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講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2026屆高中歷史一輪考點探究(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講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2026屆高中歷史一輪考點探究(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20講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課標要求】
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2.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
【理清·知識結構】
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五四運動
原 因 階級矛盾 北洋軍閥的黑暗、獨裁統治
民族矛盾 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①”
導火索 ②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經 過 前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游行示威,但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
后期 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③ 登上政治舞臺
結果 取得初步勝利,被捕學生獲得釋放。中國代表也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意 義 愛國運動 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社會運動 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
思想運動 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
政黨建設 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指導思想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革命階段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2.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宣傳中心 從俄國十月革命后開始,北京與④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
著書立說 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⑤》,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組織團體 1920年3月,李大釗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翻譯書籍 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翻譯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
五四運動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1)新式知識精英群體走上中國社會舞臺:通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新式知識精英群體整體地、主動地出現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舞臺上,成為一支令人無法忽視的巨大力量,這充分展現了他們改造中國的主動意識、集體意識。
(2)近代民族國家意識逐漸覺醒: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使具有民族國家意識的知識群體爆發。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后來中國的民族獨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對現代化的探索不斷深入:五四運動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政治運動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自然發酵出來的。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條件 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組織 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階級 中國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
國際 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
成立 時間 地點 ⑥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
內容 大會通過的黨綱,確定了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大會還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
意義 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國共合 作形成 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實際上通過了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國民 革命 口號 “⑦,除軍閥”
發展 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
高潮 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北伐,基本推翻了⑧的反動統治
失敗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分別發動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國共合作發動的國民革命失敗
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新三民主義
“黨內合作”與“黨外合作”
“黨內合作”就是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在組織上、思想上還保留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獨立性。
“黨外合作”是兩黨并沒有誰加入誰,而是以黨和黨的形式在兩黨之間進行合作。
1.(摘編自教材第122頁插圖)一張報紙發行“號外”,通常是因為有重大事件發生。下圖所示是1919年5月5日,上?!缎律陥蟆窞槲逅倪\動爆發印發的“號外”。
報紙以“號外”加以配合表明了什么 有何新聞價值和歷史價值
2.(摘編自教材第125頁“史料閱讀”)1920年《共產黨》第1號卷首代發刊詞《短言》中寫道:“經濟的改造自然占人類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產方法除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外,別無他途。資本主義在歐美已經由發達而傾于崩壞了,在中國才開始發達,而他的性質上必然的罪惡也照例扮演出來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方法,俄羅斯正是這種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試驗場。”
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材料中的觀點。
【易錯提醒】
1.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國民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
