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北省衡水市棗強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北省衡水市棗強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河北棗強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一、單選題
1.黃埔軍校一期共有600名學生,其中有100名共產黨人。一些著名的蘇聯顧問也參與了學校工作。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其他一些著名的共產黨人也在該校擔任過職務或者接受過培訓。這( )
A.使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鞏固
B.體現該校主要受共產黨控制
C.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D.有助于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2.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剛剛成立,就制定了《婚姻條例》和《婚姻法》,載明“男女婚姻以自由為原則,廢除一切強迫買賣包辦的婚姻制度,廢除童養媳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這些規定( )
A.為解放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B.助推革命根據地建設
C.利于鞏固國民革命統一戰線 D.旨在推進農業集體化
3.1936年7月,蔣介石在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上宣布:“中央對于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領土主權的完整。任何國家要來侵害我們領主主權,我們絕不能容忍。”這一講話( )
A.是對日本全面侵華的回應 B.受到了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
C.譴責了日軍侵華的暴行 D.表明了與共產黨再次合作的意愿
4.1942年,版畫家古元到三五九旅體驗生活,并創作了版畫作品《豐衣足食,學文習武》。該作品旨在( )
A.凸顯抗日民主政權建設 B.宣傳土地改革成果
C.沖破對蘇區的經濟封鎖 D.鼓舞敵后抗敵斗志
5.葉劍英指出,毛澤東之所以選擇東北戰場作為國共兩黨戰略決戰的起點,是因為東北戰場是全國戰局發展的關鍵,據此分析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的勝利有利于( )
A.粉碎國民黨戰略擴張企圖 B.以東北工業支援其他戰場
C.東北解放區開啟土地改革 D.揭開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
6.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便將“到群眾中去”視為立黨之基,此時的群眾主要是指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隨著革命重心轉向農村,群眾則主要指農民:新中國成立之際,毛澤東進一步把人民群眾解釋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合體。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
A.團結各階層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隨形勢變化適時調整方針政策
C.重視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
D.深受蘇聯經驗的影響
7.如圖為四川各工業廠礦為“獻禮四川工業75年”系列圖片展提供的老照片。據此可說明,這一時期四川地區( )
A.三線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 B.天然氣技術世界領先
C.穩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 D.重工業發展成效顯著
8.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物資部門決定除重要的、短缺的生產資料堅持由國家計劃分配和調撥外,一般的生產資料,實行自由購銷,并決定試辦物資貿易中心。后來物資部門又規定屬于企業自銷和多余部分,不屬于計劃分配的物資、企業試制的新產品、散開供應的物資可以進入市場自由購銷。這些政策的出臺體現了( )
A.經濟責任制的逐步推行
B.國家計劃指導下的市場調節
C.國有企業自主權的擴大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鋪開
9.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隨后,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多輪談判,其間中國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方針。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署,明確規定香港回歸后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這一系列舉措可用于說明中國( )
A.創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方案 B.積極拓展外交新領域
C.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D.著力提升國際影響力
10.文字的起源往往伴隨傳說。某文字起源傳說如下:“使者,他的嘴沉重,不能復述。因為使者的嘴沉重不能復述,庫拉巴的國君輕拍陶泥,把他的旨意寫在泥板上,在此以前,把旨意寫在泥板上尚未有過……庫拉巴國君把旨意刻在泥板上,確實如此”。據此推知( )
A.該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羅摩衍那》使用該文字寫成
C.該傳說流傳于尤卡坦半島等地 D.該文字的書寫材料是莎草紙
