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五四學制)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五四學制)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
初一歷史試題
注意事項:
1.第Ⅰ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第Ⅰ卷 (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589年隋軍渡過長江,滅掉陳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按照公元紀年法其發生于
A.公元前5世紀80年代B.公元5世紀80年代C.公元前6世紀80年代D.公元6世紀80年代
2.與此前的選官制度相比,隋朝確立的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統一助成歷史中國的政治統一”。據此可知,這一制度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促進了民族交融
C.推動了教育發展 D.擴大了選官范圍
3.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如圖),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這些倉窖遺址是用于研究隋朝的
A.文字史料 B.實物史料 C.圖像史料 D.口述史料
4.《舊唐書.李密傳》記載了隋朝末年的社會景象:“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棄于匡床(舒適的床),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隋文帝滅陳 B.大運河的開鑿
C.隋煬帝的殘暴統治 D.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5.下表是某歷史學習小組呈現的一個探究成果,可以推斷該小組探究的主題是中國古代
初一歷史試題 第1頁 (共8頁)
A.農業用具的創新 B.交通工具的演變
C.社會習俗的變化 D.紡織技術的進步
6.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寫到:“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他描寫的長安城特點是
A.規劃井然有序 B.依托大興城修建
C.實行坊市制度 D.國際交往的密切
7.杜甫的詩從“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唐朝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其轉折點是
A.開元盛世 B.安史之亂 C.北民南遷 D.靖康之恥
8.郭沫若題寫對聯“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稱頌被譽為“詩圣”的現實主義詩人
A.李白 B.蘇軾 C.白居易 D.杜甫
9.王安石變法數年間,僅河東路9州26縣就治淤1.8萬頃,大量荒地變成良田;全國水利灌溉面積大大增加,得益的民田達到3600多萬畝。這表明王安石變法
A.促進了北宋農業的發展 B.改變了北宋積弱的局面
C.扭轉了政府的財政危機 D.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10.對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若要為以下對聯擬寫橫批,最合適的是
“靈爽在天,必誓渡浙水眾生,永無冤獄;精忠報國,共傳聞朱仙一戰,幾復中原。”
A.萬世師表 B.鑿空使者 C.抗金救國 D.千古一帝
11.《元史》中記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朝對地方統治的措施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
12.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相
初一歷史試題 第2頁 (共8頁)
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元朝的這些舉措旨在
A.加強專制體制 B.推動中外交流 C.強化地方治理 D.鞏固國家統一
13.根據表格中的相關內容,你認為在“品名”一欄中應該填寫
品名 原產地 傳入時間 特點
越南 宋朝 成熟早,抗旱力強
A. 粟 B.水稻 C. 黍 D.占城稻
14.宋朝時“蜀民以鐵錢重,難于轉輸。”為解決這一困境,蜀民
A.發明指南針 B.發明了交子 C.改進印刷術 D.改進造紙術
15.南宋時,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那時,阿拉伯、東南亞、印度等幾十個國家的商人經常來華從事貿易。宋朝政府給他們辦理手續的機構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檢司 C.宣政院 D.廣州十三行
16.“北宋時,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個個小方塊上刻單字,再用火燒成陶字。排版時,把陶字放在一個鐵框里,排滿為一版;印刷時可以同時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還可以再用。”這里介紹的是
A.雕版印刷術 B.火藥的使用 C.指南針的發明 D.活字印刷術
17.辛棄疾執筆為舟,載沉浮離合,他的詞忠憤激昂似風雷激蕩,將個體的命運與時代的波瀾凝成永恒的絕唱。這表明他的作品
A.表達婉約動人 B.彰顯詞曲雅致 C.強調個人生活體驗 D.凝聚家國情懷
18.明太祖朱元璋立祖訓“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處以重刑”,其目的是
A.監視官民 B.強化皇權 C.統一思想 D.控制言論
19.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認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此觀點重在說明八股取士的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20.“萬歷六年 (1578年),張居正下令清丈全國土地,歷時三年查出隱漏田畝1.8億畝。”這一舉措的直接作用是
初一歷史試題 第3頁 (共8頁)
A.打擊豪強地主逃稅,增加財政收入 B.強制推行均田制
C.促進海外殖民擴張 D.廢除人頭稅制度
21.他被稱為“闖王”,有學者認為:“他領導的這場斗爭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第一次以綱領的形式明確提出了土地和賦稅問題,把我國農民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這場斗爭”是
A.黃巾起義B.太平天國運動C.李自成起義 D.陳勝、吳廣起義
22.如右圖所示,它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它是
A.議政王大臣會議 B.內閣和六部的設置
C.軍機處的設置 D.文字獄的實行
23.中國在17世紀30年代誕生了一本書。這本書傳到西方后,令歐洲人驚奇不已,稱它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這本書是
A.《紅樓夢》 B.《天工開物》 C.《西游記》 D.《牡丹亭》
