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漢沽一中高一年級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歷史學科期中教學質量監測試卷試卷分Ⅰ卷(客觀題)和Ⅱ卷(主觀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長60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共80分)1. 下列各項與表格中的序號對應正確的是()文明 實行制度 文明成就① 君主專制 楔形文字② 法老制度 太陽歷③ 種姓制度 《摩訶婆羅多》④ 城邦制度 神話、喜劇、悲劇A. 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倫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臘文明B. 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倫文明③古希臘文明④古印度文明C. ①古巴比倫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臘文明D. ①古巴比倫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希臘文明④古印度文明2. 以下有關人類文明產生的重大階段性事件,按出現的先后排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社會分工出現 ②農業和畜牧業產生 ③階級和國家產生 ④私有制產生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3. 公元前4世紀末。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歷經數年征戰,最終滅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從希臘到印度廣大地區,希臘文化隨之東傳。從文明傳播的方式看,以上材料實質上表明A. 亞歷山大東征傳播了希臘文化 B. 亞歷山大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C. 文明的交流進一步得到加強 D. 武力擴張是古代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之一4. 下面是一位同學的學習筆記,描述的是某種字母文字向東方和向西方傳播發展的情況,方框中空缺的部分應該填入的是A. 腓尼基字母 B. 拉丁文字母 C. 梵文字母 D. 楔形文字母5. 下列各項中,屬于中古時期西歐社會特征的是①封建莊園制度盛行 ②城市復興 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學產生 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6. 依據如圖知識卡所列內容,可判斷該國是( )延續一千多年保存有豐富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史料、著作、哲學思想頒布《羅馬民法大全》被奧斯曼帝國所滅A. 波斯 B. 西羅馬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拜占庭帝國7. 年代尺是展現歷史時空觀念的方式之一,觀察以下年代尺,方框內應填寫的是( )A. 阿拉伯帝國 B. 大清帝國 C. 拜占庭帝國 D. 大英帝國8. 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下列選項中準確描述幕府統治特點的是()A. 天皇為首的朝廷掌握國家實權 B. 幕府是名義上的最高國家政權機關C. 模仿隋唐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D. 采用莊園制和武士集團的統治形式9. 下列不屬于古代印第安人創造的文明是A. 瑪雅文明 B. 馬里文明 C. 阿茲特克文明 D. 印加文明10. 考古學家指出:“從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時期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樣漫長的時期內,沒有一件實物或一篇記錄足以證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確實存在著相互影響與接觸。”這表明古代美洲地區的文明( )A. 相互聯系,不斷交往 B. 各自獨立,相對隔絕C. 戰爭不斷,沖突激烈 D. 多元發展,相互交融11. 以下為哥倫布《航海日志》的摘錄。據此,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舊徑,勿由陸路東行,而另辟新徑,專取海路西行。 10月22日:我整天都待在這里。看這里的國王或是其他人是否會帶來黃金或是其他有價值的東西……11月1日:這是個大陸,而且我就快到達泉州和杭州…… 11月6日:如果他們能碰到懂自己語言的虔誠教徒,就會全部皈依基督教……①哥倫布的航線受到地圓說影響②哥倫布對金銀的渴求促使他遠洋航行③哥倫布遠航到達了泉州和杭州④傳播基督教是哥倫布探險的動因之一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 17世紀初,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哈得遜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西歐人還不斷探尋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歐人探尋南半球新世界從根本上是為了( )A. 開辟到達南半球的新航線 B. 擴大資本原始積累C. 推動世界聯系加強 D. 提升本國國際地位13. 新航路開辟后,各大洲相對孤立的狀態被打破。下列史實和結論表述一致的是史實 結論A 歐洲人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 改變了歐洲的人文地理格局B 玉米、甘薯等從美洲流向世界各地 推動歐洲出現價格革命C 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體被帶到美洲 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D 葡萄牙商人把中國生絲轉運到歐洲各國貿易 拉開了歐洲對外擴張的序幕A. A B. B C. C D. D14. 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來往于中國和墨西哥之間。自1571年航錢開通后,僅20年間約有3000噸白銀流入中國。這一現象表明太平洋航線的開通( )A. 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B. 直接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C. 表明當時中國生產力水平出現了飛躍 D. 為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創造條件15. 關注時代特征,是把握歷史發展的核心。如果把15到16世紀西歐社會發生的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或現象加以歸納概括,其最大的特征是( )A. 在動蕩中進入中世紀 B. 在演變中走出中世紀C. 革命中實現民主化 D. 在變革中實踐工業化16. 沙龍興起于15世紀,原指裝扮藝術品的房間。16世紀來傳入法國,逐漸演變為聊天,玩紙牌和談論文學與藝術的種場所。17世紀后期到18世紀,沙龍的話題由文學藝術轉變為政治性的話題。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 專制統治逐漸強化 B. 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C. 生產領域的大變革 D. 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17. 閱讀下表中兩個文件的內容節編,可以看出(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買賣或者交換農奴。