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2025河南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中國近代史單選和材料題專項(河南專用)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2小題,共22分。1.學者章開沅認為:“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同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拉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義”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B. 太平天國運動C. 義和團運動 D. 南昌起義【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解答】B.結合所學,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農民戰爭,轉戰十四年,占據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B符合題意。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不能打擊“清王朝的專制統治”,排除A。C.義和團運動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排除C。D.本項與“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不符,排除D。2.隨著近代企業的創辦,民族資本家、近代產業工人、近代知識分子群體隨之產生。這表明近代企業的創辦( )A. 推動了新的社會階層出現 B. 維護了封建統治C. 拉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D. 改變了社會性質【答案】A【解析】由“隨著近代企業的創辦,民族資本家、近代產業工人、近代知識分子群體隨之產生”可以看出,民族資本家、近代產業工人、近代知識分子等新的社會階層出現的原因是近代企業的創辦。A符合題意。故選:A。本題考查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本題以洋務運動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3.《辛丑條約》規定凡是有義和團活動的地方,停止科舉考試五年;規定條約內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義在全國各地張榜公布,以警告全國官民。這反映了列強企圖( )A. 劃分“勢力范圍” B. 增設通商口岸 C. 廢除科舉制度 D. 進行心理征服【答案】D【解析】從材料“規定凡是有義和團活動的地方,停止科舉考試五年;規定條約內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義在全國各地張榜公布,以警告全國官民”可以看出,列強企圖對全國官民進行心理征服。故選:D。本題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規定條約內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義在全國各地張榜公布,以警告全國官民”。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4.毛澤東說:“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里的“姿態”強調的是( )A. 革命的復雜性 B. 制度的創新性 C. 斗爭的徹底性 D. 抗戰的持久性【答案】C【解析】根據“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可知這里的“姿態”強調的是五四運動的反帝反封建的不妥協性,即斗爭的徹底性。故選:C。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意義。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掌握五四運動的過程和歷史意義。5.這次會議是在紅軍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的,它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這次會議()A. 創建了工農紅軍第四軍 B. 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 宣告了長征的勝利結束 D. 為人民指明了抗戰后的奮斗方向【答案】B【解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紅軍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挽救了黨和紅軍。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6.鴉片戰爭后,針對英國在廣州強行租地的行為,廣東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滅英夷”的口號。這一口號表達了民眾( )A. 對清政府的失望 B. 反抗侵略的決心 C. 變法維新的思想 D. 反帝救國的主張【答案】B【解析】鴉片戰爭后,針對英國在廣州強行租地的行為,廣東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滅英夷”的口號。這一口號表達了民眾反抗侵略的決心,B符合題意,題干沒有反映出對清政府的失望的因素,排除A;變法維新思想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思想,與鴉片戰爭時期的事件不符,排除C;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與鴉片戰爭19世紀中期不符,排除D。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了鴉片戰爭相關知識,重點掌握鴉片戰爭時期民眾反抗侵略的決心等知識。重點掌握鴉片戰爭時期民眾反抗侵略的決心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7.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下列屬于這類企業的是( )A. 安慶內軍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總局 D. 湖北織布局【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可知,這類企業屬于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企業。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強兵富國,他們掀起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洋務派在中央以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又興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業。D符合題意。故選:D。本題主要考查了洋務運動相關知識,重點掌握洋務運動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等知識。本題主要考查了洋務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8.觀察如圖,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 )A. 城市生活近代化B. 通信設施標準化C. 交通工具多樣化D. 照明設備電氣化【答案】A【解析】觀察題干圖片“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氣路燈”,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城市生活的近代化,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選項CD說法片面,排除。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城市生活的近代化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城市生活的近代化的相關史實。9.1947年年底,解放區各級黨政機關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開展工作。此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A. 開展農村土地革命 B. 實行減租減息政策C. 落實《中國土地法大綱》 D.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1947年底”“解放區”可知,本題考查的是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中國土地法大綱》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公開頒布的一個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各解放區為貫徹土地會議的精神,從各級黨、政、軍機關抽調大批人員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開展工作,各個解放區先后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C項正確;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在農村地區開展土地革命,排除A項;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政策,排除B項;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頒布的,排除D項。