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同步導學案知識框架基礎考點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觀察右側史料,這些考古發現能證明什么 思考原始農業的起源和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有何意義 1.證明: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2. 表現: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飼養家畜。3.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史料實證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觀察圖文資料并結合具體史實填寫下表,比較河姆渡人與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項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距今年代 約7 000年 約6 000年生活地點 浙江余姚河姆渡(長江流域) 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黃河流域)房屋樣式 干欄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生產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骨耜得到廣泛使用 制作磨制石器糧食作物 水稻 粟和黍家畜飼養 豬、狗為主 豬和狗等原始手工業 懂得使用天然漆;會制作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會雕刻 使用裝飾品,制作樂器陶塤,會紡織、制衣,制作彩陶思維指引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進行農業生產。史料實證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結合右側史料,完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相關信息。項目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時期 距今約7000-5000年 距今約5900-4400年區域 主要分布在黃河中游地區 主要分布在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社會特征 氏族社會的大發展時期。早期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沒有明顯的貧富分化 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達標訓練1.良渚古城遺址有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遺址還發現了約20萬千克炭化稻谷,這些發現說明( )A.社會分化嚴重 B.原始農業發達C.審美觀念形成 D.商品經濟發達2.下表整理自史書對傳說中的炎帝后裔的相關記載。據此推知,炎帝后裔部落當時( )炎帝后裔 功績烈山氏 以燒山種田而聞名烈山氏子“柱” 被尊奉為谷物之神————稷共工氏 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稱共工氏子“后土” 被尊奉為土地之神A.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B.最先過上定居生活C.漁業生產技術先進 D.最早人工種植谷物3.半坡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半坡居民已發明了從伐木、除草、平整土地,到松土、點種及收獲的整套生產工具。這可用于印證半坡居民 ( )A.廣泛使用打制石器 B.已經從事農業生產C.生活方面衣食無憂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4. 某校組織學生開展了“中華文明探源之旅”研學活動,學生們在陜西西安半坡村這一站可以看到( )A.干欄式建筑 B.木結構水井 C.出土的粟D.使用天然漆5. 考古發掘的成果是研究和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可用于了解我國原始農業發展的是( )A.北京人遺址出土的各類石器 B.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C.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D.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6.陜西西安半坡遺址有密集的房屋,貯藏糧食的窖穴和飼養牲畜的圍欄。據此推斷,半坡人( )A.使用磨制石器 B.過著定居生活C.開始鐵犁牛耕 D.懂得采集狩獵7.當原始農業種植發明之后,人類即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通過種植農作物、生產農產品以獲得生活來源,使生活來源有了可靠保證,從而解決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這表明原始農業的興起和發展( )A.促進了原始手工業與家畜飼養的發展B.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物質基礎C.依賴大自然的恩賜并受大自然的制約D.促進人口增長并使人類開始集體生活8.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有學者推測是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盛器,也有學者認為是祈求豐收、祭祀祖先的祭具。后經考古確認,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甕棺葬的習俗,人面魚紋彩陶盆是為夭折兒童特制的葬具。這反映出( )A.歷史解釋一定要根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B.需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歷史解釋的問題C.歷史解釋以考古發現為依據會更加具有說服力D.后來的歷史解釋更加趨近于歷史事實的真實性9.“用骨耜在雙眸中,開墾出一片水田……可能裝滿億萬年后的倉廩。”這首詩歌里“倉廩”中的農作物是( )A.稻米 B.玉米 C.黍米 D.粟米10.位于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距今約7 000—5 000年)以彩陶最有特色,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 300—45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紋飾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鼎、罐、杯等陶器,有的器形與大汶口文化遺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說明( )A.炎帝教民耕種,制作陶器 B.金屬冶煉技術的產生及其發展C.不同文化間存在借鑒現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擁有私有財產11.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工具說進步】【食物話變遷】【住房見發展】材料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周易》(1)請指出圖二是哪個原始居民使用的生產工具。圖一、圖二中的生產工具分別采用什么方法制作 從圖一到圖二生產工具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2)請分別舉出以種植水稻和粟為主要農作物的原始居民。稻種和粟種的大量出土,說明了什么 (3)遠古居民實現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1-10 BABCC BBCAC11.(1)河姆渡人。方法:打制、磨制。說明:生產工具的變化反映了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2)原始居民:河姆渡人主要種植水稻,半坡人主要種植粟。說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經開始原始農耕生活。(3)原始農業生產的發展、飼養牲畜、建造房屋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