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2026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提分精準練(1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一、單項選擇題1.(2024九下·寶應模擬)人民英雄身上的定力和韌勁,時代楷模身上的奉獻和犧牲精神共同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下列精神中,屬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有( )A.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B.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女排精神C.雷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D.抗美援朝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2.(2024九下·鐵東模擬)“朝鮮戰爭給中國以無可比擬的機會,它團結全國人民來支持新的革命政權。它使敵對分子沮喪,使剛冒頭的地方主義不能發展。”這段材料說明該事件( )A.加強了對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 B.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3.(2025八下·大竹期末)某班的黑板報有這樣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在北京簽訂協議,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軍勝利進駐拉薩。這段文字反映的是( )A.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B.修建青藏鐵路C.和平解放西藏 D.西藏自治區的建立4.(2025八下·寧明期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幾十年后,英國學者羅伯特·奧內爾在他的書中寫道: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作者意在強調這次戰爭( )A.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B.捍衛了中國領土完整C.改變了中國落后面貌 D.增強了中國軍事實力5.“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贊的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抗日戰爭的勝利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D.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6.(2024八下·鐘樓月考)下圖為1954年發行的一張宣傳畫,幾個少先隊員圍在收音機旁,聽廣播里志愿軍叔叔講戰斗故事。這些故事( )A.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B.介紹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跡C.描述了開國大典的場景 D.宣傳了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7.(2024八下·蘇州期中)民主人士徐鑄成回憶:“回想起那時,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共商建國大計……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會議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C.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D.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8.(2024八下·蘇州期中)在某次重大慶祝活動中,有藏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于國家而言,它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對藏民而言,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這次活動紀念的是( )A.設置宣政院 B.設置駐藏大臣C.冊封達賴喇嘛 D.西藏和平解放9.(2024八下·淮安期中)下側地圖反映的戰爭( )A.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B.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是中國反抗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D.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0.(2024八下·新沂期中)與下列圖片相關的歷史事件的共同影響是( )A.發展了國民經濟 B.鞏固了新生政權C.走上了社會主義 D.實現了祖國統一11.(2024八下·鹽都期末)中國人民實現了翻身解放和當家作主,我國從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描述的是( )A.抗日戰爭勝利 B.南京解放C.新中國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12.(2024八下·鹽都期末)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農民獲得了土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這屬于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意義13.(2024八下·新沂期中)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到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相關歷史資料,該小組探究的主題是(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社會主義制度建立C.新中國的政權鞏固 D.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4.(2024八下·錫山期末)建國初期變革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激發了廣大農民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與此相關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C.建立人民公社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5.(2024八下·錫山期末)建國初期這件事使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捍衛了新生政權、推動了國家統一、維護了民族團結。以上評述的事件是( )A.新中國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三大改造完成 D.香港澳門回歸16.(2024八下·錫山期末)中國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與殖民地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這一偉大事件的意義是( )A.開啟了社會主義的新征程 B.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C.探索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D.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7.(2024八下·淮安期末)1950年10月,“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戰歌激勵著無數英雄兒女開赴前線。這一歷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D.對外開放18.(2024八下·淮安期末)下邊圖1到圖2中“民”的變化主要源于(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抗美援朝取得偉大勝利C.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 D.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2024八下·無錫期末)知名人士徐鑄成回憶:“回想起那時,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濟濟一堂,各抒已見,共商建國大計……感到了民主的滋味。”與此相關的會議是(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0.(2024八下·無錫期末)某班同學創作了以“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的主題板報,下列事件能入選主題版塊的是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運動二、非選擇題21.(2024八下·吳江期中)新中國成立時,面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進行了鞏固新生政權的斗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國家利益面臨挑戰的時候能不能應對,敢不敢出手,確實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60多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于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后人驕傲和滿意的答案。毛澤東在1953年9月總結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時說的一句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摘編自劉國新《抗美援朝的政治影響及其在當下的意義》材料二 從1950年冬到1952年底,黨領導廣大新解放區進行了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標志著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礎——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徹底消失了,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摘編自新華網《百個瞬間說百年—1952,農民盼了幾罩于的事實現了》(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進行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及目的。(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據,并概括此次改革使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的變化。(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中的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22.(2024八下·江陰月考)圖片記錄著歷史。下列圖片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籌備到成立再到鞏固的歷程。請仔細閱讀圖片,結合史實,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圖一所示文件在當時起了怎樣的作用?制定于哪一次會議?(2)圖二所示事件發生于何時?成為中國哪一節日的來歷?有何標志性意義?材料三(3)圖三中“協議”的簽訂反映的是我國1951年發生的哪一重大事件?這一事件有何意義?參考答案1-10 DDCAC ACDDB11-20 CDCAB BCACC21.(1)主要原因:新中國剛剛成立,鞏固政權和恢復發展經濟成為當務之急;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朝鮮的請求。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變化:從地主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3)共同作用: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為新中國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開展各項建設事業奠定了基礎。22.(1)臨時憲法;一屆政協/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2)1949年10月1日;國慶節;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基本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