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蘇州中考歷史二輪專題復習(一)專題一 國家的統一與民族關系的發展一、知識線索線索一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與民族融合發展階段 時期 概況古代 統一國家的建立 秦朝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2)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筑萬里長城、統一東南、嶺南等地區。統一國家的初步發展 漢朝 漢武帝時通過頒布“推恩令”、統一鑄幣、北擊匈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張騫通西域等措施,使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古代 多民族的融合 三國兩晉南北朝 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到西晉初年,人數已達到了幾百萬,民族界限日益縮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民族融合已成為趨勢;北魏孝文帝通過遷都洛陽、推行漢化等政策,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大發展 隋 581年楊堅建立隋朝,589年,隋滅陳,統一南北;隋煬帝時又開鑿溝通南北的大運河,進一步鞏固了南北的統一。唐 唐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統一全國后,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各民族的交往(唐朝與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碑),密切了各民族的聯系。古代 統一與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 宋元 (1)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后近20年時間,陸續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中原地區和南方;(2)遼、宋、金政權并立時期,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3)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4)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了元朝,1279年統一全國。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朝時實行行省制。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民族融合不斷加強,元朝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統一多民族的鞏固 明清 (1)明朝中期,戚繼光抗倭,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維護了國家的安全與統一;(2)清朝前期,確立了中央冊封喇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的制度和“金瓶掣簽”制度、設置駐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等措施,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3)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抗擊沙俄侵略者,保衛了祖國的疆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近代 近代中國的統一 (1)近代前期: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領土主權等均遭到破壞,香港島、臺灣等被列強割占; (2)近代后期:日本進行侵華戰爭,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現代 祖國的統一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2)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下,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別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和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3)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指導下,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國統一大業不斷向前發展。民族關系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線索二 歷代中央政府對邊疆的管轄及統一問題地區/問題 時期 概況新疆地區 西漢 公元前60年,西漢漢宣帝設立西域都護,這是新疆正式歸中央管轄的標志。唐朝 唐太宗和武則天分別設立了管轄新疆的最高行政、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南和以北地區。清朝 (1)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2)阿古柏侵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3)1884年,為加強對新疆的管轄,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現代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新藏公路;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新疆的發展。西藏地區 唐朝 (1)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2)唐中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3)821年,吐蕃與唐朝會盟。盟約里說:“患難相恤,暴掠不作。”元朝 元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西藏正式成為元朝行政區(西藏隸屬中央管轄的開始)。清朝 (1)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并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2)康熙帝又賜予另一個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3)1727年(雍正帝時)開始設置駐藏大臣,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4)乾隆帝實行金瓶掣簽制。地區/問題 時期 概況西藏地區 新中國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基本統一;(2)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3)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建立港澳問題 古代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使澳門與祖國分離。近代 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新中國成立后 (1)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2)1984年底,中英正式簽署《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地區/問題 時期 概況港澳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 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3)1987年,中葡簽署《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臺灣問題 三國 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加強了內地與臺灣的聯系。元朝 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列島和琉球地區(今臺灣),臺灣正式屬于中央管轄。明朝 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臺灣地區,1662年鄭成功率軍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地區/問題 時期 概況臺灣問題 清朝 (1)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2)1885年清政府面對列強侵略的加劇,設立臺灣省以加強海防,臺灣至此成為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一部分;(3)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抗日戰爭時期 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日本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解放戰爭后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后,國民黨蔣介石退守臺灣,臺灣再次陷入與祖國大陸的分離狀態之中。新中國成立后 20世紀90年代,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指導下,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二、專題演練1.