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新課引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古風》組詩中的詩句,描述了秦王贏政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氣勢。秦是如何滅掉六國的?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秦統一中國》。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9課 秦統一中國課程目標: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一.秦滅六國根據以下材料,歸納秦統一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人民面對連綿不斷的戰爭,渴望結束戰爭,國家統一、和平和安定的生活。材料三: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實行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國力大增,逐步成為中戰國后期最實力最強的國家。相關史事:嬴政用人不分籍貫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國小吏,尉繚原是魏國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賞韓非的學說,為得到他,迫使韓王將韓非送往秦國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背景:①統一是民心所向,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材料二 “天下之統一,勢也。不統于秦,亦統于他國”。——梁啟超《戰國載記》②商鞅變法,秦國實力大增,具備了統一的實力③秦始皇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材料四:“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之尺也”——《戰國策 秦策三》4 秦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長平之戰后,東方各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進攻。5唯物史觀史料實證一.秦滅六國觀看視頻與課本P52內容,說一說秦滅六國的基本概況。2.秦滅六國的基本概況(1)時間:(2)戰略:(3)順序:(4)意義: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像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一.秦滅六國根據課本P52,歸納秦朝建立的概況秦國:秦朝:3.秦朝建立(1)時間:(2)建立者:(3)都城:(4)歷史地位: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咸陽(今陜西咸陽)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區分】秦國和秦朝秦國統一六國之后建立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探究:春秋戰國的動蕩局面給秦朝哪些經驗教訓?應該如何解決?王室衰微需要加強什么權力?(中央)君主專制諸侯爭霸需要加強什么權力?(地方)中央集權(1)君主專制:(2)中央集權: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材料二: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與上。材料三:“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史記》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指國家政權的主宰和中央決策方式,由皇帝獨裁,一切皇權至上。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從中央。中央集權制度根據以下材料與圖片,歸納皇帝制度的特點?1.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皇帝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1.皇帝制度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中央政府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丞相掌管行政;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主管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三公之下,設置分別掌管財政、宮廷事務的一些官員,稱為“九卿”2.中央:三公九卿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為主要輔佐大臣。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皇帝郡(守)縣(令或長)鄉、里、亭3.地方:郡縣制在當時,朝廷當中出現了兩種不同聲音,以王綰為代表的官員主張繼續實行分封制,而以李斯為代表的則主張實行郡縣制。你認為秦始皇最終會采納誰的意見?秦朝形勢圖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守:郡的行政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令(縣長):縣的行政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里、亭等基層組織。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國各地權力中央機構地方機構意義:郡縣制的實行,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社會安定??たh制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服從決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材料1:不尋常的是,盡管曇花一現,它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經過了漢代的完善和鞏固,又繼續推行了1700年,其間只逐步地作了修正。——《劍橋中國秦漢史》閱讀史料,分析概括中央集權制對后世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嗎?4.影響積極:1.中央集權制下,國家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2.中央集權制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消極:皇權專政極易形成暴政 腐敗現象。材料2“百代皆行秦政體——毛澤東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三、鞏固統一的措施(一)文化措施: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作用:作用:(二)經濟措施:①目的:為消除文字差異,鞏固統一有利于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統一文字為小篆①統一貨幣,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②統一度量衡三:鞏固統一的措施根據課本P55,歸納秦始皇在交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交通措施:(1)統一車軌(車同軌)、修馳道;措施:大修馳道,拆除路障; 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車同軌)意義:3.交通措施(2)開鑿靈渠6尺湘水和離水(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1)有利于車輛暢行無阻,交通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促進了水路交通的發展(3)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系,鞏固統治。