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金田起義博物館情境思考“國泰民安”四個字,折射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19世紀中期,生活在鴉片戰爭后的中國農民卻過著國不泰、民不安的悲慘生活。為了過上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他們扎上紅色頭巾,揭竿而起,創立太平天國。他們心中的“天國”是什么樣的?結局又如何?學習目標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興起和發展情況。2.掌握《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兩部綱領性文獻。3.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轉折點、失敗標志及失敗的原因。4.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啟示。1.洪秀全與金田起義探究導學運動爆發的背景:外國經濟侵略加重,沖擊傳統小農經濟材料一 鴉片戰爭后鴉片大量進口,10年當中,每年從3萬箱增至6、7萬箱,造成白銀大量外流。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洋布、洋棉排擠了土布、棉布,“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三 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極力搜刮,加捐加稅。1843—1850年規模較大的群眾暴動有70余起,遍及十幾個省。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洪秀全與“拜上帝會”的創立(清)洪秀全像(1814—1864)洪秀全: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廣東花縣人,農民家庭出身。少年時代接受傳統的私塾教育。曾4次[1829年(16歲)、1836年(23歲)、1837年(24歲)、1843年(30歲)]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第,遭受打擊。他在廣州從傳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冊子《勸世良言》。在該書的啟示下,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洪秀全創教啟蒙讀物《勸世良言》書影洪秀全在什么地方傳教?信徒們為何擁護他?普天之下皆兄弟,靈魂同是自天來,上帝視之皆赤子。——《原道救世歌》(2)金田起義時 間:地 點:建 號:軍 稱:1851年1月11日廣西桂平金田村太平天國太平軍創建者:洪秀全1851年金田起義場景(繪畫)(3)永安建制諸王受東王節制想一想:天王和東王在運用權力方面,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意義: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2.定都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1852年春,永安突圍→圍困桂林、長沙→攻克武昌(南王馮云山、西王蕭朝貴犧牲),隊伍發展至50萬人。1853年春,分水陸兩路,沿長江東下→3月攻占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與北方的清朝政府南北對峙局面正式形成(1)定都(2)頒布文獻“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天朝田畝制度》內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積極性①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②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局限性帶有濃厚的空想色彩,在長期的戰爭環境下未能推行歷史影響絕對平均主義思想,極大的空想性,嚴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成為一紙空文(3)北伐和西征①目的:②結果:③意義: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北伐失敗,全軍覆沒;西征取得重大勝利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3.天京陷落(1)由盛轉衰:天京事變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①逼②殺④殺⑤疑③責⑥率部出走思考:分析天京變亂的原因提示:①領導者被勝利沖昏頭腦,革命進取心逐漸減退;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相互猜忌和爭權奪利。②根本原因在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自私性、分散性、落后性)為改變不利局面,洪秀全封從香港來到天京的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等一批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等協同作戰,先后取得一系列勝利,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軍事上的不利局面。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1859年,洪仁玕針對太平天國的現實狀況提出的統籌全局的方案。全文一萬多字,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主張。例如,經濟上,主張效法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建立以機器工業為主的生產方式;主張大力發展近代交通運輸事業,包括興建鐵路、公路、郵政等。《資政新篇》是先進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是第一個近代化綱領。但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嚴重脫離廣大太平天國軍民的現實要求;(土地問題)嚴重脫離天國后期嚴峻的軍事斗爭形勢;(戰爭環境)未實施(2)《資政新篇》文獻 不同點 相同點《天朝田畝制度》 實質是消滅地主階級私有制,違背歷史發展規律 都體現反封建思想;都脫離實際;都未能實施《資政新篇》 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質是建立資本主義私有制;符合歷史發展方向《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異同湘軍首領——曾國藩淮軍首領——李鴻章1860年,曾國藩湘軍包圍安慶;陳、李救援失敗,安慶陷落,陳玉成被俘就義;李秀成攻克杭州,進逼上海,遭到華爾洋槍隊和李鴻章所部淮軍的抵抗和反撲華爾與“洋槍隊”(3)安慶陷落(4)天國覆亡:天京陷落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李秀成未能解除威脅;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1864年7月19日,湘軍攻入天京(今南京),天京陷落。太平軍大部分戰死,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材料一 太平天國北伐西征并舉。北伐軍一直打到天津郊區,震動京師。清政府急忙從各地調集重兵,圍攻北伐軍。由于孤軍深入,北伐軍浴血奮戰兩年,最終失敗。材料二 洋槍隊是清政府勾結美、英、法侵略者為鎮壓太平天國組成的武裝。1860年(咸豐十年)在上海組成,由美國人華爾統領。戰略上的失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于階級的局限性和時代的局限性,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失敗教訓: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①主觀:②客觀: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它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壯烈篇章。《人民英雄紀念碑·金田起義》(漢白玉浮雕) 畫稿李宗津,雕刻王炳照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影響課堂小結全盛:西征后1853年,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開始:1851年金田起義盛衰轉變:1856年,天京事變《資政新篇》失敗:1864年天京陷落盛14年衰訓練評價1. 19世紀中期,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下列關于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的統治更加腐敗,階級矛盾尖銳B.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C.廣大人民不滿清政府的統治D.為了反抗西方列強的侵略D2.“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處跑,拿下南京立天國,旗開得勝萬民笑。”歌謠反映的史實應為( )A.虎門銷煙 B.金田起義C.定都天京 D.進行北伐C3.“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這一主張( )A.廢除了封建土地的私有制 B.實現了農產品絕對平均分配C.實現“耕者有其田”愿望 D.有利于調動農民斗爭積極性D4.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曾流傳著一首歌謠:“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起包裹回家去,還是當長工。”此歌謠中“天父殺天兄”指的是( )A.金田起義 B.永安建制C.天京事變 D.天京陷落C5.曾國藩幕僚在其日記中說:“《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頗有見識”的依據是( )A.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理想B.主張廢除私有制C.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的主張D.主張按人口平分土地C6.有學者認為,洪秀全和他的戰友與腐敗的清政權相抗。曾一度號召起廣大民眾的參與,表現出某種歷史的進步性。這里的“進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國運動( )A.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轉戰大半個中國C.是規模最宏大的農民戰爭 D.堅持斗爭十四年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ppt 資政新篇.mp4 金田起義博物館.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