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目 錄CONTENT01 ·分道揚鑣,路在何方02 ·血腥風雨,武裝尋路第21課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 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03 ·萬里長征,路在腳下第一篇 分道揚鑣,路在何方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寧漢合流形式統一1927年秋1928.5.31928.5.3,濟南慘案1928.6,皇姑屯事件1928底,東北易幟1928.61928.12.29張學良改旗易幟皇姑屯事件濟南慘案專制統治政治上自主學習1:以時間為線索,梳理國民黨在形式上統一中國的過程。1927秋,寧漢合流經濟上夾縫中發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1935-1937):鼓勵發展實業1935幣制改革:廢兩改元,實行法幣政策民族工業的黃金十年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通過制定法案提高銀價,在國內外大量收購白銀,使得世界銀價上漲,中國白銀大量外流,損害極大,所以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穩定金融市場、刺激生產復蘇民族工業發展原因:(1)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并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經濟的政策(如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等)(2)民族資產階級興辦實業的熱情有所提高。(3)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材料1:官僚資本的膨脹與巧取豪奪(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官僚資本:主要是指國民黨統治集團中的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憑借國家政權的壟斷力量,通過發行公債、苛捐雜稅、商業投機、通貨膨脹等手段巧取豪奪而積累起來的資本。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的壟斷性資本和國家政權相結合,對內依封建主義、對外投靠于外國資本主義而形成的資本形式。官僚資本概念解讀材料2: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材料3:官僚資本還不斷以資金入股的方式滲透到民族工業中去,對民族工業進行侵蝕。“火柴大王’劉鴻生回憶說:“我在重慶辦的中國毛紡織廠、火柴原料廠及在蘭州辦的西北毛紡織廠,都有官僚資本的投資。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夾縫中發展經濟上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在發展中遭遇到了誰的壓迫?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分道揚鑣第二篇 血雨腥風,武裝尋路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自主學習2:以時間軸為線索,梳理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共的革命道路探索歷程。1927.8.11928.8.71927.91927.101929.121931.11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八七會議槍桿子里出政權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古田會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江西瑞金)寶貴探索與嘗試。有了軍隊有了方向有了道路有了根據地有了政權中國革命→中國式革命根據地建設工農武裝割據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核心根本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思想內涵土地革命:內 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實 質: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有了理論學思之窗:結合相關史實,思考中共開展土地革命的意義?歷史小劇場:農民有了土地后……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恨不得把每一塊土,都送到舌頭上,是咸是甜,自己先來嘗一嘗。——蘇金傘《三黑和土地》根據地建設工農武裝割據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工作重心:階級基礎:革命步驟:農村工農農村—城市—全國軍事保證核心根本后方保障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思想內涵內在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了理論毛澤東上井岡山材料4:1928.6.18,中共六大,第一次公開承認中國革命未到直接革命的形勢,大會仍然堅持蘇維埃革命模式。材料6:1930.10.30,第一次明確提出要以農民運動來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城市的思想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方針開始成為共產黨自上而下的共同使命。對新道路的質疑之聲材料5:“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都還擔心我們離工人階級太遠了。我說我們在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共產國際的一些同志聽了之后大嘩,不以為然。”—周恩來雖有質疑,但依然發展壯大并逐漸取得認可第三篇 萬里長征,路在腳下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獨立自主之路1.長征緣由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根本原因:“左”傾思想錯誤指導共產國際派對中國國情一無所知的德國人李德任軍事指揮,放棄前四次反“圍剿”的成功經驗,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李德認為這場戰爭“是國民黨政權與紅色政權的決戰”,在戰術上堅持正規化的陣地戰,主張“御敵于國門之外”。游擊戰術粉碎了前四次“圍剿”。連續四次,國民黨軍隊被紅軍“橫掃千軍如卷席”。李德,原名奧托·布勞恩,共產國際派來,被臨時黨中央聘為軍事顧問。材料7:自主學習3:以教材為依托,結合視頻,自主梳理長征的歷程2.長征歷程開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轉折:1935年1月,遵義會議。會師: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結束: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圖1 四渡赤水圖2 巧渡金沙江圖3 強渡大渡河圖4爬雪山圖5 過草地遵義會議會址“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①時間:1935年1月②內容: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③意義: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幼稚→成熟獨立自主之路有了主見材料8 中共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關乎中國命運的理論中有一部分總是牽扯進蘇聯的國家利益,并不總是積極從中國國情出發。……長征后與共產國際失聯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真正起步,當時中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思考。——戴海東《長征中失聯共產國際對中共的影響》紅軍長征①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②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③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④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⑤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3.長征精神4.長征意義材料9 長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 ——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材料10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根據以上材料,結合課本知識,想一想:長征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①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戰略轉移②保存了經過千錘百煉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保存精華③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宣傳主張,傳播火種,鑄就精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們那一代人,沿著長征路,經歷了多少苦難,才締造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我們從沒有忘記,始終沿著長征路不斷發展。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沿著長征之路,奮斗在復興的征程中,書寫了今天的中國奇跡。而今天,我帶你們學習長征精神,是為了時刻銘記,始終堅持,不忘初心,不停奮斗,不斷拼搏,走好屬于我們時代的長征路!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弘揚長征精神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本課小結國民黨共產黨寧漢合流秋濟南慘案5.3皇姑屯事件6.4張學良改旗易幟12.29南昌起義8.1漢口會議8.7秋收起義9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0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江西瑞金11月工農武裝割據“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形式統一九一八事變9.18華北事變圍剿紅軍“攘外必先安內”開始長征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0月遵義會議1月甘肅會寧會師10月紅軍長征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西安事變12.12七七事變7.719271931192819301934193519361937基本特點是:1.國共兩黨、兩個政權的對立斗爭。2.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3. 國共兩黨由對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