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6課 戊戌變法【課程標準】:了解戊成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課前導入1.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知道戊戌變法發生的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了解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表現,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2.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運用史料分析戊戌變法的背景、影響,認識到戊戌變法的思想啟蒙作用,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3.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通過本課學習,感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通過變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犧牲的反抗斗爭精神。學習目標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1)時間:(2)領導人:(3)上書內容:(4)結果:(5)意義: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拒和、遷都、變法具呈舉人康祖詒(康有為)等,為安危大計,乞下明詔,行大賞罰,遷都練兵,變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國命……——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失敗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什么是維新?反對舊的,提倡新的。通常指變舊法,行新政。序幕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康有為康有為,廣東南海人。自幼熟讀經史,20多歲時到香港和上海游歷,對西方式治理下的社會有了親身感受。此后,他廣泛閱讀當時能夠搜集到的西學書籍、報刊,鉆研西學知識。1891年正式在廣州收徒講學,宣傳維新思想,培養變法人才。梁啟超梁啟超,廣東新會人。自幼聰穎好學,有“神童”之譽。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1890年,梁啟超慕名拜訪康有為。他自認為對經文詩詞頗有所知,康有為卻指出那些都是無用之學,并向他講解變法救國的道理。梁啟超聽完大為震撼,于是拜康有為做老師,后來成為維新運動的骨干。二、維新運動的開展萬木草堂實務學堂中外紀聞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推動維新思想廣泛傳播。《時務報》1896年創刊于上海,梁啟超主筆。“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國聞報》1897年創刊于天津,嚴復主筆。“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為戊戌變法的到來奠定基礎發展三、百日維新1. 背景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之危機迫在眉睫……“外釁”危迫,分割迭至,急宜及時發憤,革舊圖新,以少存國祚。”——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不甘作亡國之君”。——光緒帝高潮2. 目的3. 開始標志4. 主要內容變法救國,發展資本主義,實行君主立憲制度。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三、百日維新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類別 內容 作用政 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士民上書言事經 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發展農工商業;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教 育 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創辦京師大學堂軍 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有利于增強軍事實力有利于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和新式人才培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有利于資產階級參政議政【問題思考】結合內容思考,變法會觸動哪些人的利益?三、百日維新類別 內容政 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 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教 育 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創辦京師大學堂軍 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舊官僚舊讀書人八旗兵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他們掌有實權,阻撓和破壞變法詔令的貫徹。5. 結果“戊戌政變”三、百日維新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京師大學堂門額廢除變法詔令囚禁光緒帝的瀛臺戊戌六君子(改革措施基本廢止,京師大學堂保留)戊戌變法歷時103天,顧又稱“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而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獄中題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舍我其誰的犧牲精神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問題思考】譚嗣同有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三、百日維新6. 影響三、百日維新維新派創辦報刊、成立學堂、學會,使當時“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蔚然成風,以建立近代國家為指向的“國民”“國權”“國恥”等名詞成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國自強”成為思想界的共識。——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①思想上:促進了思想啟蒙和民族意識的覺醒。②政治上: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③經濟上: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也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④文教上:對近代教育和報刊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合作探究】結合材料及所學思考,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三、百日維新材料一:變法遭到守舊勢力的強烈抵制和反對,各省督撫大多持觀望態度。材料二:短短103天中,接連頒布了涉及到政治、財政、軍事、文教、社會等方面除舊布新上諭100多條……材料三:慈禧太后把光緒帝囚禁后,他無奈的感慨:“朕只有改革之心,卻毫無實權,朕就是一個傀儡呀!”①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勢力強大;②改革急于求成;③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材料四:變法形勢危急時,維新派勢單力薄,只好將希望寄托在袁世凱的身上,結果被袁世凱出賣。材料五:戊戌變法的階級基礎是知識分子和民族資產階級,當變法曲終人散之時,廣大的人民群眾對此很漠然,很多人不知道具體的情況。⑤脫離人民群眾。④資產階級維新派本身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根本原因);教訓:資本主義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合作探究】結合材料及所學思考,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三、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對比記憶】比較戊戌變法與洋務運動的異同。類別 內容 作用 領導階級 目的 性質 學習層面 地位 結果 啟示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改良派)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救亡圖存,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自上而下的封建統治者自救運動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西方先進技術(器物)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失敗,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地主階級自救道路行不通資產階級改良道路行不通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寫下這篇傳世雜文《少年中國說》。戊戌變法直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群情激憤;根本: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導致民族危機加深。時間:1898.6.11—9.21(103天)經過公車上書組織學會創辦報刊:梁啟超《時務報》;嚴復《國聞報》開辦學堂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本課小結原因序幕發展高潮:百日維新結果歷史意義當堂訓練1.徐中約在其《中國近代史》中寫道:“1894年的那場‘成中國之巨禍’的大敗,讓學者、官員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認為需要一場更徹底的變革。”這說明,“1894年的那場大敗”( )A.喚醒了國人挽救國家危亡的意識B.引起了中國社會風俗發生新的變化C.沖擊了中國傳統的舊式官僚體制D.推動了社會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A2.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這些報刊的主旋律是( )A.有田同耕B.變法圖強C.民主科學D.驅除韃虜B當堂訓練3.戊戌變法期間,軍機大臣們在為光緒帝草擬的變法詔令中,往往偷梁換柱,變換其內容;還有些官僚,對于變法詔令說“看不懂”“沒辦過”,拒不執行。由此可知( )A.頑固勢力阻撓變法B.維新力量發展迅速C.清朝統治土崩瓦解D.君主專制達到頂峰A當堂訓練4.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慈禧太后不顧一切地扼殺了一場旨在進行“現代化的嘗試”。這場“現代化的嘗試”(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完成了反帝任務C.實現了富國強兵D.促進了思想解放D當堂訓練本課必背1.維新變法拉開序幕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該事件的發生源于哪一條約簽訂?2.宣傳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代表報刊有?3.戊戌變法的時間?其變法內容中最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是?4.戊戌變法失敗的標志?失敗原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