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課程標準: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和紅軍長征的意義。時空線索1927-1937年-(國共對峙時期的探索)寧漢合流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西安事變19361937二期北伐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創立井岡朱毛會師東北易幟新軍閥混戰十幾個工農割據根據地圍剿紅軍九一八第五次圍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長征開始遵義會議偽滿洲國華北事變八一宣言全面侵華攘外必先安內走向抗日紅軍改編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汪精衛為主席。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1927年1月1日,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武漢國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七一五”政變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927年9月,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并,史稱“寧漢合流”。它標志著中國國民黨專制統治的確立。(一)政治上1928年,國民政府繼續北伐,討伐張作霖北伐戰爭二次北伐目的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倒北洋軍閥組織基礎國共合作對象性質國內革命戰爭軍閥爭奪地盤和統治權力的戰爭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倒張作霖國共合作不同利益集團的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張作霖國內革命戰爭軍閥爭奪地盤和統治權力的戰爭思考1:南京國民政府發動的北伐與國民革命時期的北伐有何不同?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一)政治上1928年4月,國民政府繼續北伐,討伐張作霖1928年5月3日,日本制造“濟南慘案”1928年6月4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后,于當日死去。其子張學良從前線動身趕回沈陽,穩定了東北局勢。案發皇姑屯站以東,史稱皇姑屯事件。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一)政治上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告東三省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國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標志著北伐的結束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北洋政府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張學良和有關報道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一)政治上思考:觀察地圖和表格,為什么說“南京國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①軍閥各自為政;內亂混戰不斷。②帝國主義勢力尚未清除;③國共兩黨處在對峙中。他們缺乏效命國家的意識,只要與南京(國民政府)之間沒有利害沖突,他們就可以長期與南京合作;但一旦發生利益沖突,這些軍閥就將見機行事,甚至還會與南京國民政府展開較量。——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一)政治上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展1.原因:①政局: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②政策:南京國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提出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1936年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通過改訂新約,收回關稅自主權;實行幣制改革。③民族資產階級興辦實業熱情高漲;④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不等于健康發展。民族工業因為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所以主要發展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只限于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兩項。這些條約使中國獲得了一定的關稅自主權,并提高了稅率。但它并沒有從根本上取消帝國主義的在華特權,更沒有使中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二)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較快發展2.表現:(1)部門:棉紡織業、面粉業和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 橡膠工業都有較大發展;(2)市場:堿除了滿足國內需要外,還出口日本和朝鮮半島;(3)產量: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創歷史最高紀錄。3.影響:(1)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國經濟侵略。(2)為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3)官僚資本憑借國家權力,迅速聚斂起巨額財富,民族工商業受其壓迫摧殘越來越嚴重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二)經濟上官僚資本主義1.概念:是統治者憑借國家權力獲得的資本,這種資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2.發展演變:國民黨官僚資本以四大家族為代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被沒收。3.特點:它具有買辦性、壟斷性和封建性。(1936年四大家族對全國金融業壟斷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形成的標志。)4.影響:具有一定的現代性、但壓制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是反動的經濟。新中國成立后立即沒收。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二)經濟上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兩兄弟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一、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政治上:與清朝的君主專制、民國初期的軍閥專制不同,南京國民政府打著“革命、統一”的旗號,實行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實際上是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地方割據勢力仍然大量存在,國家并未實現真正的統一。2.經濟上:一方面,國民政府實行了一系列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統一全國稅收、改革幣制(法幣)、關稅自主、鼓勵工商業等措施;另一方面,官僚資本迅速膨脹,成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障礙。3.外交上:一方面,執行“親美反蘇”的外交政策,對日本的侵略執行妥協退讓政策,導致美國在華勢力迅速膨脹,日本侵華不斷加?。涣硪环矫?,發起了“改訂新約”運動,要求實行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4.思想文化上:打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旗號,以“革命者”的虛假身份蒙蔽群眾;以“訓政”為借口,大力推行所謂的“黨國”思想。本質上它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仍是國民黨專制統治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1、南昌起義毛澤東說:“要發動群眾,恢復工作,山區的上山,濱湖的上船,拿起槍桿子進行斗爭,武裝保衛革命?!?br/>(1)背景:蔡和森說:“只有以進攻對付進攻,以暴動對付暴動,以政變對付政變,才能制勝一切敵人?!?br/>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城后撤出,分成兩部分。