故選C項。本題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本題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據統計,1901年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廠紗錠占到全國的74.7%;19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國的51.5%。這說明當時中國的紡織業( )A. 發展曲折 B. 分布不平衡 C. 技術落后 D. 規模比較小【答案】B【解析】A.題干沒有體現中國的紡織業發展曲折,排除A。B.根據材料“1901年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廠紗錠占到全國的74.7%”“19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國的51.5%。”可知,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廠紗錠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一半以上,說明當時中國的紡織業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較大的城市,B項正確。C.題干沒有涉及技術問題,排除C。D.題干沒有涉及紡織業的規模,排除D。故選:B。本題考查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1.20世紀初,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難以挽救中國,要從根本上改造中國,還要有文化的覺醒和思想的啟蒙。基于這一認識( )A. 張謇創辦大生紗廠 B. 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C. 孫中山組建同盟會 D. 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答案】D【解析】【分析】A.張謇創辦大生紗廠屬于實業救國,不屬于文化方面,排除A。B.《變法通議》是維新派領袖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前夕撰寫的一組政論文章,維新派主張變法,排除B。C.孫中山組建同盟會屬于制度方面的學習,排除C。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生的中華民國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D項正確。12.“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材料描述的是( )A. 國民革命軍北伐 B.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C.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D.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答案】C【解析】A.1926 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以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排除A。B.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排除B。C.根據材料“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征經歷了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經歷艱難險阻到達陜北吳起鎮,最終到達甘肅會寧。故C正確。D.1947 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D。故選:C。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3.據統計,僅1938年5-8月,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赴延安的知識青年就達2288人,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識分子達10萬多人。“到延安去”成為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共同選擇。這是因為( )A.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扭轉了時局 B. 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C. 百團大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D. 中共七大為抗戰勝利準備了條件【答案】B【解析】A.西安事變的時間是193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A。B.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中國人民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抗戰期間中共中央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中國共產黨的威望空前提高,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識分子都積極到延安去學習和工作,支持共產黨,B項正確。C.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下半年,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C。D.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D。故選:B。本題考查敵后抗戰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敵后抗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4.太平天國嚴禁鴉片貿易,不承認西方列強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次拒絕外國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國這樣做( )A. 維護了國家權益 B. 創新了斗爭方式 C. 動搖了清朝統治 D. 打擊了帝國主義【答案】A【解析】據“太平天國嚴禁鴉片貿易,不承認西方列強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次拒絕外國提出的侵略要求。”可知,太平天國這樣做維護了國家權益,抵抗了外國的侵略,A項正確;新斗爭方式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B項;太平天國這樣做維護了國家權益,客觀上也維護了清朝統治,排除C項;外國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1851——1864年,屬于19世紀中期,排除D項。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15.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強之道,自以興學為先。”這表達了維新派( )A. 政治革命的訴求 B. 組建新軍的愿望 C. 教育救國的主張 D. 發展實業的決心【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今日自強之道,自以興學為先。”及所學可知,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發展新式教育,認為這是國家自強的重要途徑,體現了教育救國的主張,C項正確;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屬于政治改良的訴求,排除A項;材料與組建新軍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發展實業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戊戌變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6.如表列舉了我國近代青年學生的一些重要活動。據此可知,他們( )時間 重要活動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學51名學生代表赴南京請愿,要求驅逐日軍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數千名學生在新華門前請愿,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A. 伸張正義,樂于助人 B. 關心時局,勇擔使命C. 積極行動,投身改革 D. 勤于學習,追求真理【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上海各大學51名學生代表赴南京請愿,要求驅逐日軍”“北平數千名學生在新華門前請愿,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及所學可知,題干反映了近代愛國學生關心時局,捍衛國家尊嚴及抵御外敵侵略的精神,B項正確;材料與伸張正義,樂于助人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學生積極行動,投身改革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學生勤于學習,追求真理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本題考查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7.1924年,李大釗代表中國共產黨在某次會議上發言并指出:共產黨員的加入,是為貢獻于國民革命事業而來的。