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第二次統練歷史試卷班級:姓名: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5題,共50分)1.下列是史前時期各地遺址出土的文物,它們共同印證了半坡遺址出土的山東龍山文化透良渚遺址出土的紅山透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址黑陶商柄杯玉鉞玉龍A.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B.中華早期文明分布廣泛C,中原地區文明程度高D.早期國家的出現2.解讀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對如圖解讀正確的是戰國鐵農具戰國牛耕圖商鞅舌戰舊貴族A.鐵農具和牛耕使深耕細作成為可能B,生產力的提高推動了社會變革C.諸侯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D,鐵農具和牛耕為興修水利創造了條件3,某同學在讀書時做了如下摘要。據此可知,這四位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韓非主張:為無為,則無主張:道之以德,齊主張:夫尚賢者,政主張:圣人之治也,不治之以禮之本也審子法A.都認可了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B.都度揚了以法治國的主張C,都滿足了當時統治階級的孺求D.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國方略4.案始皇和漢武帝所采取的以下措施,其相近之處有措施:秦始皇下令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拙施:漢武帝把待幣權收歸中夾,統一每造五妹錢。①都為后朝貨幣形制提供了范式②公都吸取了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③都體現了國家加強經濟的管理④都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5,如圖是某朝代形勢圖,其中①處機構設立的歷史意義是⑧A.有效管轄西域,保障絲綢之路暢通B,管理海外貿易,增加國家財政收入C,加強了與吐蕃的交流,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D,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6,東晉詩人謝靈運在其作品《山居賦》中提到了麻、粟、豆等農作物,以及梨、棗、杏樹等果樹。這些原來都是種植在北方的,而這時也在南方種植了。這表明A,人口遷徙促進物種交流B.南方適合種植所有作物C.生產工具提高勞動效率D。先進技術推動農業發展7.我國古代先民非常注重興修水利。閱讀下面圖文信息,可知這兩項工程都都江堰利用地勢和河道趁造而成,發隋朝大運河利用了黃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趨揮出防洪、滋溉、水運等作用,使成勢,貫通了不同水系之間的水路交通,成為連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接密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A.推動了國家統一的完成B.促進了南北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C.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D.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8。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大t人羅精量用州黑人通A。唐藉和親B.中外交往C.北人南遷D.邊界貿易第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