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暑假新教材新課預習提升練第一至四單元練習檢測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下學期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0除以任何數(shù)都得0。 ②刮西北風時,紅旗飄向東南方。③57×20-20與57×19的得數(shù)相同。 ④612÷6的商是三位數(shù)。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2.把5×6=30,50-30=20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是( )。A.5×6-30=0 B.5×6+50=80 C.50-5×6=203.小青家在學校的西南方向,她上學時應往( )走。A.西北 B.東南 C.東北4.下圖中,看到的是( )。A. B. C.5.張叔叔早上從家出發(fā)時車上里程表的讀數(shù)是358千米,晚上到家時里程表上的讀數(shù)是401千米,這一天張叔叔開車行駛了( )千米。A.401 B.759 C.436.要使“□43-358-21”所得的差是兩位數(shù),□里應填( )。A.4 B.5 C.67.圖圖用鐘表上的時間表示方位,它的12點鐘方向表示北面,6點鐘方向表示南面;游樂園在圖圖的5點鐘方向,大約在圖圖的( )方向。A.東南 B.東北 C.西北8.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個。①晚上11時10分,用24時記時法表示是21:10②100-20÷5與(100-20)÷5的運算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也不一樣③已知A和B都大于0,且A×34=B×43,則A>B④每四年就有一個閏年A.1 B.2 C.3 D.4二、填空題9.計算25×(4+8)時,先算( )法,再算( )法,可以應用( )律使計算簡便。10.估一估,量一量。 厚約( )mm 長約( )cm11.在括號里填上“>”“<”或“=”。250÷5( )280÷4 70×5( )300÷635÷5( )80÷8 560-(234+8)( )560-234-81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最簡分數(shù)。125分=( )小時 75厘米=( )米 1升200毫升=( )升13.單位換算2.05公頃=( )平方米 8噸50千克=( )噸4米18厘米=( )米 305平方分米=( )平方米14.如圖表示芳芳家到學校的路線,芳芳從家出發(fā),先向北走一段路,接著向( )走一段路,最后再向( )走一段路就到學校了。15.下面三幅照片是小華拍攝的,你知道她是從面拍到的嗎?( )面 ( )面 ( )面16.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幾何體,從上面看到(其中正方形中的數(shù)字表示在該位置上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則從正面看到的是( )號圖形,從左面看到的是( )號圖形。① ② ③ ④17.用7和8的乘積再減去21得( )。列成綜合算式是( )。三、判斷題18.上體育課時,小明在小剛的西北方向,那么小剛則在小明的東南方向。( )1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中,作者站在長安的西北方向。( )20.小明從家出發(fā),先向東走150米,再向北走150米,這時他在家的北面。( )21.把10米長的繩子對折兩次,每一段是25厘米。( )22.356-39+56與356-(39+56)的得數(shù)相等。( )23.淘氣站在窗外看到的是。( )四、計算題24.脫式計算。18+5×7 54-(62-34) 63÷(44-37)73-26+35 72÷(3×3) (82-18)÷8五、改錯題25.森林醫(yī)生。(對的畫“√”,錯的畫“×”,并改正。)600-129+132=589+132=721( )改正:六、作圖題26.分別畫出左圖從正面、上面看到的形狀。 從正面看 從上面看七、解答題27.實驗小學二年級有259人,比一年級少52人。一、二年級一共有多少人?28.學校用氣球布置舞臺,用了38個黃氣球,用紅氣球的個數(shù)比黃氣球的4倍多10個,布置舞臺用了多少個紅氣球?29.請結合生活實際,編一道可以用算式(720-60)÷3解決的問題,并解答。30.探索實踐。(1)郵遞員叔叔從郵局出發(fā)向東走( )米到商店,再向( )走( )米到公園。(2)小芳從家出發(fā)向( )走( )米到幼兒園,再向( )走( )米到電影院,然后向西走60米到( ),最后向( )走( )米到超市。(3)郵遞員叔叔從郵局出發(fā),平均速度是60米/分,他4分鐘可到哪里?算一算,用○標出他的位置。31.介紹路線。(1)笑笑想從家去體育館,請你描述一下笑笑走的路線。(2)笑笑從超市購物后回家,請你描述一下笑笑走的路線。32.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功能的機器人正在逐漸實現(xiàn)并走進千家萬戶。勝利小學開設的機器人編程課程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共有600人報名參加。如果把他們分成12個班,每個班分成5個組,那么平均每個組有多少人?《三年級暑假新教材新課預習提升練第一至四單元練習檢測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下學期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C B C A A B1.D【分析】根據(jù)與0有關的除法計算、方位的相對關系、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分別分析每個序號,選出正確的即可。