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八章 章末復習與總結(課件 學案)高中數學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八章 章末復習與總結(課件 學案)高中數學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一、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主要考查多面體、旋轉體的表面積,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及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等,對于不規則幾何體常用轉換法、分割法、補形法等進行求解.
【例1】 (1)(2023·全國乙卷8題)已知圓錐PO的底面半徑為,O為底面圓心,PA,PB為圓錐的母線,∠AOB=,若△PAB的面積等于,則該圓錐的體積為(  )
A.π   B.π C.3π   D.3π
(2)(2023·新高考Ⅰ卷14題)在正四棱臺ABCD-A1B1C1D1中,AB=2,A1B1=1,AA1=,則該棱臺的體積為    .
反思感悟
關于空間幾何體的體積、表面積
  首先要準確確定幾何體的基本量,如球的半徑,幾何體的高、棱長等,其次是準確代入相關的公式計算.
【跟蹤訓練】
在一個如圖所示的直角梯形ABCD內挖去一個扇形,E恰好是梯形的下底邊的中點,將所得平面圖形繞直線DE旋轉一圈.求所得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
二、空間中的平行關系
 空間中的平行主要有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主要考查在空間幾何體中證明線面平行、面面平行以及線線平行.
【例2】 已知M,N分別是底面為平行四邊形的四棱錐P-ABCD的棱AB,PC的中點,平面CMN與平面PAD交于PE,求證:
(1)MN∥平面PAD;
(2)MN∥PE.
反思感悟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間的關系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這三種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可以進行任意轉化,相互間的轉化關系如圖.
【跟蹤訓練】
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PB⊥平面ABCD,MA∥PB,PB=2MA.在線段PB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平面AFC∥平面PMD?若存在,請確定點F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三、空間中的垂直關系
 主要考查空間中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以及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三者之間的聯系與轉化.
【例3】 如圖所示,已知AF⊥平面ABCD,四邊形ABEF為矩形,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DAB=90°,AB∥CD,AD=CD=2,AB=4.
(1)求證:AC⊥平面BCE;
(2)求證:AD⊥AE.
反思感悟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間的轉化
【跟蹤訓練】
 (2023·全國甲卷18題)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面ABC,∠ACB=90°.
(1)證明: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設AB=A1B,AA1=2,求四棱錐A1-BB1C1C的高.
四、空間角
1.空間角包括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線面角及二面角,主要考查空間角的定義及求法,求角時要先找角,再證角,最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2.通過找角、證角、求角,提升邏輯推理與數學運算素養.
【例4】 如圖,正方體ABCD-A'B'C'D'的棱長為1,B'C∩BC'=O,求:
(1)AO與A'C'所成角的大小;
(2)AO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3)二面角B-AO-C的大小.
反思感悟
1.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轉化法(轉化為相交直線的夾角).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轉化法(即作垂線、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種:定義法、三垂線法、垂面法.
【跟蹤訓練】
 如圖,圓錐的底面圓心為O,直徑為AB,C為半圓弧的中點,E為劣弧的中點,且AB=2PO=2.
(1)求異面直線PC與OE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
章末復習與總結
【例1】 (1)B (2) 解析:(1)如圖所示,在△AOB中,AO=BO=,∠AOB=,由余弦定理得AB==3,設等腰△PAB底邊AB上的高為h,則S△PAB=×3h=,解得h=,由勾股定理得母線PA==3,則該圓錐的高PO==,所以該圓錐的體積為×3π×=π,故選B.
(2)法一 如圖所示,設點O1,O分別為正四棱臺ABCD-A1B1C1D1上、下底面的中心,連接B1D1,BD,則點O1,O分別為B1D1,BD的中點,連接O1O,則O1O即為正四棱臺ABCD-A1B1C1D1的高,過點B1作B1E⊥BD,垂足為E,則B1E=O1O.因為AB=2,A1B1=1,所以OB=,O1B1=,所以BE=OB-OE=OB-O1B1=,又AA1=,所以BB1=,B1E===,所以O1O=,所以=×(22+12+)×=.