農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須交納贖金。”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br/>A. 農奴制改革使農奴獲得了完全自由 B. 兩個文件都推動了本國近代化進程C. 兩國徹底廢除舊制度實現民主政治 D. 美國黑人獲得公平對待促進南北統一18. 盡管歐美國家代議制產生的時間不同,每個國家又會由于國情差異所呈現的特點各異,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其中符合“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是A. 內閣要對參議院負責 B. 議會掌握立法權C. 通過革命和改革制定憲法 D. 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19. 某班歷史興趣小組在自主學習和探究《工業革命》一課之后,有四人分別寫出了歷史小論文,他們立論的題目是甲:《工業革命是從蒸汽機的投入使用開始的》乙:《美國人在交通運輸領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業革命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變革》?。骸豆I革命使歐美資產階級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其中,符合史實,說法正確的有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20. 下表是倫敦城市發展大事年表(部分),這反映了英國()時間 事件1863年 議頒布《酸業法》,要求抑制工業生產中的有害氣體。1875年 議會頒布《公共衛生法》,設公共衛生局,對供水、排污、貧民窟清理進行監督。1876年 議會頒布第一部水環境保護法《河流污染防治法》。A. 市民訴求改變城市面貌 B. 城市治理逐步走向法制化C. 環境污染加劇社會矛盾 D.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21. 1786一1790年間,英國棉紡織品輸入印度年均120萬英鎊,至1809年增加到1840萬英鎊。1813年到1844年印度輸往英國的原棉增加近10倍?!坝《冗@個棉織品的祖國開始被大量外來棉織品充斥了”。印度的手工業者因失業而掙扎于死亡線上。當時的印度總督本丁克承認:“棉織工人的白骨,把印度平原的土地都漂白了?!痹斐?9世紀上半期上述變化的原因有( )①工業革命使英國棉織品成本降低 ②印度手工棉紡織業生產效率低下③英國輸出商品破壞印度經濟結構 ④蘇伊士運河便利了英國掠奪原料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2. 有學者認為,1750年英國的勞動力價格是法國、意大利的1.7倍,英國工人工資的快速上漲使得機器替代人工變得有利可圖,這催生了瓦特改進蒸汽機。作者意在強調工業革命的發生是源于()A. 工人要求提高待遇 B. 企業追求更高利潤C. 政府平抑市場物價 D. 國家解決就業問題23. 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第一部工廠法,要求工廠車間必須有通風和定期消毒等基本衛生條件,規定童工每天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2 小時;1824年,英國廢止了禁止工人結社的法律;1834年,英國政府出臺了《濟貧法修正案》,改善了濟貧狀況;1847年英國實行《十小時工作法》,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促進工人工作條件的改善B. 資本主義國家力圖解決工業化過程中的問題C. 是工人階級迅速崛起不斷斗爭的結果D. 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資產階級統治24.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國際分工達到“世界城市”和“世界農村”的分離與對立的完成階段,形成日漸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農村”分別是指( )A.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農村 B. 歐美等工業化國家和廣大亞非拉國家C. 英國和中國 D. 歐洲國家和美洲國家25. 下面是某同學梳理的一部歷史文獻的筆記,這部文獻是( )明確革命的基本力量(主力)——無產階級明確實現目標的手段(方式)——暴力革命表明革命的理論依據——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A. 《權利法案》 B. 《獨立宣言》 C. 《拿破侖法典》 D. 《共產黨宣言》26.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創立剩余價值學說,揭露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秘密的是A. 《共產黨宣言》 B. 《資本論》 C. 《法蘭西內戰》 D. 《唯物史觀》27. 看到“1871年”“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等關鍵詞,你能聯想到的歷史事件是( )A. 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 B. 巴黎公社成立 C. 《共產黨宣言》發表 D. 工業革命的開始28. 1884年柏林會議后,英國提出了“2C”計劃,企圖建立從開羅(埃及)到開普敦(南非)的縱貫非洲的帝國;法國提出了“2S”計劃,打算建立從塞內加爾(西非)到索馬里(東非)的橫跨非洲的帝國;德國也制定一套沿赤道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非洲計劃。這些行動表明( )A. 西方列強開始侵入非洲 B. 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開始C. 協約國和同盟國集團形成 D. 列強加快瓜分非洲的進程29. 如圖漫畫由(美)托馬斯·納斯特創作于1881年。漫畫中,英、法兩國士兵持槍相對而視。漫畫下方寫著“流血的紅海”(BLOOD RED SEA)漫畫中間寫著“痛苦的湖”(BITTER LAKE),遠處的“獅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視著。該漫畫意在表明( )A. 整個非洲被歐洲殖民者瓜分殆盡 B. 美國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國家事務C. 英法在埃及展開激烈的殖民爭奪 D.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30. 如表為1914年英、法、德、意等四國占有殖民地統計情況,其中①是( )國家 占有的殖民地數量(個) 殖民地人口(人)① 55 3.9億法國 29 6235萬德國 10 1307萬意大利 4 139萬A. 英國 B. 法國 C. 德國 D. 意大利31. 從17世紀開始,歐洲國家紛紛到亞洲進行殖民活動,加快了亞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對此,表述錯誤的是()A. 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掠奪 B.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掠奪大量財富C. 歐洲殖民擴張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 D. 殖民者在亞洲實行“有效占領”原則32.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把世界瓜分完畢,標志著A.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B. 非洲大部分地區成為殖民地C. 亞洲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D. 拉美各國成為英美的附庸33. 1906年,提拉克在對印度民眾的一次演講中說:“你們的工業被徹底摧毀了,而且是被外國的統治摧毀的……準備好你們的武器,組織起你們的力量,然后就開始干吧,這樣,他們就無法拒絕你們的要求了?!