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1.奠定戰國七雄格局的標志性事件是_______分晉、______代齊。2.戰國七雄是指_______楚______燕_______魏韓。3.戰國時期的主要特征?______戰爭頻繁 各國紛紛進行變法4.商鞅變法中加強了中央集權的措施是?確立__________制。5.商鞅變法中最受地主階級歡迎并且改變了社會性質,使封建制度確立的措施是?廢除____________,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6.商鞅變法中最受農民歡迎的2項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商鞅變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8.戰國時期,__________和________進一步推廣。9.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課前小測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1.奠定戰國七雄格局的標志性事件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2.戰國七雄是指齊楚秦燕趙魏韓。3.戰國時期的主要特征?兼并戰爭頻繁 各國紛紛進行變法。4.商鞅變法中加強了中央集權的措施是?確立縣制。5.商鞅變法中最受地主階級歡迎并且改變了社會性質,使封建制度確立的措施是?廢除舊的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6.商鞅變法中最受農民歡迎的2項措施是?鼓勵耕織、獎勵軍功。8.商鞅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7.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進一步推廣。9.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課前小測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第7課百家爭鳴課程目標: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任務一:閱讀課本P39,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張簡介 思想 與 主張 ① 核心思想② 哲學③處世④政治地位 著作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國人他做過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學識淵博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能夠互相轉化(辯證法思想)核心思想是“道”,“道”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和總規律,人們要順應事物的內在規律行事。安于柔弱,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道德經》(《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活動1:閱讀教材P39,完成相關表格。無為≠不作為不過多干預、讓萬物按自然規律發展。《老子》選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四十三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老子和《道德經》思想核心:“道”哲學:正方兩面、相互轉化處世上:已退為進、以柔克剛政治:無為而治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活動1:閱讀教材P40,完成相關表格。簡介主張 ① 思想② 政治③ 教育著作 地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愛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主張恢復西周得到禮樂文明,重建社會秩序。反對苛政,提出“為政以德”。①興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②提出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教育原則和方法,《論語》儒家學派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弟子整理“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私人講學;51歲從政;55歲起周游列國14年;68歲返魯從教、整理文獻;73歲去世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活動2:了解孔子的相關思想主張《論語》選讀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思想核心:“仁”仁者愛人:愛心、同情心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什么積極意義?孔子反對苛政,愛護百姓,體現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孔子認為應當以道德教化百姓,有利于弘揚正氣。對于我們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2)政治思想2.孔子的思想主張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恢復周代的禮樂文明反對苛政”“為政以德”活動3:了解孔子的教育成就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1、創辦私學,有教無類作用: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孔子講學圖》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學在官府學在民間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況 學生 孟懿子 南宮敬叔 端木賜 顏回 冉雍家庭情況 魯國貴族 魯國貴族 富商 “居陋巷” “賤人之子”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活動3:了解孔子的教育成就材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誠實求學學思結合鞏固性原則謙虛好問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總結教育規律,提出教學原則和方法啟發性舉一反三因材施教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活動4:了解孔子的文化成就1、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訂古代重要典籍(五經),對傳承我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2、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任務二:閱讀課本P40,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張活動5:了解儒家學說的影響材料一:孔子在政治上雖不得意,但在學術上則有更偉大之成就,更深遠之影響。中國此后之全部學術史,即以孔子及其所創始之儒家思想為主要骨干。——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第2版)材料二:“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后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教育家柳詒徵影響:①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周禮制度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社會;諸侯為了追逐利益,相互爭霸,孔子仁的思想顯然無法滿足諸侯的現實需要。曲阜“三孔”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孔子學院英國愛丁堡大學孔子學院韓國王道既微,諸侯力政,……(諸子)以此馳說,取合諸侯。——班固《漢書·藝文志》三、百家爭鳴原因/背景:①經濟(根本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的進一步推廣,促進生產力的提高。②政治: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③文化:“學在官府”的格局被打破,私學興起,學術思想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奴隸制度)(封建制度)百家爭鳴:指戰國時期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各陳其說爭奇斗艷的局面。爭論焦點:如何治理社會。即建立什么樣的社會秩序,如何建立社會秩序?經濟發展和政治變革促進了思想的繁榮(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學派 代表 主張 著作儒家 主張實行 ;提出“ ,社稷次之, ”思想; 擁護正義之戰主張實行“禮治”,提倡___________,明確尊卑等級。墨家 主張 ,選 的人治理國家,提倡 。道家 強調要順應 ,認為人生應追求 ,保持人格獨立。法家 強調 ,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 。兵家 軍事理論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共同點 孟子仁政民為貴君為輕荀子禮法并用墨子兼愛、非攻《孟子》《荀子》賢能節儉《墨子》莊子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莊子》韓非以法治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韓非子》吳起孫臏民貴君輕關注社會現實,解決社會問題,追求治世。閱讀課本40-41頁,梳理墨、儒、道、法、兵家的基本信息。三、百家爭鳴正義之戰平等、博愛、熱愛和平最為符合時代潮流,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國家的歷史趨勢2.內容體現了堅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P41學史崇德孟子在與人探討什么是“大丈夫”時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看來,不會被富貴擾亂心智,不會因貧賤改變操守,不會被威武屈服意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這種精神對后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影響。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百家爭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墨子的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主張?結合墨子生活的歷史時期,說說他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主張?答:主張:“尚賢”,提出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動劇烈,墨子提出“尚賢”,試圖打破貴族壟斷官職的狀況。三、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任務六:根據材料和P41-43梳理百家爭鳴的背景、學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影響(二)學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學派 時期 概況兵家 春秋時期戰國時期兵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孫武,他的《孫子兵法》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戰國時期,由于戰爭持續不斷,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豐碩,如吳起、孫臏等都撰有兵法著作。“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兵貴神速,深遠追擊”3.百家爭鳴①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②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影響:說:我仁;說:我義;說:我以柔克剛;說:我順其自然;說:我熱愛和平;說:把他們全抓了;說:戰場上見高低。孔子墨子孟子莊子韓非老子孫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稷下學宮戰國:百家爭鳴連連看: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念中體現了哪些先秦諸子思想?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二十大報告摘錄順應自然仁者愛人有教無類以德治國兼愛、非攻提倡節儉仁政民貴君輕禮治以法治國課堂小結經濟之變鐵器牛耕的推廣,推動生產力進步土地私有制出現廢井田,開阡陌兼并戰爭加劇,奴隸制度崩潰新興封建地主階級變法圖強思想之變百家爭鳴士階層壯大私學興起政治之變周王室衰微,諸侯崛起進一步推動社會變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