法二 如圖,將正四棱臺ABCD-A1B1C1D1補形成正四棱錐P-ABCD,
因為AB=2,A1B1=1,AB∥A1B1,所以A1,B1,C1,D1分別為PA,PB,PC,PD的中點,又A1A=,所以PA=2,即PB=2.連接BD,取BD的中點為O,連接PO,則PO⊥平面ABCD,易知BO=,所以PO==,所以正四棱臺ABCD-A1B1C1D1的高為,所以=×(22+12+)×=.
跟蹤訓練
 解:根據題意知,將所得平面圖形繞直線DE旋轉一圈后所得幾何體的上部是圓錐,下部是圓柱挖去一個半徑等于圓柱體高的半球的組合體.
該組合體的表面積為S幾何體=S圓錐側+S圓柱側+S半球=π×2×2+2π×2×2+×4π×22=(4+16)π,
組合體的體積為V幾何體=V圓錐+V圓柱-V半球=×π×22×2+π×22×2-××π×23=.
【例2】 證明:(1)如圖,取DC的中點Q,連接MQ,NQ.
∵NQ是△PCD的中位線,
∴NQ∥PD.
∵NQ 平面PAD,PD 平面PAD,
∴NQ∥平面PAD.
∵M是AB的中點,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MQ∥AD.
∵MQ 平面PAD,AD 平面PAD,
∴MQ∥平面PAD.
∵MQ∩NQ=Q,∴平面MNQ∥平面PAD.
∵MN 平面MNQ,∴MN∥平面PAD.
(2)∵平面MNQ∥平面PAD,平面PEC∩平面MNQ=MN,平面PEC∩平面PAD=PE,
∴MN∥PE.
跟蹤訓練
 解:當點F是PB的中點時,平面AFC∥平面PMD,
證明如下:如圖,連接BD與AC交于點O,連接FO,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O是BD的中點,∴OF∥PD.
又OF 平面PMD,PD 平面PMD,
∴OF∥平面PMD.
又MA∥PB且MA=PB,PF=PB,
∴PF∥MA且PF=MA,
∴四邊形AFPM是平行四邊形,
∴AF∥PM.
又AF 平面PMD,PM 平面PMD,
∴AF∥平面PMD.
又AF∩OF=F,AF 平面AFC,OF 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PMD.
【例3】 證明:(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CD=2,AB=4,
所以AC=BC=2,
所以AC2+BC2=AB2,
所以AC⊥BC.
因為AF⊥平面ABCD,AF∥BE,
所以BE⊥平面ABCD,
又AC 平面ABCD,
所以BE⊥AC.
又BE 平面BCE,BC 平面BCE,BE∩BC=B,
所以AC⊥平面BCE.
(2)因為AF⊥平面ABCD,AD 平面ABCD,
所以AF⊥AD.
又∠DAB=90°,所以AB⊥AD.
又AF 平面ABEF,AB 平面ABEF,AF∩AB=A,
所以AD⊥平面ABEF,
又AE 平面ABEF,所以AD⊥AE.
跟蹤訓練
 解:(1)證明:因為A1C⊥平面ABC,BC 平面ABC,所以A1C⊥BC.
因為∠ACB=90°,所以AC⊥BC.
因為AC∩A1C=C,AC,A1C 平面ACC1A1,
所以BC⊥平面ACC1A1.
因為BC 平面BB1C1C,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如圖,取棱AA1的中點D,連接BD,CD.
因為AB=A1B,所以AA1⊥BD.
因為BC⊥平面ACC1A1,AA1 平面ACC1A1,所以BC⊥AA1.
因為BC∩BD=B,BC,BD 平面BCD,
所以AA1⊥平面BCD.
因為CD 平面BCD,所以AA1⊥CD.
因為AA1∥CC1,所以CD⊥CC1.
又因為CD⊥BC,BC∩CC1=C,BC,CC1 平面BB1C1C,所以CD⊥平面BB1C1C.
因為AA1=2,所以CD=1.
易知AA1∥平面BB1C1C,
所以四棱錐A1-BB1C1C的高為CD=1.
【例4】 解:(1)∵A'C'∥AC,
∴AO與A'C'所成的角就是∠OAC(或其補角).
