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遵化市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評估七年級歷史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第I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準確把握階段性歷史特征是學習歷史課的有效方法,下圖是中國古代史時間軸,其中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A.大一統的建立和鞏固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大一統的維護和深化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隋唐時期,隨著北方對茶葉需求的增加,廣泛種植于南方的茶葉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北方地區。無論從運量、運費還是便利上,大運河都是茶商們的首選。這表明大運河的開通( )A.促進了沿線城市發展 B.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C.便利了南北經濟往來 D.推動了經濟重心南移3.下面是東晉至北宋時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示意圖。唐宋時期這一比例變化與下列哪一制度的實行密切相關?( )A.世襲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4.“貞觀初年,太宗欲征用18歲以下男子服兵役。魏征認為不可,太宗怒,責備魏征……魏征勸說太宗減少稅賦和兵役……太宗于是收回成命。”這說明唐太宗( )A.勵精圖治,勤于政事 B.虛心納諫,從善如流C.廣納賢才,知人善任 D.抑制權貴,整頓吏治5.生產工具的改進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下四幅圖中出現在唐代的是( )A. 耬車 B. 翻車 C. 曲轅犁 D. 秧馬6.如果把一個王朝的興衰過程看作一個拋物線形狀(下圖所示),那么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隋末農民戰爭 B.藩鎮割據 C.黃巢起義 D.安史之亂7.李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設置了以下教學問題,據此推斷,老師講述的課題名稱是(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七年級課題名稱教學問題★如果你跟隨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幫公主做哪些有益于吐蕃的事? ★第一個被尊奉為“天可汗”的皇帝是? ★南詔崇尚儒學的原因?A.唐朝民族交往與交融 B.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C.宋元發達的中外交通 D.宋代民族關系的發展8.隋唐時,朝廷設置了太醫署,主管全國醫藥學人才的培養。唐高宗時,下詔官修醫典,659年《唐本草》修成頒行。這說明隋唐時期( )A.醫藥領域名家輩出 B.政府重視醫藥學發展C.醫學家的醫德高尚 D.醫藥學進入總結階段9.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唐朝( )A.和睦的民族關系 B.多彩的文學藝術C.繁榮的中外交流 D.先進的生產技術10.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入不敷出,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財政赤字更達到1570余萬緡;王安石實施變法后,熙寧、元豐年間出現了“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的盛況。這表明王安石變法( )A.提升了宋朝軍事實力 B.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C.強化了中央集權統治 D.促進了經濟重心南移11.七年級某班同學在進行“中華英雄譜”的項目學習中整理了如下筆記:收復建康,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該班學生從學習中能感悟到的是( )A.杜甫報效國家的理想 B.辛棄疾誠摯無私的情懷C.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 D.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氣概12.小奇同學摘抄了宋朝出現的一些社會現象,據此分析下列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現象1:“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 現象2:“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現象3:“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A.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 B.民族交往交融的加深C.崇文抑武方針的實行 D.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1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下列史實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有關的是( )A.統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滅亡南宋 D.統一全國14.《夢粱錄》有關“鋪席”的記載: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處處各有茶房、酒肆、果子、香燭、油醬、食米等鋪。這些現象,說明宋代( )A.經商的時間不受限制 B.商業繁榮的程度C.海外貿易的范圍擴大 D.新的商業區出現15.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態度和方法。通過初中歷史的學習,我們初步學會了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看法。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589年隋軍渡過長江滅掉陳朝B.唐朝長安城分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C.岳飛率軍在郾城擊敗金軍主力D.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16.一天早晨,朱元璋問官員宋訥,昨天晚上為什么發怒?宋訥很驚訝。朱元璋拿出一幅畫,正是宋訥昨晚生氣表情的畫像,一時間宋訥毛骨悚然,慌忙解釋是因下屬打壞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與下列哪一措施有關( )A.八股取士 B.創立內閣 C.設立錦衣衛 D.廢除行省制17.明朝時期,我國對外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方面與亞非各國保持友好往來,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外來侵略的威脅。以下史實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是( )A.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天竺取經 B.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C.張騫出使西域和班超經營西域 D.永嘉南渡和北魏孝文帝改革18.“張居正將賦役雜項合并為一條,計畝征銀,史稱‘一條鞭法’,規定‘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悉并為一條’。”這一稅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點是( )A.以實物勞役為主,白銀為輔 B.按人口征收固定稅銀C.賦役合并,折銀征收 D.完全依賴商稅收入19.梳理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下列時間軸反映了( )A.君主專制主義不斷強化 B.早期國家的產生發展與變革C.地方行政權力不斷削弱 D.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治理20.“1571—1821年,從美洲運往菲律賓馬尼拉的白銀共計4億比索(前西班牙殖民地國家所使用的一種貨幣單位),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過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國。”這種被稱為“絲一銀”貿易的現象( )A.有利于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B.導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C.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基礎 D.體現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趨勢21.雅克薩之戰后,中俄雙方經過談判,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該條約是( )A.《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B.《尼布楚條約》C.《澶淵之盟》 D.《南京條約)22.雍正年間,江西科考出題:“維民所止”。雍正聽說后,覺得“維止”兩字是“雍正’倆字去了頭!于是,下令將命題人全家逮捕嚴辦。這表明清政府在思想領域實行( )A. “焚書坑儒” 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 “八股取士” D. “文字獄”23.下圖中的材料反映清王朝( )廣州十三行 相關史事 清朝對出海貿易的商船裝載貨物重量有嚴格的限制,甚至規定只準帶鐵鍋一口,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年齡、面貌、履歷、籍貫等;船只預先規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許帶米兩升。