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課標要求:知道這一時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核心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史記》、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實。2.史料實證、唯物史觀:閱讀教材,了解司馬遷與《史記》、道教產生和佛教傳入等基本史實,思考這些事件對當時和當代社會的影響。3.家國情懷:了解兩漢輝煌燦爛科技文化,感受中華文的博大精深;學習司馬遷等堅韌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導入新課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本的情景西漢時有一個叫東方朔的大文學家,此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據說有一次,他向漢武帝上一奏本,這個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漢武帝也足足看了兩個月!簡牘用竹、木制成,比較笨重。為了便于攜帶,人們在絹帛上寫字,但絹帛價格昂貴,難以普及。經過反復試驗,人們終于造出了紙張。目 錄01造紙術的發明02醫學、數學與農學的成就04道教和佛教03司馬遷與《史記》感悟人生一.造紙術的發明1.造紙術問世之前造紙術問世之前,古人用什么作為書寫的載體?有什么缺點?原始社會殷商時期西周時期春秋到東漢陶寺遺址的陶器朱書符號陶壺龜甲、獸骨青銅器銘文居延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書寫不便體積大且重,不利于攜帶造價昂貴2.紙的發明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紙地圖材料2: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上繪山、川、崖 路,是世界上最早的紙繪地圖,也是迄今發現時代最早的紙張實物。材料1:漢興,有紙代簡。——張懷瓘《書斷》其原料為大麻,紙面平整、結構緊密,但又軟又薄,表面有細纖維渣,可見造紙技術比較原始。考古學家在陜西西安、甘肅天水和敦煌等地發現了西漢時期的麻紙,有的紙上面還有文字或地圖。麻紙質地粗糙,柔韌度不足,使用不便。3.紙的改進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工藝材料3:蔡倫(?—121),桂陽人,年少時入皇宮做了宦官。他聰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賞識,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他監造的寶劍,堅實鋒利又非常精巧。蔡倫總結前人的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制造出既輕便又經濟適用的紙。他曾被封為“龍亭侯”,人們便把用蔡倫造紙法制成的紙稱為“蔡侯紙”。人物掃描材料4:“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蔡侯紙’。”——范曄《后漢書》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4.制作流程:根據材料和教材內容,梳理造紙術的材料、流程特點:紙張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操作簡單,易于推廣材料5:“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范曄《后漢書》5.造紙術的傳播和影響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材料6: “蔡侯紙”平滑光潔,適宜書寫,而且原料廉價,降低了造紙的成本,適合大規模推廣造紙的技術。3至4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簡牘絹帛,成為中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材料7:東漢首都太學生多達3萬多人……漢政府還在各郡縣設立公立學校廣招學生。同時私學之風盛行,全國在校學生總數至少以數十萬至百萬計,所用教材多為紙本經卷,作文亦用紙寫,比用簡牘更為方便、省時、省力。—潘吉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源流、外傳及世界影響》材料8: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世界受蔡侯(倫)的恩惠要比受許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德克·卜德《中國物品西傳考》材料9:紙和書寫的成功結合對于知識的傳播具有孕育作用。到了4世紀,書卷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是奢侈品了,它的平價使得人們對紙本書籍司空見慣。——亞歷山大 門羅《紙影尋蹤:曠世發明的傳奇之旅》合作探究:閱讀材料,從中國和世界兩個方面說說造紙術的影響。古埃及莎(suō)草紙類似于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制作過程復雜。歐洲廣泛使用的羊皮紙制作工程復雜(1)對中國:蔡倫改進造紙術后,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影 響(2)對世界:造紙術的傳播,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說說蔡倫在影響世界歷史進程100人中名列第7位的理由。感悟人生二、醫學、數學與農學的成就1.中醫鼻祖——扁鵲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已經懂得用針刺、按摩、湯藥等多種方法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2.醫圣——張仲景年代著作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成就地位《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收錄了大量藥方,僅治療外感熱癥的即多達113個。材料10: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傷寒論 序》3.神醫——華佗年代成就東漢末年被后人稱為“外科鼻祖、外科圣手”地位①擅長針灸、湯藥,能實施外科手術;②發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 ,創編“五禽戲”。材料11:《后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4.數學中國古代的數學注重實際應用,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緊密。著作:成書時間:內容:地位:《九章算術》東漢末年總結了東漢以前的數學知識,內容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算術、代數、幾何等秦簡九九表:簡上抄錄了較為完整的乘法口訣,反映了秦朝對乘法口訣的推廣和應用。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數學著作。5.農學概況:代表作:內容:秦漢時期,農學有較大發展《汜勝之書》汜勝之材料12:氾勝之,氾水(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北)人,西漢著名農學家。原姓凡, 他所編著的《氾勝之書》,總結了中國古代黃河中游流域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經驗,記述了耕作原則和作物栽培技術,對促進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而聞名于世。《氾勝之書》成書于西漢,一般認為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氾勝之書》與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代王禎的《農書》、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為中國古代四大農書。總結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經驗,提出改良土地、適度施肥、合理密植等農業生產方法相關史事秦朝向全國頒布統一的歷法,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兩漢時期,人們已使用漏壺、日晷等計時工具,能夠比較準確地測定時間,朝廷頒布了更加完備的歷法。在前人基礎上,東漢張衡改進了渾天儀,能夠演示日月星辰的運行。他還發明制作了候風地動儀,用以測驗地震方位。日晷計時工具渾天儀演示日月星辰的運行候風地動儀測驗地震方位感悟人生三、司馬遷與《史記》1.