∵AB⊥平面BC',OC 平面BC',
∴OC⊥AB,
又OC⊥BO,AB∩BO=B,AB,BO 平面ABO,
∴OC⊥平面ABO.
又OA 平面ABO,∴OC⊥OA.
在Rt△AOC中,OC=,AC=,
sin∠OAC==,∴∠OAC=30°.
即AO與A'C'所成的角為30°.
(2)如圖,作OE⊥BC于點E,連接AE.
∵平面BC'⊥平面ABCD,平面BC'∩平面ABCD=BC,OE 平面BC',
∴OE⊥平面ABCD,
∴∠OAE為AO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Rt△OAE中,OE=,AE==,
∴tan∠OAE==.
即AO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3)由(1)可知OC⊥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平面AOB⊥平面AOC.
即二面角B-AO-C的大小為90°.
跟蹤訓練
 解:(1)∵PO是圓錐的高,∴PO⊥底面圓O,
根據中點條件可以證明OE∥AC,
∠PCA或其補角是異面直線PC與OE所成的角,
AC===2,PC=PA===2,
∴∠PCA=,故異面直線PC與OE所成的角是.
(2)如圖,取AC中點為D,連接PD,OD,
由(1)知,PA=AC=PC,
∴PD⊥AC,
∵OA=OC,∴OD⊥AC,
又E為劣弧的中點,即有E∈底面圓O,
∴二面角P-AC-E的平面角即為∠PDO,
∵C為半圓弧的中點,∴∠AOC=,
∴OD=AC=1,
∵PO⊥底面圓O且OD 底面圓O,∴PO⊥OD,
又PO=,∴在Rt△PDO中,PD=,
∴cos∠PDO==,
∴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是.
3 / 3(共36張PPT)
章末復習與總結
一、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主要考查多面體、旋轉體的表面積,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及球
的表面積和體積等,對于不規則幾何體常用轉換法、分割法、補形法
等進行求解.
【例1】 (1)(2023·全國乙卷8題)已知圓錐PO的底面半徑為
,O為底面圓心,PA,PB為圓錐的母線,∠AOB= ,若△PAB
的面積等于 ,則該圓錐的體積為( B )
A. π C. 3π
B
解析:如圖所示,在△AOB中,AO=BO= ,
∠AOB= ,由余弦定理得AB=
=3,設等腰
△PAB底邊AB上的高為h,則S△PAB= ×3h=
,解得h= ,由勾股定理得母線PA= =3,則該圓錐的高PO= = ,所以該圓錐的體積為
×3π× = π,故選B.
(2)(2023·新高考Ⅰ卷14題)在正四棱臺ABCD-A1B1C1D1中,AB=
2,A1B1=1,AA1= ,則該棱臺的體積為    .
解析:法一 如圖所示,設點O1,O
分別為正四棱臺ABCD-A1B1C1D1上、
下底面的中心,連接B1D1,BD,則點
O1,O分別為B1D1,BD的中點,連接
O1O,則O1O即為正四棱臺ABCD-
A1B1C1D1的高,過點B1作B1E⊥BD,
垂足為E,則B1E=O1O.

因為AB=2,A1B1=1,所以OB= ,O1B1= ,所以BE=OB-OE=OB-O1B1= ,又AA1= ,所以BB1= ,
B1E= = = ,所以O1O= ,所以 = ×(22+12+ )× = .
法二 如圖,將正四棱臺ABCD-A1B1C1D1補
形成正四棱錐P-ABCD,因為AB=2,A1B1=
1,AB∥A1B1,所以A1,B1,C1,D1分別為
PA,PB,PC,PD的中點,又A1A= ,所
以PA=2 ,即PB=2 .連接BD,取BD
的中點為O,連接PO,則PO⊥平面ABCD,易知BO= ,所以PO= = ,所以正四棱臺ABCD-A1B1C1D1的高為
,所以 = ×(22+12+ )× = .
反思感悟
關于空間幾何體的體積、表面積
  首先要準確確定幾何體的基本量,如球的半徑,幾何體的高、棱
長等,其次是準確代入相關的公式計算.