(2)概況: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3)意義: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2、八七會議“從前我們罵孫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槍桿子起家的,我們獨不管。現在雖已注意,但仍無堅決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br/>——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的發言(1)召開①總結了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2)內容②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③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④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1)概況:1927年9月,毛澤東組織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第一次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2)結果:由于敵強我弱,起義軍在進攻長沙途中受挫,毛澤東主持召開會議,決定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3)意義:以退為進,使人民武裝力量得以保存和發展,也表明武裝進攻城市的方針在當時行不通。3、秋收起義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西江月·秋收起義》毛澤東作于1927年9月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創建: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2)井岡山會師: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隊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3)意義: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走上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5、“工農武裝割據”毛澤東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革命過程中的武裝起義和根據地建設進行了理論探討,相繼寫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建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武裝斗爭三者結合起來,走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①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2)原因②中外反動勢力強大,且主要集中于城市,農村相對薄弱,且有較好的群眾基礎。(1)內容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①建立:1927年10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3)形成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指引中國革命勝利發展。(4)意義②發展:經濟——土地革命、經濟建設;軍事——反圍剿斗爭;政治——建立紅色蘇維埃政府。5、“工農武裝割據”二、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一)背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里殲敵人。——毛澤東(1930.12)毛澤東李德博古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簽到瑞金,直接指揮根據地作戰毛澤東被罷免黨內主要職務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專家李德,任軍事顧問“御敵于國門之外,不喪失寸土”。——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第四次圍剿失敗后,為發動第五次圍剿,蔣介石做了多方面準備,提出所謂“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政治上在根據地周圍施行保甲制度和“連坐法”;經濟上對根據地實行嚴密封鎖;軍事上采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中國近代史》①蔣介石為圍剿紅軍,做了更充足的準備②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戰術變化:運動游擊戰到陣地阻擊戰三、紅軍長征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1)開始:(2)歷程:①②③④⑤①②③毛澤東建議放棄原定計劃,改向貴州挺進,隨后攻克遵義 ,并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1935年10月,與陜北紅軍會師于吳起鎮“左”傾錯誤領導人又犯逃跑主義錯誤,突破四道封鎖線后,僅剩三萬余人,危亡旦夕④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二)過程⑤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越草地機關縱隊從蘇區帶出來的大量輜重裝備仍然挑著,壇壇罐罐也舍不得扔掉,連印刷機、印刷紙張、野戰醫院的X光機甚至屎尿盆都帶著,部隊一天能走完的路,陪著這樣臃腫龐大的機關就得走兩天甚至三天。——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政治委員王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甘肅會寧三、紅軍長征王稼祥周恩來毛澤東◎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①組織問題:②軍事問題:(1)內容(2)意義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由張聞天負總責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軍事行動①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②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長征后與共產國際失聯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真正起步,當時中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思考。——戴海東三、紅軍長征(三)意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毛澤東《反對帝國主義的策略》①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②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③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種子④鑄就了長征精神一次魚水情深的遠征一次檢驗真理的遠征一次艱苦卓絕的遠征一次理想信念的遠征一次開創新局的遠征三、紅軍長征長征精神的內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堅定理想、充滿信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弘揚長征精神!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是要實現什么?為了走好長征路我們應該做什么?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經濟:官僚資本斂財自絕于民道路:違背新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新中國是近代中國歷史的選擇,亦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政治:專制統治國民黨人民的抉擇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共產黨政治:人民革命政權經濟:打土豪,分土地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