A.重農抑商 B.閉關政策 C.對外開放 D.鼓勵貿易24.小明同學在閱讀中國古代科技著作時發現有一部巨著記載了農業和手工業各部門的生產技術,包括谷類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鹽、制糖、制陶、榨油、造紙、冶鐵、舟車制造和珠玉采琢。這部書后來傳到了國外,被譯成多種文字。這部著作是(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25.《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譽為中國小說的“四大名著”之一。下列中國古典小說故事情節中,出自《紅樓夢》的是( )A.諸葛亮七擒孟獲 B.林沖風雪山神廟C.林黛玉誤剪香囊袋 D.豬八戒義激美猴王第II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26小題10分,第27小題16分,第28小題12分,第29小題12分,共50分)26.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滄桑,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影響深淵,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制作名片——了解偉大工程】圖一 圖二工程名稱: 意義:它的開鑿,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 工程名稱: 意義:它的修建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也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材料二【梳理成就——感受科技力量】活字印刷術 羅盤針 火藥武器(1)閱讀材料一,將名片中的空白處補充完整。(4分)(2)請你在材料二的科技成就中任選兩項,論證“中國古代科技發明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要求:運用史實,論證觀點,條理清楚)(6分)27.民族自信是指民族認識到自己對整個人類發展的崇高價值。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大唐氣象讓人蕩氣回腸,錦繡兩宋,大元一統,流光溢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盛世大唐】材料一 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為當時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編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閱讀材料一,指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和“把唐文化傳播四方”的相關史實。(4分)【錦繡兩宋】材料二 宋代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海外貿易高度繁華,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摘編自吳鉤《宋:現代的拂曉時辰》(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在港口設立什么機構管理海外貿易?(2分)結合所學,分析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4分)【大元一統】材料三 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行中書省十有一。——摘編自宋濂《元史》(3)根據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列舉一例元朝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2分)(4)綜上以上信息,請你說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如何堅定民族自信。(2分)28.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不斷演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材料二 (趙匡胤)召趙普問曰:“……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唐朝以來,戰斗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材料三 明朝統治者為了解決君相之爭,鞏固統治……于1380年,將丞相胡惟庸誅殺……并立下祖訓,以后子孫做皇帝時“不許立丞相”,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到了清朝,統治者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使皇權專制達到頂峰。——摘編自《中國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說明該制度的作用(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初為解決藩鎮割據采取了哪些措施。(軍事、政治各一例)(4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朱元璋改組“我國政治制度”的重要舉措是什么?(2分)綜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國古代政治演變的基本趨勢是什么?(2分)29.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代王朝均重視民族關系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摘編自《資治通鑒》材料二 1005年,北宋和遼雙方訂立盟約,此后很長時間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發長者),不識于戈”——摘編自《宋史》材料三 清代邊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總框架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廣闊性,決定清代邊疆政策內涵的多樣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區,又根據當地政治、歷史、民族特點實行不同的措施。——摘編自《略論清代邊疆政策的研究》(1)材料一中唐太宗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請列舉一例史實說明唐朝與吐蕃關系的友好關系。(2分)(2)材料二中的“盟約”指的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分析該“盟約”的簽訂有何影響?(2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清代邊疆政策的基本原則。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所采取的措施。(4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卷答案1--25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5BCDBC 6--10DABCB 11--15CCABD16--20CBCDA 21--25BDBDC26.(10分)(1)圖一:大運河(2分);圖二:長城(2分)(2)觀點:中國古代科技發明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論證: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后經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傳播至世界各地,極大的推動人類社會進步。(6分)27.(16分)(1)“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玄奘西行(2分)“把唐文化傳播四方”:鑒真東渡(2分)(2)機構:市舶司(2分)原因:經濟繁榮;政府鼓勵;造船和航海技術先進(任答兩點得4分)(3)地方制度:行省制度(2分)措施: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設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設立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西藏。(任答一條得2分)(4)做法:學習歷史,了解民族文化;積極參與文化交流;堅定文化自信。(2分)28.(12分)(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作用:提高了效率;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任答一點得2分)(2)軍事: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任答一點得2分)政治: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任答一點得2分)(3)舉措:廢除丞相,權分六部(2分)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加強(2分)29.(12分)(1)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實:文成公主入藏(2分)(2)盟約:澶淵之盟(2分)影響:宋遼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2分)(3)基本原則: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2分)措施: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藏大臣;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確立金瓶掣簽制度(任答一點得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