2.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國民革命的旗幟,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馬克思主義。
3.國民革命過程中,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隨著國民黨右派篡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獗(蔣介石和汪精衛集團先后在上海、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突破·重點難點】
主題一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命題視角一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道路的確立
材料一  青年團體“改造中國”的探索
五四前后,以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400多個小團體,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宣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青年團體在具體的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大體可分為五類(如下表所示)。
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 代表團體
具有“不滿于現狀、要創造一個新局面”的意識,對新文化運動“多空談、少實行”具有一定的批評意識,強調新村主義、工讀互助對于“人”的生活的革新,希望可以通過“工”“讀”相結合的方式來創造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自由平等的新社會 少年中國學會、互助社與利群書社、覺悟社、工讀互助團、工學會
以“增進平民智識,喚起平民之自覺”為宗旨,以“教育”作為“社會進化的工具”,通過“平民主義的教育”塑造新的、在自我與社會兩個方面充分獲得發展的“平民”,作為“真正民治的基礎”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平民教育社、新民學會
專門研究馬克思學說、國內外重大問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派社會主義 北京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以合作主義為改造中國的方法,以合作團體作為構成新社會的“細胞” 上海的平民周刊社
延續民國初年以來劉師復等人主張的空幻的、不切實際的無政府主義傳統 北京的實社、奮斗社,廣東的民鐘社
——摘編自李培艷《“新青年”的覺醒與結社 ——對五四時期小團體的整體考察》
材料二 知識分子的抉擇
(學生)易趨向革命,但浪漫而搖動?!袊粫俏覀儙讉€學生所能救治的,我們必須讓農工平民大家都站起來?!罕姷募稀俏覀兏脑煳?唯)一的武器。群眾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全世界沒有可以對敵的?!覀儜芯课ㄎ锸酚^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利(厲)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使他們聯合起來,向掠奪階級戰斗。
——摘編自惲代英《惲代英全集》
(1)五四前后青年團體“改造中國”的探索反映了一個怎樣的時代
(2)以惲代英為代表的一批最有覺悟又富有開拓精神的知識分子,在五四之后作出了怎樣的抉擇 說明這一抉擇的時代意義。
命題視角二 近代中國思想界國家發展道路的分歧
近代中國,改革和革命構成幾代國人救亡圖存的兩條主要線索。然而兩者志雖同,卻因道不合最終只能分道揚鑣、漸行漸遠?!皢栴}與主義”之爭便是此種意象之呈現。
材料 現在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么東西……要知道輿論家的第一天職,就是細心考察社會的實在情形?!晕椰F在奉勸新輿論界的同志道:“請你們多提出一些問題,少談一些紙上的主義?!备M一步說:“請你們多多研究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br/>——摘編自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1919年7月)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問題與主義”之爭產生的時代背景。
主題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 與國民革命
命題視角一 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的問題與矛盾
材料 總之,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國共兩黨的合作是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的有條件的合作。它的破裂是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它與國共兩黨在土地問題上的分歧有著直接的、重要的關系。從土地問題這一角度來看,兩黨指導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兩黨不能求同存異,沒有照顧合作的性質和要求是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而兩黨土地問題上的分歧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則是合作破裂的直接原因。
——摘編自吳九占、孟鳳英《土地問題上的分歧與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在土地問題上的根本分歧以及產生這種分歧的原因。
命題視角二 藝術作品中的國民革命
材料 時代中的戰歌·戰歌中的時代
《游擊隊歌》歌詞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強占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注:《游擊隊歌》是賀綠汀作詞作曲的歌曲,該曲于1938年1月1日,在八路軍干部晚會上由賀綠汀指揮救亡演劇隊首次演唱。
《戰斗進行曲》歌詞
我擦好了三八槍,我子彈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彈帶呀,心眼里直發癢。
我挎上了手榴彈,給頑軍的好干糧;我刺刀拔出了鞘呀,刀刃閃閃亮!
我奮勇又當先,指東就到東方;我手榴彈開了花呀,勇敢地包圍上。
我地形利用得好,我動作真快當;我一陣風到跟前呀,叫他把刺刀嘗。
別看他武器好,生鐵碰上了鋼!我撂倒一個俘虜一個,繳獲它幾只美國槍!
為這三首歌曲確定一個主題并說明理由,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些歌曲的史料價值。
【演練·創新試題】
命題角度一 從經濟角度看國民革命前后國內的混亂局勢
1.(2024·湖北,7)下表是1925年中國部分省份的歲入、歲出總額及軍費數據表(單位:銀元)。
名目省份 歲入總額 歲出總額 軍費
奉天 12 393 554 10 131 248 6 918 538
直隸 9 342 163 10 961 692 6 692 844
山西 7 335 692 8 021 263 5 636 044
江蘇 16 777 315 14 892 393 6 122 374
廣西 4 104 141 7 469 452 5 673 435
云南 2 218 068 4 260 138 2 131 416
該表可論證( )。
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國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軍閥一丘之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命題角度二 國際共產主義與國民革命的聯系
2.(2024·江蘇,7)1924年2月,周恩來等人決定,將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巴黎創辦的機關刊物改名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強調:“我們所認定的唯一目標便是:反軍閥政府的聯合,反帝國主義的國際聯合。”他們這樣做是為了( )。
