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7課百家爭鳴練習題(含答案)選擇題1. 春秋戰國時期一位思想家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此思想家最有可能屬于(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2. 下面示意圖表現的是中國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張,這位思想家是 (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3. 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句話源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論語》 B. 《韓非子》C. 《道德經》 D. 《孫子兵法》4. 子路問,“聞斯行諸”(聽到就去做嗎?)孔子說不行;冉有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可以。有弟子對此表示疑惑,孔子說,冉有行事畏縮,所以鼓勵他大膽去做,子路比較魯莽,所以讓他注意克制。這體現了孔子注重( )A. 學而不厭 B. 溫故知新C. 因材施教 D. 不恥下問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與這一理念最為相近的思想主張是( )A. 墨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B. 道家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C. 儒家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D. 法家主張治國要靠法令、權術等6.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記載的是( )A.老子的言論 B.孔子的言論C.莊子的言論 D.孟子的言論7.王國維說:“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子九流各創其學說。”他意在說明( )A.分封制的崩潰 B.商鞅變法的作用C.兼并戰爭的后果 D.百家爭鳴的原因8.成語“墨守成規”的“墨守”源自戰國時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墨子是“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 )A.“兼愛”“非攻” B.“仁政”“禮治”C.集權專制 D.無為而治9.孟子認為,統治者要讓百姓有田有宅,有勞動時間,有物質保障。這反映出孟子主張( )A.“兼愛”“非攻” B.實行“法治”C.“無為而治” D.“仁政”治國10.戰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學派是儒家與墨家,當時有“非儒即墨”之說。然而秦王嬴政卻推行法家思想,這是因為法家主張( )A.嚴刑峻法,中央集權 B.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兼愛”“非攻” 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11.某同學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安慰他說:“一次的失敗不要緊,說不定,正是因為這次沒考好,你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你知道老師是引用了哪家的思想來教育學生的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2.《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從這本書中我們能體會的思想核心為( )A.“法不阿貴” B.“重農抑商” C.“仁者愛人” D.“無為而治”13.“儒家經典蘊含著豐富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中和、大同等思想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韓非子14.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韓非子 D.莊子15.下圖所示講學者傳授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6.春秋戰國時期,儒墨兩家并駕齊驅,故有“非儒即墨”之說。下列主張出自墨家的是( )A.無為而治 B.因材施教C.以法治國 D.“兼愛”“非攻”17.戰國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秦王嬴政讀了他的著作后,贊嘆不已,說:“我得見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韓非18.在編演“諸子百家論治國”的歷史短劇時,扮演莊子的同學所說的臺詞應當是( )A.仁者愛人,克己復禮B.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D.兼相愛,交相利19、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 )A.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B.諸侯爭霸局面C.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D.商業繁榮局面20.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代表哪一學派( )A.儒、道、墨、法 B.法、儒、道、墨C.儒、法、道、墨 D.道、法、墨、儒21.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這一評論中“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應該是( )A.“兼愛”“非攻” B.“仁政”治國C.提倡法治 D.“無為而治”22.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 )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C.鐵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局面23.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 100 名人》中的第 75 位名人的評語是“孔子之前對人類思想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第 75 位名人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莊子24.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塞翁失馬”的故事,說明了人的禍福可以相互轉化,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 B.莊子 C.老子 D.韓非子25.“孔子是萬世師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曾參性子慢,子張好偏激,子路愛沖動,就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發揮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克服不足。”對這句話最準確的認識是( )A.三人行必有吾師B.有教無類C.因材施教D.以“德”化人二、非選擇題26、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內涵豐富,源遠流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是哲人輩出的時代,又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興盛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圍繞這些問題,諸子各派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爭鳴辯論,為后世留下了一座極為豐富珍貴的思想寶庫。——摘編自《中國歷史》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動之外更注意于教育,開中國史上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聲。——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三:墨子 孟子 莊子 韓非根據材料一,指出“百家爭鳴”各學派爭論的共同問題。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誰?他“開中國史上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聲”的具體行動和影響是什么?以史為鑒,學以致用。針對“校園暴力”現象,以材料三中人物代表的學派為視角談談看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27、某校七年級同學以“思辨傳承”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名家解讀】材料一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曾經說過:“從孔子那里我讀到一份愛心;從孟子那里我讀到一股正氣;從墨子那里我讀到一腔熱血;從韓非那里我讀到一雙冷眼。”(1)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孔子的“愛心”、韓非的“冷眼”各體現在什么地方。(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孔子學說的?【思辨論壇】材料二 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后再去做。(3)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春秋戰國是諸侯割據爭霸、戰爭硝煙頻發的時期。關于戰爭,各家觀點不一,請淺談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28、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某校七年級(2)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活動,組長大明在整理介紹春秋戰國思想家的資料時,被活潑的組員小康打亂了次序,你能幫大明對號入座嗎 (要求將字母填在對應的空格中)思想家 孔子 韓非 老子 墨子思想A.“兼愛”“非攻” B.“因材施教”C.“無為而治” D.“以法治國”識讀以下古代歷史人物的圖片: 圖片中三位人物分別屬于哪個學派 戰國時期隨著各學派著書立說,互相辯論,形成了怎樣的學術繁榮局面 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喜歡用哪個學派的思想管理班級 說說你的理由。(應包括所選學派的名稱、主要主張及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29、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尋覓春秋哲人】材料一(1)材料一的圖一反映出孔子的什么事跡?圖二體現了他在教學方面的什么主張?此外,他在政治上有什么觀點?(2)圖三人物是誰?他是哪家學派代表?他在政治上主張什么?重溫百家爭鳴】材料二(3)把組圖一里面的人物根據內容與組圖二對應起來。【借鑒先人思想】百家爭鳴融入了我們的文化體系,滲入了我們的思想。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先人那里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4)根據提示,填出下面橫線上的內容。答案1-5DBACC 6-10BDADD 11-15BDABB 16-20DDBCD 21-25BBACC26、(1)國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2)人物:孔子。具體行動:創辦私學,廣收門徒。影響:打破了貴族壟新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3)墨家反對校園暴力,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同學之間相處應該學習儒家的思想主張,儒家提倡“仁者愛人”;道家主張順應自然,對待校園暴力會任其發展;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對待校園暴力嚴懲不貸。(4)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內容,要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言之有理即可)27、(1)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反對苛政,為政以德。韓非:主張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2)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3)因材施教。(4)墨家(墨子):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儒家(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5)儒家:損壞公物是品德問題,可以說服教育。法家:損壞公物是違法行為,應嚴厲懲戒。認識:說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紀律懲罰是輔助手段,兩者相結合,對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都起著重要作用。28、(1)B D C A(2)孔子屬于儒家學派;老子屬于道家學派;韓非屬于法家學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3)略。(言之有理即可)29、(1)創辦私學;學習要經常復習,學習要有謙虛、好學的精神; 以德治國。(2)老子;道家;無為而治。(3)A—莊子;B—墨子;C—韓非;D—孟子。(4)仁;兼愛;非攻;無為;法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