【詳解】①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shù)都得0,說法錯誤;②刮西北風時,紅旗飄向東南方,說法正確;③57×20-20=1140-20=1120,57×19=1083,兩個結果不同,說法錯誤;④612÷6=102,商是三位數(shù),說法正確。說法正確的是②④。故答案為:D2.C【分析】觀察兩個算式,“30”在兩個算式中重復出現(xiàn)。用第一個算式中的5×6代替第二個算式中的30,要注意原來的運算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減法,替換后的算式運算順序不能改變。據(jù)此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即可解答。【詳解】根據(jù)題意可知,50-5×6=50-30=20運算順序未更改且答案一致,所以把5×6=30,50-30=20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是50-5×6=20。故答案為:C3.C【分析】由題可知,以學校為參照物,小青家在學校的西南方向,西南與東北相對,則以小青家為參照物,學校在小青家的東北方向。據(jù)此解答。【詳解】因為小青上學是從家出發(fā),由分析可知,學校在小青家的東北方向,所以小青上學時應往東北走。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方位的掌握。牢記方位之間的相對關系是解決此題的關鍵。4.B【分析】在判斷物體的形狀是從哪個位置觀察到的時,應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不同方向觀察所給的物體,將觀察到的形狀與所給的形狀相比較,再作出判斷。如圖:站在小汽車的后面,看到的是車尾。【詳解】由分析可得,看到的是。故答案為:B5.C【分析】根據(jù)題意,用張叔叔晚上到家時里程表上的讀數(shù)減去早上從家出發(fā)時車上里程表的讀數(shù),即可求出這一天張叔叔開車行駛了多少千米。據(jù)此解答。【詳解】401-358=43(千米)即這一天張叔叔開車行駛了43千米。故答案為:C6.A【分析】計算整數(shù)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就向前一位退一當十再減。據(jù)此根據(jù)整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把各選項中的數(shù)據(jù)代入□,分別計算出結果,再作選擇即可。【詳解】A.443-358-21=85-21=64B.543-358-21=185-21=164C.643-358-21=285-21=264因此要使“□43-358-21”所得的差是兩位數(shù),□里應填4。故答案為:A7.A【分析】根據(jù)題目可得:鐘表上12點鐘方向表示北面,6點鐘方向表示南面;那么6點鐘方向表示東面,5點鐘方向位于3和6之間,也就是在東南方向,據(jù)此可得出正確的答案。【詳解】根據(jù)分析可得:游樂園在圖圖的5點鐘方向,大約在圖圖的東南方向。故答案為:A8.B【分析】①普通計時法轉化為24時計時法,如果是下午和晚上的時間,需在原來的時間上加12小時。②根據(jù)四則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括號里面的。③根據(jù)積一定時,一個因數(shù)越小,另一個因數(shù)越大。④閏年的判斷方法:普通年份看是否能被 4 整除,如果能就是閏年,世紀年看是否能被 400 整除,如果能就是閏年。通常每四年里有三個平年,一個閏年,但整百年份必須是 400 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詳解】①晚上11時10分轉化為 24 時計時法為:11時10分+12時=23時10分,而不是21:10,所以該說法錯誤。②100-20÷5先算除法20÷5=4,再算減法100-4=96;(100-20)÷5先算括號里的減法100-20=80,再算除法80÷5=16。二者運算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也不一樣,該說法正確。③已知A和B都大于0,且A×34=B×43,因為34<43,所以A>B ,該說法正確。④例如1900年,1900÷400=4 300,1900 年是平年,并不是每四年就一定有一個閏年,該說法錯誤。綜上,說法錯誤的有①和④,有2個。故答案為:B9. 加 乘 乘法分配【分析】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乘法分配律:兩個數(shù)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shù)與第三個數(shù)分別相乘,再相加;在算式25×(4+8)中,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號外面的乘法。仔細觀察算式25×(4+8)可知,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將算式轉化為25×4+25×8計算起來比較簡便。【詳解】25×(4+8)=25×4+25×8=100+200=300計算25×(4+8)時,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10. 1 3【分析】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對長度單位的認識進行合理估計,再利用直尺測量出準確數(shù)值即可。【詳解】估測:硬幣厚約1 mm,曲別針長約3 cm;實測:硬幣厚2 mm,曲別針長3 cm;【點睛】本題考查了估測以及動手實際測量的能力。11. < > < =【分析】第1、2、3題,先分別計算出這兩個算式的商,再比較。第4題,左邊算式,先計算小括號里的加法,再算小括號外的減法,右邊算式,按照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計算,最后比較即可。【詳解】250÷5=50,280÷4=70,50<70,250÷5<280÷4。70×5=350,300÷6=50,350>50,70×5>300÷6。35÷5=7,80÷8=10,7<10,35÷5<80÷8。