司馬遷簡介人物簡介:司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他的父親在漢武帝時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和國家典籍他繼任太史令后,秉承父親的遺志,用10多年的時間寫出了不朽的歷史巨著《史記》。馬遷撰寫《史記》時,因仗義執言被關入獄中,遭受酷刑,肉體和精神受到極大摧殘。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忍受著巨大的傷痛和屈辱,繼續撰寫《史記》。在給朋友的回信中他說:“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追求崇高理想和獻身偉大事業的精神,令后人敬仰。姓名:生活時代:職業:成就:司馬遷西漢史學家著有《史記》材料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探究精神、求真求實、忍辱負重、自強不息、正直不屈、堅韌不拔2.歷史巨著《史記》作者:時代:體裁:內容:司馬遷西漢時期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的綜合性史書體裁本紀12篇 ——記述帝王的事跡世家30篇 ——記述諸侯的事跡列傳70篇 ——記述重要人物表10篇 ——編排時間與事件書8篇 ——記述典章制度原名《太史公書》,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主,全書130篇,52萬多字。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黃帝漢武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3000多年3.《史記》的影響材料13:《史記》被稱為“實錄、信史”,秉筆直書,實事求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揭露夏桀、商紂、秦始皇的殘暴行徑;頌揚了陳勝、吳廣起義的作用 ;揭露了漢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況,抨擊他迷信、夢想會仙人的荒唐事。材料14: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史學價值: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我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15: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材料16:樸素凝練、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減一字不能。——柳宗元材料17: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價值: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史事鏈接東漢時期,班固等人撰寫了《漢書》。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高祖至王莽統治時期的歷史,為東漢統治者治理國家提供借鑒。《漢書》繼承并發展了《史記》的紀傳體體裁,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對后世官方史書的編撰有很大影響。01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史實的史書,時間跨度非常大。02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專注于特定的一個朝代或某個歷史階段。03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的綜合性史書體裁。通過為眾多歷史人物立傳,展現歷史的發展。04編年體以時間為線索,按年、月、日順序編排歷史事件。感悟人生四、道教和佛教1.本土宗教——道教創立時間:_________創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代表:四川成都的_______影響:東漢末年張角創立太平道張陵創立五斗米道中國本土宗教青城山東漢末年政局動蕩,社會危機不斷加深,人民渴望擺脫苦難,宗教應運而生。背景:張角張陵得到廣泛傳播,為下層民眾所信奉。2.道教的教義太上老君(老子)乾坤八卦玉皇大帝1.道教認為生、老、病、死雖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規律,但通過自身修煉,可以做到長生不死,得道成仙;2.精神修煉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主張修身養性,消極避世;3.煉制丹藥是另一種重要方法,丹藥分外丹和內丹,外丹用爐鼎燒煉礦石藥物而成,說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內丹就是氣功。3.道教的圣地湖北武當山安徽齊云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相傳是道教的發源地,東漢漢安二年,張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4. 外來宗教——佛教地位:起源地:創始人:教義:傳入時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材料18: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原為古印度凈飯王的太子,后來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他2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佛教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滅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眾生平等,積德行善,死后才能夠進入極樂世界。兩漢之際佛教傳播路線圖為什么東漢時期佛教可以在社會上傳播?(1)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2)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5. 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佛教圣地6.佛教傳播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材料19:佛教經書中的一些用語,逐漸融匯到漢語中。如包括般若、大千世界、菩提、心心相印、作業、真實、世界、自由、平等、慈悲、懺悔等等詞語都是佛教用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無事不登三寶殿;解鈴還需系鈴人;臨時抱佛腳導致中國文字,出現大量的復合詞。梁啟超統計過,漢字中多達三萬五千字,都是佛教傳入或受佛教影響的。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拓展延伸王充與《論衡》背景:著作:內容:價值:兩漢時期,君權天授、神仙方術思想盛行《論衡》反對把天說成有意志的神,否定天能有意識地創造萬物的思想主張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傾向,被后人稱為“奇書”唯心主義王充與《論衡》兩漢文學成就的代表是漢賦和樂府詩。賦起源于戰國,深受“楚辭”和諸子散文影響。西漢的賦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多描寫上層社會的繁華,有時也加以諷諫。東漢時期,描寫社會現實的賦增多。兩漢設有樂府機構,作為掌管音樂事務的官署。樂府創制的樂章歌辭和搜集整理的民間詩歌,被稱為“樂府詩”。樂府詩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感情真摯,有的歌頌祖先神靈,有的描寫勞動人民生活,有的反映征戰之苦,有的揭露官府對百姓的橫征暴斂,有的展現人生的悲歡離合等。又樂府詩對后代詩歌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相關史事漢賦與樂府詩學史崇德回顧秦漢科技文化的發展,結合單元導言和10-14課,你認為推動秦漢科技發展和文化繁榮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個人因素等方面思考。政治:經濟:文化:個人:歷史: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封建經濟繁榮;中外、民族、地區之間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強;杰出人物自身堅持不懈、努力探索等;人們對前代成果的吸收、繼承和發揚。課堂總結西漢發明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醫圣”華佗 “麻沸散”、五禽戲司馬遷:家庭熏陶、個人勤奮、仗義執言、意志堅強.《史記》:史學和文學價值扁鵲、四診法與《黃帝內經》數學 《九章算術》道教:創立、教義、傳播佛教:創立、教義、傳入中國、影響深遠秦漢時期的科技和文化造紙術的發明醫學與數學的成就司馬遷與《史記》道教和佛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