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導學案
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唯物史觀:從中華民族歷史演變的視角來看,不同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
時空觀念:運用地圖工具,讓學生直觀理解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動因,從而增強其時空感知能力,培養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通過閱讀史料,理解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影響,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歷史解釋:正確理解北方地區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的巨大作用,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解釋的能力。
家國情懷:認識到凡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然能起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民族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淝水之戰、孝文帝改革。
教學難點: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基礎考點
一、淝水之戰
1.十六國:歷史上把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地區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一度統一了北方。
2.研讀《淝水之戰示意圖》,指出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誰。有何特點 結果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1)交戰雙方:前秦和東晉。
(2)特點:以少勝多。
(3)結果:東晉勝利。
(4)影響:前秦很快瓦解滅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局面。
思維導引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時空觀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完善其改革措施,并指出這次改革的意義。
1.背景: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仍保持鮮卑習俗,要治理好北方地區困難重重。
2.措施
遷都 494年,遷都洛陽
推行漢化 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以漢服代替鮮卑服
改鮮卑姓為漢姓
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通婚等
3.意義: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
史料實證
北魏孝文帝即位時才5歲,由祖母馮太后臨朝聽政。馮太后進行改革……推動了鮮卑人漢化,促進了民族交融……馮太后去世后,孝文帝繼續推行改革。
——摘編自《中國歷史》
七上·P109相關史事
三、北朝政權更替
依據右側示意圖敘述北朝政權更替的概況,分析北周采取了哪些措施逐漸強大起來,并統一北方。
1.政權更替:北魏后期,在北方設立的六個軍鎮的作用減小,地位降低。在六鎮兵變的打擊下,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部分。東魏后被北齊取代。西魏后被北周取代。577年,北周滅掉北齊,北方重歸統一,為隋朝統一全國打下基礎。
2.發展措施:北周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還竭力促成鮮卑人與漢人的交融,國力逐漸強大。
時空觀念
四、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研讀教材,分析這一時期的民族交融表現在哪些方面。結合史料概括其意義。
1.表現:
生產生活 內遷各族人民與漢族人民相互學習
政治制度 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
思想文化 漢語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漢族人民喜愛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等
心理方面 各族相互認同感日益加強,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
2.意義:為中華民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解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
——劉玉才等
《中國古代文化史》
達標訓練
1.某班學生對“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進行比較學習,這兩次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文人志士廣泛支持 B.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C.貴族集團強力推行 D.維護貴族集團利益
2.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各族不斷內遷,內遷的各族主動認同中原地區的歷史和文化,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對此現象概括準確的一詞是 (  )
A.多元一體 B.滿天星斗 C.錯綜復雜D.異彩紛呈
3. 歷慎思同學的單元筆記中記述了“赤壁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等史事。據此判斷該單元講述的是(  )
A.夏商周時期 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遼宋夏金元時期
4.下面表格中皇帝姓氏的變化反映了當時 (  )
朝代 皇帝尊號及名 在位期間年號 公元紀年(年)
北魏 獻文帝拓跋弘 天安 466
皇興 467—470
孝文帝元宏 延興 471—475
承明 476
太和 477—499
A.軍事政變,朝代更替 B.改用漢姓,民族交融
C.北方戰亂,政權并立 D.江南開發,經濟發展
5.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該措施(  )
鮮卑姓 改為漢姓
拓跋 元
拔拔 長孫
賀蘭 賀
獨孤 劉
A.促進經濟發展 B.強化政治制度
C.促進文化認同 D.消除民族矛盾
6.跪坐習俗是儒家禮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垂腳高坐被視為傲慢。魏晉南北朝時,隨著“胡床、胡坐”的傳播,漢人的跪坐習俗逐漸變成垂腳高坐。這一轉變體現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強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
C.政權分立的加劇 D.少數民族漢化的開始
7.他通過聯姻,溝通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的聯系。他自己娶了崔、盧、鄭、王四姓女子入宮,又為自己的五個弟弟娶了漢族大姓女子,而范陽盧氏一家便娶了三個公主。材料中的“他” (  )
A.開我國“和親”政策的先河 B.通過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
C.依靠武力實現對全國的統治 D.改漢姓之后,自己姓“長孫”
8.某班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探尋“孝文帝遷都的緣由”。第2組同學按任務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紀初中國又進入一個寒冷期,《齊民要術》記載,這一時期華北地區桃樹開花較之前晚10~20天;《晉書》記載的異常霜降的出現較以往更頻繁,平城地區也屢受災荒。據此判斷,這一小組研究任務應是側重追尋遷都的(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軍事因素D.環境因素
9.苻堅曰:“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吾強兵百萬,資仗如山”“以吾擊晉,校(較)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由此可知,前秦失敗的原因是 (  )
A.前秦實力弱小 B.前秦兵力分散
C.苻堅驕傲輕敵 D.民族矛盾尖銳
10.從420年劉裕代晉算起,南朝有宋、齊、梁、陳四朝。自北魏統一北方算起,北魏先分裂為東魏、西魏;后來北齊代東魏,北周代西魏。這體現了該時期的歷史特點主要是(  )
A.政權更替頻繁 B.君主專制加強
C.儒學地位動搖 D.民族交融深化
11.李老師圍繞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設計了下面的學習任務單。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1)任務一 【制作簡圖————梳理歷史時序】
填寫圖中空缺處的內容,并據此概括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
(2)任務二【列表對比————分析歷史原因】
戰役名稱 時間 交戰雙方 結果 作用
官渡之戰 200年 曹軍和袁軍 A: 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赤壁之戰 208年 B: 曹操以 多敗少 C:
D: 383年 前秦軍和(東)晉軍 東晉以少勝多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
完成表格。結合所學回答,影響戰役勝負的因素有哪些
(3)任務三 【閱讀材料————進行歷史解釋】
孝文帝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閱讀材料并結合具體史實,說出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使鮮卑族“整體的漢化”。(不少于四點)
(4)結合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
1-10 BABBC ABDCA
11.(1)①北魏;②東晉。
時代特征:孕育統一和民族交融。
(2)A:曹操以少勝多。B:曹軍和孫劉聯軍。C: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淝水之戰。
影響因素:軍隊士氣;戰略戰術;將領的指揮才能等。
(3)改漢姓、說漢語、通婚姻、穿漢服等,使鮮卑族“整體的漢化”。
(4)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北魏的統治,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鮮卑等少數民族的進步,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绥宁县| 上杭县| 二连浩特市| 平安县| 玉山县| 哈巴河县| 徐汇区| 沈丘县| 宾阳县| 灵台县| 德保县| 神农架林区| 贵定县| 绿春县| 含山县| 思茅市| 莱西市| 长阳| 禹州市| 堆龙德庆县| 潢川县| 松潘县| 新营市| 黄梅县| 松潘县| 白水县| 奎屯市| 庆安县| 沁源县| 巨鹿县| 平罗县| 敦煌市| 乌恰县| 雅安市| 龙岩市| 永靖县| 友谊县| 郯城县| 九龙县|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