該會議的召開標志著( )A. 工人運動的高漲 B. 國共合作的實現 C. 黃埔軍校的建立 D. 北伐戰爭的爆發【答案】B【解析】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故B符合題意;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與工人運動的高漲、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爆發無關,排除ACD。故選:B。本題考查國民黨一大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國民黨一大和第一次國共合作,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18.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這肯定了中國共產黨( )A. 實事求是的精神 B. 艱苦奮斗的作風 C. 全面抗戰的路線 D. 統一戰線的政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及所學可知,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艱苦奮斗的作風,排除B項;材料與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統一戰線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A。本題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遵義會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9.19世紀末,全國各地許多愛國知識分子利用詩歌、散文、小說、漫畫等多種形式,號召人民起來進行反割臺斗爭。與這一斗爭史事相關的條約是(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這直接引發了反割臺斗爭,與材料中“反割臺斗爭”史事相關,所以C選項正確;《南京條約》是1842年鴉片戰爭后簽訂的,主要內容是割香港島給英國等,與割讓臺灣無關,所以A選項錯誤;《北京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的,涉及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等內容,和割臺灣沒有關聯,故B選項錯誤;《辛丑條約》是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后簽訂的,主要是關于賠款、劃定使館界等內容,不涉及割臺灣,因此D選項錯誤。故選:C。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以及危害,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20.據統計,1894~1905年,類似興中會的海內外革命團體共有60多個,這為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提供了( )A. 思想基礎 B. 組織基礎 C. 階級基礎 D. 群眾基礎【答案】B【解析】1894-1905年出現的60多個類似興中會的海內外革命團體,為后來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提供了組織上的準備,這些革命團體成為同盟會組建時可整合、依托的組織資源,屬于組織基礎,故B選項正確;思想基礎通常是指革命思想、理論的傳播與積淀,比如三民主義等思想的宣傳,而題干強調的是革命團體數量多,并非思想層面內容,所以A選項錯誤;階級基礎是指產生革命力量的階級本身發展情況,主要是資產階級等階級的成長壯大,題干說的是革命團體,并非階級發展相關內容,因此C選項錯誤;群眾基礎強調的是普通民眾對革命的支持、參與度等,題干圍繞革命團體展開,不是關于群眾層面的內容,所以D選項錯誤。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同盟會的成立。21.1919-1920年,全國學生刊物有400多種,刊登內容均采用白話文;一些著名的老牌刊物也改用白話文刊登作品。材料表明( )A. 民主科學成為時代的呼聲 B. 傳統文化滋養了新文學發展C. 文化出版助力白話文普及 D. 文學革命促進國民思想覺醒【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學生刊物和老牌刊物改用白話文,說明出版物在推動白話文普及中起到了積極作用,故C項符合題意,正確。A.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但材料并未涉及民主與科學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話文的普及,而非傳統文化對新文學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D.文學革命確實推動了思想覺醒,但材料并未涉及思想覺醒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2.1938年5月,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由此可知,抗日戰爭( )A. 需要得到國際援助 B. 堅持國共兩黨合作 C. 具有雙重歷史任務 D. 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答案】C【解析】據題干“抗日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可知,這說明抗日戰爭具有雙重歷史任務。故C符合題意;材料不能說明抗日戰爭需要得到國際援助,排除A;材料不能體現抗日戰爭堅持國共兩黨合作,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抗日戰爭影響世界歷史進程,排除D。故選:C。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材料說明抗日戰爭具有雙重歷史任務。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6分。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9年,孫中山在其撰寫的《實業計劃》中提出了關于中國現代化的系統構想,其中包括中國實業發展的宏觀規劃:建設10萬英里鐵路,100萬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國普遍建設電報、電話以及無線電;在沿海沿江建設商埠、商港、漁港;發展鋼鐵業、水泥業、礦業、農業;等等。——摘編自張海鵬《論孫中山的發展觀及其思想史意義》材料二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發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并為之奮斗的偉大夢想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 材料一中的內容是孫中山對三民主義中哪一思想的發展?(2) 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在實業發展規劃中,對哪些領域提出了現代化構想。(3) 綜上所述,運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相關成就說明材料二中的觀點。【答案】【小題1】民生主義。【小題2】交通、通信、商貿、工業、農業。【小題3】示例一: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孫中山先生對中國通信事業發展的構想已成為現實。示例二: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成為現實。【解析】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相關內容,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成就,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三民主義的相關內容,識記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成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新式學堂(部分)課程開設情況表學堂 開設課程京師同文館 數理啟蒙、幾何原本、微分積分、萬國公法、練習譯書等福州船政學堂 英語、地理、代數、幾何、航海天文學、船舶駕駛術等天津電報學堂 電磁學、電測試、材料學、電報地理學、電報實習等——摘編自章開沅等《中國近現代史》材料二京師同文館翻譯的西書以外交和史地政法類居多,其中有中國人看到的第一本國際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術工作由船政學堂的畢業生擔任。嚴復早年就讀于福州船政學堂,后致力于翻譯事業,甲午戰爭期間號召救亡圖存。新式學堂建立的分年排課、按班級授課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些學堂課程設置的特點。(2) 據材料二,說明這些學堂產生的影響。(3) 綜上所述,你獲取了關于教育發展的什么啟示?【答案】【小題1】注重自然科學;兼顧理論與實踐;課程比較豐富;以西方為參照。【小題2】培養了新式人才;傳播了西方學說;有利于救亡圖存;推動了教育變革。【小題3】教育是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力量。【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內容,洋務學堂創辦的影響,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洋務運動的相關內容,理解洋務學堂創辦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進行了許多意義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權,保護人民財產等;經濟方面,獎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興辦實業;社會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廢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廢止小學讀經等。