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期末質量監測試卷七年級 歷史(試題卷)命題人:溫馨提示:1.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考生作答時,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須作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上作答無效。考生在答題卡上按答題卡中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題。2.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3.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如有缺頁,考生須聲明。一、選擇題(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將各題正確答案選出來并在答題卡上按題號用2B鉛筆填涂方框。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隋朝完成了“政治上的南北統一”和“經濟上的南北統一”,與兩大“統一”相關的歷史事件分別是( )A.消滅陳朝 修建運河 B.隋朝建立 消滅陳朝C.開創科舉 修建運河 D.隋朝建立 修建運河2.毛主席評價武則天:“你覺得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請問以下哪項屬于武則天的功績( )A.開創“貞觀之治” B.打敗東突厥C.設立安西都護府 D.創立殿試制度3.如果把唐朝的興衰過程看做一個拋物線形狀(如下圖所示),那么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安史之亂 B.藩鎮割據 C.黃巢起義 D.唐蕃會盟4.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茶葉、絲綢、蔬菜種子、工藝品,以及醫藥、佛經、歷法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與吐蕃的這次和親( )A.推動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推動了青藏高原的部落統一C.確立了吐蕃正式歸中央管轄 D.促進了吐蕃的社會經濟發展5.如圖所示,兩位歷史人物的對外文化交流充分體現了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 )鑒真 玄奘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 B.對外開放,雙向交流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 D.源遠流長,澤被東西6.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明確提出“宰相需用讀書人”,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上述舉措表明宋初統治者( )A.完善科舉制度 B.主張精簡政府機構C.分割宰相權力 D.實行崇文抑武方針7.下列民族、人物、政權對應正確的是( )A.契丹族—阿骨打—遼 B.女真族—阿保機—金C.黨項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鐵木真—元8. 據《宋史·孝宗本紀》記載,孝宗為岳飛平反,追謚號為岳武穆、岳太師等,并按照最高開國將帥的規格進行改葬,還建立了岳廟。世人將此舉稱為“平反昭雪”,以表達對岳飛的追思。下列表述與此相關的是( )A.組織抗元,寧死不屈 B. 率軍抗金,精忠報國C.收復臺灣,維護主權 D. 斥逐沙俄,捍衛統一9.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了有效管轄如此廣闊的疆域,元朝創立了( )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四等人制 元朝形勢圖(1330年)10.司馬光主持編寫某部編年體通史巨著后,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因此將其定名為《資治通鑒》。據此可知,《資治通鑒》的價值在于( )A. 提供歷史經驗以警示后人 B. 詳細記載了北宋前的歷史C. 詳細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活動 D. 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11.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以上現象說明北宋( )A.政府推行重文輕武政策 B.城市規劃井然有序C.商業活動突破時間限制 D.文學藝術成就顯著12.明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所有統一國家中最強大的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然而,種種社會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標志著明帝國滅亡的是(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B.李自成指揮百萬大軍占領北京城C.努爾哈赤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D.皇太極指揮的清軍入主中原13.對如下所示大事年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時間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事件 鄭成功收復臺灣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 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B.封建社會的危機C.繁榮與開放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14.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明太祖“八股取士”、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 )A.加強思想控制 B.維護封建統治C.鼓勵文學創作 D.發展社會經濟15. 以下屬于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表現的是( )①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的推廣 ②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③形成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 ④絲織業等手工業有很大發展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6.這是中國明代一部綜合性科技著作,涉及種植、紡織、熬鹽、制糖、制陶、冶鑄、制造車船、 造紙、采礦、兵器、酸酒等數十個行業領城,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這部著作是( )A.《夢溪筆談》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道大題,其中17題12分,18題12分,19題12分,20題16分,共52分)17.我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鞏固、強化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2分)材料一 秦漢中央實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從貞觀年間開始,皇帝開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級官員為相。加強皇權,分散相權,以便建立能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決策系統的措施。――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權臣亂政,無疑使他(朱元璋)堅定了解決君相之爭的決心。……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將胡惟庸抄家滅族,大肆捕殺胡惟庸同黨,株連殺戮3萬余人,并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材料三 故宮導游解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如圖),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材料四據材料一,指出唐朝實行什么制度加強中央集權?