11.公元前6世紀以來,波斯帝國、馬其頓王國和羅馬帝國都將北非的埃及征服,使其與歐洲、亞洲的交流頻繁。而埃及卻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相互影響較少。這說明古代世界( )
A.地理環境決定著地區文化交流 B.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較低
C.帝國推動了各大洲間聯系加強 D.亞非歐三大洲的交往頻繁
12.從11世紀起,西歐開始了舊城復蘇和新城產生的歷史過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從莊園里逃亡出來的農奴,聚集在港灣、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圍,進行生產和交易。這些地方逐漸演變為中世紀的新興城市。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當時西歐( )
A.資產階級勢力增強 B.城市已經具備自治條件
C.社會轉型趨勢加速 D.多元動力促使城市興起
13.有學者論及文化交流與傳播時指出:“這條‘溪水’發源于古代埃及、巴比倫、腓尼基和朱迪亞。這條‘溪水’注入希臘,然后以希臘文化的形式,倒流入近東”,此后“通過……,重新流入歐洲,而給歐洲文藝復興以很大的助力。”材料中省略之處應為( )
A.羅馬人 B.阿拉伯人 C.葡萄牙人 D.中國人
14.阿茲特克人發明了浮園耕作法,他們在水淺的地方劃出一片片長方形的區域,用黏土、蘆葦混合成的材料筑起籬笆圍住,然后用泥土和枯死的植物將其填平。這樣,一片片可供耕種的人造耕地出現了。阿茲特克人每天乘船到耕地上勞作,據說每年可以收獲七季作物。阿茲特克人發明的“浮園” ( )
A.為瑪雅文明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B.體現當時農業精耕細作的特點
C.折射出中國農耕文明的深遠影響 D.可能種植水稻和馬鈴薯等作物
15.某學者將“地理發現”定義為,“任意文明民族的代表第一次到達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 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確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間的空間關系”,并強調不能將“地理發現”和“地理大發現”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 )
A.“地理發現”呈現出歐洲中心色彩
B.“地理大發現”是特定的歷史事件
C.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屬于“地理發現”
D.“地理大發現”結束于登陸南極洲
16.據西班牙塞維利亞商會的記載,16世紀末,塞維利亞市場上的小麥價格相較16世紀初上漲了4倍多,橄欖油價格上漲了近3倍。同時,工人工資僅增長了約2倍。這種經濟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
A.西班牙國內農業生產嚴重衰退 B.歐洲商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C.大量貴金屬涌入歐洲市場 D.西班牙海外貿易的持續擴張
17.糖蜜是美洲殖民地的重要商品。1764年,英國議會頒布《1764年糖法》。法案規定:將非英國糖蜜稅降至每加侖3便士;某些商品(包括最有價值的木材、鐵和鯨魚骨等)只能從殖民地運往英國,禁止運往其他地方;走私非法貨物的船長將支付巨額罰款。該法案( )
A.保障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原料供應
B.強化了殖民地經濟對英國的依附地位
C.壓制了北美殖民地民眾反抗意識
D.限制了北美殖民地向英國的糖蜜出口
18.下列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基本一致的是(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結論
A 麥哲倫首次進行環球航行 開辟了亞非之間的貿易通道
B 16—17世紀,歐洲興起“科學革命” 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C 宗教改革首先發端于德國 反映了統一對信仰產生影響
D 莎士比亞發表《李爾王》等作品 為資本主義社會描繪了藍圖
A.A B.B C.C D.D
19.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不僅自認為是世界公民,他們還將這樣的理想付諸實踐,如狄德羅、富蘭克林等人就被邀請與霍爾巴赫共進晚餐。此后,這一理想逐漸發展為一種“以天下為宅,以四海為家”的生活形態。這體現出( )
A.啟蒙思想家的全球視野 B.啟蒙思想的歷史淵源悠久
C.啟蒙思想世俗性的特征 D.啟蒙思想得到全社會推崇
20.美國聯邦法官席位出現空缺時,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會對提出申請的候選人進行背景調查評估,合格者的資料會提交總統審核,總統同意后方可向參議院正式提名該候選人。美國聯邦法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 )
A.權力制衡原則 B.人民主權原則 C.民主共和原則 D.社會契約原則
21.有學者統計,在1871-1900年間,有12%的資產階級大企業家之子娶了貴族之女為妻,貴族男性迎娶資產階級之女者的比例更是高達42%。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曾說:“我的貴族垂愛基金,我的銀行家的女兒們則青睞古老榮耀的姓氏。傳統貴族與資產階級的融合( )
A.推動了德意志統一大業的完成 B.有助于德國政治發展的穩定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D.瓦解了傳統的社會等級秩序
22.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一般定在18世紀60年代。到1851年,英國為展示其工業成就,在倫敦海德公園水晶宮舉行第一次世界博覽會。在近一個世紀里,英國工業革命出現了3波浪潮:第一波浪潮是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第二波浪潮是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第三波浪潮是交通工具革命。下列選項的發明創造與成就,和這3波浪潮對應正確的是( )
A.水力紡紗機、內燃機、火車 B.珍妮紡紗機、萬能蒸汽機、電車
C.工廠制度、萬能蒸汽機、飛機 D.騾機、萬能蒸汽機、火車
