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試卷(滿分:50分時間:60分鐘)2025.06一。選爆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1.平陳后,隋文帝將隋初所鑄新幣推行至南方陳朝戰地,實現貨幣統一,與此同時著手統一度量衡,為市場交易制定統一標準。隋文帝此舉臺在A.結束政權分裂B.緩和民族矛盾C.鞏固國家統一D.減輕百姓負擔2.貞觀四年,太宗下詔修復洛陽乾元殿,給事中張玄素上書進諫,認為為此興大役、勞百姓,其弊更甚于隋煬帝。太宗接受建議,停止工程,并賞賜張玄素。這體現唐太宗A.虛心納諫B.整頓吏治C.戒奢從簡D.注重文教3.某班級進行“解碼唐朝的農業科技芯片”的主題學習,應選用的學習資料是A.貨幣開元通寶B.莫高窟壁畫中的曲轅犁C.長安城的平面圖D.三彩釉陶載樂駱駝4.圖1反映了唐朝天寶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戶籍數、人口數和納稅人口數的變化情況。圖中數據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6000000050000000■天寶十四年(755年)4000000 乾元三年(760年)3000000020000000100000000戶籍數人口數納稅人口數《步圖》(局部圖1圖2A.黃巢起義的致命打擊B.少數民族貴族反叛中央C.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D.中央政府內部爭權奪利5.關于圖2《步輦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描繪吐蕃使者朝見唐玄宗的情景B.體現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C.是唐朝時期畫家吳道子的代表作D.是漢蒙兩族友好的歷史見證6.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以渤海為號。渤海與唐朝經貿往來頻繁,經濟文化發展很快,被稱為A.突厥汗國B.回紇汗國C.海東盛國D.南詔政權7.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是A.《金剛經》B.《大衍歷》C.《千金方》D.《唐本草》8.描寫自然風光,歌頌大自然通常是浪漫主義詩人寄托理想的方式。下列詩句中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的是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C.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D.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9.“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烈。”這段文字評價的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神宗D.宋高宗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4頁10.宋朝之前,諫官本為宰相屬官,用意在糾繩天子;宋朝則是諫官官署獨立,諫官須由皇帝親自選拔,不得用宰相所舉薦。這說明宋朝A.崇文抑武B.宰相專權C.加強君權D.社會安定11.1071年,宋神宗頒布募役法,使得原來必須輪流充役的農民可以選擇以交錢代替服徭役,官僚地主也不例外,由官府出錢雇人服役。這一做法A.使官僚地主無法隱瞞土地B.增強北宋王朝的軍事力量C.導致了土地兼并日益劇烈D.增加了宋朝政府財政收入12.遼朝時期,遼太祖令人“以隸書之半增損之,始制契丹大字”。這表明遼政權A.強化中央集權B.仿效中原技藝C.學習漢族文化D.改變生活方式13.“榷場”是宋在邊境開設的貿易場所,從表可知榷場貿易北宋輸出商品遼、西夏輸出商品粳糯、茶葉、館帛、羅綺、漆器、羊、馬、棠駝、甘草、蜜蠟、麝臍」瓷器、香藥、犀角、象牙、書籍毛褐、那羚角、柴胡、紅花、翎毛A加速了北宋政權滅亡B.增加了北宋財政負擔C.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D.消除了民族隔閡沖突14宋徽宗在其名作《燕山亭·北行見杏花》中寫道:“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宋徽宗“北行”的原因是A澶淵之盟B.金滅北宋C.岳飛抗金D.元滅南宋15.岳飛詩作“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和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反映了他們共同的追求是A.推動經濟發展B.增進民族交融C.收復中原失地D.緩和階級矛盾16.元朝在中央設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嶺北行省基本行政單位沿用蒙古族傳統,畏兀兒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這體現了元朝A因地制宜的邊疆管理B.君主專制大為加強C.四通八達的國內交通D.疆域范圍空前龐大17.元朝疆域遼闊,北至北海(今北冰洋或貝加爾湖),南含南海諸島,但政區管理較為粗放,把“犬牙相制”原則發展到了極致。與此相關的是A.改革科舉制B.設立節度使C.地方設行省D.澎湖巡檢司18.《東京夢華錄》記載:“瓦中多有貨藥、賣卦…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這一材料反映了A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B.宋代豐富的城市生活C.元朝百姓艱辛的勞作D.明朝忙碌的商幫貿易19.王夫之批評程朱理學“以理殺人”,認為其壓抑人性。明清時期對程朱理學的批判主要針對的是它A.過度強調形而上學B.忽視社會現實問題C.倫理教條束縛人性D.豐富中華文化內涵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