24.長城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下圖為明長城,下列關于明長城的說法正確的是
A.西起隴西,東至東海 B.是為了防御契丹貴族南擾
C.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D.是最宏犬的皇家建筑群
25.成語“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草船借箭”都出自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這部小說也是我國最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是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紅樓夢》
初一歷史試題 第4頁 (共8頁)
第Ⅱ卷 (非選擇題部分 共50分)
二、材料解答題。(本題共4大題, 共50分, 第26題14分, 第27題12分, 第28題12分,29題12分)
26.(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 ”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資治通鑒·唐紀》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太宗的統治措施,指出其在位期間的盛世局面名稱。(6分)
材料二
《步輦圖》(局部)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的求婚使者的場面。其反映的史實是 ① 630年,唐太宗擊敗東突厥汗國,各首領及繼位者接受唐朝的冊封。他實行 ② 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天可汗”,意為各族的共同君主,此后的唐朝皇帝都延續了天可汗的稱號。
(2)完成材料二表格中①、②的相關內容。歸納表格中,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8分)
初一歷史試題 第5頁 (共8頁)
2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時,藩鎮處理軍務的官員,改用文人……財賦方面,太祖于964年命諸州所收的賦稅,除供給本州的用度外,其余錢帛均須輦送(上交)京師。吏治方面,太祖嚴禁諸州首長以私人典掌要職,每州并置通判,以監察州政,而舊有節度使出缺時,更漸以文人代之。
————摘編自傅樂成《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太祖在地方推行的革新舉措。并指出這一時期的統治方針。(6分)
(2)寫出材料二圖片中A、B政權的名稱。促使政權A與北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的史實。(6分)
初一歷史試題 第6頁 (共8頁)
2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一、圖二反映的史實(或機構名稱),回答清朝設立該機構管轄的影響。(6分)
材料二 雍正皇帝指出:“從俗從宜”“各安其俗”,強調不應改變少數民族地區的行政制度、風俗習慣、社會組織和宗教信仰而進行統治。
——摘編自余梓東《論清朝的民族政策》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清朝在西藏地區“從俗從宜”“各安其俗”的具體表現,綜合兩則材料歸納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6分)
初一歷史試題 第7頁 (共8頁)
29.(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對很多國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時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對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較開放的政策,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
(1)根據材料一,簡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躍的有利因素。并列舉一例典型事件。(6分)
材料二 關于閉關政策,梁廷楠的《粵海關志》記載:因清政府擔心“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將又成一澳門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貿易,只留廣州一個港口與外商貿易。 ————摘編自梁廷楠《粵海關志》
(2)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及表現。歸納從唐朝到清朝我國的對外政策呈現出怎樣的變化。(6分)
初一歷史試題 第8頁 (共8頁)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初一歷史答案
1.D 2.A 3.B 4.C 5.A 6.A 7.B 8.D 9.A 10.C 11.C 12.D 13.D 14.B 15.A 16.D 17.D 18.B 19.D 20.A 21.C 22.C 23.B 24.C 25.B
26.(1)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以民為本(愛護百姓);重用賢才(或虛心納諫)4分;貞觀之治(2分,錯別字不得分)
(2)①文成公主入吐蕃(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蕃和親,2分)②:開明(2分);
方式:戰爭、冊封、和親(4分,任選兩個即可)
27.(1)軍事上:任用文人處理軍務;財政上:地方賦稅除留作本州用度外,其余上繳京師;吏治上:設置通判監察州政,節度使缺員時以文人代之。(4分,任意答出其中的兩條內容即可);崇文抑武(2分,錯別字不得分)
(2)A.遼、B.西夏。澶淵之盟(或雙方以兄弟相稱,并給錢物)6分)
28.(1)圖一:鄭成功收復臺灣,圖二:設置臺灣府。影響:加強了與臺灣地區的聯系,鞏固了我國的東南海防。(2分,答出其中的一條即可)
(2)表現:冊封達賴、冊封班禪,設置駐藏大臣,設置噶廈,實行金瓶掣簽制度(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特征: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展(2分)
29.(1)唐朝經濟文化發達;政治穩定,采取開明的政策,鼓勵外國人到中國貿易;文化;并蓄兼收。(4分,任意答出其中兩點即可);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遣唐使來華(2分,任意答出1個即可)
(2)原因:清政府擔心危及自己的統治(2分);表現:開放廣州一個港口/由廣州十三行經營對外貿易(2分)變化:由開放到閉關自守(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加查县| 武定县| 灵丘县| 辽源市| 南江县| 平原县| 斗六市| 常山县| 灵武市| 阳泉市| 友谊县| 项城市| 荣昌县| 平江县| 双峰县| 商洛市| 衡山县| 四平市| 平原县| 西和县| 潞城市| 宣城市| 垦利县| 乐至县| 南开区| 安庆市| 民权县| 当阳市| 禹州市| 枣阳市| 孙吴县| 顺义区| 瓮安县| 望城县| 丹凤县| 太谷县| 上蔡县| 广东省| 沐川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