560-(234+8)=560-242=318560-234-8=326-8=318560-(234+8)=560-234-812. / /【分析】根據(jù)1小時=60分,1米=100厘米,1升=1000毫升,單位小變大除以進率,用小單位數(shù)據(jù)÷進率,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表示出結果,約分即可。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shù),分母相當于除數(shù)。其中復名數(shù)換單名數(shù),只換算單位不同的部分,再與單位相同的部分合起來即可。【詳解】125÷60==(小時);75÷100==;200÷1000==(升)125分=小時;75厘米=米;1升200毫升=升13. 20500 8.05 4.18 3.05【分析】(1)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1公頃=10000平方米,據(jù)此換算。(2)根據(jù)質(zhì)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1000;(3)根據(jù)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1米=100厘米,據(jù)此換算;(4)根據(jù)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詳解】2.05公頃=20500平方米 8噸50千克=8噸+(50÷1000)噸=8噸+0.05噸=8.05噸4米18厘米=4米+(18÷100)米=4米+0.18米=4.18米 305平方分米=(305÷100)=3.05平方米14. 西 西北【分析】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直接填空。【詳解】芳芳從家出發(fā),先向北走一段路,接著向西走一段路,最后再向西北走一段路就到學校了。【點睛】解答本題需熟練掌握八個方向的認識。15. 右側面 正面 左側面【分析】熊貓是正面站立的,小花從正面拍攝,可以拍到熊貓的正臉,根據(jù)熊貓站立的位置,小華繞著熊貓轉,小華在她的右側面可以拍到熊貓的左邊身子,在她的左側面可以拍到熊貓的右邊身子,據(jù)此回答即可。【詳解】由分析可得:【點睛】熟練掌握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方法是關鍵。16. ① ③【分析】由題可知,從正面看第一列有1個小正方體,第二列最多有4個小正方體,第三列有3個小正方體;從左面看第一列最多有3個小正方體,第二列最多有4個小正方體。【詳解】分別從正面和左面觀察所給幾何體,根據(jù)看到的形狀,可知從正面看到的是①號圖形;從左面看到的是③號圖形。【點睛】本題考查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和幾何圖形,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17. 35 7×8-21=35/8×7-21=35【分析】整數(shù)混合運算中,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是口訣中的前兩個數(shù),積是口訣中的后一個數(shù),寫算式時兩個乘數(shù)可互換位置。先算出乘積再減,則不需要加小括號。【詳解】7×8-21=56-21=35用7和8的乘積再減去21得35。列成綜合算式是7×8-21=35或8×7-21=35。18.√【分析】上體育課時,小明在小剛的西北方向,是以小剛為觀測點,那么小明在小剛的西北方向,如以小明為觀測點,那么小剛在小明的東南方向,據(jù)此解答。【詳解】以圖演示如下:從圖可知,小明在小剛的西北方向,那么小剛則在小明的東南方向;原題說法正確。故答案為:√19.×【分析】這句詩的意思是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shù)青山。根據(jù)方向的相對性,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西南和東北相對,西北和東南相對,作者望著西北方向的長安,那么作者面向西北方向,他就站在長安的東南方向,據(jù)此解答即可。【詳解】“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中,作者站在長安的東南方向。原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0.×【分析】如下圖,圖上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小明在家的右上方,所以這時他在家的東北面,據(jù)此即可解答。【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小明從家出發(fā),先向東走150米,再向北走150米,這時他在家的東北面,原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點睛】本題考查了方向的辨別,畫一個示意圖可以直觀的看出他的方位。21.×【分析】根據(jù)1米=100厘米,把單位轉換為厘米,繩子對折2次后,這根繩子被平均分成了4段,因此用繩子原來的長度除以4計算出每段的長度,依此計算即可。【詳解】1米=100厘米10米= 1000厘米2×2=4(段)1000÷4=250(厘米)把10米長的繩子對折兩次,每一段是250厘米。原題說法錯誤。故答案為:×22.×【分析】按照運算順序,第一個算式遵循從左到右的原則計算,而第二個算式先算括號內(nèi)的加法,再算減法。對比兩個結果即可得出結論。【詳解】356-39+56=317+56=373356-(39+56)=356-95=261373和261不相等,因此356-39+56與356-(39+56)的得數(shù)不相等。故答案為:×23.√【分析】淘氣站在窗外看見的小男孩的后背,看見小女孩的正面。據(jù)此判斷。【詳解】根據(jù)分析,淘氣站在窗外看見的小男孩的后背,看見小女孩的正面。