A.策應國內革命形勢的發展
B.拓寬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途徑
C.促成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D.探索獨立開展武裝斗爭的道路
命題角度三 共產主義思想的早期傳播
3.(2024·安徽,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學的社會主義之始祖”,有許多獨具慧眼的見解,但“我們對于古人的學說,當參照現在的情形,加以考慮,斷不可一味盲從,作出那‘孔趨亦趨,孔步亦步’的樣子”。由此可見,當時知識界已關注到( )。
A.革命理論傳播的廣泛性
B.儒家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C.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
D.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
視角出新一 國共雙方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4.下表所示為國共合作前后各自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部分媒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時期類型 1919—1922年 1923—1927年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報刊 《新青年》《湘江評論》《覺悟》《共產黨》《勞動界》 《新青年》《向導》《中國共產黨黨報》《中國青年》《犁頭》《中國工人》《人民周刊》
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報刊 《覺悟》、(《民國日報》副刊)、《晨報》副刊 《新民國》(主要宣傳三民主義)、上?!睹駠請蟆贰ⅰ稄V州民國日報》(側重新聞報道)
A.報刊內容反映社會熱點問題
B.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新思潮主流
C.統一戰線中合作與分歧并存
D.傳媒產業出現逐步發展的局面
視角出新二 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5.下表所示為20世紀20年代中國部分省份農會會員統計情況(不含江蘇)。據此可知(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會員人數/人 占全國百分比 會員人數/人 占全國百分比
廣東 647 766 66.0% 700 000 7.6%
湖南 38 150 3.9% 4 517 140 49.4%
湖北 4 120 0.4% 2 502 600 27.3%
江西 1 153 0.1% 382 617 4.2%
河南 270 000 27.5% 245 500 2.7%
陜西 1 000 0.1% 705 160 7.7%
A.農民階級成為國民革命主力
B.兩湖地區土地革命成效顯著
C.政治生態影響農運地域格局
D.農民運動推動國民革命發展
視角出新三 第一次農民“報刊潮”
6.據不完全統計,國民革命時期社會各界出版的報刊多達一百二三十種,各種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農民報刊也有二十多種,從而形成了中國出版史上的第一次農民“報刊潮”。這說明( )。
A.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道路
B.國共兩黨思想上達成共識
C.農民階級的力量得到認可
D.大眾傳媒的發展得到重視
參考答案
知識梳理
①二十一條?、诎屠韬蜁、壑袊と穗A級 ④上?!、菸业鸟R克思主義觀 ⑥1921 ⑦打倒列強?、啾毖筌婇y
考教銜接
1.提示 表明:學生運動造成了很大的聲勢。
新聞價值:使得在北京發生的五四運動的消息,可以迅速地傳播到其他城市。
歷史價值:有助于對五四運動的研究。
2.提示 這一則史料強調唯物史觀構成認識社會發展的重要理論,并指出資本主義已經傾于崩壞,取而代之的自然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方法”,而俄國正是這種方法最大最新的試驗場。
主題一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命題視角一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道路的確立
提示 (1)時代:中國社會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時期。五四前后,中國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思想界出現活躍局面;面對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
(2)抉擇:五四之后,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與工農相結合來改造中國的道路。時代意義: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促進了自身的成長,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實現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五四前后,以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400多個小團體,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宣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中堅”可知,五四前后,中國社會處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型時期;根據材料“青年團體在具體的社會改造理念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可知,五四前后,中國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思想界出現活躍局面;結合所學可知,面對社會危機的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根據材料“專門研究馬克思學說、國內外重大問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派社會主義”并結合所學可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第(2)問第①小問,根據材料“我們應研究唯物史觀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利(厲)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并結合所學可知,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與工農相結合來改造中國的道路。第②小問,可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等角度進行分析。
命題視角二 近代中國思想界國家發展道路的分歧
提示  時代背景:近代中國多種救亡道路的探索遭遇挫折;新文化運動進一步解放國人思想,多種救國方案涌現;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解析 據材料“近代中國,改革和革命構成幾代國人救亡圖存的兩條主要線索”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多種救亡道路的探索遭遇挫折;據材料“然而兩者志雖同,卻因道不合最終只能分道揚鑣、漸行漸遠”并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進一步解放國人思想,多種救國方案涌現;據材料時間“1919年7月”并結合所學可知,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主題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命題視角一 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的問題與矛盾