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三、鞏固統一的措施(四)軍事:遼東臨洮在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影響:4.軍事措施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設郡管理;派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制西南夷;又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更好地抵御了匈奴,鞏固了邊防,有利于邊疆的穩定和國家的統一,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負擔。史料實證,唯物史觀A政治制度 B經濟發展 C軍事戰爭【史料實證】對以下文物材料按主題進行正確的分類①兵馬俑銅車馬②秦半兩錢④銅權③石鎧甲⑤秦封泥(印有秦郡縣地名等)⑥睡虎地秦簡(法律、行政文書)⑦虎符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寫的法律制度等)問題探究知識拓展自主學習三:鞏固統一的措施⑤⑥⑧②④①③⑦兵馬俑99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秦滅六國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措施奠定此后古代中國版圖的基本框架。奠定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經濟、文化等領域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奠定物質基礎。核心素養問題探究知識拓展自主學習地理統一政治統一三:鞏固統一的措施鞏固統一的措施秦始皇及其臣下對戰國以來蓬勃發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礙專制主義集權制度的鞏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殺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燒毀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僅留下秦國的史書及醫藥、種植和占卜之類的書籍。第二年,他又將提出非議的460多個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稱“焚書坑儒”。這一事件的后果極為惡劣,戰國以來自由活潑的學術氛圍遭到毀滅性打擊,中國文化乃至社會發展因此遭受到難以估量的損失。——摘編自《中國大通史 秦漢(上)》戰國以來自由活潑的學術氛圍遭到毀滅性打擊,中國文化乃至社會發展因此遭受到難以估量的損失。知識拓展:焚書坑儒依據材料,指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和影響。目的:鞏固專制主義集權制度影響:知識拓展:評價秦始皇材料1: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杰出人物......因為他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辟道路的先鋒......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歷史學家翦伯贊材料2: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①統一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②首創中央集權制度。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①“焚書坑儒”,摧殘文化。②統治殘暴,嚴刑峻法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簡要評價秦始皇。唯物史觀功:過:【知識拓展】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陜西西安臨潼東邊的驪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這就是秦始皇陵。據史書記載,驪山陵慕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宮殿,藏有無數奇珍異寶。1974年,在陵墓東側1500米處發現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眾多的兵馬俑。三座大型兵馬俑葬坑里,埋葬著8000余件陶制武士俑,還有上萬件兵器及100余輛木制戰車。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是20世紀我國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課堂小結:秦滅六國文化:統一文字為小篆。經濟: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交通:統一車軌和道路寬度,修筑道路;開鑿靈渠。軍事:統一嶺南及東南,設郡管理;派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秦統一中國原因:歷史潮流、商鞅變法、重用人才、遠交近攻、長平之戰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措施經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結果: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陽內容: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廢分封制,設郡縣制,由中央直接管轄。影響:國家的一切權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鞏固統治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發展課堂檢測1.(2025·四川南充·模擬)《全球通史》載:“秦朝的統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記?!边@“印記”體現在( )A.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C.推行休養生息政策 D.創立科舉制度2.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把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秦統一中國的時間用世紀方式表示為( )A.公元2世紀 B.公元前2世紀 C.公元3世紀 D.公元前3世紀AD3.(2024·山東濰坊·)“‘大一統’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變為現實。”下列文物可為此提供證據的是( )A.毛公鼎 B.刀形幣 C.半兩錢 D.瓦當課堂檢測C4.(2025·江蘇連云港·)《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边@些措施(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C.鞏固了國家統一 D.在滅六國過程中實施C6.(2025·惠州)《秦律·田律》規定,地方官員應及時上報農田開墾面積、農作物生長、干旱、水澇、蝗災等情況。這反映了秦朝( ?。?br/>A.推行輕徭薄賦政策 B.重視農業生產C.實施休養生息政策 D.注重興修水利5.(2024·贛州)下面是七年級同學編寫的歷史劇本《朝會》。該劇本中始皇認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綰:今陛下一統天下,疆域遼闊,請分封諸子以拱衛王室。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眾,諸侯互相攻擊,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置諸侯不便。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A.分封制 B.郡縣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課堂檢測BB作業布置完成教材P57課后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