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7課 百家爭鳴回憶春秋時期的三大變化是什么?經濟發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社會大動蕩時期“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漢書·藝文志》百家爭鳴創立:孔子孟子莊子創立:老子韓非子墨子百家爭鳴主要學派和代表人物創立:孫武老子簡介:閱讀教材,找出老子所屬學派、思想主張及經典著作的相關信息?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無為而治”順應自然;辯證法思想思想主張政治主張著作簡介地位《老子》(《道德經》)老子材料分別體現了老子的什么思想?材料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前后相隨。”材料二:“滿齒不存,舌頭猶在。大道無形,道在口中。”材料三:“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經》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而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出生明志教學從政周游修訂逝世孔子的一生“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簡介:閱讀教材,找出孔子所屬學派、思想主張及經典著作的相關信息?孔氏,名丘,字仲尼儒家學派創始人以德治國;為政以德“仁”思想主張政治主張教育成就簡介地位孔子著作因材施教《論語》1.孔子的思想——核心思想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根據材料,說說孔子提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是什么?具有愛心和同情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換位思考。1.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張德“苛政猛于虎也。”——《禮記》“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根據材料,說說孔子提出的治國主張是什么?主張以德治國,統治者應愛惜民力,體察民意。反對苛政,統治者要實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會才會穩定。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積極的意義?“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體現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之以德”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弘揚正氣,以德治國。(1)創辦私學,打破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況學生 南宮敬叔 端木賜 顏回家庭情況 魯國貴族 富商 “居陋巷”2.孔子的教育成就(2)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 ,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有教無類、因材施教P42課后活動1:請說出上述孔子言論對我們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指導意義?孔子在學習上強調,要抱著誠實求學和虛心請教的態度,向能者學習,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要把經常復習舊知和探求新知相結合,要把學習和思考相結。這對我們今天的學習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2.孔子的教育成就4、他的言論被弟子編成了《論語》。3.影響儒家思想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莊子韓非兼愛、非攻、節儉、尚賢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獨立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墨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荀子孟子《荀子》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反對非正義戰爭兵家孫武“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兼相愛,交相利。”——《墨子》“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非攻兼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民貴君輕(民本思想)仁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材料一材料二《漢書.藝文志序》載:“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材料三《三字經》:周轍東,王綱墜, 逞干戈, 尚游說 。材料四《周禮》載: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國學),大司徒掌建邦 之土地之圖與人口之數(鄉學)。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百家爭鳴出現的社會背景?經濟: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為思想文化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根本原因)政治:周王室衰微,社會動蕩。各國招賢納士,創造了寬松的學術氛圍。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崛起,“士”階層活躍。文化:私學興起。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打破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百家爭鳴的背景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變化、社會變革)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百家爭鳴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而治”;事物有對立面,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孔子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地位和影響百家爭鳴背景/原因“仁”、為政以德代表人物及主張著作:《道德經》創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儒家孟子:仁政、民貴君輕荀子:禮治墨家 墨子:兼愛、非攻、尚賢、節儉道家 莊子:順應自然和民心、無為而治法家 韓非子:以法治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影響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先秦諸子書》.mp4 第7課 百家爭鳴.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