23.下面兩幅圖片(如圖:在英國煤礦中工作的童工;如圖:“新和諧公社”藍圖)最適合用于研究( )
在英國煤礦中工作的童工(繪畫作品) “新和諧公社”藍圖
A.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 B.《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C.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D.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
24.1899年美國《賈奇》雜志刊登了一幅漫畫:1783—1899年間,山姆大叔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幼童逐步成長為高大健壯乃至肥胖的成年男子,從身無長物到持有簡單工具進而到持有槍械、鐵甲艦等武器裝備。(見下圖)該漫畫創作最可能回應的問題是,美國( )
注: states,州。漫畫下第六框文 字內容為;“1899年,美國獲得了寶貴的殖民地古巴、菲律賓、波多黎各。”第七框內容為:“現在,所有國家都急不可待地向山姆大叔表示友好。”
A.是否保持與英國的關系 B.是否締結反法西斯同盟
C.是否需要遏制壟斷資本 D.是否繼續對外擴張勢力
25.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袖玻利瓦爾一方面支持獨立,同時卻對戰后的無政府狀態和社會革命深感恐懼,因此更希望出現鐵腕人物能夠掌控時局。這可用于說明拉丁美洲( )
A.共和制建立的政治基礎 B.未能實現統一的根源
C.考迪羅政治形成的原因 D.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
26.一戰后,“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向英國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列舉非洲人在西南非洲、東非等地為戰爭作出的貢獻,強調進行戰爭是為了解放被壓迫人民和給予每個民族決定自身主權命運的權利。這主要體現非洲( )
A.采用非暴力方式抗爭 B.擺脫了殖民宗主國的控制
C.民族自決意識的覺醒 D.為一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7.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某國一位外交官在日記中寫道:“我們曾經熟悉的世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的秩序在戰爭的廢墟中逐漸浮現。那些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規則和格局,如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國的興衰、國家的分裂與新生,以及各種新思潮的涌動,讓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陷入了一種既充滿希望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動蕩之中。”這種“新秩序”的特點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
A.以大國強權為基礎建立國際格局
B.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制度并存競爭
C.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D.民族解放運動沖擊殖民統治體系
28.1921年,列寧在《論糧食稅》一文中說:“用糧食稅來代替余糧收集制,這種代替是與交完糧食稅之后的貿易自由相聯系的。”列寧的話揭示出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 )
A.適應當時蘇俄小農經濟占主導的狀況
B.保證農民手中有足夠的口糧和種子糧
C.引導農民將生產資料從私有轉為公有
D.利用市場和價值規律助推生產力發展
29.下面兩幅圖分別為蘇聯1926和1939年城市分布示意圖。左圖到右圖的變化( )
A.適應了衛國戰爭需要 B.得益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
C.優化了國民經濟結構 D.緣于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展
30.1918年,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大會上,列寧警告說:“在我國,十分健康的嬰兒——社會主義共和國——已經誕生,如果進行戰爭,我們就會使這個嬰兒送命。”為此,俄國( )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堅決捍衛十月革命成果
C.果斷退出帝國主義戰爭 D.推動巴黎和會達成協議
31.對“亞洲的覺醒”中的“覺醒”理解最為準確的是( )
A.人民群眾掀起了新的反帝高潮
B.資產階級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C.亞洲各國相互支援共同抵抗侵略
D.世界殖民體系逐漸趨于瓦解
32.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簽訂《慕尼黑協定》回國后,受到群眾自發的、凱旋似的歡迎,當時的報刊無一例外地表達出感激之聲。這表明( )
A.反戰情緒彌漫著整個歐洲
B.民眾情緒左右著政府決策
C.亞歐戰爭策源地已經形成
D.綏靖政策有一定社會基礎
33.下圖是1945年8月20日美國出版的《時代)雜志的封面。它明確告訴讀者一個不爭的事實,即
A.德國簽署了投降書 B.日本宣布投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C.法西斯集團分崩離析 D.《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34.在下圖作品中,聯合國是個躺在床上的“病人”,站在床頭的蘇駐聯合國代表雙手按住“病人”,要“病人”休息和靜養,站在床尾的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拽著“病人”雙腿,要“病人”起來呼吸新鮮空氣和運動。該作品意在說明,當時( )
《當醫生有分歧時》1947年
A.聯合國成為美蘇爭霸的角逐場 B.美蘇對抗妨礙聯合國正常運轉
