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核心知識點——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一、偉大的歷史轉折(1978 年)1.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1978 年 5 月)①背景: 糾正“兩個凡是”錯誤觀點(“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②意義: 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為改革開放奠定思想基礎。③關鍵文獻: 《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年 12 月)①主要內容: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決策。② 恢復民主集中制,平反冤假錯案(如劉少奇案)。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深遠意義的轉折,標志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始。二、改革開放的進程1.經濟體制改革①農村: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率先實行“包產到戶”)。城市:②國有企業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如首鋼試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改革)。③市場經濟體制確立:1992 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破除“姓社姓資”爭論。④中共十四大(1992 年): 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 對外開放格局①經濟特區(1980 年):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后增海南)。②沿海開放城市(1984 年): 大連、天津、上海等 14 個城市。③加入 WTO(2001 年): 標志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④“一帶一路”倡議(2013 年): 推動國際合作與經濟發展。4. 重大成就經濟數據: 2010 年 GDP 躍居世界第二,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技突破: 高鐵、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載人航天(神舟系列)。三、“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①構想提出: 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②香港回歸(1997 年 7 月 1 日):③中英聯合聲明(1984 年),結束英國殖民統治。④澳門回歸(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葡聯合聲明(1987 年),恢復行使主權。⑤臺灣問題: 《反分裂國家法》(2005 年)遏制“臺獨”。⑥兩岸交流:2008 年“三通”實現,2015 年習近平與馬英九歷史性會晤。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 鄧小平理論:核心: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寫入黨章(1997 年中共十五大)。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江澤民):內容:黨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寫入黨章(2002 年中共十六大)。3. 科學發展觀(胡錦濤):核心: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寫入黨章(2007 年中共十七大)。五、國際影響力提升1. 外交成就: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 年),中美建交(1979 年)。主辦 APEC、G20 峰會,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 全球治理:牽頭成立亞投行(AIIB),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六、單元重難點(結合教材與試題)1. 必背時間點: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92 年(南方談話、十四大)、1997年(香港回歸、十五大)、2001 年(入世)、2017 年(十九大)。3. 關鍵概念:①改革開放: 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全面深化。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結合。③“一國兩制”: 成功實踐(港澳)與未來挑戰(臺灣)。4. 高頻考點:分析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經濟騰飛、社會轉型、國際地位提升)。比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承與發展(鄧小平→習近平)。七、知識拓展(教材補充)浦東開發開放(1990 年): 上海浦東新區成為改革開放象征。八、背誦口訣:“七八轉折定方向,九二南巡破冰忙。九七香港歸祖國,零一入世迎風浪。九、十九大啟新時代,復興路上創輝煌。”《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核心知識點——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一、偉大的歷史轉折(1978年)1.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1978年5月)①背景: 糾正“兩個凡是”錯誤觀點(“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②意義: 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為改革開放奠定思想基礎。③關鍵文獻: 《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①主要內容: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決策。② 恢復民主集中制,平反冤假錯案(如劉少奇案)。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深遠意義的轉折,標志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始。二、改革開放的進程1.經濟體制改革①農村: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率先實行“包產到戶”)。城市:②國有企業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如首鋼試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改革)。③市場經濟體制確立: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破除“姓社姓資”爭論。④中共十四大(1992年): 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格局①經濟特區(1980年):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后增海南)。②沿海開放城市(1984年): 大連、天津、上海等14個城市。③加入WTO(2001年): 標志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④“一帶一路”倡議(2013年): 推動國際合作與經濟發展。重大成就經濟數據: 2010年GDP躍居世界第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科技突破: 高鐵、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載人航天(神舟系列)。三、“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①構想提出: 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②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③中英聯合聲明(1984年),結束英國殖民統治。④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葡聯合聲明(1987年),恢復行使主權。⑤臺灣問題: 《反分裂國家法》(2005年)遏制“臺獨”。⑥兩岸交流:2008年“三通”實現,2015年習近平與馬英九歷史性會晤。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 鄧小平理論:核心: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寫入黨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江澤民):內容:黨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寫入黨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科學發展觀(胡錦濤):核心: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寫入黨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五、國際影響力提升1. 外交成就: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中美建交(1979年)。主辦APEC、G20峰會,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治理:牽頭成立亞投行(AIIB),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六、單元重難點(結合教材與試題)1. 必背時間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92年(南方談話、十四大)、1997年(香港回歸、十五大)、2001年(入世)、2017年(十九大)。關鍵概念:①改革開放: 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全面深化。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結合。③“一國兩制”: 成功實踐(港澳)與未來挑戰(臺灣)。高頻考點:分析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經濟騰飛、社會轉型、國際地位提升)。比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承與發展(鄧小平→習近平)。七、知識拓展(教材補充)浦東開發開放(1990年): 上海浦東新區成為改革開放象征。背誦口訣:“七八轉折定方向,九二南巡破冰忙。九七香港歸祖國,零一入世迎風浪。十九大啟新時代,復興路上創輝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知識清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核心知識點——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docx 【知識清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核心知識點——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