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同步導學(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同步導學(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同步導學案
知識框架
基礎考點
一、戰國七雄
觀察《戰國形勢圖》,“戰國七雄”指哪七個諸侯國 是如何形成的 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戰役 這一時期的戰爭性質發生了什么轉變
1.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2.形成: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晉);齊國國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奪取(田氏代齊)。
3.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
4.戰爭性質:由春秋時期的爭霸轉變為兼并。
思維指引 巧記戰國七雄位置: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時空觀念
二、商鞅變法
研讀史料,“商君”是誰 他推行變法的背景和目的分別是什么 采取了哪些措施 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1.人物:商鞅。
2.目的:富國強兵,為穩固統治、對外擴張積極創造條件。
3.措施:
政治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4.作用: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思維指引 商鞅變法對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最大的是確立縣制;廢除舊的土地制度最能體現變法性質,鼓勵耕織對農民最有利。
史料實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
——《戰國策·秦策一》
歷史解釋
戰國時期
一般是指從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整理校訂《戰國策》一書而得名。
三、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
1.結合右圖器物,分析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有哪些表現
農業 鐵器的使用日趨普遍,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耕作技術明顯進步
手工業 分工更加細密,紡織、冶鐵、青銅鑄造等手工業發展可觀
商業 商業日益發達,貨幣流通廣泛
2.右側的石像是誰 他因什么功績被人銘記 “天府”是哪一地點 分析“天府”出現的原因。
(1)人物:秦國蜀郡郡守李冰。
(2)功績:主持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
(3)地點:成都平原。
(4)原因: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水利工程,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
史料實證
家國情懷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華陽國志·蜀志》
達標訓練
1.某班學生對“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進行比較學習,這兩次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文人志士廣泛支持 B.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C.貴族集團強力推行 D.維護貴族集團利益
2.戰國時期,新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加速了整個社會前進的步伐。材料中沒有涉及(  )
A.變法改革的背景 B.變法改革的目的
C.變法改革的內容 D.變法改革的影響
3.作家余秋雨曾經寫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下列對這個“了不起的工程”描述正確的是(  )
A.建于秦朝,規模宏大 B.徹底消除湘江水患
C.因勢利導,防洪灌溉 D.遺址毀損,不復相見
4.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視農為“本富”,商為“末富”,所謂“崇本抑末”之思想,漸成為中國流行的經濟思想。這表明,商鞅變法(  )
A.本末倒置 B.注重商業 C.加強法治D.重視農業
5.“在缺乏現代科學技術的春秋戰國時期,其工程設計精巧、布局合理,成功解決了魚嘴分水、飛沙堰泄洪排沙、寶瓶口引水等許多復雜的水利工程問題。”材料意在強調該工程(  )
A.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B.是一座綜合性的大型水利樞紐
C.充分發揮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D.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了起來
6.六國的人說“秦國的軍隊是‘虎狼之師’,秦國的軍隊打仗,一個個眼睛都紅了,就像猛獸一樣,巴不得多砍幾個人頭”。秦國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政策在激勵著他們。這個強大的政策是(  )
A.獎勵軍功 B.鼓勵耕織
C.廢除舊的土地制度 D.統一度量衡
7.下圖是小李制作的“戰國七雄示意簡圖”,其中甲、乙、丙所代表的諸侯國分別是 (  )
A.齊、楚、秦 B.晉、楚、秦 C.齊、晉、秦D.秦、楚、齊
8.戰國時期有這樣一戶人家,家里有三個兒子: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則被國君派去治理縣。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管仲改革之時 B.周平王東遷之際
C.商鞅變法之后 D.晉文公稱霸之前
9.《戰國策·劉向書錄》記載:“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 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材料表明(  )
A.分封制下等級森嚴 B.“尊王攘夷”得到認同
C.井田制被徹底廢除 D.“天下共主”局面改變
10.都江堰建成之初,僅灌溉蜀、廣漢、犍為3郡。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灌區擴大到14個縣。如今,都江堰惠及7個市38個縣(市、區)的1076萬畝農田。材料表明(  )
A.都江堰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個主體工程
B.都江堰在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巨大作用
C.都江堰的建成推動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D.都江堰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認為“農戰”是富國強兵的基石。為此,他實行“分戶令”,把勞動力全部挖掘出來,投身農、戰;依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對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予以免除徭役的獎勵。
——摘編自袁方《商鞅的“強秦之計”與秦國的政治發展》
材料二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的李冰為蜀郡郡守,前往四川地區治水防洪。李冰父子吸取前人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修建過程中,李冰對地形和水情進行實地勘察,正確處理各個主體工程的關系,使其功能互補,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作用,科學地解決了江水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
(1)根據材料一,分析商鞅為實現“強秦”所采取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冰成功修建都江堰的主要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動秦國走向富強的因素。
參考答案
1-10 BCCDC AACDB
11.(1)措施:實行“分戶令”:獎勵軍功;鼓勵耕織。(答出兩點即可)
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秦國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李冰知天文、識地理;得到秦王的支持;吸取前人治水經驗;對地形和水情進行實地勘察;尊重科學規律。(答出三點即可)
(3)任用商鞅進行改革:興修水利工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穗县| 苏州市| 奉贤区| 康定县| 万源市| 东辽县| 綦江县| 宜良县| 射阳县| 西丰县| 邻水| 昌邑市| 河源市| 汝州市| 出国| 德阳市| 嘉兴市| 凤凰县| 营口市| 弥勒县| 遂昌县| 华坪县| 兰州市| 北宁市| 隆回县| 宣汉县| 六枝特区| 浏阳市| 贵阳市| 康乐县| 横山县| 伽师县| 大荔县| 洛川县| 叙永县| 北辰区| 柘荣县| 彭山县| 镇沅| 青阳县|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