C.美蘇均關注聯合國的健康發展 D.美國操縱聯合國的意圖未得逞
二、填空題
35.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 、 另起爐灶
36. (時間),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最終形成。
37.新經濟政策的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 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
三、材料題
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因孫中山逝世發出《告中國民眾》:“在這方興的民族運動中,失了一個有力的領袖,自然是很大的損失,然而這也不成大的問題。因為中山先生所創造的國民黨……尤其是其中革命分子,必然遵守大會宣言,依照中山先生的主張與戰略——打倒軍閥必須打倒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對于孫中山先生及國民黨所領導的中國民族自由運動,始終表示充分的同情,今后對于國民黨及其所領導的民族運動,仍舊協同全國工農群眾予以贊助,決不因中山先生之存歿而有所變更。”
——摘自中央文獻出版社《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材料二
抗戰階段 紀念形式 紀念內容 具體事例
戰略防御階段 舉行追悼大會,發表紀念文章 將紀念孫中山與時代需要結合,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強化孫中山的革命統一戰線思想 《解放》周刊于1938年4月1日刊文強調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戰略相持階段 舉辦紀念活動,發表紀念文章和社論 表達對時局的主張和對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認同,強化孫中山與馬克思的共同紀念,增強國共兩黨政治認同 1940年3月13日,《抗敵報》發表《紀念孫中山與馬克思》。1941年提出“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萬歲!”“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萬歲!”等口號
戰略反攻階段 發表文章、社論、時評,舉行集會,發行紀念郵票 呼吁繼承孫中山的民族思想,賦予中華民族新的時代內涵,爭取建立自由民主國家,表達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 1944年,《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刊發相關文章,延安各界舉行紀念大會
——摘編于付啟元、盧立菊《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的紀念》
材料三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斗。孫中山先生始終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一切分裂國家、分裂民族的言論和行為。我呼吁,所有敬仰孫中山先生的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處,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把握歷史機遇,擔當歷史責任,把孫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輩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摘自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1月11日)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共產黨文告所持的基本立場,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并說明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紀念所呈現的特征。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下開展紀念孫中山活動的現實意義。
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書名及作者 簡介
《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美】斯文·貝克特 本書以棉花為線索,展現了資本主義通過殖民擴張、奴隸貿易和工業革命重塑世界秩序的全過程。
《糖史》季羨林 本書以蔗糖為載體揭示了全球文化交流史,梳理了古代中印糖業的技術互鑒,展現了蔗糖在東方和拉美國家的傳播與演變。
《咖啡:全球歷史》【英】喬納森·莫里斯 本書闡述了以咖啡為主角的全球史,解釋了咖啡由野生植物變成經濟作物的前因后果,剖析了咖啡經濟成功背后的政治、歷史、文化等因素。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英】艾倫·麥克法蘭 本書以茶葉為線索重構全球文明互動史,展現了茶葉推動英國工業革命,塑造印度種植園經濟體系,重塑西方社會文化的過程。
請以“小商品與大時代”為主題,任選角度,自擬論題,運用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居突出地位。歐洲的霸權不僅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帝國的形式——表現得很明顯,而且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也表現得很明顯。到1914年時,歐洲已稱霸全球。……歐亞大陸的一個半島已成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八編1914年以來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第 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義起義
第38 章 1929年以前歐洲的革命與和解
第39章 五年計劃和大蕭條
第 40章 走向戰爭, 1929-1939年
第 41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