【跟蹤訓練】
在一個如圖所示的直角梯形ABCD內挖去一個扇形,E恰好是梯形的
下底邊的中點,將所得平面圖形繞直線DE旋轉一圈.求所得幾何體的
表面積和體積.
解:根據題意知,將所得平面圖形繞直線DE旋轉一圈后所得幾何體的上部是圓錐,下部是圓柱挖去一個半徑等于圓柱體高的半球
的組合體.
該組合體的表面積為S幾何體=S圓錐側+S圓柱側+S半球=π×2×2 +
2π×2×2+ ×4π×22=(4 +16)π,
組合體的體積為V幾何體=V圓錐+V圓柱-V半球= ×π×22×2+π×22×2
- × ×π×23= .
二、空間中的平行關系
 空間中的平行主要有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主要考查在
空間幾何體中證明線面平行、面面平行以及線線平行.
【例2】 已知M,N分別是底面為平行四邊形的四棱錐P-ABCD的
棱AB,PC的中點,平面CMN與平面PAD交于PE,求證:
(1)MN∥平面PAD;
證明:如圖,取DC的中點Q,連接MQ,NQ.
∵NQ是△PCD的中位線,
∴NQ∥PD.
∵NQ 平面PAD,PD 平面PAD,
∴NQ∥平面PAD.
∵M是AB的中點,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MQ∥AD.
∵MQ 平面PAD,AD 平面PAD,
∴MQ∥平面PAD.
∵MQ∩NQ=Q,∴平面MNQ∥平面PAD.
∵MN 平面MNQ,∴MN∥平面PAD.
(2)MN∥PE.
證明:∵平面MNQ∥平面PAD,平面PEC∩平面MNQ=
MN,平面PEC∩平面PAD=PE,
∴MN∥PE.
反思感悟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間的關系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這三種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可以
進行任意轉化,相互間的轉化關系如圖.
【跟蹤訓練】
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PB⊥平面ABCD,
MA∥PB,PB=2MA. 在線段PB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平面AFC∥
平面PMD?若存在,請確定點F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當點F是PB的中點時,平面AFC∥平面PMD,
證明如下:如圖,連接BD與AC交于點O,連接FO,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O是BD的中點,∴OF∥PD.
又OF 平面PMD,PD 平面PMD,
∴OF∥平面PMD.
又MA∥PB且MA= PB,PF= PB,
∴PF∥MA且PF=MA,
∴四邊形AFPM是平行四邊形,∴AF∥PM.
又AF 平面PMD,PM 平面PMD,
∴AF∥平面PMD.
又AF∩OF=F,AF 平面AFC,OF 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PMD.
三、空間中的垂直關系
 主要考查空間中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以及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三者之間的聯系與轉化.
【例3】 如圖所示,已知AF⊥平面ABCD,四邊形ABEF為矩形,
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DAB=90°,AB∥CD,AD=CD=
2,AB=4.
(1)求證:AC⊥平面BCE;
證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AD=CD=2,AB=4,
所以AC=BC=2 ,
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
因為AF⊥平面ABCD,AF∥BE,
所以BE⊥平面ABCD,
又AC 平面ABCD,
所以BE⊥AC.
又BE 平面BCE,BC 平面BCE,BE∩BC=B,
所以AC⊥平面BCE.
(2)求證:AD⊥AE.
證明:因為AF⊥平面ABCD,AD 平面ABCD,
所以AF⊥AD.
又∠DAB=90°,所以AB⊥AD.
又AF 平面ABEF,AB 平面ABEF,AF∩AB=A,
所以AD⊥平面ABEF,
又AE 平面ABEF,所以AD⊥AE.
反思感悟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間的轉化
【跟蹤訓練】
(2023·全國甲卷18題)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面
ABC,∠ACB=90°.
(1)證明: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解:證明:因為A1C⊥平面ABC,BC 平面ABC,所以
A1C⊥BC.
因為∠ACB=90°,所以AC⊥BC.
因為AC∩A1C=C,AC,A1C 平面ACC1A1,
所以BC⊥平面ACC1A1.
