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黃河長江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尼羅河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恒河文明與帝國——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一、文明之擴展二、帝國之興起三、文明之交流文明或者文化,是世界帝國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篇章。—— 彭樹智《世界帝國叢書》總序1約前18世紀3約前14世紀4約前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赫梯王國亞述帝國2約前15世紀埃及新王國時期約1-2世紀,羅馬帝國5約前6世紀波斯帝國6約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時空坐標0301古代文明的擴展02古代世界的帝國目錄Contents文明的交流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產生剩余產品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一、古代文明的擴展埃及新王國時期,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并與西亞地區的大國爭霸。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農耕文明擴展的方式一、古代文明的擴展類型 代表 條 件 表 現 方式 影響農耕文明 古埃及文明 ①農耕文明水平高 ②農業的發展需求 ③擴張及爭霸戰爭推動 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由于尼羅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達到兩河流域; 武力擴張 ①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②推動奴隸制帝國興起。古 西亞 兩河 文明 古巴比倫文明 向周邊地區擴張,實現兩河流域的統一,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 亞述帝國 統 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類型 代表 原因 條 件 表 現 方式 影響海洋文明 古希臘文明 ①城邦政治斗爭的結果:斗爭中失敗的集團難以立足便紛紛外遷 ②工商業發展需要:為了尋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隸的來源而另辟新路 ③社會貧富分化:人債失地的農民,為了謀生,只得紛紛外流 ④人口過剩:生產力水平不足人口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強迫移民 ①組織能力強 ②航海技術和武器先進 ③環海,山多地少,為了生存 ①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達到兩河流域 ②向周邊地區擴張,實現兩河流域的統一,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 ③統 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④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 移民殖民 ①給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災難;②加強了聯系,促進經濟文化交流;③促進了古希臘工商業發展;④促進希臘城邦和文明的發展傳播;⑤客觀上有利于馬其頓帝國的崛起。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 是奴隸制大帝國興起的重要條件。我們居住的位于費西斯河(黑海最東部的一條河)到赫丘利柱(直布羅陀海峽 兩邊聳立的海岬)之間的區 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們沿著大海生活,就像螞蟻或青蛙圍繞著一個池塘……——[古希臘]柏拉圖 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 第1卷一、古代文明的擴展為什么古希臘文明擴展會以移民的方式進行呢?古希臘材料二:到公元前8世紀初,這種經濟上的自給自足因人口壓力而遭到破壞。渴望土地的農民不得不到海上去當海盜、商人或殖民者,或者如時常發生的那樣,三者兼而事之。——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航海技術武器材料三:我們沿著大海生活,就像螞蟻或青蛙圍繞著一個池塘……——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憑借什么進行擴張?組織能力結合地圖和柏拉圖所說的話,思考古希臘人殖民擴張的特點。沿著海岸線分布,范圍廣,殖地區數量多沒有形成統一的帝國一、古代文明的擴展武力移民農耕文明的擴展一、古代文明的擴展農耕文明的擴展潛能武力征服海外殖民根源結果途徑帝國形成文明交流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古代世界的帝國疆域遼闊地跨歐亞非三大帝國共同的特點是1、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概況: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居魯士二世創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咸海。后為亞歷山大所滅。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居魯士大流士①繼承西亞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②地方實行行省制度③建立完善的官僚體系和財稅制度1、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2、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概況: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后,逐步統一希臘全境,進而入侵波斯,經過10年征戰最終蕩平波斯帝國,建立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并擴張至印度河流域。亞歷山大三世死后,帝國迅速分裂。