(2分)材料二中朱元璋進行的“重大改組”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中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2分)這一機構的設置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根據材料四判斷圖一中A代表什么朝代 (2分)B朝代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在b地設置了什么管理機構?(2分)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這一時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經濟高度繁榮、科技文化繁榮基礎上的延續。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和混戰的局面。那時經濟發展、城市繁榮,航海和對外貿易空前活躍……元朝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宋元文化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材料二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要想在清代突飛猛進,只有兩條路:或者從根本上改變實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會結構,使其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開辟空間。但這兩條道路在當時都行不通。科學傳統是整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徹底改變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會結構更不可能,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大一統專制統治,實行極端嚴厲的控制,限制資本主義的發展、扼殺思想自由。——摘編自吳國盛《科學的歷程》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宋代兩項重要的科技發明成果。(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無法在“清代突飛猛進”的原因。(4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科技的認識。(4分)19.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材料二 南宋時期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湖熟,天下足。”《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材料三 清朝前期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耕地面積為549萬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統計數字,達到851萬頃;到1725年(雍正三年)達到890萬頃。經濟作物方面,棉花的種植更加盛行,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棉產區,東北也成為重要的棉花產地;甘蔗的種植在廣東、福建、臺灣等地也十分普遍;煙葉的種植也已推廣到全國各地。清朝初期興修水利,康熙時“淮黃故道,次第修復,而漕運大通”。(1)材料一圖中的農具是什么?(2分)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這種趨勢最終在什么時候完成?(2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清代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的表現。(6分)20.對外交流是一個國家進步發展的動力,反之則會起阻礙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時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促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空前頻繁;另一方面,外國使節、留學生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擴大了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對古代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材料二 鄭和的出使遠航,在中國對外關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見的創舉,它增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使團隨行人員馬歡著《瀛涯勝覽》、費信著《星槎勝覽》以及鞏珍著《西洋番國志》,分別記錄了航行諸國的見聞。《鄭和航海圖》和鄭和的《針位編》,也是遠洋航行的寶貴的資料。材料三 清朝時期,與外界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事,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1)材料二中的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里?(2分)(2)材料三所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這一政策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3)閱讀上述材料,以“開放則發展,閉關則落后”為觀點,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表述成文,不低于120字)(10分)2025年期末質量監測試卷七年級 歷史參考答案選擇題1∽5.ADADB 6∽10.DCBCA. 11∽16.CBABAC二、非選擇題17. (1)三省六部制(2分)(2)廢除丞相制度(2分)(3)軍機處(2分)影響:使皇權空前強化/皇權強化到頂峰。(2分)(4)A:元朝(2分)b.伊犁將軍(2分)18. (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4分,任答一個得2分,答對兩個得4分)(2)實用性特征的科學傳統是整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徹底改變;大一統專制統治社會結構無法得到改造(或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大一統專制統治,實行極端嚴厲的控制)。(4分,任答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科技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前進的動力。(4分,意思相近即可)(1)秧馬(2分)(2)經濟重心南移(2分)南宋(2分)(3)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進一步發展,興修水利。(6分)(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2分)(2)政策:閉關鎖國政策(2分)影響: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3)(10分)示例:觀點:開放則發展,閉關則落后。論述:唐朝時期政府實行開明開放的對外政策,推動了中外交往,如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來華學習中華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經推動了中印文化交流,鑒真東渡日本推動了中日文化交流。通過與亞非70多個國家的廣泛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繁榮和進步。鄭和下西洋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航海技術的發展,也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影響,推動了國家發展。而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與外界隔絕,錯失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最終在鴉片戰爭中被西方列強打敗,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綜上所述,對外交流促進國家發展,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落后。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為國家發展提供新機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