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導學案
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楚漢之爭的概況與思考結局的原因,理解西漢建立對結束戰亂,重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意義。
了解休養生息政策的基本內涵,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漢初實行該政策的原因,歸納漢高祖、文帝、景帝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具體措施,從秦末、漢初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作用。
了解文景之治局面的盛況,結合漢文帝、漢景帝的施政措施探思考對今天構建安定、繁榮的和諧社會有哪些借鑒。同時思考統治政策順應時代需要并且得到有效貫徹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文景之治的內容和原因
基礎考點
一、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
1.楚漢之爭
(1)雙方: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
(2)目的:爭奪國家統治權。
(3)結果:雙方軍隊在垓下進行決戰,楚軍戰敗,劉邦取得最終勝利。
(4)原因:項羽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
2.右側人物是西漢的建立者,他是誰 他在何時建立了西漢 定都在哪里
(1)人物:劉邦,即漢高祖。
(2)時間:公元前202年。
(3)都城:長安。
史料實證
二、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
1.研讀史料,西漢建立之初,社會處于怎樣的狀況 這一狀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知,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
(1)狀況:百姓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田地荒蕪,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
(2)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3)首要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
2.研讀右欄史料,分析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結合教材回答實行這一政策的目的、措施和作用。
(1)原因:漢初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主張清靜無為。
(2)目的: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
(3)措施和作用:
措施 作用
增加農業勞動力 讓部分士兵還鄉務農,并將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 西漢經濟逐步恢復,國家局勢穩定下來
穩定民心 鼓勵民眾致力農業生產,實施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把田租定為十五稅一
穩定邊疆 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營造了和平的環境
思維指引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實行嚴刑峻法;漢初推行道家的“無為而治”。
史料實證
陸賈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鄉(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漢高祖認為言之有理,讓陸賈專門著書總結秦亡漢興的經驗教訓。
——摘自《中國歷史》
七上·P64相關史事
三、“文景之治”
研讀史料,分析漢文帝與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了怎樣的盛世局面。這一局面的形成與他們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 例舉這一盛世局面的表現。
1.局面: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這一時期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
2.措施:
(1)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與民休息。
(2)把田租降到三十稅一,有的年份還下令免去田租。災荒之年,積極賑濟災民,保障民眾溫飽。
(3)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3.表現:
手工業 紡織技術水平高超,種類繁多。漆器造型美觀,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使用
商業 一些商人依靠經營煮鹽、冶鐵等,獲利頗豐
城市 長安城布局規整,街道上車馬行人熙熙攘攘,熱鬧繁華
史料實證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漢書·景帝紀》
達標訓練
1.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以下措施與材料相符的是(  )
A.減輕賦稅 B.鹽鐵專賣 C.尊崇儒術D.北擊匈奴
2.西漢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到漢武帝時期,“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西漢(  )
A.農民的地位高 B.經濟恢復發展
C.中央集權加強 D.農民負擔沉重
3.西漢初年,陸賈勸諫漢高祖:“事逾(更加)煩天下逾亂,法逾滋(多)而天下逾熾(混亂),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由此可知,陸賈主張 (  )
A.平定叛亂 B.健全法制 C.充實兵馬D.休養生息
4.下表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變化表。據此可知 (  )
皇帝紀年 公元紀年 郡級政區
漢高祖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漢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漢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年 68郡、國
漢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國
A.漢武帝平定了七國之亂 B.郡國實力不斷增強
C.中央集權得到有效加強 D.郡國控制區域擴大
5.劉邦在位時曾特地殺了一匹白馬,并立誓:非劉氏皇族成員而稱王的,天下人共同攻擊他。白馬之盟反映出劉邦的擔憂是(  )
A.對諸侯王勢力的隱憂 B.對郡縣制的不信任
C.對官僚體系的不滿 D.對世襲體制的懷疑
6.《史記》記載,漢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沒有再建宮殿、園林,車騎也沒有增加。材料反映出漢文帝 (  )
A.鼓勵開荒 B.減輕刑罰 C.減免賦稅D.提倡節儉
7.西漢初年,朝廷無積蓄,將相出行都只能坐牛車;災民遍地,官府無力救濟,百姓四處逃荒。由此可見,漢初統治者的首要任務是 (  )
A.招撫流亡百姓 B.增加朝廷收入
C.禁止人口買賣 D.恢復社會經濟
8.小明整理大事年表:“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到公元9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依據小明的整理,西漢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 (  )
A.193年 B.210年 C.211年D..212年
9.以下表格是關于“答刑(答:鞭打、杖擊)”的記錄,可以說明漢文帝和漢景帝(  )
文帝時期 景帝時期
前167年,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用笞刑等代替,規定當刻(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答三百 前156年,改答五百為三百,前144年,又改答二百為一百。行刑時只準打臀部
A.重視農業 B.減輕刑罰 C.重視儒學D.整頓吏治
10.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此政策 (  )
A.造成宦官外戚交替專權的局面
B.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C.加重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負擔
D.促進了漢初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11.學完《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課后,某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開展了主題為“漢初實行的政策”的討論,請你一起參加。
【追根溯源探緣由】
材料一 漢興,接秦之敢(同“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同“藏”)。
——《漢書》
【鮮明對比談政策】
材料二
【賞析文物談感悟】
下面兩幅圖分別是秦始皇陵中的秦兵馬俑和漢景帝陽陵中的陶俑。
(1)材料一反映了西漢初年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2)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3)仔細觀察兩幅圖片,比較秦始皇陵中的秦兵馬俑與漢景帝陽陵中的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漢景帝陽陵中的陶俑的表情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1-10 ABDCA DDBBD
11.(1)社會狀況:經濟蕭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生活極其貧困。
原因: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破壞。
(2)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民致力于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鞏固漢王朝的統治。(言之有理即可)
(3)不同:秦始皇陵中秦兵馬俑的面部表情比較嚴肅;漢景帝陽陵中陶俑的表情比較柔和、安詳。
說明: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對生活感到滿足。(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出国| 长春市| 九江县| 平谷区| 成都市| 崇仁县| 柳州市| 且末县| 荣成市| 高雄市| 蒙城县| 平湖市| 黑龙江省| 关岭| 景洪市| 闵行区| 永靖县| 淮北市| 雷波县| 故城县| 柘荣县| 沙坪坝区| 含山县| 绥芬河市| 黎平县| 云浮市| 巴南区| 青阳县| 镶黄旗| 乌兰县| 水富县| 辉南县| 图木舒克市| 繁峙县| 图们市| 习水县| 大厂| 淮安市| 禹州市|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