因為BC 平面BB1C1C,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設AB=A1B,AA1=2,求四棱錐A1-BB1C1C的高.
解:如圖,取棱AA1的中點D,連接BD,CD.
因為AB=A1B,所以AA1⊥BD.
因為BC⊥平面ACC1A1,AA1 平面
ACC1A1,所以BC⊥AA1.
因為BC∩BD=B,BC,BD 平面BCD,
所以AA1⊥平面BCD.
因為CD 平面BCD,所以AA1⊥CD.
因為AA1∥CC1,所以CD⊥CC1.
又因為CD⊥BC,BC∩CC1=C,BC,
CC1 平面BB1C1C,所以CD⊥平面BB1C1C.
因為AA1=2,所以CD=1.
易知AA1∥平面BB1C1C,
所以四棱錐A1-BB1C1C的高為CD=1.
四、空間角
1. 空間角包括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線面角及二面角,主要考查空間角
的定義及求法,求角時要先找角,再證角,最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2. 通過找角、證角、求角,提升邏輯推理與數學運算素養.
【例4】 如圖,正方體ABCD-A'B'C'D'的棱長為1,B'C∩BC'=
O,求:
(1)AO與A'C'所成角的大小;
解:∵A'C'∥AC,
∴AO與A'C'所成的角就是∠OAC(或其補角).
∵AB⊥平面BC',OC 平面BC',
∴OC⊥AB,
又OC⊥BO,AB∩BO=B,AB,BO 平面ABO,
∴OC⊥平面ABO.
又OA 平面ABO,∴OC⊥OA.
在Rt△AOC中,OC= ,AC= ,
sin ∠OAC= = ,∴∠OAC=30°.
即AO與A'C'所成的角為30°.
(2)AO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如圖,作OE⊥BC于點E,連接AE.
∵平面BC'⊥平面ABCD,平面BC'∩平面ABCD
=BC,OE 平面BC',
∴OE⊥平面ABCD,
∴∠OAE為AO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Rt△OAE中,OE= ,AE= = ,
∴tan∠OAE= = .
即AO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
(3)二面角B-AO-C的大小.
解:由(1)可知OC⊥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平面AOB⊥平面AOC.
即二面角B-AO-C的大小為90°.
反思感悟
1. 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轉化法(轉化為相交直線的夾角).
2. 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轉化法(即作垂線、找射影).
3.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種:定義法、三垂線法、垂面法.
【跟蹤訓練】
如圖,圓錐的底面圓心為O,直徑為AB,C為半圓弧 的中點,E
為劣弧 的中點,且AB=2PO=2 .
(1)求異面直線PC與OE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PO是圓錐的高,∴PO⊥底面圓O,
根據中點條件可以證明OE∥AC,
∠PCA或其補角是異面直線PC與OE所成的角,
AC= = =2,PC=PA= =
=2,
∴∠PCA= ,故異面直線PC與OE所成的角是 .
(2)求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
解:如圖,取AC中點為D,連接PD,OD,
由(1)知,PA=AC=PC,
∴PD⊥AC,
∵OA=OC,∴OD⊥AC,
又E為劣弧 的中點,即有E∈底面圓O,
∴二面角P-AC-E的平面角即為∠PDO,
∵C為半圓弧 的中點,∴∠AOC= ,
∴OD= AC=1,
∵PO⊥底面圓O且OD 底面圓O,∴PO⊥OD,
又PO= ,∴在Rt△PDO中,PD= ,
∴ cos ∠PDO= = ,∴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是 .
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三都| 轮台县| 瑞安市| 乃东县| 繁峙县| 赤壁市| 昌平区| 昭苏县| 鄂托克旗| 哈密市| 延边| 黄冈市| 滦南县| 兴国县| 绥江县| 大石桥市| 乳源| 新营市| 光泽县| 吴堡县| 廊坊市| 松阳县| 石城县| 九江县| 宾阳县| 扶绥县| 石渠县| 岳西县| 利辛县| 临漳县| 石泉县| 石首市| 弋阳县| 昌黎县| 寻乌县| 永城市| 恩施市| 桃源县| 湖南省| 聂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