——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國新建萬元以上工礦企業1048家,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長;1913-1919年,全國產業工人從約50萬增加到260多萬。……中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發展,代表著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長,為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 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與中國近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主要體現了哪個階級的思想?(2)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內容之間的聯系。(3) 請列舉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史實。【答案】【小題1】中華民國成立;資產階級的思想。【小題2】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小題3】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解析】本題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中華民國的建立、五四運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中華民國的建立、五四運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等相關史實。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寫道:“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摘自郭曄旻《敢問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材料二材料三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1912-1921年“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的史實。(2) 請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并再寫出一種整理史實的方法。(3) 任選材料二中的史實,說明材料三的觀點。【答案】【小題1】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割據混戰;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小題2】主題: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方法;示意圖;大事年表。【小題3】史實: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促成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戰線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戰的力量。【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袁世凱復辟帝制、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新中國成立。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依據材料進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本題以中國共產黨成立、袁世凱復辟帝制、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新中國成立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三、綜合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27.請任選下面一個主題中的兩次會議或兩處革命舊址,圍繞該主題,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答案】觀點: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論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綜上所述,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觀點: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論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綜上所述,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故答案為:觀點: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論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綜上所述,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頁,共1頁2021-2025河南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中國近代史單選和材料題專項(河南專用)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2小題,共22分。1.學者章開沅認為:“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同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拉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義”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B. 太平天國運動C. 義和團運動 D. 南昌起義2.隨著近代企業的創辦,民族資本家、近代產業工人、近代知識分子群體隨之產生。這表明近代企業的創辦( )A. 推動了新的社會階層出現 B. 維護了封建統治C. 拉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D. 改變了社會性質3.《辛丑條約》規定凡是有義和團活動的地方,停止科舉考試五年;規定條約內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義在全國各地張榜公布,以警告全國官民。這反映了列強企圖( )A. 劃分“勢力范圍” B. 增設通商口岸 C. 廢除科舉制度 D. 進行心理征服4.毛澤東說:“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里的“姿態”強調的是( )A. 革命的復雜性 B. 制度的創新性 C. 斗爭的徹底性 D. 抗戰的持久性5.這次會議是在紅軍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的,它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這次會議()A. 創建了工農紅軍第四軍 B. 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 宣告了長征的勝利結束 D. 為人民指明了抗戰后的奮斗方向6.鴉片戰爭后,針對英國在廣州強行租地的行為,廣東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滅英夷”的口號。這一口號表達了民眾( )A. 對清政府的失望 B. 反抗侵略的決心 C. 變法維新的思想 D. 反帝救國的主張7.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下列屬于這類企業的是( )A. 安慶內軍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總局 D. 湖北織布局8.觀察如圖,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 )A. 城市生活近代化B. 通信設施標準化C. 交通工具多樣化D. 照明設備電氣化9.1947年年底,解放區各級黨政機關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開展工作。此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A. 開展農村土地革命 B. 實行減租減息政策C. 落實《中國土地法大綱》 D.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0.據統計,1901年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廠紗錠占到全國的74.7%;19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國的51.5%。這說明當時中國的紡織業( )A. 發展曲折 B. 分布不平衡 C. 技術落后 D. 規模比較小11.20世紀初,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難以挽救中國,要從根本上改造中國,還要有文化的覺醒和思想的啟蒙。基于這一認識( )A. 張謇創辦大生紗廠 B. 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C. 