第 42章 諸帝國的終止
第 43 章 大同盟、冷戰及后果
(1)根據材料一,概況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國際格局的特點
(2)根據目錄反映出“西方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請列舉相應的史實各一例。
(3)根據目錄及所學,指出兩次大戰分別確立的新的國際秩序是什么 并簡要評價這兩個體系。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D B B D B A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B B C B B A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D D C C C D D C
題號 31 32 33 34
答案 B D B B
35.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
36.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37.糧食稅
38.(1)基本立場:肯定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對孫中山及國民黨所領導的中國民族自由運動表示充分同情和支持;承諾協同全國工農群眾對國民黨及其所領導的民族運動予以贊助;堅持革命統一戰線。
原因:中國面臨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雙重壓迫,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上具有一致性;當時處于國共合作期間,孫中山逝世后,為維護統一戰線穩定、推動革命發展,中共堅持協同工農群眾贊助國民黨及其民族運動;對國民黨革命力量的認可,認為他們是可以團結和合作的對象。
(2)特征:階段性特征明顯:在抗戰防御階段、相持階段、反攻階段,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的紀念形式和內容都有所不同;紀念內容與時代需求緊密結合:在不同階段,紀念活動都圍繞當時的抗戰形勢和需求展開,如在防御階段主要強化統一戰線思想,相持階段強調增強國共合作的政治認同,反攻階段為抗戰勝利后的國家建設指明方向;形式多樣:包括舉辦紀念活動,發表文章(紀念文章、社論、時評等)舉行集會、發行紀念郵票等多種形式。
(3)現實意義: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增強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繼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拼搏。
39.示例:
棉花產業的發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英國公眾對棉紡織品的喜愛、市場需求的擴大刺激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棉紡織業成為技術革新的核心領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英國最終成為“世界工廠”。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
與此同時,印度傳統棉紡織業在殖民政策下被摧毀,印度被迫成為現代棉紡織工業的原料產地和商品消費市場。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歐洲人在美洲廣泛建立棉花種植園,并通過黑奴貿易為種植園經濟補充勞動力。這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擴張性和掠奪性,以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為中心的世界體系逐漸形成。
綜上,棉花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重塑了生產組織形式,助推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將亞非拉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論題參考:
可以任選一種商品進行闡述,如“絲綢貿易促進了文明交流”“棉花產業的發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咖啡經濟折射出資本主義發展的兩面性”。
也可以從整體上進行闡述,如“商品流動推動了文化交流的國際化”“商品流動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商品交流折射出世界聯系的加強”。
立論可以基于近現代史,也可以基于古代史;論證可以運用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相關史實。
40.(1)特點:歐洲逐漸稱霸全球,成為世界的中心。
(2)戰爭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衰退(蕭條):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殖民地的反抗(民族獨立運動):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等言之有理也可)
(3)一戰后戰勝國先后召開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國家的關系。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形成了兩大陣營,出現了兩極格局,世界呈現緊張對峙又相對和平的局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综艺| 探索| 西乌珠穆沁旗| 根河市| 工布江达县| 商南县| 莱芜市| 凯里市| 民乐县| 军事| 南开区| 宁城县| 唐海县| 屯门区| 中宁县| 梁平县| 丰顺县| 长阳| 万载县| 若羌县| 芜湖市| 广河县| 北安市| 合江县| 犍为县| 青铜峡市| 嘉定区| 肇东市| 唐河县| 隆回县| 青州市| 惠安县| 延寿县| 疏勒县| 南充市| 广灵县| 岳阳县| 墨脱县| 克什克腾旗|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