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2026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提分精準練(16)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一、單項選擇題1.(2025·南京)1956年,陳云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設想:國營經濟為主體,個體經營為補充;計劃生產為主體,自由生產為補充;國家市場為主體,自由市場為補充。這一主張( ?。?br/>A.動搖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B.推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C.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思路 D.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2.(2025·蘇州) 讀下表,國家實行的這項政策是( )時間 對象 措施 年息1956.7-1966.9 公私合營企業私股股東 發放股息 5厘A.減租減息政策 B.手工業合作化C.贖買政策 D.擴大企業自主權3.(2025·揚州)如圖為1954年發行的紀念郵票《普選》。下列表述中與之關聯最密切的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C.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4.(2022·宿遷)在地凍天寒的白山黑水間,面對著日寇的瘋狂“圍剿”,楊靖宇孤身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為甩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兩彈一星”功臣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體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這些事跡共同體現了( )A.艱苦創業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C.團結協作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5.(2022·蘇州)下表為《人民日報》社論高頻詞的統計分析。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始終( )時間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高頻詞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產、社會主義 人民、發展、改革 人民、發展、市場經濟A.在建設中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B.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C.把計劃和市場作為經濟手段 D.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6.(2022·揚州)1956年,全國手工業工人代表、雕刻家楊士惠在獻給毛主席的喜報信中寫到:“毛主席、共產黨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給我們開辟了光明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突出表現了( ?。?br/>A. 獲得民族獨立的自豪 B.對人民當家作主的驕傲C.實現公私合營的喜悅 D.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7.(2024·鎮江)1954年毛澤東指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的最大成果是( ?。?br/>A.確定了民主革命綱領 B.分析了當時國內主要矛盾C.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D.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8.(2023·鎮江)上海水泥廠創辦于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資本主義的經營管理和剝削制度下,工人的積極性不高,最高的產量還達不到設計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產量超過設計能力的40%。促使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建立生產合作社 B.實行公私合營C.開展大躍進運動 D.推行一五計劃9.(2024·南通)下圖是1954年出版的宣傳畫。該作品旨在體現( )A.土地革命取得巨大的成就 B.青年投身國家建設的志向C.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完成 D.包產到戶激發農民的熱情10.(2024·常州)下面的表格歸納了新中國初期,為鞏固人民政權,建設新生的共和國,黨和政府領導人民進行的一系列探索和斗爭。表中的①②③處分別應填寫( ?。?br/>時間 歷史事件 意義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大大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1950年—1952年 ① 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1953年—1956年 ②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1953年—1957年 ③ 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A.三大改造、一五計劃、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土地改革、一五計劃C.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計劃11.(2023·揚州)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國舉行了涉及5.7億人口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這一選舉主要是為了召開( ?。?br/>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2.(2023·南通)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個貧窮小山村。新中國建立后,大寨人民開山鑿坡,修造梯田,糧食畝產增長了七倍。1963 年,當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帶領社員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其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 B.英勇頑強,舍生忘死C.艱苦奮斗,奮發圖強 D.實事求是,敢闖新路13.(2023·常州)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計劃經濟建設和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階段。此階段的建設和改造是為了( )A.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C.保障抗美援朝的勝利 D.適應工業化建設需要14.(2024·連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焦裕祿、雷鋒、鄧稼先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和象征。他們身上共同體現了( )A.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的精神 B.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的精神C.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的精神 D.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15.(2025·連云模擬)下列屬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成就的是( ?。?br/>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B.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C.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D.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16.(2025·儀征模擬)1953年作家柳青決定辭去長安縣委副書記的職務,扎根農村,創作小說《創業史》。小說以年輕黨員梁生寶發展互助組為故事主線,展示了農村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此變革為( ?。?br/>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7.(2025·建湖模擬)《大河報》曾刊登了一篇名為《大潮逼近,私營業主“勢”微》的長篇文章,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初開封等城市商業領域的變革。由此可以了解當時的( ?。?br/>A.土地改革 B.手工業合作社C.公私合營 D.抗美援朝18.(2025·連云港模擬)史料是指可以作為研究或討論史實的根據的東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歷史,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 學會辨別史料真偽, 去偽求真。根據所學知識,請你斷1958—1961年期間,中國出現的真實場景應是( ?。?br/>A.良田荒,薯葉枯,青壯煉鋼去,童叟田間忙B.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C.“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畝產一萬零五百多斤”D.沒有翅膀要飛天,不坐飛機坐火箭,莫說指標能實現,白云也能摘幾片19.(2025·姜堰模擬)上海水泥廠創辦于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資本主義的經營管理和剝削制度下,工人積極性不高,最高的產量還達不到設計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產量超過設計能力的40%。促使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實行公私合營 B.建立生產合作社C.編制五年計劃 D.擴大經營自主權20.(2025·連云模擬)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有這樣的情節:孫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從一個河南手藝人那里買了些老鼠藥,在集市上倒賣了其中的十幾包,每包賺了五分錢,總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說他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和那些擴大了幾尺自留地或犯了點其他“資本主義”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強制“勞教”。該故事情節發生的歷史背景是( ?。?br/>A.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一五”計劃的實施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文化大革命”的進行二、非選擇題21.(2024·蘇州)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 從社會主義思想提出,到現在已經差不多500年時間,大致經歷了六個時段:第一個財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第二個時段,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三個時段,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并實踐社會主義;第四個時段,蘇聯模式逐步形成;第五個時段,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第六個時段,中國共產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摘編自張海鵬龔云《馬克思主義豈是歷史虛無主義?》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第二個時段,寫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第三、四時段,指出列寧為恢復經濟于1921年開始實施的政策,以及斯大林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的重大舉措。(2)第五個時段,指出中國共產黨在1953—1957年間實現工業化起步、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措施。第六個時段,寫出作出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重要會議。22.(2024·連云港模擬)近現代以來,實現工業化和國家獨立富強成為中國人追求的目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既不能制造汽車、飛機,也沒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和大型發電設備等制造業。材料三這個計劃規定……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材料四下圖是1952年和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1)寫出材料一中“這場運動”的名稱,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場運動的歷史地位。(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3)材料三中的“計劃”指什么?該“計劃”中哪一項任務源于材料二的經濟狀況?(4)材料四中我國工業產品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你寫出這期間我國重工業方面的一個成就。(5)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參考答案1-10 CCBDD DDBBD11-20 BCDDB BCAAD21.(1)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政策:新經濟政策。舉措: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2)措施:實行“一五”計劃;完成三大改造。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22.(1)①洋務運動。②地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2)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低,工業基礎薄弱。(3)①第一個五年計劃。②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4)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②鞍山鋼鐵公司建成投產;武漢鋼鐵公司興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5)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要大力發展重工業;重工業是強國之本;實現工業化是中國追求的目標之一。(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