“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以下史實符合這一主題的有①秦始皇規定以小篆為全國統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漢服③遼、宋、西夏、金政權的對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面有關西藏歷史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唐朝時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時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③清初順治帝賜予西藏佛教首領達賴五世“達賴喇嘛”封號④清朝設置伊犁將軍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區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始終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歷史事件中能夠體現這一主題的是①赤壁之戰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鄭成功收復臺灣④清設駐藏大臣 ⑤1684年清設臺灣府鞏固了東南海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某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整理出以下史實:元朝設置宣政院、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如果要給他們的研究確定一個主題,應該是A.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B.文化的繁榮與昌盛C.機構的設置與變化 D.對個的聯系與交往5.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歷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下列措施按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封號②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③制定“金瓶掣簽”制度④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6.以下史實中,最能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是①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 ②清朝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和伊犁將軍③雍正時,設置駐藏大臣 ④230年,吳國的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過夷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7.以下能證明“自古以來西藏與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轄西藏”這一觀點的史實有①唐朝時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吐蕃與唐“和同為一家”②清朝冊封達賴、班禪 ③1727年清政府設置駐藏大臣④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⑤清政府確立“金瓶掣簽”制度⑥土爾雇特部回歸祖國 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軍進駐拉薩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C.③④⑤⑧⑦ D.②③④⑥⑦8.右表表明我國古代就對____地區進行了有效管轄。A.新疆 B.西藏C.蒙古 D.云南9.“一國兩制”構想是中國政府為開辟祖國統一大業提出的一項基本國策,最初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提出的A.臺灣問題 B.香港問題 C.澳門問題 D.少數民族問題10.小芳同學整理所學知識制成的卡片含有如下內容“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權交接儀式;199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如果要給卡片擬一個名稱,最合適的是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紀事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國統一大業11.“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但到了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A.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B.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交往日益密切C.港澳回歸作為“一國兩制’的成功范例推動了大陸向臺灣靠攏D.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指日可待12.“紫荊開后白蓮開,喜事翩躚接踵來。神州大地齊歡慶,一國兩制譜新篇。”這首詩歌中的“喜事”指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國成立C.民族區域自治 D.香港、澳門回歸13.下圖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我國省級自治區一覽表自治區 成立時間 首府內蒙古自治區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55年10月 烏魯木齊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8年3月 南寧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 銀川西藏自治區 1965年9月 拉薩A.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各民族共同繁榮 D.民族團結,共同發展14.小芳同學在班級舉行歷史人物圖片展,下列圖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題的是①岳飛 ②戚繼光 ③鄭成功 ④林則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實加強了大陸與臺灣聯系的是①元朝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②清朝設置臺灣府 ③臺灣調整“三不”政策 ④汪辜會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維護國家統一,反抗外來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 《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 圖二 收復新疆示意圖材料二 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中國戰區受降簽字儀式在此舉行。上午8點50分,日軍受降代表岡村寧次等7人分別從3輛汽車下來,跟在中方人員后面,“手里拿著帽子,低著頭走路,垂頭喪氣的樣子。他們不可能再趾高氣揚,不可能了。”——摘自《我的抗戰Ⅱ》解說詞材料三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1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表題為《樹立亞洲安全觀 共創亞太美好未來》的主題演講。王冠中說,中國從未以武力威脅過任何國家,從未主動挑起事端,也絕不接受他國打著“積極和平主義”的旗號挑事鬧事。——摘自2014年6月2日《廣西日報》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圖一是哪一戰役之后的結果?(1分)與圖二相關的民族英雄是誰?(1分)(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說岡村寧次為什么“不可能再趾高氣揚”?(1分)這對中國而言有何意義?(2分)(3)近年來,少數國家肆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權益。根據材料三,你認為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不能照抄原文。2分)17. 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誰建立的?(1分)為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他創立了一套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叫什么?(1分)(2)為實現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為鞏固統治,選拔人才,隋朝創立了什么制度?(1分)(3)為維護國家統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和臺灣分別設置了什么機構,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3分)(4)新中國成立后,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我國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1分)為實現國家統一,鄧小平提出了什么偉大構想?(1分)該構想的實踐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1分)參考答案1-10 BCCAB CBAAD11-15 BDBBD16.(1)圖一:雅克薩之戰。(1分)圖二:左宗棠。(1分)(2)原因: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1分)意義: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2分)(3)我們要堅決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爭取和平解決爭端,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意思相近即可。2分)17.(1)嬴政(秦始皇)。(1分)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分)(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或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1分)科舉制度。(1分)(3)伊犁將軍;(1分)駐藏大臣;(1分)臺灣府。(1分)(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分)一國兩制;(1分)港澳回歸。(1分)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