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堅持才會有收獲教材分析 本課主題重在告訴孩子們,成功貴在堅持,通過古代名人成功的事例及繪本《學騎自行車》繪本故事,幫助孩子樹立成功的信心,拓寬成功的途徑,鼓勵孩子們立志奮斗,不對獲取成功,對于同學們的品質培養有意義。繪本類型和內容 種類:自制繪本 內容:周末,爸爸帶我去公園學騎自行車,我剛開始騎的時侯,車把還握不住,一搖一晃的,沒騎20秒鐘就摔了個跟頭,啊,好痛!只見胳膊上流了不少的血,嚇了我一大跳。我想:騎自行車真難,還是不要騎了。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們小的時侯跟你現在一樣,多練練就行了,爸爸相信你會成功的。”在爸爸的鼓勵下,我又重新騎上了自行車,心里想:男子漢,這點疼算什么,我一定要學會騎自行車。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來。經過我的刻苦練習,我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可以活動身體還能給我帶來許多樂趣,但最重要的是使我變得更加堅強,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運用繪本目標 堅持是一種品質,是一種積極地人生態度,現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家中子女較少的現象,很多家長,特別是隔代教育的家中,對孩子的溺愛普遍較為嚴重。 《學騎自行車》這個繪本故事展示的就是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站在身后鼓勵他,爸爸說自己小時候學自行車的時候也是這樣,最后堅持下來學會了,告訴孩子不要害怕困難,要堅持不懈,只有堅持才有希望獲得成功。通過繪本故事了解了一些我們身邊成功的例子,從成功的人身上學到東西,讓孩子們感受成功的來之不易,做事需要堅持。運用繪本的重難點 重點:通過我們身邊的故事展示,幫助學生知道成功來源于面對困難時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做一個做事有目標,有毅力的人。 難點:指導、鼓勵、監督孩子們選定目標,堅持不懈地做事,培養他們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學習 繪本運用 繪本效果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播放視頻《王獻之依缸習字》 小討論:王獻之能夠練好書法的訣竅是什么呢? 回答:堅持不懈,勤學苦練。 【我們都堅持過】 1.提問:你還知道哪些相似的名人嗎? 小資料: 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用了14年。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費了27年。 曹雪芹寫《紅樓夢》經歷了10年的艱辛。 徐霞客花費了27年寫完《徐霞客游記》。 …… 愛迪生與電話的故事。 小討論:從王獻之等人取得成功而愛迪生及其團隊卻因為相差1/4周而失敗的故事當中,你感悟到了怎樣的道理?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叫“放棄”。這條河上有一座橋,它的名字叫“堅持”。堅持是通向成功的橋梁。 剛剛我們說了一些名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取得成功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再一起觀看一個繪本故事《學騎自行車》。請你根據圖片發揮想象結合我們今天的課題,編一個故事。 請同學們演一演這個故事。重點說出當這個小男孩想放棄的時候,爸爸說了什么話,讓他堅持下去了。 通過這個繪本故事《學騎自行車》聯想到你的生活實際,分享我的堅持小故事:生活中,我們都經歷過“堅持”,還記得當時的感受嗎? 【堅持的收獲】 1.說一說: 你堅持做這件事堅持了多久? 堅持了以后,你有什么樣的收獲? 總結:我們都有過堅持的經歷,堅持能讓我們克服困難,讓我們有更多的收獲。 2.露一手:你愿意把你堅持努力的成果展示給我們看一下嗎? 3.小見解:有人說:“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收獲。”你贊同嗎?為什么? 學生思考 分享所知,通過名人故事懂得堅持才能獲得成功 編故事,演一演 讓學生通過圖片編故事,然后演一演,分享自己的故事,從自己的故事出發,認識到每個都會有過堅持的體驗,我們堅持就會有所收獲。 學生通過結合本課課題進行故事《學騎自行車》創編,加深了對課題《堅持才會有收獲》的理解。再通過演一演,生動形象的展示,豐富和提升學生對于堅持的認識。每個孩子能說出不同的故事,演出不同的故事,孩子們覺得很有趣,但是他們表達的主題都是最后通過堅持才能夠學會騎車。學騎自行車是孩子們身邊比較常見的事,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是堅持做好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讓孩子們知道了并不只是學習領域要堅持,而是面向我們整體生活的。運用繪本反思 一.善用繪本,提高學生情感認知。 形象生動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是繪本主要特點。學生在閱讀繪本時容易被故事和插畫所吸引,忽略對能夠啟迪其思想及行為指導德育知識的感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應用繪本,發揮繪本作用,引導學生閱讀繪本時融入自身情感體驗,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實現情感遷移,與繪本知識產生共鳴,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我在帶領學生學習繪本《學騎自行車》時,設置了如下問題情境,先讓孩子們自己創編繪本故事,引導學生站在圖片中小男孩的和父親的立場,體驗故事發生過程,如果你是其中的任何一個角色,你該怎么去做,是堅持還是放棄?如果想放棄,那你作為假如做為孩子的父親應該怎么說讓他堅持下去。在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后,讓他們親身體驗繪本中的角色,加深對堅持品質德理解。 二.善用繪本,實現課程與生活相聯系。 道德與法治課程來源于生活,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和升華出來的,能有效指導學生行為。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只有將課程與生活結合,才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形成具體認知。我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繪本《學騎自行車》。繪本生動繪制了小男孩學騎自行車的過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堅持的重要性。如果教學中,只是以講述理論的形式復述故事情節,不與生活相聯系,就會成為說教。學生不能體會其中道德情境,實現情感遷移。學生通過騎自行車這件事聯想到自己生活中堅持的事情,我曾經堅持過哪些事情?我的收獲是什么?再回想曾經有沒有因為害怕困難而放棄什么事情?如果一直堅持下去又有怎樣的收獲。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課程與生活相聯系。 三.善用繪本,引領學生生活。 繪本是一種新的閱讀補充形式,蘊含著很多哲理,恰當運用繪本教學是課堂亮點。道德與法治根本落腳點在生活,教師只能講七分,留下三分“韻”,讓學生自己感悟、課后拓展,通過感悟、拓展對學生思想行為進行教育,引領他們生活。我在教學的時候,把《學騎自行車》繪本故事作為延伸和補充,繪本的畫讓學生自己看、自己悟,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后讓學生說出來,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讓孩子們懂得是從收獲看堅持,面對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氣餒、不嬌氣、不怕吃苦,愿意堅持和努力,引導學生形成在生活中培養堅持一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