孫中山組建同盟會 D. 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12.“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材料描述的是( )A. 國民革命軍北伐 B.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C.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D.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3.據統計,僅1938年5-8月,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赴延安的知識青年就達2288人,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識分子達10萬多人。“到延安去”成為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共同選擇。這是因為( )A.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扭轉了時局 B. 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勝利的希望C. 百團大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D. 中共七大為抗戰勝利準備了條件14.太平天國嚴禁鴉片貿易,不承認西方列強強加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次拒絕外國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國這樣做( )A. 維護了國家權益 B. 創新了斗爭方式 C. 動搖了清朝統治 D. 打擊了帝國主義15.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強之道,自以興學為先。”這表達了維新派( )A. 政治革命的訴求 B. 組建新軍的愿望 C. 教育救國的主張 D. 發展實業的決心16.如表列舉了我國近代青年學生的一些重要活動。據此可知,他們( )時間 重要活動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學51名學生代表赴南京請愿,要求驅逐日軍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數千名學生在新華門前請愿,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A. 伸張正義,樂于助人 B. 關心時局,勇擔使命C. 積極行動,投身改革 D. 勤于學習,追求真理17.1924年,李大釗代表中國共產黨在某次會議上發言并指出:共產黨員的加入,是為貢獻于國民革命事業而來的。該會議的召開標志著( )A. 工人運動的高漲 B. 國共合作的實現 C. 黃埔軍校的建立 D. 北伐戰爭的爆發18.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這肯定了中國共產黨( )A. 實事求是的精神 B. 艱苦奮斗的作風 C. 全面抗戰的路線 D. 統一戰線的政策19.19世紀末,全國各地許多愛國知識分子利用詩歌、散文、小說、漫畫等多種形式,號召人民起來進行反割臺斗爭。與這一斗爭史事相關的條約是(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20.據統計,1894~1905年,類似興中會的海內外革命團體共有60多個,這為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提供了( )A. 思想基礎 B. 組織基礎 C. 階級基礎 D. 群眾基礎21.1919-1920年,全國學生刊物有400多種,刊登內容均采用白話文;一些著名的老牌刊物也改用白話文刊登作品。材料表明( )A. 民主科學成為時代的呼聲 B. 傳統文化滋養了新文學發展C. 文化出版助力白話文普及 D. 文學革命促進國民思想覺醒22.1938年5月,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勝利,離不開戰爭的政治目的——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由此可知,抗日戰爭( )A. 需要得到國際援助 B. 堅持國共兩黨合作 C. 具有雙重歷史任務 D. 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6分。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9年,孫中山在其撰寫的《實業計劃》中提出了關于中國現代化的系統構想,其中包括中國實業發展的宏觀規劃:建設10萬英里鐵路,100萬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國普遍建設電報、電話以及無線電;在沿海沿江建設商埠、商港、漁港;發展鋼鐵業、水泥業、礦業、農業;等等。——摘編自張海鵬《論孫中山的發展觀及其思想史意義》材料二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發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并為之奮斗的偉大夢想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 材料一中的內容是孫中山對三民主義中哪一思想的發展?(2) 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在實業發展規劃中,對哪些領域提出了現代化構想。(3) 綜上所述,運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相關成就說明材料二中的觀點。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新式學堂(部分)課程開設情況表學堂 開設課程京師同文館 數理啟蒙、幾何原本、微分積分、萬國公法、練習譯書等福州船政學堂 英語、地理、代數、幾何、航海天文學、船舶駕駛術等天津電報學堂 電磁學、電測試、材料學、電報地理學、電報實習等——摘編自章開沅等《中國近現代史》材料二京師同文館翻譯的西書以外交和史地政法類居多,其中有中國人看到的第一本國際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術工作由船政學堂的畢業生擔任。嚴復早年就讀于福州船政學堂,后致力于翻譯事業,甲午戰爭期間號召救亡圖存。新式學堂建立的分年排課、按班級授課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些學堂課程設置的特點。(2) 據材料二,說明這些學堂產生的影響。(3) 綜上所述,你獲取了關于教育發展的什么啟示?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進行了許多意義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權,保護人民財產等;經濟方面,獎勵工商業發展,鼓勵興辦實業;社會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謂,廢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廢止小學讀經等。——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國新建萬元以上工礦企業1048家,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長;1913-1919年,全國產業工人從約50萬增加到260多萬。……中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發展,代表著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長,為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 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與中國近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主要體現了哪個階級的思想?(2)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內容之間的聯系。(3) 請列舉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史實。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寫道:“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摘自郭曄旻《敢問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材料二材料三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1912-1921年“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的史實。(2) 請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并再寫出一種整理史實的方法。(3) 任選材料二中的史實,說明材料三的觀點。三、綜合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27.請任選下面一個主題中的兩次會議或兩處革命舊址,圍繞該主題,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2025河南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中國近代史單選和材料題專項(河南專用)-學生用卷.docx 2021-2025河南中考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中國近代史單選和材料題專項(河南專用)-教師用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