二、古代世界的帝國①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實行君權神授②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任要職③大力推廣希臘文化2、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概況:相傳公元前753年,羅慕洛斯在臺伯河畔建立羅馬城。公元前509年,羅馬人驅逐暴君,建立了共和政體。在成功抵御外族入侵和解決內部矛盾的過程中逐步走上擴張道路,最終將地中海變為羅馬的內海。前27年,屋大維開創元首政體,帝國建立。2世紀左右達到鼎盛。公元395年帝國分裂,其中西羅馬在476年為日耳曼人所滅,而東羅馬延續千年,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滅亡3、羅馬帝國(前27年——476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羅馬是世界市場的中心材料一:2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作為商品匯聚地的描繪:“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里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編者譯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說《致羅馬》英文版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羅馬出土的漢代絲綢中國出土羅馬金幣3、羅馬帝國(前27年——476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材料 :羅馬進入“共和時代”以后,由于不斷對外侵略和擴張,外族奴隸的數量增加很快。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城有150萬人口,奴隸就占了90萬。當時(公元前3世紀至2世紀),被征服地區的軍民俘虜源源不斷地流入羅馬,據統計,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羅馬總共把7.5萬名俘虜賣為奴隸。----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古代史編》羅馬奴隸制羅馬角斗場奴隸起義思考:材料中體現了羅馬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什么影響?3、羅馬帝國(前27年——476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圣經“短短幾年之內,就會有一位叫君士坦丁的皇帝將基督教立為合法的國教。自此,基督教的影響以驚人的速度傳播開來。傳說,公元312年,這位皇帝看到馬爾維橋( Mulian bridge)的上空掛著一個燃燒的十字架。而他又是在那里戰勝了馬克森提(Maxentius),坐上皇帝寶座的,譽其之后他立用亦為虐誠的基督教徒......”——(美)哈羅德·布魯姆主編;布雷特·福斯特,哈爾·馬爾科維茨著《羅馬文學地圖》宗教神權:1世紀,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到4世紀末成為羅馬帝國國教3、羅馬帝國(前27年——476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實行東西分治,從此羅馬帝國再未統一。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3、羅馬帝國(前27年——476年)二、古代世界的帝國領 域 傳 播 途 徑農耕技術 向東傳到伊朗高原;向西傳入希臘,并進一步傳到西歐和北歐;向南傳入埃及和非洲冶鐵技術 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人類從此進入鐵器時代神話故事 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雕刻藝術 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三、古代文明的交流閱讀課本,完成下面的問題1、分類敘述古西亞文明向外傳播表現、方向地域,個別的列舉史實加以說明2、基于以上所學,概括不同文明之間交往的方式、總趨勢。 古代埃及和希臘的雕刻(書本12頁)領 域 傳 播 途 徑農耕技術 向東傳到伊朗高原;向西傳入希臘,并進一步傳到西歐和北歐;向南傳入埃及和非洲冶鐵技術 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人類從此進入鐵器時代神話故事 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雕刻藝術 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閱讀課本,完成下面的問題1、分類敘述古西亞文明向外傳播表現、方向地域,個別的列舉史實加以說明2、基于以上所學,概括不同文明之間交往的方式、總趨勢。拉丁字母希臘字母腓尼基字母阿拉瑪字母三、古代文明的交流領 域 傳 播 途 徑農耕技術 向東傳到伊朗高原;向西傳入希臘,并進一步傳到西歐和北歐;向南傳入埃及和非洲冶鐵技術 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人類從此進入鐵器時代神話故事 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雕刻藝術 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古代文明的交流方式:①武力擴張帶來的交流和推廣;②和平交流、友好往來的方式相互交流學習;總趨勢:彼此間的交流不斷增多,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閱讀課本11-12頁,完成下面的問題1、分類敘述古西亞文明向外傳播表現、方向地域,個別的列舉史實加以說明2、基于以上所學,概括不同文明之間交往的方式、總趨勢。腓尼基字母向東演化成阿拉瑪字母,并進一步發展成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多種字母腓尼基字母向西演化成希臘字母,后再演化為拉丁字母,成為歐洲幾乎所有字母的源頭希臘式建筑見證著文明的交流三、古代文明的交流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傳承,發展三、古代文明的交流課堂小結古代世界的奴隸制帝國古代文明的擴展古代埃及文明的擴展古代西亞文明的擴展:古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古代希臘文明的擴展波斯帝國:建立、制度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制度羅馬帝國:羅馬的擴張、羅馬的興衰古代世界的帝國文明的交流文明的多領域傳播:農耕技術、冶鐵技術、神話故事、雕刻藝術、字母文字絲綢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