與“恰有2名男生”不能同時發生,它們是互斥事件;但是當選出的是2名女生時,該兩事件都不發生,所以它們不是對立事件.(2)“至少有1名男生”包括2名男生和1男1女兩種結果,與事件“全是男生”可能同時發生,所以它們不是互斥事件.(1)“恰有1名男生”與“恰有2名男生”;(2)“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男生”;(3)“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女生”;(4)“至少有1名男生”與“至少有1名女生”.(3)“至少有1名男生”與“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時發生,所以它們互斥,由于它們必有一個發生,所以它們是對立事件.(4)“至少有1名女生”包括1男1女與2名女生兩種結果,當選出的是1男1女時,“至少有1名男生”與“至少有1名女生”同時發生,所以它們不是互斥事件.歸納總結1.判斷事件是否互斥的兩個步驟第一步,確定每個事件包含的結果;第二步,確定是否有一個結果發生會意味著兩個事件都發生,若是,則兩個事件不互斥,否則就是互斥的. 2.判斷事件是否對立的兩個步驟第一步,判斷是互斥事件;第二步,確定兩個事件必然有一個發生,否則只有互斥,但不對立.例3 在試驗“連續拋擲一枚硬幣3次,觀察落地后正面、反面出現的情況”中,設事件A表示隨機事件“第一次出現正面”,事件B表示隨機事件“3次出現同一面”,事件C表示隨機事件“至少1次出現正面”.(1)試用樣本點表示事件A∪B,A∩B,A∪C,A∩C;(2)試用樣本點表示事件∪B,∩B,A∪,A∩;(3)試判斷事件A與B,A與C,B與C是否為互斥事件.解:用H代表“出現正面”,用T代表“出現反面”.Ω={HHH,HHT,HTT,HTH,THH,THT,TTH,TTT},事件A={HHH,HHT,HTT,HTH},事件B={HHH,TTT},事件C={HHH,HHT,HTT,HTH,THH,THT,TTH}.(1)試用樣本點表示事件A∪B,A∩B,A∪C,A∩C;(2)試用樣本點表示事件∪B,∩B,A∪,A∩;(3)試判斷事件A與B,A與C,B與C是否為互斥事件.(1)A∪B={HHH,HHT,HTT,HTH,TTT},A∩B={HHH},A∪C={HHH,HHT,HTT,HTH,THH,THT,TTH},A∩C={HHH,HHT,HTT,HTH}.(2)∪B={THH,THT,TTH,TTT,HHH},∩B={TTT},A∪={HHH,HHT,HTT,HTH,TTT},A∩= .(3)∵A∩B={HHH}≠ ,A∩C={HHH,HHT,HTT,HTH}≠ ,B∩C={HHH}≠ ,∴A與B不互斥,A與C不互斥,B與C不互斥.1.思考辨析(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若兩個事件是互斥事件,則這兩個事件是對立事件. ( )(2)若事件A和B是互斥事件,則A∩B是不可能事件. ( )(3)事件A∪B是必然事件,則事件A和B是對立事件. ( )××√2.一個人打靶時連續射擊兩次,事件“至多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 )A.兩次都中靶 B.至少有一次中靶C.兩次都不中靶 D.只有一次中靶3.一個人連續射擊三次,則事件“至少擊中兩次”的對立事件是( )A.恰有一次擊中 B.三次都沒擊中C.三次都擊中 D.至多擊中一次AD事件的關系或運算 含義 符號表示并事件(和事件)交事件(積事件)互斥(互不相容)對立A與B至少一個發生A與B同時發生A與B不能同時發生A與B有且僅有一個發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