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二)天津第四十二中學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學科試卷第Ⅰ卷(選擇題)一、每題2分, 共32小題, 64分。1. 對于哥倫布到達美洲,有著基于不同立場的各種認識。下列認識中,反映了歐洲殖民主義者立場的是A. 找到了“無主地” B. 開辟了“新航路”C. 證實了“地圓說” D. 發現了“新大陸”2.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這些航路包括①歐洲經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線 ②歐洲繞非洲南端到亞洲的航線③經南太平洋到大洋洲的航線 ④歐洲經地中海到達亞洲的航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 西班牙與葡萄牙開辟新航路,刺激了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展開海上探險活動。這些“歐洲其他國家”有( )①英國 ②法國 ③荷蘭 ④美國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 15、16世紀,英國、荷蘭等國開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探尋通往亞洲的航路,其中發現紐芬蘭島的航海家是A. 卡伯特父子 B. 卡蒂埃 C. 哈德遜 D. 德雷克5. 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人口的遷移,出現了族群混合現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區是( )A. 美洲 B. 大洋洲C. 非洲 D. 亞洲6. 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物種交流頻繁。下列對農作物及其產地的匹配正確的是( )A. 中國——小麥 B. 印度——馬鈴薯 C. 美洲———玉米 D. 埃及——西紅柿7. 同學們喜歡的NBA球星中有許多黑人,他們的祖先來自非洲大陸。歷史上與非洲黑人大批來到北美有關的史實是( )A. 成立東印度公司 B. 罪惡的“三角貿易”C. 美國政府的移民 D.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8. 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來往于中國和墨西哥之間。自1571年航錢開通后,僅20年間約有3000噸白銀流入中國。這一現象表明太平洋航線的開通( )A. 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B. 直接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C. 表明當時中國生產力水平出現了飛躍 D. 為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創造條件9. 據統計,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約是3600萬,到1600年下降到1000萬左右。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歐洲國家的殖民掠奪 B. 奴隸貿易的盛行 C.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擴展 D.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擴展10. 15至16世紀,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全球聯系初步建立,主要由于( )①海上航路的擴展 ②世界人口遷移?、凼澜缥锓N交流 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動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1. 恩格斯說:“意大利人是現代歐洲各個民族中間的長子,是西方現代文化轉型中最先覺醒的民族。”這主要是指意大利A. 最早產生資本主義萌芽B. 率先開辟了新航路C. 首先倡導復興人文主義D 最先開展宗教改革12. 下列能反映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內涵的一項是( )A. 人是萬物的尺度 B. 我是一個凡人,我只要塵世的幸福C.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D. 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13. 16世紀,馬丁·路德領導宗教改革將矛頭指向天主教會。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開始于( )A. 德意志 B. 英國 C. 美國 D. 法國14. 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其中,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主要貢獻是( )A提出了“日心說” B. 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C. 提出了“地心說” D. “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5. 啟蒙運動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訴求,進一步促進了思想解放。啟蒙思想家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 )A. 認識 B. 理性 C. 分析 D. 思考16. 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啟蒙思想家的共同觀點是( )A. 反對君主專制 B. 主張暴力革命 C. 主張取消君主統治 D. 主張三權分立17. 1689年,英國議會決定擁戴威廉和瑪麗為英國國王和女王,同時選派代表將王冠連同《權利宣言》(《權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獻給二人,并當面宣讀,威廉和瑪麗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這一事件所體現的政治理念是A. 天賦人權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憲 D. 權力制衡18. 19 世紀, 經歷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 最后確立共和制的國家是( )A. 美國 B. 法國 C. 英國 D. 德國19. 1787年憲法是關于美國政治體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美國實行A. 君主立憲制B. 責任內閣制C. 邦聯制D. 聯邦制20. 孟德斯鳩說:“如果同一個人或是……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边@一思想在美國1787年憲法中體現為A. 實行君主立憲B. 確立三權分立C. 實行地方分權D. 加強中央集權21. 1862年10月,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膽預言:“在美國歷史和人類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馬克思這一預言的依據是林肯( )A. 領導北美人民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B. 參與制定和完善了1787年美國憲法C. 擊敗南方分裂勢力并維護了國家統一 D. 消除了美國社會存在的種族歧視現象22. 某校學生在進行復習時,記錄下的關鍵詞有“1871”“鐵血政策”“俾斯麥”等。據此判斷,他們復習的內容是A. 日本明治維新 B. 俄國農奴制改革C. 德意志統一與帝國的建立 D. 美國南北戰爭23. 馬克思曾評價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世界的要求”。“當時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A. 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 B. 確立資產階級統治地位C. 無產階級參與政權建設 D. 議會改革擴大民主權利24. 根據對英國南哈姆斯18個教區中的手工業者情況的調查,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鐵匠、水輪工、茅屋工共計238人,到1910年降至共計118人。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A. 機械化和工廠化的沖擊 B. 人口流動的頻繁C. 圈地運動和農業革命 D.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25. 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思維導圖,填入“?”處最恰當的應是A. 火車 B. 瓦特 C. 成果 D. 工廠26. 19世紀中期,濃煙滾滾的“軌道怪物”將歐洲各主要路程的距離都“縮短”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類的旅行速度。這主要是由于A. 珍妮紡紗機的出現B. 改良蒸汽機的應用C. 電動機的發明D. 發電機的推廣27. 第一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下列符合實際情形的是 ( )A. 可以坐火車外出旅游 B. 汽車成為人們的交通工具C. 電燈照亮了千家萬戶 D. 手機成為重要的通訊工具28. 讀下面“美國鋼鐵業統計表”,其反映的社會特征是年份 1870 1900企業總數 808 669工人總數 78000 272000產量(噸) 300000 29500000投資額(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A. 行業競爭非常激烈B. 