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不是英雄 不讀三國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獨自走下長坂坡 月光太溫柔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拿荊州用陰謀 陽謀 明說 暗奪 淡漠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 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 千百年以后一切又從頭曹操新課導入秦 — 西漢—東漢 — 三國 — 兩晉 — 南北朝 — 隋唐秦漢時期:前221年—220年統一階段性特征:統一國家的建立、鞏固分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階段性特征: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 《三國演義》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6課 三國鼎立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一、官渡之戰1、東漢末年的社會景象(背景)《蒿里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腐敗中央朝廷農民起義不斷社會底層中央改刺史為州牧,統領地方軍政大權。地方政府軍閥割據、混戰不休東漢末年,中央朝廷無力征討起義軍,放任各地募兵鎮壓。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一、官渡之戰2、曹操的崛起閱讀教材思考P92,為了增強自身實力,曹操在前期做了哪些準備 曹操把漢獻帝從都城洛陽接到許,“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主動權;招攬各種人才;收編投降的青州黃巾軍精銳,壯大了隊伍;實行屯田,組織軍隊和流亡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解決了大批流民的生計和軍糧問題,他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首領。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主動權。招攬人才。收編軍隊,實行屯田。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一、官渡之戰3、官渡之戰的過程結合地圖與教材,完善官渡之戰相關信息。戰役 官渡之戰 時間 作戰雙方兵力對比 2萬 10萬戰術 結果 特點 影響公元200年曹操袁紹聲東擊西、避實就虛、打擊敵人要害曹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以少勝多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一、官渡之戰3、官渡之戰的過程結合地圖與教材,完善官渡之戰相關信息。戰役 官渡之戰 時間 作戰雙方兵力對比 2萬 10萬戰術 結果 特點 影響公元200年曹操袁紹聲東擊西、避實就虛、打擊敵人要害曹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以少勝多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新課探究一、官渡之戰三國鼎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詩人壯心指的是什么?消滅南方的割據實力,統一全國。那么,曹操的能實現他的愿望嗎?統一全國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二、赤壁之戰1、歷史背景①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準備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曹操②劉備得到諸葛亮等人輔佐后,實力增強。劉備劉備身邊有猛將關羽、張飛,但缺少輔佐的謀士。他聽說隱居的諸葛亮是曠世英才,便三次親自登門求見,懇請其出山相助。這就是“三顧茅廬”的由來。孫權③孫權雄踞江東,兵多糧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隆中對》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二、赤壁之戰2、過程合作+展示結合課本93-94頁內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務。(3分鐘)背景:時間:交戰雙方:結果:特點:影響:曹操揮師南下,準備統一全國208年孫劉聯軍和曹操孫劉聯軍勝以少勝多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初中歷史教學園地zjyzjy(九江西南)公元208年,曹軍南下。劉備不敵,撤軍南逃,欲往存有物資的江陵。曹軍在長坂追上劉備。劉備率兵東逃,敗退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劉備派諸葛亮前往聯合孫權。周瑜率3萬兵馬沿江西進。5萬孫劉聯軍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操水軍相遇。赤壁初戰,曹操水軍失敗,退至烏林,會合陸軍,隔江與孫劉聯軍對峙。最終曹軍敗退,孫劉聯軍乘勝追擊。二、赤壁之戰2、過程初中歷史教學園地zjyzjy(九江西南)公元208年,曹軍南下。劉備不敵,撤軍南逃,欲往存有物資的江陵。曹軍在長坂追上劉備。劉備率兵東逃,敗退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劉備派諸葛亮前往聯合孫權。周瑜率3萬兵馬沿江西進。5萬孫劉聯軍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操水軍相遇。赤壁初戰,曹操水軍失敗,退至烏林,會合陸軍,隔江與孫劉聯軍對峙。最終曹軍敗退,孫劉聯軍乘勝追擊。二、赤壁之戰2、過程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二、赤壁之戰合作+展示(課本95頁)策略:請葛亮希望孫劉聯合抗曹的策略。關系:這一戰略促成了孫劉聯合,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二、赤壁之戰合作+展示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之比較戰役 官渡之戰時間 公元200年地點 官渡作戰雙方特點結果 曹操勝利影響 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公元208年赤壁曹操VS袁紹曹操VS孫劉聯軍以少勝多以少勝多曹操失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97頁課后活動題:決定這兩個戰役勝敗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吸取經驗教訓:謙虛謹慎,驕傲必敗;重視利用自然條件;團結可以戰勝強大敵人等。主要因素:1、戰術的運用;2、主帥的表現;3、民心所向。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二、赤壁之戰【問題思考】關于赤壁之戰,明朝人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卻不見于史書記載。我們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周瑜打黃蓋我們要注意區分文學作品和“正史”。《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為了增強小說的趣味性,會適當地進行文學創作,因此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實的歷史。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1、魏蜀吳的建立赤壁之戰后曹操、劉備、孫權三方的情況......曹操曹操退守北方,經營關中和西北地區,完成北方統一。劉備劉備向西南發展,占取四川、云貴地區。孫權孫權統治范圍延伸到福建、廣東,搶奪湖北和湖南。三分天下鼎足之勢已形成……公元220年,帶著未完成一統天下的遺憾,曹操在洛陽病逝,終年六十六歲。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1、魏蜀吳的建立閱讀96頁《三國鼎立形勢圖》,準確表述魏蜀吳三國建立三要素(時間、建立者、都城)。政權名稱時間創建者定都魏蜀(漢)吳220年曹丕洛陽221年劉備成都229年孫權建業(南京)思考:為什么會出現三個國家?魏、蜀、吳三國經濟、軍事實力勢均力敵,缺乏統一全國的經濟基礎。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1、魏蜀吳的建立根據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歷史意義?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圖一: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 圖二:三國鼎立形勢圖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1、魏蜀吳的建立根據圖一到圖二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歷史意義?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圖一: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 圖二:三國鼎立形勢圖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局面 ,實現了局部統一,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此后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所以,是歷史的進步。新課探究三國鼎立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2、魏蜀吳的發展曹魏孫吳蜀漢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海外貿易。派將軍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系的最早記錄。在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課堂小結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