故答案為:√24.53;26;982;8;8【分析】整數(shù)混合運算中,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減法,再算小括號外面的減法;先算減法再算除法;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先算減法再算除法。【詳解】18+5×7=18+35=5354-(62-34)=54-28=2663÷(44-37)=63÷7=973-26+35=47+35=8272÷(3×3)=72÷9=8(82-18)÷8=64÷8=825.×600-129+132=471+132=603【分析】計算整數(shù)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減)起;同一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如果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在這一位上加10再減。【詳解】600-129+132=589+132=721(×)改正:600-129+132=471+132=603【點睛】熟練掌握三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解答此題的關鍵。26.見詳解【分析】觀察圖形可知,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有兩層,第一層有2個正方形,第二層有1個正方形,靠左齊;從上面看到的圖形有2列,2排,第1列有2個正方形,第2個列有1個正方形位于第2排,據(jù)此作圖即可。【詳解】如圖所示:【點睛】本題考查觀察物體,明確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是解題的關鍵。27.570人【分析】根據(jù)題意,用二年級的人數(shù)加上二年級比一年級少的人數(shù),求出一年級的人數(shù),再和二年級的人數(shù)相加就是總人數(shù)。【詳解】259+52+259=570(人)答:一、二年級一共有570人。28.162個【分析】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用紅氣球的個數(shù)比黃氣球的4倍多10個,讓黃氣球的個數(shù)乘4,求解出4倍是多少個,然后再加上10個就是紅氣球的個數(shù)。【詳解】38×4+10=152+10=162(個)答:布置舞臺用了162個紅氣球。29.見詳解【分析】在算式(720-60)÷3中,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減法,再算小括號外面的除法。據(jù)此編寫出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詳解】問題:工程隊要修一條720米長的公路,已經(jīng)修了60米,剩下的要3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答案不唯一)(720-60)÷3=660÷3=220(米)答:平均每天要修220米。30.(1)60;東;40(2)東;80;東北;20;大學;北;40(3)見詳解【分析】(1)、(2)仔細觀察得知,地圖上的1個單位長度表示實際距離20米。用1個單位長度表示的實際距離乘每次走的段數(shù)分別算出每兩個地點之間的實際距離,再根據(jù)地圖表示方向的原則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描述他們的行走路線。(3)速度×時間=路程,用平均速度乘時間就是郵遞員叔叔走了多少米。再用總路程除以每個線段20米,得出他走了幾個線段的長度。據(jù)此標出位置即可。【詳解】(1)郵遞員叔叔從郵局出發(fā)向東走60米到商店,再向東走40米到公園。(2)小芳從家出發(fā)向東走80米到幼兒園,再向東北走20米到電影院,然后向西走60米到大學,最后向北走40米到超市。(3)60×4=240(米)240÷20=12(個)郵遞員叔叔的具體位置如下所示:31.見詳解【分析】(1)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描述線路圖,注意行走的方向即可。據(jù)此觀察圖形可知,第一條路線:笑笑從家出發(fā),向東走300米到醫(yī)院,繼續(xù)走200米到商場,再向南走300米到公園,再向東走400米到體育館;第二條路線:笑笑從家出發(fā),向東走300米到醫(yī)院,再向南300米到超市,再向東走200米到公園,向東繼續(xù)走400米到體育館。(2)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描述線路圖,注意行走的方向即可。據(jù)此觀察圖形可知,第一條路線:笑笑從超市出發(fā),向北走300米到醫(yī)院,再向西走300米就回到家;第二條路線:笑笑從超市出發(fā),向東走200米到公園,再向北走300米到商場,再向西走200米到醫(yī)院,向西繼續(xù)走300米回到家。【詳解】(1)笑笑從家出發(fā),向東走300米到醫(yī)院,繼續(xù)走200米到商場,再向南走300米到公園,再向東走400米到體育館;或:笑笑從家出發(fā),向東走300米到醫(yī)院,再向南300米到超市,再向東走200米到公園,向東繼續(xù)走400米到體育館。(2)笑笑從超市出發(fā),向北走300米到醫(yī)院,再向西走300米就回到家;或:笑笑從超市出發(fā),向東走200米到公園,再向北走300米到商場,再向西走200米到醫(yī)院,向西繼續(xù)走300米回到家。【點睛】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熟練掌握八個方位,注意距離,據(jù)此解答即可。32.10人【分析】根據(jù)題意,先用分成的班級個數(shù)乘每個班分成的組數(shù),求出一共分成了多少組,用報名參加的總人數(shù)除以分成的組數(shù),即可求出平均每個組有多少人。【詳解】600÷(12×5)=600÷60=10(人)答:平均每個組有10人。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