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 走進社會生活2.1 人的社會化 大單元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規劃(一)主題名稱:走進社會生活(二)主題概述:1.本單元以“個人與社會的互動及網絡生活”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實現社會化并正確對待網絡。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從“認識社會生活”和“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兩方面展開,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社會生活的豐富性以及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系。第二課“在社會中健康成長”,涵蓋“人的社會化”和“養成親社會行為”內容,旨在讓學生明白如何在社會環境中實現自身的社會化進程,以及培養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與途徑。第三課 “共建網絡美好家園”,通過“網絡改變世界”和 “營造清朗空間”兩部分,引導學生全面認識網絡對世界的影響,同時掌握營造健康網絡環境的方法,正確處理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培養正確的網絡觀與社會責任感,堅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和諧共發展。2.通過分析課標及教材內容,梳理本單元知識結構,體現結構化(如下圖)(三)主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社會認知逐步深化的關鍵時期。他們對社會生活已有一定體驗,初步感知個人與社會的關聯,能察覺到社會生活的豐富多樣以及人際交往形式的多元 。在網絡廣泛普及的當下,學生接觸網絡頻繁,對網絡改變世界有直觀感受,但對如何正確利用網絡、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缺乏深入認知。在親社會行為養成方面,他們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意愿,卻在踐行中常因缺乏方法和行動力而受阻。對于自身的社會化發展,雖有初步自我認知,但尚未全面理解社會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鑒于此,教師需通過多樣化教學活動,如組織社會調研、開展案例分析、舉辦主題討論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社會生活,掌握親社會行為養成路徑,正確對待網絡,助力其在社會化進程中健康成長,提升社會認知與實踐能力。(四)開放性學習環境:學生實地走訪、圖書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圖片和視頻等數字資源。(五)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參與各類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明晰社會發展為個人成長提供的機遇與提出的要求,樹立積極融入社會生活的態度,主動養成親社會行為。2.借助案例分析、討論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全面認識人的社會化過程,提升媒介素養,在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實現健康成長,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3.依托網絡生活探究、主題辯論等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網絡對世界的深刻影響,掌握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方法,樹立正確網絡觀,學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促進自身發展并為共建網絡美好家園貢獻力量。(六)單元評價建議:學習態度 1.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或創意,引發同學積極思考或行動。2.能代表小組在課堂上發言,分享小組合作成果。3.在小組合作中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4.自己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了具體的思考與分享任務,效果良好。學習程度 知識獲取 1.知曉個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關系。2.掌握網絡對社會及個人生活的多方面影響,了解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方法與準則。3.理解人的社會化內涵,明晰親社會行為的意義與表現。學習能力 1.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個人在不同社會情境中的角色與責任。2.養成主動融入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3.具備辨析網絡信息、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能在網絡生活中自覺規范言行,維護網絡良好生態。價值觀念 1.樹立積極向上的社會參與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2.積極擁護黨的領導,支持國家各項政策。3.秉持正確的網絡道德觀與法治觀,傳播網絡正能量,堅定維護網絡空間風清氣正。素養達成 道德修養 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健全人格 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責任意識 關心社會,了解時政,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活動。二、具體課時設計:2.1 人的社會化1.課程標準: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健全人格”,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聚焦“人的社會化”核心議題,通過“成長軌跡—學習內容—影響主體”三個維度,引導學生理解社會化是“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終身過程。教材以“生活觀察—活動探究—理論升華”為主線,通過數學家王虹的案例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化的內涵、內容及家庭、學校、社會等主體作用,培養“積極融入社會、終身學習”的意識。3.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具備初步社會觀察能力,但對 “社會化” 等抽象概念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對 “社會環境如何塑造個人”的深層認知。其認知特點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需通過具體情境理解抽象理論;渴望參與實踐,但對“終身社會化”“跨文化適應”等概念感知不足。教學中需借助可視化工具(如時間軸)、體驗式活動(如角色扮演、情境再現),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經驗。4.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個人如何實現社會化。(2)教學難點:理解個人如何實現社會化。5.核心素養目標(1)健全人格:借助王虹成長案例與狼孩對比分析,知曉社會化內涵,理解個人通過學習生活技能、行為規范及扮演社會角色實現社會化的過程。(2)責任意識:結合王虹多重角色擔當,樹立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認同在社會化進程中不斷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3)道德修養:通過議學延伸的探討,提升觀察歸納能力,能從具體生活場景中提煉社會化對個人成長的意義。6.設計意圖以王虹的經歷為載體,其成長過程中經歷家庭啟蒙、學校教育、學術共同體融入等社會化階段,通過她的成長經歷,參與學術交流、為學科發展貢獻力量的社會成員,能讓學生感受到社會化并非遙遠的概念,而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增強對內容的親切感和認同感。7.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教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家的故事。從廣西桂林小鎮走向世界的數學之星。你們知道是誰嗎?學生:王虹教師:是的,她出生于199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沙子鎮,數學家、調和分析領域專家。今天,就讓我們跟著王虹的思路,用數學的理性視角拆解“從生物個體到社會人”的社會化密碼,看看成長背后藏著怎樣的“社會運算邏輯”。 (設計意圖:通過引用其觀點制造認知沖突,激發探索欲,同時自然建立學科連接,為后續用理性視角解讀社會化奠定基礎,提升學習主動性。)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9-12,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1.人的社會化含義 2.為什么說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3.人的社會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3)新課講授環節一:成長路上,為何需要社會化?教師:在數學家王虹的成長里,她不斷汲取專業領域的養分,在和前輩同行的交流中找到探索的方向,通過分享研究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成果,這樣的過程讓她成為被大家認可的研究者。但是,在印度也有人脫離了社會變成了狼孩,我們一起看一段視頻。教師:播放視頻議一議:王虹能融入研究圈,遠離人群的狼孩卻難以融入生活,與他們和世界的相處有關嗎?學生:有關,王虹在成長中不斷接觸社會,學習社會知識,但是狼孩卻脫離社會,缺少和社會接觸。教師總結:1.人的社會化含義?P9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教師:王虹說,她從小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長大。走進校園后,老師的教導像星光引路,帶她在數學的世界里探索,和伙伴們一起討論難題是常事,彼此的幫助讓她解題更順手,也漸漸學會了和人配合交流。踏入社會后,各類學術交流機會等支持讓她不斷向前。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談談在王虹的成長過程中,哪些人對她產生了影響?學生: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教師總結:2.為什么說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P9①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等,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支持。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錘煉品格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數學家王虹與狼孩的雙案例對比,引發認知沖突。王虹的正向成長與狼孩的適應困境形成反差,結合視頻增強直觀感受。通過議學引導學生發現社會接觸的重要性,再借王虹成長細節歸納影響因素,將“社會化”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理解成長需社會支持及社會化的必要性)過渡語:王虹在不同成長階段得益于身邊人的支持,我們也在生活中受家人、老師、朋友等影響。現在可以類比王虹的經歷,想想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場景中,通過與他人互動和自我實踐,習得了哪些生活技能,像家務勞動、溝通交流;又養成了什么道德品質,比如善良、堅韌等。讓我們來梳理一下自己的收獲吧。環節二: 成長路上,社會化體現何處?教師:結合王虹的經歷,你認為自己具有哪些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質,請將關鍵詞寫在下面的自我描述里。議一議:你的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質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學生:在父母,老師同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中發展起來的。教師總結:3.人的社會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生活技能。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下,我們逐漸學會吃飯、說話、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學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們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隨著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學習內容不斷豐富,我們不僅能夠 照顧自己,而且能夠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將來服務社會打下基礎。教師:前面我們了解到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質在社會環境中逐步發展,而王虹老師的評價,就是她在學校這個社會化場景中展現出良好素養的具體體現。教師:王虹上學的時候她的老師曾評價她:課堂上永遠是舉手后才發言,聲音清晰又有禮貌;課間從不和同學瘋鬧,總能安安靜靜看書或輕聲討論問題。組隊做題時,她會認真聽同學講,自己發言也條理清楚,懂得照顧別人的想法,和她相處特別舒服,同學們都愿意跟她組隊學習。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從老師對王虹的評價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學生: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我們要尊重他人,有禮貌。教師總結:3.人的社會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行為規范。“人不學,不知義。”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我們了解風俗習慣,理解倫理道德,遵守法律規范,學會明辨善惡是非,懂得禮義廉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更好地認識和參與社會生活。教師:王虹作為女兒、老師、公民等不同角色,會在更多場景中遵循不同規范,承擔不同責任。這能引導我們進一步思考,在家庭、社區、社會等不同環境里,我們如何像王虹一樣,依據不同身份去學習和踐行相應的行為規范,更好地實現社會化。教師總結:3.人的社會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社會情境中,我們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會與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從而勝任多種社會角色。(設計意圖:以王虹的不同身份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在家庭、社區等不同環境下如何踐行行為規范,理解在不同社會情境中需學習扮演相應社會角色。讓學生明白隨著人生階段變化,要勝任多種角色,進行有效溝通互動,增強對自身社會角色的認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過渡語:同學們,我們剛剛深入探討了人的社會化,了解到像王虹一樣,在不同場景中學習技能、遵循規范、扮演角色。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在當下的時代里,我們青年肩負著怎樣的責任,又該如何在時代中謀劃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環節三:成長路上,樹立持續社會化教師: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習近平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請你談談青少年如何應對時代的發展?(設計意圖:以時代賦予青年使命的話題引入,引發學生對自身在時代中定位的好奇與思考。時代責任是與學生自身發展緊密相關的宏大議題,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更主動投入后續學習,探索在時代條件下的人生規劃。)8.板書設計9.課堂小結本節課圍繞 “成長路上為何需要社會化” 展開,我們通過數學家王虹與狼孩的對比案例,明確了社會化是從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從王虹的成長經歷中,我們看到父母撫育、老師教誨、同伴幫助是成長的重要支持,理解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從個體社會化延伸到時代使命,明白青年需在時代際遇中謀劃人生。希望同學們能將所學融入生活,在社會化中成長,肩負時代責任。10.教學反思本節課以 “成長路上為何需要社會化” 為核心,通過王虹與狼孩的對比案例切入,直觀闡釋社會化是從生物個體到社會人的轉化過程。依托王虹的成長經歷,引導學生歸納出父母撫育、老師教誨等成長支持,明確成長即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解析了學習生活技能、遵守行為規范、扮演社會角色等社會化表現,結合學生自身經歷增強代入感。最后延伸至青年時代使命,實現個體成長與時代責任的銜接。教學中案例驅動有效,但需增加學生個性化表達機會,補充時代使命實例,以提升課堂深度與共鳴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