碧崂说难葜v旨在聯合民眾( )A. 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 B. 廢除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C. 結束分裂局面,謀求國家統一 D. 反對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制度34. 1791年,海地黑人奴隸發動起義。起義軍先后打敗西班牙、英國軍隊。1801年,杜桑·盧維杜爾統一了整個海地島,宣布廢除奴隸制。1802年,拿破侖派遣的遠征軍因遭遇瘟疫幾乎全軍覆沒。1804年,海地正式宣布獨立。海地的獨立( )①結束了罪惡的“三角貿易” ②是當地人不懈反殖民斗爭的結果③加速了拿破侖帝國的覆滅 ④拉開了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5. 19世紀前期,拉丁美洲流傳這樣一首詩:“圣馬丁無私、善良的手,輕輕揩干美洲母親的淚水,給母親帶來自由與民主、獨立與歡樂,消除了母親300余年的痛苦與傷悲!”該詩贊頌圣馬丁主要是因為他( )A. 領導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B. 使海地成為最早獨立的拉美國家C. 率領巴西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D. 幫助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36. 列寧在評價20世紀初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時指出,“幾萬萬受壓制的……處在中世紀停滯狀態”的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走向新生活,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符合列寧這一評價的史事是①中國辛亥革命 ②蘇丹馬赫迪起義③伊朗立憲革命 ④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7. 繪制歷史示意圖有助于認識歷史。下列示意圖呈現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B. 國際聯盟內部隱藏的矛盾C.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 D. 冷戰形勢下的對抗和沖突38. 1916年,段祺瑞指出“日本人既已加入(一戰),我若不參加,日本對青島勢必染指掠奪”,而“德國雖系當今之強國,但眾怒難犯,料其難以取勝。將來協約國取得勝利……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和會上有我一席之地”。據此判斷,段祺瑞主張參戰的動機是()A. 改變中國弱國地位 B. 反抗日本對華侵略C. 擴大皖系軍閥勢力 D. 維護國家主權利益39. 二戰全面爆發前,受侵略國家欲通過國聯維護自身利益,但其相關提案始終未能得到全體通過,從而使其對戰爭的制止無法實現,因此,該原則的實際效果與其初衷背道而馳?!霸撛瓌t”指( )A. “歐洲均勢”原則 B. “和平中立”原則C. “全體一致”原則 D. “大國一致”原則40. 關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凱恩斯認為,“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兇暴的行為之一”。丘吉爾認為,是“勝利者的蠢事”。列寧則認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這表明,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A. 建立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基礎上 B. 導致封建主義在歐洲大陸的復辟C. 是現代國際治理體系的源頭 D. 使歐洲失去了對世界的影響和控制第Ⅱ卷 (非選擇題)(每題10分,兩小題共20分)4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過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材料二第十一條阜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和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并接收使節。第十二條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以及使議會延期或結束。第十八條皇帝任命帝國官吏,有創制法律之權。材料三請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國的什么政治文獻?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體制有何異同?(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該圖反映出這種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則?42.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薄白尳y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雖然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社會主義者沒有贏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權,但是他們的批評,連同保守者和自由主義者一起,在說服政府革除早期工業化的弊端,為工人階級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擴大了男性公民選舉權,財產資格的限制大大降低,這為最終實現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鋪平了道路……19世紀80年代,德國在奧托·馮·俾斯麥的領導下,引入醫療保險、失業補償金與養老金,為勞動大眾提供社會保障。——【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提出這一理論的經濟和思想基礎。(2)依據材料二,概括“工人革命”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作用。 2024—2025學年度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一中學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D 6. D 7. A 8. D 9. B 10. B 11. B 12. B 13. C 14. A 15. B 16. D 17. B 18. B 19. C 20. B 21. A 22. B 23. A 24. B 25. D 26. B 27. B 28. D 29. C 30. A 31. D 32. A 33. A 34. D 35. A 36. B 37. A 38. D 39. C 40. A 41. (1)政治文獻:英國的《權利法案》。相同點:都是君主立憲制度。不同點:英國的政治制度中,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國王權力受限;德國的政治制度中,議會權力受到國王制約。 ?。?)政治制度:美國的三權分立。原則:分權制衡。 42. (1)目的: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經濟和思想基礎: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三大理論;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作用:革除早期工業化的弊端;擴大公民選舉權;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或推動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