企業規模保持穩定C. 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D. 政府加強對企業的干預29. 《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边@里所說的“掘墓人”是指A. 無產階級 B. 資產階級 C. 農民階級 D. 地主階級30.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創立剩余價值學說,揭露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秘密的是A. 《共產黨宣言》 B. 《資本論》 C. 《法蘭西內戰》 D. 《唯物史觀》31. 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爆發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其原因之一是受歐美哪些事件的影響A.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B. 美國獨立戰爭和工業革命C.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D.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32. 東印度公司在人類歷史上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后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這里的“任務”是指( )A. 開辟新的航路,連通各個大洲 B. 專門負責對外殖民C. 進行殖民掠奪,積累原始資本 D. 走私鴉片第II卷(非選擇題)3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16-19世紀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材料三 英國是蒸汽機的故鄉…………可是煤煙帶給英國的災難是將房屋、樹木、雕塑、橋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連泰晤士河也不例外………倫敦的煙霧中毒事件也是開世界紀錄之先。——徐剛《世紀末的憂思》材料四 1871年7月,(馬克思)在同《世界報》記者談話時就表示:國際工人協會沒有規定政治運動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這些運動朝向一個目標,“但是用什么方式來達到結局,應當由這個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選擇”;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會上,馬克思也談到,工人階級必須推翻資產階級政權,以便建立一個全新的生產關系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采取同樣的手段”。——摘編陳宇翔、余文華《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學說》(1)結合所學,完成材料一中的內容。(將字母填入相應空格中)A大工業B美國獨立戰爭C莎士比亞 D《共產黨宣言》E人文主義 F理性主義(2)據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工業化的影響,并談談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3)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奪取政權方式上,馬克思的觀點的變化。34.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美國革命的首創性在于……孟德斯鳩“以權力制約權力”的學說在政府體制的設計方面得到較好的貫徹。材料二 1689年,《權利法案》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議會又通過法案規定:凡是國王的詔令必須由同意這一詔令的政府大臣簽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屬于國王的任免法官的權力轉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羅伯特·沃波爾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內閣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議院失去多數的信任而被迫辭職,從而開創了一個先例:凡內閣失去下議院多數的信任即告辭職。材料三 美國歷史學家J·布盧姆說:“1787年在費城所起草的憲法是實驗時期最偉大的創造性的勝利。……戰后人們最初反對君主制和貴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導著美國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腦軟弱無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憲法則建議有一個權力很大的行政首腦和同眾議員權力相當的參議院。……全世界都說過,像美國規模這么大的國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沁@里居然興起了一個新型的共和國。”(1)材料一中英國 “全新的政體”指的是什么?美國在“政府體制的設計方面”有何創新?(2)依據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國的民主政治發展完善的歷程。(3)依據1787年憲法所建立的“新興的共和國”是如何解決上述弊端,同時又避免專制政體的?35. “年表”是治史的一種手段,讀史的一種工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開拓進取的歐洲人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取有關近代西歐新航路開辟的觀點并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24-2025(二)天津第四十二中學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學科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 AAAAA6-10 CBAAD11-15 CBAAB16-20 ACBDB21-25 CCBAC26-32 BACABCC二、非選擇題:33. 【答案】(1)①E;②C;③F;④B;⑤A;⑥D(2)影響:推動城市化進程;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貧富分化加劇,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啟示:重視科技創新,提升國家工業化水平;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3)觀點變化:暴力革命不再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各國工人階級應該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選擇(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權)。34.【答案】(1)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確立總統共和制政體。(2分)(2)從限制王權到國王統而不治,議會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責任內閣制形成。(3分)(3)建立聯邦政府,加強中央集權;中央與地方實行分權;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分權制衡原則和相應的民主原則。(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分)【答案】觀點:近代西歐新航路開辟是歐洲國家為追求經濟利益、擴張勢力而進行的主動探索,這一過程不僅促進了全球聯系,也加速了歐洲的崛起。論述: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動力是歐洲國家對黃金、香料等東方商品的需求。15世紀,奧斯曼帝國壟斷了傳統的東西方貿易路線,導致歐洲商人迫切希望開辟新航路。葡萄牙和西班牙憑借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率先發起遠洋探險。新航路開辟也是歐洲國家擴張勢力和傳播基督教的體現。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通過《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瓜分世界,反映了教皇對兩國海外擴張的支持。1510年葡萄牙占領果阿,將其作為東方殖民據點,體現了政治與宗教的雙重目的。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亞歐大陸與美洲的孤立狀態。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盡管誤認為印度),開啟了歐洲對美洲的殖民與資源掠奪。1520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進一步證明了地圓說,標志著全球性聯系的開始。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殖民掠奪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后來的荷蘭、英國崛起奠定了基礎。同時,歐洲的科技、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傳播與發展。結論:新航路開辟是歐洲國家主動探索世界的結果,其背后是經濟、政治、宗教等多重動因的推動。這一過程不僅加強了全球聯系,也確立了歐洲在世界近代史中的主導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