提示 根本分歧:國民黨要求維護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國共產黨要求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原因:國共兩黨代表著不同階級的利益;國共兩黨的指導思想不同。
解析 第①小問,據材料“從土地問題這一角度來看,兩黨指導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在土地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在于國民黨主張維護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中國共產黨則主張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第②小問,根據材料“兩黨指導思想不同是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并結合所學可知,兩黨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這是最根本的差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的指導思想不同。
命題視角二 藝術作品中的國民革命
提示 主題:中國革命的時代記憶。
理由:根據文化是對政治經濟的反映的原理,結合史料可知,《黃埔軍校校歌》反映了國民革命,《游擊隊歌》反映了中國人民采用游擊戰術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戰斗進行曲》唱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昂士氣與必勝信念??梢姴牧现忻恳皇讘鸶瓒际菍χ袊锩幕貞?。
史料價值:《黃埔軍校校歌》對于我們研究國民革命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有重要意義;《游擊隊歌》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實力相對弱小的背景下結合實際利用游擊戰術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戰斗進行曲》是解放戰爭時期創作的,它對于我們研究解放戰爭的過程,了解解放軍指戰員在戰爭中的作用與精神面貌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第①小問,據材料可知,材料中的《黃埔軍校校歌》《游擊隊歌》《戰斗進行曲》分別屬于國民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創作的戰歌,它們一定程度上承載了時代的回憶?!饵S埔軍校校歌》反映了國民革命,《游擊隊歌》反映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戰斗進行曲》唱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昂士氣與必勝信念。第②小問,據所學可知,《黃埔軍校校歌》創作于國民革命時期,歌詞唱出了國民革命時期青年學生為了實現“打倒列強,除軍閥”的目標而勇于獻身革命的大無畏精神,這對于我們研究國民革命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有重要意義;《游擊隊歌》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此時中弱日強,中國共產黨利用游擊戰術抗日,唱出了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敢于犧牲的精神;《戰斗進行曲》唱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昂士氣與必勝信念。
1.D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省軍費開支巨大,這反映出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也體現出進行國民革命、打倒軍閥的迫切性,③正確;當時北洋政府統治下的部分省份中,無論是南方省份還是北方省份,軍費占據歲入總額的比重都比較大,體現了這些省份的軍閥窮兵黷武的本質,說明他們是一丘之貉,④正確;表格信息無法直接體現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情況,①錯誤;表格主要體現的是1925年中國部分省份的收支情況,無法據此說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錯誤。故選D項,排除A、B、C三項。
2.A 根據材料可知,周恩來等人在1924年將某機關刊物改名為《赤光》,并強調反軍閥和反帝國主義的聯合。結合所學可知,此時國內正處于國民革命時期,國共開始合作,北伐即將開始,故他們的行動是為了與國內革命形勢相呼應,A項正確;該刊物改名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革命統一戰線此時已經建立,排除C項;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開始探索獨立開展武裝斗爭的道路,排除D項。
3.D 材料反映了知識界認為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也不可一味盲從,要結合現實因素考量,可見當時知識界已經關注到社會主義學說的實踐性,D項正確;此時是1921年,“廣泛性”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馬克思主義,未涉及儒家傳統文化的特點,排除B項;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中國的革命要分兩步走,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性,排除C項。
4.C 根據材料可知,國共合作前后雙方都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但雙方側重點存在差異,國民黨側重宣傳三民主義和新聞報道,從而得出統一戰線中合作與分歧并存的結論,故選C項;根據材料可知,報刊內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熱點問題,但這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中缺少對比,不能反映出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新思潮主流,排除B項;傳媒產業的逐步發展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5.C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到1927年3月,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因此1927年湖南、湖北地區的農會會員占比較高,廣東農會會員占比下降,這說明政治生態影響農運地域格局,C項正確;農民階級是國民革命的重要參與者,而非主力,排除A項;國民革命時期,兩湖地區并未推行土地革命,排除B項;國民革命助推了農民運動的發展,D項屬于因果關系顛倒,排除。
6.C 農民“報刊潮”的出現,與國民革命時期為保障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而推動全國工農運動的發展有關,這體現了農民階級的力量得到當時國共兩黨的重視,C項正確;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道路是在“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形成時,排除A項;國共兩黨在當時共同接受的思想是新三民主義,排除B項;大眾傳媒的發展是當時革命需要帶來的客觀結果,不是主觀目的,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平舆县| 昭通市| 重庆市| 柏乡县| 中牟县| 泰来县| 贺兰县| 嘉鱼县| 锡林郭勒盟| 贵溪市| 宜兰市| 洪泽县| 青岛市| 广灵县| 荣成市| 河南省| 内黄县| 葫芦岛市| 建昌县| 哈巴河县| 宣威市| 涟源市| 周至县| 阿拉善盟| 定边县| 灌云县| 手游| 合阳县| 金山区| 无棣县| 二连浩特市| 隆子县| 赤水市| 金湖县| 滦南县| 廉江市| 阿勒泰市| 新竹县| 鄄城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